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万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园地之《中国智慧》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2-6-14 20:30 | 只看该作者
兵缘 发表于 2012-6-14 20:01
禅语:
一沙一世界,一滴一海洋;一叶一菩提,一花一天堂;
小中能见大,有恒走四方;山高脚下踩,路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09: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二十五)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着,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白话解:所谓《修身的目的在端正自己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愤怒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就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也不得端正。(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六欲,皆使人心受到种种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二十六)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白话解:如果心不专注,受到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2-6-28 2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钓鱼得龙 于 2012-6-28 21:38 编辑

 四百年前即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各地。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为实比盗匪有棕而无不及,故予此名之。可到了近代,人们却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何也?

  话说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的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下玷辱中国。当记者汇聚集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个上联却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 说完以后,日本人亮出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较大。而且其好战侵略气焰十分骄狂嚣张。意思是,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马,张的是强弓,文的也不简单,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光“大王”就有八个,盖世无双,言外之意,日本“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清廷大使臣也不示弱。当即大笔一挥立就写出下联: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用的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并肩居头上,其实已经屈膝跪在身旁,你如胆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

  从此,大家便称日本“鬼子”。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更激起了国人的愤怒与仇恨,于是“日本鬼子”、“小日本鬼子”、“鬼子”、“小鬼子”等称呼也就传遍了中华大地。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08:11 | 只看该作者
钓鱼得龙 发表于 2012-6-28 21:37
 四百年前即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各地。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 ...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从郑成功抗倭,到八路军抗日,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几百年来就没干过什么好事情。我的父亲当过八路,打过鬼子,母亲也亲身经历过“鬼子进村”。因此,我们家族对鬼子的国恨家仇情结这一代人是无法了结了。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8: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二十七)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08: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二十八)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8: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二十八九)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白话解:只有至诚恳切的人,才能尽力发挥他天赋的本性到达极致,能尽他自己的本性,就能尽知他人的本性;能尽知他人的本性,就能尽知万物的本性;能尽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能赞助天地万物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三才者天、地、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2-7-21 06: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有时间俺就来学习,长此以往,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再柔弱也会变得坚强!——谢谢分享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9: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解: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情
感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随其生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黄河樂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08: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一)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8: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二)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白话解:孔子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喜欢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实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12-8-7 11:14 | 只看该作者
杨万滨 发表于 2012-7-2 08:02
《中国智慧》(二十七)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
                                   遇良机不握
                                   遇良师不学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08:20 | 只看该作者
鱼童 发表于 2012-8-7 11:14
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
                                   遇良机不握
             ...

       自己人生最值得庆幸的三件事:一.离开工作岗位后选择了定居烟台;二.参加了冬泳,成为烟台冬泳俱乐部的一员;三.结交了像洪玉这样的一拨泳友、朋友。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08:0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三)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白话解:子路问孔子怎样叫做“强”?孔子说:“你所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所谓的“强”呢?用宽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无理的欺侮而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安然处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枪,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之强。好勇斗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与人和平相处,而不随流俗移转,这是真正的强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08:3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四)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自得焉。
    白话解:君子祗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8: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五)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白话解:鲁哀公问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记载在竹简和木牍上面,当他们在位的时候,他们的教化就能实行,他们死了,他们的教化也就灭亡了。以人来施政的法则,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种树的法则,在使树木快速生长,施政的道理,是希望如同蒲卢一般快速滋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8:4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白话解: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15:5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威严,不为人尊敬,肯向学就不至于顽固粗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己的人为友!如发现自己有了过失,不要害怕去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08: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慧》(三十九)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可失其亲,亦可宗也。”
    白话解:有子说:“与人有约应该守信,但所约定的事必须合乎义理,方能实践遵守。对人恭敬,必须合乎礼节。才能避免被人轻视侮辱。如果他所依靠的是一个值得亲近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值得尊敬和效法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7-11-8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01:49 , Processed in 0.174494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