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鲨鱼巡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园地(<< 小 至>> )

  [复制链接]
521#
发表于 2011-9-19 05:22 | 只看该作者
如此选择!(转)

         在一个大城市里,生活着一个单身的中年男人,他独自己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15 06:47


每一天,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各种选择,以此文为借鉴啊,也许会活得更洒脱、快乐些,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发表于 2011-9-19 05:27 | 只看该作者
解除两大误区(转)


        个人认为,人只有解除两大误区,才能活得潇洒。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16 22:23

  谢谢LZ。 不“破”,不“立”!  呵呵。 俺是觉得:老天爷对俺不公(有吗? ),他人对俺不公(有吗? ),哈哈,自有报应、会有收拾的,俺还是一心一意,健康快乐人生;与公与私,心底无私天地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发表于 2011-9-19 05:30 | 只看该作者
吃螃蟹有些啥讲究(转)

     秋蟹正当时,中秋后正是吃螃蟹最佳时节。螃蟹具有清热解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18 06:28

呵呵,看了半天,最大的发现是:俺是最适合吃螃蟹的人 。 哪什么啊,俺家有醋,哪家有螃蟹的,可以物流到“箱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发表于 2011-9-19 05:33 | 只看该作者
林彪总结让自己战无不胜的“九条经验”


        林彪,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最杰出的指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18 23:31

好! 好文章,好东西啊,呵呵。 一分为二看一个人,看一个人的特长与优点,学习他与众不同之处,从善如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每一天,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各种选择,以此文为借鉴啊,也许会活得更洒脱、快乐些,呵呵。
箱子 发表于 2011-9-19 05:22

洒脱逍遥是神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8: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Z。 不“破”,不“立”!  呵呵。 俺是觉得:老天爷对俺不公(有吗? ),他人对俺不公(有吗 ...
箱子 发表于 2011-9-19 05: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8:4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了半天,最大的发现是:俺是最适合吃螃蟹的人 。 哪什么啊,俺家有醋,哪家有螃蟹的,可以物流 ...
箱子 发表于 2011-9-19 05:30

龙王有很多虾兵蟹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08:48 | 只看该作者
好! 好文章,好东西啊,呵呵。 一分为二看一个人,看一个人的特长与优点,学习他与众不同之处,从善如 ...
箱子 发表于 2011-9-19 05:33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6:21 | 只看该作者
一顿酒饭怎么吃去11万?有图有真相 大家来看看 (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发表于 2011-9-19 1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鱼童 于 2011-9-19 16:42 编辑
一顿酒饭怎么吃去11万?有图有真相 大家来看看 (图)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19 16:21

    考 !    12个人,吃了 【11万】!
看看人家喝的神马酒--拉菲1985  39800/瓶  喝2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7:35 | 只看该作者
考 !    12个人,吃了 【11万】!
看看人家喝的神马酒--拉菲1985  39800/瓶  喝2瓶!
鱼童 发表于 2011-9-19 16:32

12个人喝两瓶红酒.水平太差了!龙虾还是个崽.日本网鲍离南非干鲍也差的远.鱼翅都没有,燕窝也不见.这顿饭是省了很多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2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鲨鱼巡航 于 2011-9-24 23:46 编辑

   你不知道的行业潜规则:一部中国人的办事大全(转)


        在中国办事,如果你不懂潜规则,那么累死你事情也办不成,所以说啊,潜规则这个东西虽然不好,但是你不懂还真不行,否则你办起事情来寸步难行,本篇文章打算写一个系列,集合大家的智慧,把各行各业的潜规则都讲讲,教教大家更好的在中国办事,可以说,一部潜规则,就是我们国人的办事指南。
  我有时候会分析,为啥中国的潜规则就比别的国家要多?潜规则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想来想去有两个原因我认为是最重要的,1、人太多了,各行各业都是这样,既然谁都能把事情做了,那么肯定是有关系的先得到机会,这样就慢慢形成了潜规则。2、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制度,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你干啥事都一堆人管着你,不搞潜规则不行啊,我认为以上两个原因是形成潜规则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潜规则从定义上可以说是潜在的,大家又都认同的行业规则,这个规则不能拿到明面上,但是离了它你肯定办不成事,这也和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一定关系。

  先说几个明面上的潜规则,这些规则大家都听说过,也都知道,但是有时候操作上稍不注意也会把事情办糟糕,所以这里我从我的角度讲一下,后续再讲一些各个行业比较隐秘的规则。

  大家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演艺圈了,演艺圈就是个大染缸,再纯洁的孩子进了演艺圈,未来多数都会被污染,但是搞演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被污染了也没混出人模人样来,可见有些人办事的水平是很低的,按照我对演艺圈的了解,如果你是女演员,那你想出名一定要敢脱,敢卖,当然,卖的时候要看准了,不能碰到个谁谁就卖了,这样最后很大可能是人财两失,平时尽量要保持纯洁,碰到了真正有实力的投资商,碰到真正的大导演再卖,而且是投其所好的卖,这样一定会有效果,有的导演喜欢纯的,有的喜欢口味重一点,这个你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可以这么说,卖,也是将就技巧的,这就是演艺圈想出名的规则。

  体育圈的潜规则,除了少数体育项目,除非你真能牛逼的不行不行的,那么多数体育项目,尤其是国人参与比较多的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项目,你光打的好还不行,还必须懂得潜规则,会巴结领导,和领导搞好关系是必须的,其次你不能总刺头,这样的队员领导都害怕,宁愿给你雪藏了也不能让你参加大比赛,以后万一控制不住不是给领导增加麻烦吗?所以说,平时要听话,要和领导搞好关系是体育圈的潜规则,这样就算你因为玩小姐出了事,还是出去跟人打架出了事,都会有人给你搞定的,你也会混的越来越好。

  建筑行业潜规则,从你拿到项目,到这个项目结算完,钱到手,一般会有3-6个关键人物,哪一个你都不能少进贡,少了哪个环节你都会出问题,比如,主管领导占5%-15%,转手一下拿走15%-20%,财务,具体负责的,这些你都要打点,这些你都要懂,所以到了最后,干活的一般都是农民工和临时工,层层发包下去,结果只能是这样,所以中国的工程一旦出了问题,那肯定是临时工的错,这个是必须的,也是肯定的,因为干活的都是他们,而赚了大头的却不是他们,根据我的统计,一个工程从头到尾,有30%-60%的钱是属于权利阶层的,这也是为啥中国人喜欢搞工程的原因,因为中间太肥了,这个是几乎所有工程的潜规则。

  学校潜规则:虽然自己从来都不算好学生,但是从小到大花在上学上的钱还没有现在的学生一年花的多,我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费是3.4元,后来涨到7.2元就觉得挺贵了,这个钱,还是包括了书费的,到了2000年,那时候一个同学成了老师,大家在一起吃饭,说起来快到教师节了,好多同学给她送礼,有送化妆品的,有送购物券的,有送衬衫的,我就问她,你一个女的,学生送个啥的衬衫啊?我那同学就说,女老师也有老公啊,父亲啊,所以,衬衫也是需要的,可以说,学生家长送礼,要比老师自己考虑的还要周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上学是要给老师送礼的,其实过年过节现在给老师送礼算是小意思了,主要是收择校费,省会的好一点的学校,一般是5-10万,重点中学就难说了,不是有钱能进的,地级市好一点的学校也要3-10万了,价格不等,现在你要是不送礼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基本是不可能的,这是教育行业潜规则,人家都说教育育人,为人师表,现在学校烂透了,学生出来能好哪里去?有时候就想,如果有条件,真不愿意把孩子送学校去受心灵的摧残。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4-2 15: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发表于 2011-9-24 23:56 | 只看该作者
一顿酒饭怎么吃去11万?有图有真相 大家来看看 (图)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19 16:21

   我X他奶奶的唻!这种人离死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发表于 2011-9-25 0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3# 龙王
     今天中午,我们参加崆峒岛横渡活动的人员30多人的庆功宴,每人80元的标准,加上酒水不过3000元,还不够龟儿子吗一口酒的价格,可是我们大家都很高兴。那一鸟口酒的快感和我们30多人的快乐有法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龙王
     今天中午,我们参加崆峒岛横渡活动的人员30多人的庆功宴,每人80元的标准,加上酒水不过 ...
龙王 发表于 2011-9-25 00:03

快乐由心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发表于 2011-9-25 05:55 | 只看该作者
LZ,忙活好了横渡的事儿,您老又开始学习了,呵呵,我们真是受益啊,谢谢了。各行各业有什么明暗规则,不过,总是有例外的,有“阳光规则”,对于文章的一点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6:24 | 只看该作者
LZ,忙活好了横渡的事儿,您老又开始学习了,呵呵,我们真是受益啊,谢谢了。各行各业有什么明暗规则,不过 ...
箱子 发表于 2011-9-25 05:55

谢谢你的直言不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7 03:58 | 只看该作者
              毁人不倦  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转)

       当大学成了消费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和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诟病。但即便中国的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你白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标语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设的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的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与者和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已经功利化,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走向了最大化。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得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张磊公开告白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是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
  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质问为什么不给中国的母校捐款。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是捐到国内一定不能体现价值。”
  2009年,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2.6万毕业生放弃了高考。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63万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了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高等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变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至2009连续三年失业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的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大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中国中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这个高中生“睡不着”。
  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的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一睁,一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这就是人生,对那些三四年后即沦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大学不过是延时进入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后的一个乐园——近有李咏不小心口吐真言:“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失过身,就白上了”;远有中国大学周边由邋遢饭馆、通宵网吧、廉价招待所、无证小诊所形成的堕落街。无数大好青年从室友手中接过第一根烟开始,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就沦为一部青春堕落史。
  可惜好日子在大学毕业时就到了头。有分析指,2010年,至少有1000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这个结局,让中国的父母被看作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者,中国的大学生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如是说:“大学生是整个食物链最后的环节,没有选择空间。”
  鉴于现实残酷,富士康女主管曾出自传小说《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对毕业生传授残酷世界的生存之道。不过,富士康的“生存”之道实在让人怀疑,特别是在富士康出现员工自杀的“n连跳”之后——有网友写了《富士康员工自杀和大学生自杀缘出一辙》的博客,发问:“大学生跳楼自杀富士康的员工也跳楼自杀,为什么不同的学历、背景和社会经历,都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对人生进行了断呢?”
  韩寒的博客《青春》算是一个解答:“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混得都更惨,有混的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的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这不仅是施密德特眼中唯利是图的中国大学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人早已将“经济上的成功”视为“成功”的全部。一拜金女会告诉男人,《非诚勿扰》就是“非钱勿扰”;市长会告诉市民,增加GDP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感。
  在这个欲望贲张的时代,大学时刻面对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独立?这是一个寓言:16年前,北京大学曾有一堵围墙,一边是假证件和盗版光盘的聚集地,一边是诗人、学者与未名湖,当年围墙在争议声中被轰然推倒,在原来的墙基上建起了商业街;而16年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院的人仍必须持有白色的门卡,因为学院大铁门总是紧闭,没有门卡,绝对进不了大学。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说过,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不能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问题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围墙”也正在倒塌。大学在电视宣传片中吹嘘的是它的建筑物,而不是它的人文精神;学生选择大学,选择的标准不是一个大学的教统,而是就业率的高低。
  中国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中国人对大学的执念,源于个人对身份的焦虑。当整个社会都认为读大学是成才标准,大学却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失败;当孩子要提早告别童年的快乐,父母要牺牲全部积蓄,兄弟要放弃接受教育机会,才能让大学生读上一个找不着未来的大学,则是社会的变态——我们对大学失望,是因为期望过高,我们对它期望过高,只是因为成本昂贵。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但今时今日,大学是官场、商场、名利场、欢场、广场,是盲目扩张的流水线、靠人头计算的坏公司,是潜规则当道的小社会、官腔流行的小政府、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城市,却唯独不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大学”。
  从小处说,大学应该是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间垂直流动、缓解社会阶层的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这正是中国的大学的最失职之处:大学本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我们的大学,已经完完全全的丧失了本质的东西,让一颗纯净的心灵从此变得污浊不堪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4-2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发表于 2011-9-27 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8# 鲨鱼巡航
发人深省的好文章。。。。。。  问题在,让更多的教育者、被教育者、更多的人看到问题,“马上”解决它,从观念上改变是根本,在行动上改变是根本。另外,大学本无是非,整个社会、国家、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不再理想是生死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发表于 2011-9-27 09:46 | 只看该作者
毁人不倦  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转)

       当大学成了消费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 ...
鲨鱼巡航 发表于 2011-9-27 03:58

令人深思、发省!
中国人都知道!
这是中国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6-17 13:07 , Processed in 0.05663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