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7# 真不知道
+ B; O/ S1 P! R" ^' ^# l+ [
( B5 X, _% x/ T, _7 L
7 g" K/ y/ y! e# r+ z 稚夫档案:伸开你的手指,辨识你的掌纹 稚夫,本名袁斌,祖籍江西,大饥荒年间的1960年9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县城,北京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历。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稚夫在失去早亡的父亲而沉陷于无尽的悲恸之时,受诗神的感召,揹上灵魂的行囊,天意地步入了通往诗歌麦加的跋涉之途,迷醉而厮守,弥望而傲立,至今已置身在中国诗歌的边缘狭地三十余年了。这是一位陌生于掌声,在黑暗中探索生命的意义,赤裸着灵魂行走,像一匹在大漠深处受伤的狼,独行于世界的血液里,用骨头写诗,视诗歌为一种安魂宗教和精神法典的诗人,而卓然不群的独立存在,孤寂落寞的先锋姿态和决绝锐利的批判精神,对于中国先锋自由诗歌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史学意义。新华出版社(1994年)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曾分别出版其诗集两种,主编《五人诗选》(重庆出版社2003年9月版)。无庸讳言,稚夫的诗歌恰恰是其灵魂的血崩与高蹈,引领苦难心灵由炼狱向天堂飞升的拯救,精神领域中最崇高与最隐痛的完化,既是个体感动的刻骨铭心,又是人类生存追问、期待与理想的普通象征,鲜血、眼泪、良心,这个时代所有优秀头颅倒悬或低垂的深刻见证,深渊、十字架、图腾,一种精神幻象,一个永恒的梦。作品独立特行:或癫狂或歌哭,或尖啸或嚎叫,或黑话或病呓,或谵言或兽语,或暴力或情色,或高洁或悲怆,或梦幻或诡异,或詈骂或笑噱……。中国文联出版社所出版发行的《变故:稚夫诗歌的阅读活动》一书,围绕其诗歌文本,就当今普泛的文化贫乏和诗评易犯的失语症之背景而言,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殊为难能可贵的“公共话语空间″。稚夫正在诗写的《人–天–地–神——献给21世纪的祷辞》(绝唱20000行),将使其走上一条不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