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粥谱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0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粥谱说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前卷屡及之,皆不过略举其概,未获明析其方。考之轩岐家与养生家书,煮粥之方甚伙,惟是方不一例,本有轻清重浊之殊,载于书者,未免散见而杂出。窃意粥乃日用常供,借诸方以为调养,专取适口。或偶资治疾,入口违宜,似又未可尽废。不经汇录而分别之,查检既嫌少便,亦老年调治之阙书也,爰为《谱》。先择米;次择水;次火候;次食候。不论调养治疾菌力深浅之不同,第取气味轻清、香美适口者为上品;少逊者为中品;重浊者为下品,准以成数,共录百种,削其入口违宜之已甚者而已。方本前人,乃已试之良法,注明出自何书,以为徵信;更详兼治,方有定而治无定,治法亦可变通。内有窃据鄙意参入数方,则惟务有益而兼适于口,聊备老年之调治。或夫推而广之,凡食品药品中,堪加入继者尚多,酌宜而用,胡不可自我作古耶!更有待夫后之明此理者。

  择米第一
         米用粳,以香稻为最,晚稻性软,亦可取,早稻次之,陈廪米则欠腻滑矣。秋谷新凿者,香气足;脱谷久,渐有故气。须以谷悬通风处,随时凿用。或用炒白米,或用焦锅笆,腻滑不足,香燥之气,能去湿开胃。《本草纲目》云:“粳米、籼米、粟米、梁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糯米、黍米、秫米粥,益气,治虚寒泄痢吐逆。”至若所载各方,有米以为之主,峻厉者可缓其力,和平者能倍其功,此粥之所以妙而神兴。

        择水第二

水类不一,取煮失宜,能使粥味俱变。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阳生发之气,最为有益;梅雨湿热熏蒸,人感其气则病,物感其气则霉,不可用之明验也;夏秋淫雨为潦,水郁深而发骤,昌黎诗:“洪潦无根源,朝灌夕已除。”或谓利热不助湿气,窃恐未然;腊雪水甘寒解毒,疗时疫;春雪水生虫易败,不堪用。此外长流水四时俱宜,山泉随地异性,池沼止水有毒。井水清冽,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天一真气,浮于水面也。以之煮粥,不假他物,其色天然微绿,味添香美,亦颇异凡。缸贮水,以?朱砂块沉缸底,能解百毒,并令人寿。

        火候第三
  煮粥以成糜为度,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火以桑柴为妙,《抱朴子》曰:“一切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除风助药力。栎炭火性紧,粥须煮不停沸,则紧火亦得。煮时先煮水,以杓扬之数十次,候沸数十次,然后下米,使性动荡,则输运捷。煮必瓷罐,勿用铜锡,有以瓷瓶入灶内,砻糠稻草煨之,火候必致失度,无取。

  食候第四
        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此又在常格外。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于食粥后。食勿过饱,虽无虑停滞,少觉胀,胃即受伤。食宁过热,即致微汗,亦足通利血脉。食时勿以他物侑食,恐不能专收其益,不获已。但使咸味沾唇,少解其淡可也。



[ 本帖最后由 冰雪天后 于 2009-7-29 03:3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3:41 | 只看该作者
上品三十


        莲肉粥(《圣惠方》:补中强志。按兼养神益脾固精,除百疾,去皮心,用鲜者煮粥更佳;干者如经火焙,肉即僵,煮不能料。或去磨粉加入,汀莲胜建莲,皮薄而肉实。


        藕粥(慈山参入治热渴止泄,开胃消食,散留血,久服令人心忄?。磨粉调食,味极淡,切片煮粥,甘而且香。《凡物制法异》“能移其气味”,类如此。)荷鼻粥(慈山参入。荷鼻即叶蒂,生发元气,助脾胃,止渴止痢固精,连茎叶用亦可。色青形仰,其中空,得震卦之象。珍珠囊煎汤烧饭和药,治脾,以之煮粥,香清佳绝。


         芡实粥(《汤液本草》:“益精强志,聪耳明目。”按兼治湿□,腰脊膝痛,小便不禁,遗精白浊。有粳、糯二种,性同,入粥俱须料煮,鲜者佳。杨雄《方言》曰:“南楚谓之‘鸡头’。



        薏苡粥(《广济方》:“治久风湿Φ。”又《三福丹书》:“补脾益胃。”按兼治盘急拘挛,理脚气,消水肿。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患疝,用薏珠东壁土炒服,即愈。”乃上品养心药。



豆粥(《延年秘旨》:“和中补五脏。”按兼消暑除湿解毒,久服发不白。荚有青、紫二色,皮有黑、白、赤、斑四色:白者温,黑者冷,赤斑者平。入粥去皮,用干者佳,鲜者味少淡。



御米粥(《开宝本草》:“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入粥。”按即“罂粟子”,《花谱》名“丽春花”。兼行风气,逐邪热,治反胃痰滞泻痢,润燥固精。水研滤浆入粥,极香滑。


        姜粥(《本草纲目》:“温中,辟恶气。”又,《手集方》:“捣汁煮粥,治反胃。”按兼散风寒,通神明,取效甚多。《朱子语录》: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语,治疾勿泥。《春秋运斗枢》曰:“璇星散而为姜。


        香稻叶粥(慈山参入。按各方书,俱烧灰淋汁用,惟《摘元妙方》,糯稻叶煎露一宿,治白浊。《纲目》谓气味辛热,恐未然。以之煮粥,味薄而香清,薄能利水,香能开胃。



丝瓜叶粥(慈山参入。丝瓜性清寒,除热利肠,凉血解毒。叶性相类,瓜长而细,名“马鞭瓜”,其叶不堪用;瓜短而肥,名“丁香瓜”,其叶煮粥香美。拭去毛,或姜汁洗。


        桑芽粥(《山居清供》:“止渴明目。”按兼利五脏,通关节,治劳热,止汗。《字说》云:“桑为东方神木。”煮粥用初生细芽,苞含未吐者,气香而味甘。《吴地志》:“焙干代茶,生津清肝火。



胡桃粥(《海止方》:“治阳虚腰痛,石淋五痔。”按兼润肌肤,黑须发,利小便,止寒嗽,温肺润肠。去皮研膏,水搅滤汁,米熟后加入。多煮生油气,或加杜仲、茴香,治腰痛。


        杏仁粥(《食医心镜》:“治五痔下血。”按兼治风热咳嗽,润燥。出关西者名“马旦”,味甘尤美。去皮尖,水研滤汁,煮粥微加冰糖。《野人闲话》云:“每日晨起,以七枚嚼,益老人。”):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3:46 | 只看该作者
        胡麻粥(《锦囊秘录》:“养肺耐饥耐渴。”按胡麻即芝麻,《广雅》名“藤宏”。坚盘骨,明耳目,止心惊,治百病。乌色者名“巨胜”,仙经所重。栗色者香却过之,炒研加水,滤汁入粥。

, K( W2 D
  松仁粥(《纲目》方:“润心肺,调大肠。”按兼治骨节风,散水气寒气,肥五藏,温肠胃。取洁白者,研膏入粥。色微黄,即有油气,不堪用。《列仙传》云:“??好食松实,体毛数寸。


        菊苗粥(《天宝单方》:“清头目。”按兼除胸中烦热,去风眩,安肠胃。《花谱》曰:“茎紫,其叶味甘者可食。”甘者名“苦薏”,不可用。苗乃发生之气,聚于上,故尤以清头目有效。
  菊花粥(慈山参入。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解渴明目。其种以百计,《花谱》曰:“野生单瓣。”色白开小花者良,黄者次之,点茶亦佳;煮粥去蒂,晒干磨粉和入。 w8 J" Y3 O: [
  梅花粥(《采珍集》:“绿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按兼治诸疮毒。梅花凌寒而绽,将春而芳,得造物生气之先;香带辣性,非纯寒。粥熟加入,略沸。《埤雅》曰:“梅入北方变杏。”。



佛手柑粥(《宦游日札》:“闽人以佛手柑作菹,并煮粥,香清开胃。”按其皮辛,其肉甘而微苦;甘可和中,辛可须气,治心胃痛宜之。陈者尤良,入粥用鲜者,勿久煮。



百合粥(《纲目》方:“润肺调中。”按兼治热咳、脚气。嵇含《草木状》云:“花白叶阔为百合,花红叶尖为卷丹,卷丹不入药。”窃意花叶虽异,形相类而味不相远,性非迥别。



砂仁粥(《拾便良方》:“治沤吐,腹中虚痛。”按兼治上气咳逆、胀痞,醒脾、通滞气,散寒饮,温肾肝,炒去翳。研末点入粥,其性润燥。韩懋《医通》曰:“肾恶燥心辛润之。


        五加芽粥(《家宝方》:“明目止渴。”按《本草》:“五加根皮效颇多。”又云:“其叶作蔬,去皮肤风湿,嫩芽焙干代茶,清咽喉,作粥色碧香清,效同。”马蜀《异物志》,名“文章草”。



枸杞叶粥(《传信方》:“治五劳七伤,豉汁和米煮。”按兼治上焦客热,周Φ风湿,明目安神。味甘气凉,与根皮及子,性少别。《笔谈》云:“陕西极连生者,大合抱,摘叶代茶。



枇杷叶粥(《枕中记》:“疗热嗽,以蜜水涂炙,煮粥去叶食。”按兼降气止渴,清暑毒。凡用择经霜老叶,拭去毛,甘草汤洗净,或用姜汁炙黄,肺病可代茶饮。


        茗粥(《保生集要》:“化痰消食,浓煎入粥。”按兼治疟痢,加姜。《茶经》曰:“名有五:一茶,二?贾,三{艹设},四茗,五Η。”《茶谱》曰:“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丹铅录》:“茶即古‘荼’字”,《诗》“谁谓荼苦”是也。



苏叶粥(慈山参入。按《纲目》:“用以煮饭,行气解肌,入粥功同。”按此乃发表散风寒之品,亦能消痰和血止痛,背面皆紫此佳。《日华子本草》:谓能补中益气。窃恐未然。



苏子粥(《简便方》:“治上气咳逆。”又《济生方》:“加麻子仁,顺气顺肠。”按兼消痰润肺。《药性本草》曰:“长食苏子粥,令人肥白身香。”《丹房镜源》曰:“苏子油能柔五金八石。


        霍香粥(《医余录》:“散暑气辟恶气。”按兼治脾胃,吐逆霍乱,心腹痛,开胃进食。《交广杂志》谓霍香木本。《金楼子言》:“五香共是一木,叶为霍香。”入粥用南方草本,鲜者佳。


        薄荷粥(《医余录》:“通关格利咽喉,令人口香。”按兼止痰嗽,治头痛脑风,发汗,消食,下气,去舌胎。《纲目》云:“煎汤煮饭,能去热,煮粥尤妥。”扬雄《甘泉赋》作“茇{艹括}”。


        松叶粥(《圣惠方》:“细切煮汁作粥,轻身益气。”按兼治风湿疮,安五藏,生毛发,守中耐饥。或捣汁澄粉曝干,点入粥。《字说》云:“松柏为百木之长,松犹公也,柏犹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29 08:49 | 只看该作者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前卷屡及之,皆不过略举其概,未获明析其方。
考之轩岐家与养生家书,煮粥之方甚伙,惟是方不一例,本有轻清重浊之殊,载于书者,未免散见而杂出。
窃意粥乃日用常供,借诸方以为调养,专取适口。或偶资治疾,入口违宜,似又未可尽废。

领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6 17:46 , Processed in 0.04318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