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24 05:57 编辑
作者:徐娉婷 近日,有一群互不相识的年轻人,相约“占领”北京地铁。他们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排队上车,在同一车厢里,每个人掏出一本纸质书,静静读了半小时,他们说想用这一行为艺术“唤醒阅读”。 谈到地铁上阅读,他们脑中理想的样子一定是欧美地铁上书香满车的状态,如下图。再对比一下北京地铁上的“低头族”。
纽约地铁上乘客在看书
北京地铁乘客在玩手机 两图一比照,简直可以开一个国民批判大会,“你们这些人就知道玩手机,你看看人家欧美,都在看书学习”。细想想,其实图片未必能反映阅读率差距的真相。 阅读率的差距确实存在 2013年,一位印度工程师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还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 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和欧美国家国民阅读率是有差距的。 世界读书日《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为4.56本,韩国是11本左右,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