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大海 于 2017-4-4 19:01 编辑
2014年4月26日 爬“神农鼎” 感受“《泳经》是一座神农架” 上午8点,到神农架中心,门票80元。 1、看板壁岩。 2、爬“神农鼎”。中午12点冒雨爬到山顶。海拔3106.2米。披着雨衣下山。 下午4点,20元打的士去爬“官门山”。 晚上,还住神农架木鱼镇原宾馆。 爬“神农鼎”,最大的感受是“《泳经》是一座神农架”。 “身背泳经踏江河,实现梦想”,是《泳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预祝罗大海泳经早日出版!”是鲨姐姐和一些热心的泳友对罗大海的信任和期望!深表感谢! 但《泳经》确实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好的。今年3月1日的北京水立方行、4月9日的烟台大学行、4月19日的湖北襄阳行,使《泳经》的实践和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化。使之《泳经》实践之路更进一步完善。 一是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泳经》实践体系,而不是脚踩西瓜皮,走到哪算到哪的零碎的实践活动。 二是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泳经》理论体系,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东一句、西一句不摸边际的孤零零的认识。 三是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泳经》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使之《泳经》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机整体。 这使《泳经》的进一步从头到尾的“系统”修改,还要下很大功夫。 我觉得到目前,经过三年《泳经》的实践活动,有了《泳经》“样书”仍不放弃,再继续背着《泳经》“样书”到处修改,说穿了,就是从心底里想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襄阳会上会下,确实听取了大家不少的意见。正面的、反面的,有些是很尖刻的,我都听得进去。特别是反面的意见,更激励我加倍努力。 我这一次襄阳行,不仅是背着我的《泳经》,同时,包里还背着一本《马恩列斯语录》、一本《毛主席语录》、一本《毛泽东诗词歌曲》,都是以前的64开本的,塑料皮的。旨在《泳经》的修改中,进一步用导师的思想指导自己、鼓舞自己。 我们这一代人,经常说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的。这不假。这是自己的人生时代造就了我们。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在部队曾几次参加读书班学习,特别是1983年第二批全军统考,我是凭我自己的实力,走进全军考场,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的,离职科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自然科学都是作为主课“系统”学习的。 这些知识不仅是我人生的最大财富,没想到更为《泳经》提供了实践、认识、分析、写作的理论武器。 我曾多次想过,《泳经》应该由谁来写?我觉得,应该由游泳几十年的老冬泳人、由游泳过不仅中国各地的江河湖海、而且游泳过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参加过奥运会等国际比赛的冬泳人来写。再是应该由冬泳过的大作家、大学者来写。但有本事的人却都没有人来写。 这些,都激励着我,一定要写好《泳经》。 难得今天爬“神农架”,脑子里总有一个“十字架”的影像。 在中国,“山”一般都叫什么什么“山”,很少听到有叫什么什么“架”的。可能叫“架”的山只有“神农架”了。因神农氏“架木为梯、架木为屋、架木为坛”而取其“架”之名了。 神农架——华中第一高峰——叫“架”,可能不是”天意“就是”地意“,或是”人意“,反正很有意思。在全中国的版图之中间,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神农架”。 由“架”的联想,背着《泳经》爬神农架,也忽然觉得有点意思。 写作《泳经》之路,不也如同爬一座神农架吗?曲折而艰难。但“书山有路勤为径”,《泳经》也像一座“书山”,需要登攀。相信,在艰难的时候, 想想《国际歌》,想想“久有凌云志”,想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一定能登攀上《泳经》这座“神农架”——,实现《泳经》的英特纳雄耐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