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鹅池 令人称道的是,王羲之身上既具有超逸脱俗、任性自然的魏晋风度,也流淌着儒家济世救民的精神因子。他曾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353年,江东发生旱灾、瘟疫,作为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不忍见民生涂炭,向当时的会稽王司马昱提出了免征田赋、开仓赈济等一系列安民主张,然而司马昱不但不听,反而命人出兵北伐,并为此追征税赋。王羲之劝阻未果,遂愤然辞官回乡。 才华、品性养成的背后,是深厚的家学渊源。王羲之原籍琅琊(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所属家族琅琊王氏是著名的望族,素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礼教。王氏先祖曾留下以“信、德、孝、悌、让”五字为核心内涵的遗训,告诫子孙:“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受先辈影响,王羲之对教育子女之事也从不放松。一次,王羲之与好友许玄度结伴去奉化一带采药,听闻当地两兄弟因为争夺资财大打出手,弟弟竟然把哥哥砍死。王羲之对许玄度说:“此二子残忍如此,不知你我后辈如何?”回家后,忧心忡忡的王羲之写下“敦、厚、退、让”四个大字,命儿子们日日临摹,谨记教诲。 王羲之辞官后,隐居于剡县金庭(今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镇),谢世后葬于故居不远处瀑布山南麓。后来,子孙筑室为庐守墓,久而久之,王氏子孙遂在此繁衍生息,并取村名“华堂村”。他们把王羲之的治家思想言传身教、代代相传,到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家谱时,将思想的精华提炼总结,写入族谱序文中,共24字,为“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此外,又制定26条族规,为家族成员立下更加具体的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