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现场,突发极端天气,大风、降雨、气温骤降接踵而至,导致大量参赛选手出现了身体“失温”现象,甚至还有参赛选手失联,多人死于失温,令人十分痛心。 那么“失温”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冬泳的人都没事,在春季跑马拉松的人却会死于失温呢?
体温调节机制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典型的恒温动物。人体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在正常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正常情况下,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在体温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产热和散热,人体温度能够维持在36.5–37.5 °C这个范围内。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大脑和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做出的反应,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人体内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而实现的。
寒冷时,体温流失,低于正常值,体内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发出指令,人体就会不自主地打寒颤,产生热量,同时,通过收缩皮肤血管,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以减少散热,来防止体温下降,将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 “失温”是怎么造成的 失温,简单来说就是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极低温环境下,人体内热量的流失大于热量的产生,入不敷出, 不足以保持正常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我们在冬季低温环境中,经常会冷得瑟瑟发抖,手发僵,其实就是轻微的失温。此时,如果在低温环境中时间不是很长,及时保暖,在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调节下一般都可以保持体温的稳定。但如果寒冷的情况一直得不到缓解,并超出体温调节系统的限度,体内热量的补充速度达不到热量散发的速度,体温便会持续降低,当体温降至31℃ 时, 无法维持身体的核心温度,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都会逐渐减弱,意识模糊。若是失温程度严重,体温降到25℃以下,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威胁,心肺功能衰竭,就会出现死亡。
为什么冬泳的人没事,跑马拉松的人却会死于失温? 冬泳有严格的控制 在东北,冬泳是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运动。冬泳也不是说就没事,而是冬泳都是根据水温严格控制水下时间的,不会游很长的时间或距离,一般都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像泡温泉一样,想泡多久就泡多久。
冬泳在下水之前,会事先进行充分的热身,在体内储存较多的热量。入水以后,刚开始会先感觉到寒冷,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运动以后会感觉温暖些。再过一会儿,又会冷起来寒战,这时候就该上岸了,否则继续下去就扛不住了,容易失温出事。游完以后,也是立刻擦干身子,穿上保暖的衣服,以保证身体的热量。所以,冬泳也是需要很谨慎的。
这次的马拉松参赛者为什么会死于失温? 而甘肃的这次马拉松时间很长,参赛者要在山地连续跑十多个小时甚至更久,地面和山上会有一定的温差。糟糕的是,比赛过程中突遇极端天气,气温骤降,出现大风、下雨。这时运动员已跑了几个小时,大量的能量已被消耗。而全程又没有补给点,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这就造成骨骼肌产热原料的缺乏,产生的热量就不是很充足。
散热方面,参赛选手全身被雨水湿透,而热量的传播在水中比空气里快,也就是说,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比在空气里散失热量加快20多倍。所以,同样的温度,人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冷多了。同时,再加上大风的出现,保温毯也裹不住,很快被吹翻,流动的空气不断把大量热量从体表移走。而参赛队员的出汗蒸发又加剧了热量散失。
当身体的产热跟不上,散热大于产热,并且散热越来越快,核心温度迅速下降,失温就会特别快,当时又脱离不了这样极端低温的环境。而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无法及时提供补给和医疗救助。当达到严重失温程度,就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最终心跳停止,人就会死亡。
所以,甘肃的这次马拉松事故,是结合了山区、大风、下雨、降温、没有保暖条件、无避难所、无补给种种原因造成的,长时间滞留于寒冷环境而导致的失温事故。是天灾,也是人祸! 总结 所以,不管是冬泳还是跑马拉松,若是不严肃对待,都是会造成严重失温的。而冬泳失温不严重,是因为 身体在极端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较短,尚不足以让核心区的体温流失。冬泳时,是人体主动将身体暴露在低温环境中,而本次的甘肃马拉松,则是被动的长时间滞留在极端天气中。所以在去到野外的环境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安全永远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