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让人有呼吸冲动的是血液中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不是过低的氧气浓度,所以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缺氧了。一般情况下,随着体内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会相应上升。因此在憋气一段时间后,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你会感觉必须要换气。正常情况下,憋气时间越久,血液中氧气浓度越低,而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二氧化碳的高浓度促发呼吸反射。 与普通人不同,专业游泳运动员要接受高强度的间歇性低氧训练。在经历了长久的憋气训练后,他们可以在下水前进行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e),也就是大量排出二氧化碳,让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降到很低的水平,即获得低碳酸血(hypocapnia)。而由于过度换气,他们在潜水时体内积聚的二氧化碳的水平保持在相对低位,但血液中氧气却被提前消耗完,到达警戒值,结果诱发“浅水昏迷”。相比之下,“浅水昏迷”在普通人身上不容易发生。 “浅水昏迷”发生时没有任何征兆,而且人体的感觉出现反常。有的人尽管此时连说出自己的名字也做不到,却不会对缺氧恐惧,还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觉得自己一切都好。他们不知道自己缺氧,甚至在快感的驱动下有可能持续闭气。与一般溺水者相比,“浅水昏迷”者溺水身亡的速度更快。前者在6~8分钟后才会出现脑损伤和死亡,但是后者离脑损伤只有大约2分半的时间。 水中运动安全研究组织(Aquatic Safety Research Group)的创立者、美国医生、“浅水昏迷”专家汤姆·格里菲斯(Tom Griffith)指出:“人是有可能憋死自己的,而且还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 “浅水昏迷”是专业游泳运动员溺水的第一大原因,而死于“浅水昏迷”的大多是健康的年轻人。虽然在专业游泳和潜水课上,老师可能会提到这个危险,但是大多数普通人对此毫不知情。 “浅水昏迷”的最早记录只能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逐渐知道这种溺水而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