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强总理在1997年发表于《安徽日报》的《追忆李诚先生》中写道:“我是在幼年时代认识李先生的,我们同住在一所大杂院里。这所其实并不大的院子,住了十几户人家,不知是因为人丁众多,还是因为院落狭窄,总显得拥挤、庞杂和喧闹。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所院落的唯一神圣之处是拥有一座图书室,藏有近万册书。李先生便是这图书室唯一的管理人员,兼做出纳与采编。” 克强总理在上小学的时候曾经有几次偷偷溜进图书室,李诚总是严肃地挥手让他离开。这近万册图书当中,并无一册儿童图书。 “文革”开始那年克强总理11岁,图书室因为和“封、资、修”相关而被封闭,但是克强总理却有机会进入李诚的家,每天晚上9点钟开始,李诚会给他讲一个小时左右的文史知识。 这一段私下求学富有古代的儒学私学气质。5年时间里,李诚至少传授了被称为“四史”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此外也教他《资治通鉴》、《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 《汉书》文字工整,古代读书人如果想有一手受人尊重的文字,《汉书》非读不可。其中《食货志》、《沟洫志》、《刑法志》和《地理志》,介绍一个王朝的经济、水利、司法和行政区划、地理条件等。诸葛亮时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办法,就是研习这种材料。
克强总理曾经回忆:“李先生是专攻地理的,而且偏重于古代军事地理。但他研读的范围远不止于《读史方舆纪要》之类的书。” 《后汉书》是南朝范晔编写的史书,范晔的笔力深厚,选用材料上干净利落,其中的《党锢》、《宦者》、《文苑》、《列女》、《独行》等列传,都是开创性的。《后汉书》的大部分文章都爱憎分明,饱含感情褒贬。《杨震传》中的主人公杨震,是后世中国读书人的楷模,杨震官至三公,以自己清正廉明、淡漠私欲的人格令人佩服,又培养了很多的弟子,成了当朝的栋梁大臣。《党锢列传》更是浓墨重彩地描摹了政治黑暗时代,读书人是如何保持操守的。 《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是英雄气质的史书,在三国之后,中国很快进入了五胡十六国的分裂黑暗时代。《后汉书》有若干版本的注本,最常见的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的注本,这位李姓青年是武则天最有才干和见识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