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乡 1918年,任鸿隽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回国工作,而陈衡哲当时还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但任鸿隽对陈衡哲的爱慕之情一直未曾消失,后来特地从中国到美国来求婚,陈衡哲最终被他感动,嫁给了他,与之相携归国。 1920年8月,在回国一个月之后,陈衡哲和任鸿隽前往南京参加中国科学社的第五次年会,杨杏佛、赵元任、胡适等人也出席了这次聚会。借此机会,陈任二人举办了订婚仪式,订婚当晚,还请胡适吃了顿饭。 回到北京之后,胡适看到了出生不久的女儿。江冬秀让胡适给女儿起个名字,他思来想去,决定给女儿起名素斐。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在他的日记中是这么记载的:“吾女名素斐,即用莎菲之名。” 早在陈衡哲回国之前,胡适就曾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建议邀请陈衡哲来北大任教,蔡也已经表示可以考虑。等到科学社的年会结束,已是八月底,开学在即。于是,会后胡适与陈衡哲先行回到北京。回到北京的第三天,两人就去拜访蔡元培。 蔡元培 在这以前,全国没有任何女子在大学任教的先例。蔡元培历来主张男女平等,民国初年任教育总长时,他就首开小学男女同校的先河。但让中学、大学对女生开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仍是困难重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大家普遍认为“男女七岁不同席”,七岁以上的男孩女孩混杂在一起是对道德生活的挑战。 1920年初,蔡元培率先招收了6名女学生作为北大旁听生。他酝酿着这年秋天为这几名女孩转正,因而陈衡哲的到来正合时宜。1920年秋季,北大正式男女合校,聘请陈衡哲作为历史系的教授,教授戏剧与西方历史——她由此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教授。与此同时,任鸿隽也收到蔡元培和教育部长范静生的双重邀请,正式投身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后任北大化学系教授、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当年美国留学生圈的三位好友终于在北京相聚。 后来在任、陈二人的婚礼上,胡适送上一副对联:无后为大,著书最佳。前四字是希望朋友早得贵子,生儿育女,后四字是期望陈衡哲不要因为结婚而沉浸于家庭生活,忘记了对学问的求索。他还不知道,这样的担忧不久即将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