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园》(Home)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 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示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个航拍镜头都美得像一副画;例如:
美国黄石公园的大棱镜温泉
大图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15 | 只看该作者
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16 | 只看该作者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16 | 只看该作者
以及西伯利亚冰封千里的冰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17 | 只看该作者
每一张航拍都让人看到震颤,每一秒定格都可以用来做屏保。
它让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物质和生命像滚动着的齿轮,一切都是连结起来运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18 | 只看该作者
氧气,无色无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都以为它大部分来自于森林。
可你知道吗?地球上的七成氧气都来自于海藻植物。
海藻大多生活在水中,它们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但含有大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色,释放出氧气。
别看藻类植物个体一般较小,但它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水域之上,总体数量庞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19 | 只看该作者
云层上窥望,海洋上大片的绿色,便是这些可爱的小生物们。
它们给人类制造大部分的氧气,给海染上了颜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0 | 只看该作者
水和空气不可分割,地球上的生命因它们而存在。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不远也不近,水才能处于液体状态。
这是我们人类真正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2 | 只看该作者

刷新


翻看



实时
疫情




南极“发烧”了,未来该何去何从?
就要买买买2020-02-28 11:02
[url=]大图模式[/url]





最近,荒无人烟的极地,传来了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南极“发烧”了。
巴西科学家近日表示,在南极测得20.75℃的新高温记录,这是南极有史以来气温首次超过20℃。
极地之处的冰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不可逆的融化。
那之后,或许,海平面会上升;又或许,南极的生态 平衡会被打破...
大图模式


图源微博@三联生活周刊
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或许,可以从一部纪录片中寻找答案。
十年前,擅长航空摄影的法国导演雅安·阿瑟斯-波特兰,联手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吕克·贝松制作了一部公益纪录片——《家园》(Home)。
大图模式


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2。
导演足足酝酿了15年,跨54个国家布置了120个拍摄点才完成拍摄。
《家园》推出后,立即被翻译成14种语言在全世界87个国家/地区播放,全球有超过6亿人观看过这部影片。
大图模式


演员周迅负责这部纪录片的中文配音,在观看过程中,她曾数次感动落泪: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我在配音的过程里哭了好几次,第一次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就觉得一定要为这个电影做些什么,一定要让它被更多人看到。”
大图模式


这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示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个航拍镜头都美得像一副画;例如:
美国黄石公园的大棱镜温泉
大图模式


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
大图模式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大图模式


向阳而生的亚马逊热带雨林
大图模式


以及西伯利亚冰封千里的冰原。
大图模式


每一张航拍都让人看到震颤,每一秒定格都可以用来做屏保。
它让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物质和生命像滚动着的齿轮,一切都是连结起来运转的。
大图模式


氧气,无色无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都以为它大部分来自于森林。
可你知道吗?地球上的七成氧气都来自于海藻植物。
海藻大多生活在水中,它们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但含有大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色,释放出氧气。
别看藻类植物个体一般较小,但它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水域之上,总体数量庞大。
大图模式


云层上窥望,海洋上大片的绿色,便是这些可爱的小生物们。
它们给人类制造大部分的氧气,给海染上了颜色。
大图模式


水和空气不可分割,地球上的生命因它们而存在。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不远也不近,水才能处于液体状态。
这是我们人类真正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大图模式


在大自然物种的链条中,树木,是至高无上的。
它们蔑视地心引力,是永恒地朝向天空的一种自然元素。
从古细菌中继承了吸收光线能力的树木,利用这种能力储存阳光的能量,然后分解成水、矿物、植物和生命物质的混合体。
大图模式


在古老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没有人知道,我们认识的生命品种数目是十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
因为地球是个奇迹,生命是个谜。
在人类出现以前,每种生物都各司其职,各有用处。
它们没有多余或是有害,它们相互抵消,形成稳定的生物链。
大图模式


直到20万年前,拥有智慧的人,在经历了18万年的游牧岁月、气候变得温和后,开始定居。
大图模式


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是平衡对等的。
人们敬畏自然,感恩自然为我们提供的食物;
大图模式


后来,人发明了农业,彻底改变了到处觅食的野兽本质,成为真正的人。
人类学会将谷类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种植,学会增加农作物的收成和种类。
正因如此,人们不再挨饿,开始利用动物、植物的能量从中受益,将数千年艰苦觅食的记忆逐渐淡忘。
同时,我们也渐渐开始向自然索取更多。
大图模式


人们将所有的泉水都用于农业,将湿地、雨林开垦成用来种经济作物和口粮的耕地。
然后,仅仅是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地球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大图模式


过去六十年来,人口剧增,到了今天,地球上70亿人口有一半住在城市之中;
文明越发展,我们便会向大自然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
大图模式


深山中、极地处、海洋里,到处都是挖钻矿物的机器。
大图模式


自1960年代始,森林被砍伐得越来越快,每年有1300万公顷森林被砍伐。
大图模式


未来,全世界将会有1/4的人类面临着水荒。
大图模式


过去15年的平均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冰冠厚度比40年前减少了 40%。
大图模式


在非洲,肯尼亚高原上的乞力马扎罗山已经面目全非,80%的冰川消失了;
大图模式


亚马逊雨林中, 人们为了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焚毁,
可森林被焚烧后,土壤释放出大量的碳,占全球释放温室气体的20%,这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3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雨林中, 人们为了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焚毁,
可森林被焚烧后,土壤释放出大量的碳,占全球释放温室气体的20%,这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4 | 只看该作者
正因全球变暖,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已经开始出现大面积死亡的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5 | 只看该作者
南北两极上,企鹅开始流浪,北极熊变得绝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8 | 只看该作者
现如今,人类炮制了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灾难——全球变暖、生态失衡。
而生态系统并没有界限,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将受到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29 | 只看该作者
正如《家园》的结尾所说:
重要的不是消失了什么,而是我们现在拥有的。
我们仍然拥有半个世界的树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31 | 只看该作者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保,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有什么解决方法。
我们都有力量去改变世界,那还在等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能这么做:
1.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买咖啡、奶茶尽量自带杯子。
2.尽量延长衣物和物品的使用期限,避免浪费;
3.洗手涂洗手液或擦肥皂时,顺手关上水龙头;
4.尽量使用二次水。例如,淘米水、洗菜水或者洗衣后的水可以用来冲厕;
5.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不要让电视机、电脑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指的是没有完全切断电源);
6.多利用公交、地铁、电车、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既可节约汽油,又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
7.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环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只希望,人类保护的速度还能赶上全球变暖的速度。
大图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7 04:31 , Processed in 0.0475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