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 我仍将都给中国。” 除了开设医院外、施医散药之外,杨格非还建了6所学校 在这些学校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在1899 年,在汉口办的第一所集大学、中学、师范、神学为一身的综合性学校——博学中学。 博学中学 从这里,曾走出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等人。 如今这一学校已演变成了“武汉四中”,一所集“省级高中示范学校、全国百所名校”等荣誉的名校。 杨格非创办的一所男校的毕业生 于此同时,他还创办英文报纸《楚报》,开创了汉口翻译、印刷事业等一系列工作。 看到底层百姓深受鸦片的荼毒,他更是一心为中国百姓奔走呼号。 甚至在1882年,他为此写了《关于鸦片贸易的简明问答》一书,抨击鸦片贸易的罪恶,义正辞严地斥责英国政府。 当时吸鸦片的百姓 而逢有战乱,他的教堂、学校、医院总是高悬英国国旗,成了汉口百姓的避难所。 后来,他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现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长江与汉水的各地,已经归在基督的名下; 至于那些散居在两条壮丽江河岸边,数以百万宝贵的灵魂,我愿为之生,为之死。” 杨格非在中国50多年,中间仅回英国三次, 而且每次都是因为自己或家人生了重病,才不得不回去休养。 1905年,在他来华50周年的感恩礼拜上,他更是道出了对中国的深情: “如果上帝再给我五十年,我仍将都给中国。”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在讲道时突然中风,偏瘫卧床,及至6年后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他才不得不告别他所深爱的中国。一年后因病离世。 然而在他离开中国后,他的儿孙辈依然接续着武汉协和医院的工作,甚至有两人永远留在了中国。 武汉协和医院杨格非半身像 1936年,杨格非的儿媳夏利世在为一牙病患者治疗时,被手术刀划破手指,不幸感染败血症,不幸离世。 次年,杨格非的儿子纪立生也因肺炎离世。老两口被合葬于汉口公墓,从此长眠在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而杨格非的孙子纪继生(Keith H.Gillison),自1928年在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也是投身协和医院工作。 后被任命为外科主任、协和医院院长等职务,一直到1950年不得不离开。 记得钟南山院士在前些日子说到:“武汉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武汉是不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我不知道。 只是想起道杨格非一家、刚刚离开的李文亮医生,以及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泪水便止不住。 唯愿武汉这座城市,切莫辜负了这份爱与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