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古人四季养生要则 1. 四气调神大论 《四时调神大论》《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文章注重的是“气”和“神”的问题,这二者所依准的是《内经》。养生原则就是因天之序顺应四时,顺应东南西北,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原则:“春季要舒畅情志,切忌情志沉闷忧郁;夏季心情应平静、淡泊;秋季应顺养收气,宜乐观;冬季应顺养藏之气,含蓄宁静。”《内经》里黄帝问其老师岐伯到底什么是气?岐伯告诉黄帝:气,是指跟四季相关的气,气是‘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并非呼吸之气。古人讲的气是指节气,就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人必须顺应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如春天养生发之气,夏天养生长之气,秋天养收敛之气,冬天养闭藏之气。 2.春季怎样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外,以使志生,生而勿杀,预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着少。 春三月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谓之发陈,推陈出新;是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应早些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头发,松解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生机。不要滥刑杀伐,多施予,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违逆了春季的生发之气,就会损伤肝气,这就使提供给夏季的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了,致使人会发生寒性的病变。 3.夏季如何养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气节。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对外界万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和秋燥病。 4.秋季如何养收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外无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长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着少。 秋三月是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平容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保持肺气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损伤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生飧泄病。 5.冬季如何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忧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意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是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蜇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情志藏于内,安静自若。把渴望得到并已得到的东西藏起来。要躲避寒冷,不要洗热水澡使皮肤开泄损伤阳气。这就是顺应冬季气候闭藏之法。违逆者损伤肾脏的保水保精功能,使之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人就会患瘘厥之疾(瘘:腿无力而经常抽筋;厥:四肢发凉)。 中医对肾的功能是这样讲的:“肾藏精,主命门之火,肾精为生殖与生长发育的根本物质;命门之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肾为先天之本。”,其特性宜封藏。 但对形体锻炼也提出了顺应四时而进行。肢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五脏的功能活动,并非是消极的冬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