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0802石门素疏【向阳花开】今日推荐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07:53 | 只看该作者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19-8-19 12:17
当前有这么一句话: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谢谢,一带一路就是,利益共享,共同富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9-8-20 08:30 | 只看该作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9-8-20 07:53
谢谢,一带一路就是,利益共享,共同富裕!

利益共存共同致富,这是宗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2:15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10则家训,10种人生智慧
2019
08/21
07:06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7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经典散文精选美文,我们一起品读。


本文来源于:读散文赏美文dusanwen.cn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荣国府、宁国府两座宅邸,浩浩荡荡竟占了一条街。如此庞大的家族,上千口人丁,究竟是靠什么在维系?


除了先人留下的丰厚的家底,还有圣上的偏爱垂青,“家训”、“家风”,才是他们历经百年而不失大家风范的秘诀。


《红楼梦》不仅是部经典,还是现代家庭借鉴学习的最佳范本,来自贾府的十条家训,条条发人深省,只要读懂一条,就能受用终生!




1


要疼爱不要溺爱,要天性不要任性


“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一回,贾府来了远客,老太太便让宝玉出来见客。客人见宝玉长得可爱,便都走上去拉着他的手问话,宝玉笑着回答,丝毫不敢怠慢。


临走前,客人们纷纷感叹:宝玉作为一名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性格怎么这样好?被几个陌生人拉来拉去,还问长问短,不仅没生气,还如此温顺有礼。


可见,宝玉虽是贾母心尖儿上的肉,自小在外人面前却总是循规蹈矩,绝不任性而为。宝玉还是个孩子,自然烂漫放诞,但天性的释放要建立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基础上,方释放得得体,方烂漫得可爱。


假如贾宝玉是个没里没外、无休无止的“熊孩子”,凭他生的怎样漂亮好看,也不可能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真心喜爱。


大人溺爱孩子是很常见的,可真正的“爱”绝不是放纵,而是教会他行事的规矩,让他明白家训背后源远流长的道理。


2


念书的时节想着书


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




说到读书,《红楼梦》里最讨厌此事的就是宝玉了。有一回,贾宝玉要开学了,临行前,他的大丫鬟袭人嘱咐他说:


“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袭人虽是个年轻的丫鬟,说话却成熟老道,短短几句话却抓住了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好书?


首先,作为学生,上学是第一要义,若是你该读书的年纪不好好读,不去学知识、练本领,那今后又该如何走进社会?又何谈修身齐家?


其次,读书讲求一个度,贪多不益,宁可慢工出细活,也别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最后,不读书的时节要多多惦念家中的亲人,长辈的叮咛、父母的教诲更要时刻放在心间。


3


掌控人生,从管住“嘴”开始




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心中就佩服道:这些老爷太太、小姐公子,每天有多少美酒佳肴摆在面前,要换做别人早就吃成个胖子啦!可奇怪的是,贾府里的男男女女都身材匀称,各个如同画里走出来的金童玉女!


尤其像林妹妹、王熙凤、平儿等人,都是一水儿的苗条身材,好似弱柳扶风。刘姥姥发现,这群小姐们吃饭只吃七分饱,再好吃的东西最多只夹三筷子就一定要放下了,不仅可以保持身材,还能锻炼自我的意志。刘姥姥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最难管控的部分:如果你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从“管住嘴”开始,不可随心所欲,切忌暴饮暴食。


4


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论贫穷与富贵




很多人只看见刘姥姥被众人取笑,却没看见贾母对她的喜欢与怜爱,见她吃饭吃得香甜,便赶紧把自己的菜也端去给他,又命一个老嬷嬷将各样菜都给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夹在碗上,好让孩子吃得开心。


吃完了饭,方才“捉弄”刘姥姥的王熙凤和鸳鸯也都来向姥姥赔不是,生怕姥姥受委屈,她们纷纷解释说:一切都为了老太太开心,并无他意。


等到刘姥姥回家那天,不仅老太太,还有王夫人、凤姐,包括丫鬟平儿,都贴心地准备了礼物,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还有一笔让刘姥姥一家置办田产或做小本买卖的本钱。不得不说,确实是无微不至,尊重有加了。


这便是贾府的教养:哪怕你王侯贵胄,我也不卑不亢,不攀附,不谄媚;哪怕你平头百姓,甚至于街头乞丐,我也以礼相待,绝不傲慢。


尊重每一个生命,不论贫穷还是富贵,因为生命都是珍贵的,人要学会感恩,学会回馈,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5


有了“佳”人,也不能忘了“家”人




《红楼梦》里宝黛的爱情羡煞旁人,人人都希望和黛玉一样能有一个知己宝玉,把她时时放在心里,似乎“爱情”就是他俩人生的全部。可实际上,宝玉绝不是个“唯爱情主义”的人,在他的心里,人世间除了美好的恋爱,还有父母长辈需要悉心服侍,家人在他内心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连他对林妹妹表白心意时,也没有将孝道抛之脑后。贾宝玉是这么说的:“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


佳人虽难得,但家人是永远支持你、保护你的血脉至亲,他们无条件地站在你身后,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毫无怨言地爱着你。这种爱,虽不轰轰烈烈,也没什么浪漫情怀,但它平淡真切,永远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散。


6


给孩子多一些爱的教育




还记得贾宝玉被父亲贾政毒打的情节吗?那可堪称是《红楼梦》里戏剧张力最足的片段,为了贾宝玉这个“孽障”,不仅贾政痛心疾首、怒其不争,王夫人也伤心不已、捶胸顿足,连一向气定神闲的老太君也怒发冲冠,言辞狠戾,但她生气不是因为宝玉犯错,而是为了贾政“暴力”的教育方式。


老太太说的好,哪有小孩子不犯错的?可一犯错,你就打骂,长此以往你可以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孩子是要教的,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可如果为了一时的愤怒,图一时的痛快,把孩子给打怕了、打坏了、打碎了心,那种灵魂深处的伤痛可是父母永远不能弥补的。


对待年幼的孩子,悉心的教导永远比呼来喝去要明智得多,一个巴掌打下去很容易,可它留在心坎上的印记,却一辈子也抹不掉;纵然孩子有淘气的地方,有捣蛋的行为,但家长们都是知书明理的,都是成熟稳重的,我们更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


因为孩子需要的,是爱的教育。


7


真君子,说的出就要做得到




书中貌比黛玉的尤三姐,一心只钟意柳家公子柳湘莲,却不想冷心冷面的柳公子虽然答应了这门婚事,之后却又心生悔意。


最后,柳湘莲上门退婚,一定要讨回定亲信物——鸳鸯宝剑。刚烈的三姐痛心不已,她一生只愿嫁他一人,如今既然对方反悔,她也无意苟活,于是三姐拔剑自刎,香消玉殒。


柳湘莲后悔不已,自己言而无信,反断送了佳人性命。


所谓君子,说的出,就要做得到,要为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负责,捍卫言语背后的那份神圣。


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人世间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言必行,行必果,才是真君子。


8


衣服,是你的第二张脸




袭人因母亲病重,要即刻回家侍奉。丫鬟回家,本不是件大事,但因袭人的身份不同,既是贾府里的大丫鬟,又是宝玉将来的屋里人,于是王夫人命王熙凤仔细打点袭人的包裹,还有她穿戴的衣服首饰。


凤姐见惯了世面,最懂规矩,也最识大体。


她见袭人虽然戴了些钗镮,却没有一件足够体面的大衣。王熙凤便拿出自己的衣服来,送给袭人,好让她穿着回家。


一来是为了贾府的规矩,不能让旁人小看;二是为了袭人自己,她如今不是普通下人,而是未来的姨奶奶,只有穿着得体,才能受到府里上上下下的尊重。


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工作,哪怕是最平凡的职位,最普通的活计,你的衣服都代表了你的第二张脸。衣服虽是身外物,却能第一时间显露出你的个性、心态、地位甚至处境。


一件好的衣服,未必昂贵奢华,但一定要大方得体,符合你的气质,展现你的审美。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只要穿着那件衣服,你都能昂然自信地应对。


9


乐善好施,好人终有好报




刘姥姥因家道艰难,来至贾府里打秋风,讨些施舍。


换做一般人家,不是嫌弃地把人赶走,就是闭门装看不见;可贾府里的王夫人、凤姐儿,却一点儿都没有瞧不起初来乍到的刘姥姥,反而请她吃饭,热情款待,还体体面面地赠她一包银两,绝不提“施舍”二字,只道是亲戚间的“情分”。


乐善好施到这样的程度,可见家训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虽然日后贾府不幸落难,王熙凤昔日给予刘氏的恩情得到了回报,她的女儿巧姐幸免于难。但人世间多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人们因帮助了他人而发信内心地快乐。


如果人人都能在别人危难时伸出援手,帮他一次,拉她一把,那爱的能量必然会不停地流转下去,有一日,它也会降临到你我的身上。


10


凡事当有度,做人应知足




书中著名的《好了歌》曾唱到人世间四种叫人忘不了得“好东西”:一个是功名,一个是金银,一个是娇妻,一个是儿孙。


为了功名利禄,为了美女如云,为了权势地位,为了不肖儿孙,人们不舍昼夜,倾尽所有,以为如此便能换来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却不知,所有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东西不过是稍纵即逝的梦幻泡影。


只有平淡自然,才是真真切切。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7:36 | 只看该作者
同样写与世隔绝,陶渊明是温暖的桃花源,柳宗元笔下却是凄冷江雪
2019
08/21
18:20
老张侃诗词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很小的时候我们接触关于写冬天的古诗,最精彩的就是柳宗元的《江雪》。


之前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知道那是他为了反叛世俗世界而构建的理想社会,今天读柳宗元的《江雪》,发现也是如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一首唐诗我们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其中所勾勒的凄冷的艺术境界,也是在唐诗当中不多见了。全文只有20个字,但是把千山“千山”、“万径”,不管是远景还是近景,不管是博大的雪景,还是细微的渔夫。都纳入到诗歌当中。甚至为了节省字数,还拿这首唐诗的最后两个字作为题目,实在是把节约达到了极致。




一个人的诗词风格和他的价值取向,和他的性格和他的人生经历,包括家庭生长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之前看李白的古诗,其实和他出身于商户、本身任性豪侠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我们在看杜甫人生经历的坎坷,再加上自己性格的本来柔弱,才成就了他忧国忧民的那种价值取向。


在这首简短的20字唐诗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到柳宗元他内心的悲苦。一个人心中要有感情的激荡,才会有动人诗篇的产生。柳宗元一辈子虽然当官,虽然也曾中进士,但是仕途相当不顺。根据相关的统计他大概他只活了46岁,做官的这一段时间,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被贬之地度过的。




所以他的内心非常的悲苦,他渴望着能够建功立业,渴望的能够距离京城更近一些,因为那样有更多的机会,可惜现实世界总是不给他这样的机遇。而且他也能够看得到社会的黑暗,朝廷的倾轧,所以才会把这种厌弃黑暗社会写到诗歌当中,努力地塑造一个世外高人的形象,那是他自己人格强烈的投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外在的环境非常气冷,外在的氛围也非常的冷漠。唯有如此,也能够断绝和氏族社会的一切联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看上去这渔夫的环境实在是糟透了,寒意阵阵。但其实对柳宗元来说,那一个渔夫才是他的向往的生活。


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24 | 只看该作者
烧香”本是修行之事,要”这样烧“才能消灾去祸!
2019
08/25
20:19
梦回大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4


一般来说,初一、十五和神仙圣诞很多人都去道教宫观烧香许愿。很多道教宫观也以无求不应而闻名遐迩,受到很多信众的朝拜,香火不断。很多人也会以为这是因为自己上香的原因,才会得到神仙的庇佑,因而也会有很多人因为事情不顺利就到宫观上香,祈福禳灾。真的是因为上香的原因吗?


很多人对烧香的事情表示怀疑,烧香真的有这么大的功用吗?为什么要去道观烧香?烧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在道教宫观求神许愿会比较灵?是不是只要求神许愿,神仙都会满足心愿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到道观里面烧香的那些事。


一、道教焚香只是通信,心诚方可感通三界


“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焚香是供养神仙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香烟缭绕可以结成云篆,可以上达天庭,奏表悃诚之意,所以上香前必须祝之以使心诚意真。在《祝香咒》中有“道由心学,心假香传。”也就是说,修道者用诚心来修道,借用焚香来表达自己得诚心诚意,将悃诚之意传达仙境。许多修道者都是通过虔诚焚香感应到三界的真师,为其传道解疑。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修道大家,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焚香这种方式求得真师真法的。


那么,是不是只要心诚了就一定能感通神仙呢?在道教科仪中,有“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焚香需要心诚,烟便是通信的主要媒介,心诚就能感通三界,这样神仙都会下凡看我们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道教宫观都会烧香,也会虔诚地稽首磕头,希望能所求遂愿,无求不应。


那么,是不是只要心诚了就一定能感通神仙呢?在道教科仪中,有“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焚香需要心诚,烟便是通信的主要媒介,心诚就能感通三界,这样神仙都会下凡看我们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道教宫观都会烧香,也会虔诚地稽首磕头,希望能所求遂愿,无求不应。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用“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天人合一、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二、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求神许愿之后,很多人都会想着愿望会不会实现。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是不是只要供品多就能得到神仙的眷顾呢?对于这些问题,在很多道教经典中都有提及,比如《道德经》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三官经》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另外,在很多道教善书中也作了专门的讲解。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神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所以给大家赐福消灾并不是仅仅因为许愿或者求神仙了,而是因为自身的善功。


同样,也会有人问:为什么我烧香这么久,还会有这么多不顺和不快,为什么我的生意不挣钱,为什么我家里人得病,为什么儿子不听话,为什么我没房没车,很多人都比我强呢?


《文昌帝君阴鸷文》有:“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各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由此可见,需要修福修善必须从心底上下功夫,而不是做表面工夫,做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以至于“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人能如此存心,天必赐福于他”。


如果凭心做事,《太上感应篇》中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所以,就算烧香很多年,每个月都去宫观烧香,也未必能避免厄运的降临。香供养神仙不是在表忠心,交保护费,买保险,所以信神仙就按照神仙的教导去完善自己,勤修福慧,自然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结交仙友栖集清虚,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道教是长生久视之道,是升天得道之道,而不是让他套上更多的枷锁,以至于通过求神许愿获取那些短期利益,朝真拜斗获取消灾解难。如果真的这样,就好比走入福堂转了一圈,只解决了自身问题,而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利益。


《早课经》有:“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特求忏悔,丐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


所以,皈依正道,结交仙友,以至于栖集清虚,而长生久视。而不仅仅只是求神许愿,满足日常生活安定无虞,更应该“存平等心,扩宽大量”、“语善,视善,行善”,德蒙神仙赐福消灾,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8-29 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 14:25 | 只看该作者
单霁翔:让文化遗产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
2019
08/31
15:23
中国新闻网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单霁翔在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期间作主题演讲。
中新网贵阳8月31日电 (冷桂玉)“不要把文物锁在库房里,而是让这些文化遗产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时,人们才会去自发的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会有尊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如是说。
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期间,单霁翔亮相贵阳并作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主题演讲。
单霁翔在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期间作主题演讲。
白衣、蓝布裤子、布鞋是单霁翔的“标配”。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幽默风趣的话语引得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故宫博物院是享誉世界的五大博物馆之一,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博物馆,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以及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珍贵藏品。
自2012年担任院长以来,单霁翔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让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故宫焕发出勃勃生机及生机,让故宫走向大众、贴近大众,他因此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网红院长”。
演讲过程中,单霁翔通过详实的案例、数据,展示数百张珍贵图片,从故宫博物院便民服务、环境整治、文物修复、文创产品、数字故宫社区等角度,讲述了故宫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分享了故宫博物院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的经验。
“故宫从来不缺观众,但是细细想他们真是观众吗?实际上很多人进了故宫博物院,都跟着导游的小旗儿,盲目往前面走,各宫殿再看一看,就走出去了。实际上他们只是‘到此一游’。”
如何让游客真正体验到博物馆应有的魅力?
单霁翔首先启动了“厕所革命”。在故宫里,经常看到很多女士去洗手间经常要排很长的队。单霁翔和故宫的工作团队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女性洗手间应该比男士洗手间大2.6倍。为此,故宫增加了女性洗手间的数量。此外,还设置了母婴室。
从增设座椅、平整路面、推行全网预约售票,到使用LED冷光灯点亮馆舍、进行艰苦卓绝的环境整治、在淡季举办各式展览分流观众……随着一项项改革的推进,观众的体验感越来越好。
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单霁翔带队梳理安全隐患,实施安全防范系统,安装防震设施,加强防雷设施的提升和检测等方面逐一入手;故宫年轻员工还组成消防队,定期开展消防演习等,提升文物防护水平。
故宫还建立了“文物医院”,有200名文物修复医生;故宫成立了故宫研究院,建立了古建筑、档案、文物等32所故宫研究所。“年轻人跟着退休研究员进行学习研究,这样故宫文化研究就很好地传承下来了。”
“开放得越少越安全吗?”“得不到保护的文物是蓬头垢面的、是没有尊严的,只有他们得到了保护,将它们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下,才能把文物保护得光彩照人、神采奕奕。”演讲中,单霁翔妙语频出。
单霁翔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故宫逐步开放了所有的花园、城门和角楼。从2002年到2012年,故宫的观众增长了一倍。到2017年,故宫开放区从2012年的30%增长到了76%,目前已达80%。
“紫禁城初雪”的照片在微博上就获得了1425万的阅读量;《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刷爆网络;故宫开发的故宫口红、故宫睡衣等文创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近年来,人们都说:“故宫出品必是精品。”
2019春节,故宫开展《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活动,同时开展了《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展,还把开展万寿灯、天灯、宫灯等文创进行公益拍卖,所拍卖的20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扶贫。
2020年故宫将迎来600岁的生日。“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单霁翔说。(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5:02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和我的相遇,都应该很好地去珍惜
2019
08/31
22:09
如瑞法师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


古人说:“四十年知三十九年非。”这个话我早就知道,实际我到六十岁的时候才有一点点的感觉,忽然觉得每个人和我的相遇,都应该很好地去珍惜。即使我的眼睛充血红了起来,在山上还是照样接待。为什么?我觉得坐在那里的时候大家需要我,感到自己的这份重要,就觉得实在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
再者,以前总提醒自己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的父母,慢慢地我才发现,遇到的每个人,都值得自己好好学习。再不好的人,也能从他的身上找出优点来。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里有人问:若说引曲向己,推直与他,有的人我看他没一点好,看我自己没一点坏,如果硬说自己不好别人好,那不是犯了谄曲,甚至妄语吗?贤首大师回答说,除了佛是一个完满的人,任何人乃至于菩萨,他只要还有一点烦恼没断,都不是一个完满的人。你自己离成佛还有多远呀?你自己就那么好吗?
要想想这个就知道,不要说和那些大菩萨比,就像昨天我看到那么多人去做饭,就觉得自己不一定能下得了厨房,对方太值得我去尊重了!这也就是说,修行了那么多年慢慢地才体会到,我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应该为之去付出,应该不讲任何条件地去为众生奉献。因此,贤首大师说,再不好的人,你实在找不出来他一点点优点,想想他还有佛性,他未来会成佛,你怎么能够轻视他呢?
这都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去应用的,不是说单单说了学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静下来思惟一下。我们为什么要上课?实际我讲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你不一定去应用。就像自觉一样,你真正生起来出离心了吗?这就是提醒你再再地练习,你去生出离心吧!
那现在你再再地练习,生起来普度众生的心吧!因为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我们要懂得开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要开发我们成佛的潜能(潜在的力量)。如果能够开发出来,我们不仅会珍惜自己,同时也会珍惜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10:54 | 只看该作者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让人舒服
2019
09/04
06:21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有人说:“越优秀的人,越懂得舒服地待人。”
确实,无论遇到多大的问题,优秀的人都有将问题化解于无形的能力,而且姿势永远那么好看,就像他们生来就如此一样。
让人舒服,是最顶级的人格魅力。
让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细心体谅他人,极具同理心的人。
01
孔子的弟子子夏评价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即是如此。
君子如玉,让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
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高贵。
一个人从表到里,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外貌、能力、脾气、品格、心性。
对应的品质同样是五个层次:颜值、才华、性格、人品、慈悲。
细细品味,这五个层次,既是身处世间的识人之法,也是涵养内心的修行之途。
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这便是那条完整的路径。
02
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有人生怕别人舒服,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还有一类人生怕别人不舒服,尽量让别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
曾问一个做猎头的朋友,年薪高低的人有何不同。他说越是高薪的老总在与其交往中他会越让你感觉到舒服。
跟千万年薪的老总谈,谈上两到三个小时,无论他说的话是酸甜苦辣等味道,他们都能把每一句话平缓接起来回答,而从不让一句话落地或磕碰,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对于高层次的人来说,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
所以,他们不会去在意是谁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有没有超越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有没有越界,有没有看不起我,是不是故意为难我;也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是不是让我很没有面子,这个人让我太难堪,所以我要对他心怀芥蒂。
层次越低的人,越容易自卑,会越没有底气,深藏在内心的自卑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
他们之所以挣千万年薪,自有千万年薪的价值,让人舒服程度也许就是一个衡量指标。
最好的教养,是懂得给人留点优越感。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这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说的,给别人留点“面儿”。
03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心中的秘密?
他们让你感到舒服,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让时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净。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他们更懂得尊重中包含的平等、价值、人格和修养的意义。
你不让别人舒服,别人就会让你不舒服。
有些人总会把处处给人难堪以彰显个人性格当做真性情,用压制别人来体现自身的优越。
人的修为和高度只有到这份上,才会生起慈悲。慈悲,是一种境界。
所以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不见世间过,是因为只看此心动与不动、自心清净与否的修行心态,更是因为一份慈悲。
04
《菜根谭》说: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到了这份上,如何不是人品的极致?
我们或许达不到慈悲的境界,但至少还可以去尽量将心比心。那样,就是在努力成为一个慈悲的人。
始于颜值,
敬于才华,
合于性格,
久于人品,
终于慈悲。
做人如此,交友亦如此。
世间纷扰,乱相敝目,混沌蒙心。
守得住这条正道,才能在万千人当中,交下最值得交的那个;在万千种选择中,选出最有意义那种。
若能如此,便是不枉此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9-9-5 15:48 | 只看该作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019
09/04
20:23
诗词大会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有人说,人有个好的心态,才能享受人生。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活着,就是一场修行,把复杂简单化,将心归零,驱散阴霾,心有阳光,那么,漫漫人生,就会收获美好,一路芬芳。
心有阳光的人,是一个豁达之人。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宽容之人。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乐观之人。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开朗之人。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看得开之人。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正能量之人。
《龟虽寿》
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积极向上之人。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淡定之人。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从容之人。
《小窗幽记》(节选)
陈继儒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温暖之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善良之人。
《首尾吟》
宋·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为见圣贤兴有时。
日月星辰尧则了,江河淮济禹平之。
皇王旁伯经褒贬,雪月风花未品题。
岂谓古人无阙典,尧夫非是爱吟诗。
心有阳光的人,一定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心中有阳光,又何惧人生荒凉?内心有温暖,你就不会惧怕冬天的寒冷,内心有阳光,你就不会惧怕阴雨,内心有快乐,你又何惧悲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13:51 | 只看该作者
《西游记》告诉我们: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2019
09/06
06:00
明伦书院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我们“悟空”,并非是要去领悟佛学真谛而成佛,而是应该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于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
人活世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人生在世,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错,于是人便不知不觉地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浮着,便有了悲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
有这样一副对联,对人生颇有指导和规戒的意义:“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此联构思颇为巧妙,分别嵌入了《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中人物的姓名,并巧用了双关。尤其是下联,更引人深思。
在《西游记》中,当猪八戒被唐僧收为徒弟时,他自己说:“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于是唐僧为其取了别名——八戒。
八戒所说的“五荤三厌”,属于宗教戒条规定不准食用的八种食物。五荤,是指佛教忌食的五种辛辣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
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视听歌舞,不食非时食(即正午过后不食)。
这“八戒”对于普通人来说,要一一做到确实很难。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其指导和规戒意义在于它提示了我们,人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例如杀生偷盗、淫欲妄语、饮酒过度、醉心于灯红酒绿之中这些,无论何时都应该是人生的禁忌。
关于“悟空”,佛教认为,众生之所以陷溺于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不能自拔,就是在于先天元始而有的“无明”遮障了佛智,使人执著于尘世诸色,贪恋荣华富贵,至死不悟。要排除“无明”,就必须溃破红尘,证悟“空”谛,意识到我、法皆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学也是“空”学,“空”字乃佛门教义的根基。如果不参悟空谛,纵然读遍佛经,也不能成佛。正是有鉴于此,菩提祖师为孙猴子起了个“悟空”的法名。孙悟空到最后倒也真的就“悟空”而成为“斗战胜佛”。
对普通人来说,人生要尽可能“八戒”,但更要学会“悟空”。我们“悟空”,并非是要去领悟佛学真谛而成佛,而是应该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一些,不必汲汲于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
也许有人会问,若真有如此人生又如何能成功呢?但我们不妨仔细想想,平安快乐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成功的人生?
人生短暂,轰轰烈烈、曲折传奇也许是一种成功,但安然淡定、平安幸福更是一种成功。
天亮睁开眼,还活着,真好;天黑闭上眼,能睡好,值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09:59 | 只看该作者
98岁翻译家许渊冲:来成都,是为了把中国诗歌带给世界
2019
09/08
07:56
澎湃新闻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0


9月7日,98岁高龄的许渊冲出现在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上,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无数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外名著经他之手流传,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2014年,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在论坛上,许渊冲分享了几个自己翻译的代表案例,他声音洪亮,能听清他人对话并迅疾地作出对答。据许渊冲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他最新的翻译作品可能于今年10月出版。在简短的论坛间隙,澎湃新闻专访许渊冲,请他谈谈对翻译和诗歌的看法。
许渊冲在论坛现场。张莹莹 图
【对话】
澎湃新闻:这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您有怎样的体会?
许渊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中国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苏东坡都出生在四川,所以在成都开这个会特别好。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把世界文化发扬光大。来参加这次会议,我很高兴,也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
例如,余光中曾说杜甫《登高》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无法翻译的,但是最后在我的译本中,将“无边落木萧萧下”译为“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不尽长江滚滚来”译为“The end less rive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像这样的句子,显示了不同文化在传播上的隔阂,要让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是困难的,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当代的中国翻译家,哪些是您特别关注的?
许渊冲:现在参加论坛的很多翻译家,都是我的第三代学生了。我来成都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诗歌作品。这次成都举办的是国际诗歌节,来这里的都是世界各地的诗人,所以我要趁这个机会,把中国诗歌推广到世界。
我已经快100岁了,看得更多的是50年前的事情,可能不够了解年轻人的世界,我也没有重要到那个程度,只有当他们来找我时,我才稍对他们多了些了解。
澎湃新闻: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最近的生活状态吗?您的翻译新作进度如何了?
许渊冲:我一生在钻研文学,现在还没完。我最近的工作是把英国的莎士比亚和王尔德的作品译成中文,带给更多中国读者。现在我每天工作1000字,大概一页左右。虽然还没出版,但是来约稿的出版社已经络绎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9-9 10:50 | 只看该作者
从学佛、吃素到做公益,41岁的刘涛满满正能量!
2019
09/09
07:00
禅风网
企鹅号

分享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color=rgb(255, 255, 255) !important][url=][/url]

评论
1


近日,刘涛携子女首度登上封面,照片中她身穿深米色连帽运动衫和浅褐色高腰打褶长裙,低调柔美地站在两个孩子身后,满眼温柔,温馨有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美丽女人,把婚姻和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幸福来之不易,你值得拥有
熟悉刘涛的观众都知道,当年新婚不久,丈夫王珂就破产欠下巨额债务,还患上了抑郁症。刘涛在产房里生二胎的时候,老公在另外一个病房里急救。很多人劝刘涛离开可能一蹶不振的丈夫。王珂也做好了离婚准备,准备把剩下的一切都给刘涛,不想再拖累她。但刘涛却坚持:“我是他妻子,我要守他到底。”
于是马上复出,一边照顾孩子和老公,一边拼命工作拍戏。几年时间,刘涛成功塑造了数十个荧幕角色——《妈祖》中大爱无疆的妈祖、《白蛇传》中敢爱敢恨的白素贞、《琅琊榜》中驰骋沙场的霓凰郡主、《欢乐颂》中睿智精明的公司高管安迪、《芈月传》里敢爱敢恨的楚国公主芈姝。事业开挂的刘涛还玩起了跨界,化身全能女神,唱歌、综艺、主持,没有她征服不了的角色。在真人秀《花儿与少年》和《亲爱的客栈》里,涛姐更凭“无所不能”实力圈粉。
我的信仰是:我要做一个好人
从低谷到巅峰,这一切与刘涛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但多数网友并不清楚的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还有她的佛教信仰。
刘涛说自己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信佛,很早就开始了解和接触佛教,不过家中没人信佛,没有什么人的指引,也没有什么事件的转机,她说:”因为我有慧根”,说出这句“大言”后她自己也笑了起来。
“我没有把信佛当成一件多么神秘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对人的道德行为的一种约束。信仰能让你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做什么,做人是第一标准,佛的道理会给你很多启示。这个是我信佛的原因。”
在刘涛的理解中,佛教是她的一种信仰,而且是种让人向善的好信仰,既然是好信仰,不妨多传播开去,多影响些人。
“我去信佛,不是说‘佛啊保佑我今年拍什么戏赚多少钱’这种,没有。我就是很干干净净的,跪在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我要做一个好人,什么是一个好人,你就要去学,很简单。”
当媒体问到刘涛,到底是什么秘诀,可以令她汲取力量,功力全开地做到这一切。刘涛回答,“同甘共苦,我不能失去我的爱人,不能失去我的孩子,我的家庭,这是我的根。”这恰恰印证了刘涛的信仰:我要做一个好人。在信仰的支撑下,她与她丈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一起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顺其自然是美的最高境界
除了按部就班的人生轨迹,信仰还为刘涛赢得了一份顺其自然的心境。一直以来,她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四个字:平淡如水。
“我是一个柔和、简单的人,在外表和内心都没有太多雕琢装饰。在我的思想深处,有很多很淳朴的东西。平常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喜欢待在家里,上午睡个懒觉,然后起来收拾收拾房子,接着就是出去走走,去市场买点菜,回来煮饭给自己吃,我会烧很多种好吃的菜,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是吃自己烧的饭总会特别香。”
帮我放下屠刀的是一只羊
虽然对于饮食管理有着比较宽松的理念,但是熟悉刘涛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资深的“素食主义者”。从当初的无肉不欢,到后来的安心食素,刘涛说:“帮我放下屠刀的,是一只羊。”
那还是在拍《永乐英雄儿女》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大食堂,她看见一只很漂亮的白羊拴在门口就上前询问,工作人员说那是拍“烤全羊”时要用的。刘涛回忆当时那只羊的眼神好像是在向她求救,“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再也不碰肉了,我能体会到当有人要伤害我时的那种恐惧。”
虽然长期食素,但刘涛决不会拿这种行为四处炫耀。“吃肉与否其实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没必要矫揉造作。朋友和我一起出去吃饭,我绝不会说:我是吃素的,你们不许点荤菜呀。如果朋友点了青椒炒肉,我也会吃里面的青椒。吃素固然是珍惜生命,但信佛的关键还是内心的感触。善待生命,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刘涛说:“吃素并不是代表信佛的虔诚。吃素是因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生命就会有痛楚,我们要去爱护他们、保护他们,所以不主张吃荤。”
梦想建一所养老院
刘涛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慈善公益,歌手韩红曾晒出了一份明星为环卫工人捐款的明细,近80人的捐款名单中,刘涛捐款最多。她接受专访时说:“慈善是从内心而发,真心做就是慈善。”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刘涛一直对关爱儿童的公益项目有着自然的亲近。“我参加的公益活动大都和孩子有关,包括一些关怀留守儿童的项目,就是真的不忍心看到,发自内心地希望能去做点什么事情。”
刘涛曾在访谈节目中坦言,自己从小就和老人孩子最亲近,因而她个人的公益梦想,就是能开一家自己兴办的养老院,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我特别想做一个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项目,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享享福,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刘涛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上网查了办养老院的方式,也和一些帮助成立基金的人了解过。“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心愿,希望能在全国各地建立养老院,使一些孤寡老人不再靠居委会、国家福利的救助,我希望是不收费的,完全靠基金运作的一个免费的公益机构。”
对于慈善,刘涛曾说:“公益首先源自于爱。爱身边的人和一切事物,就是慈善的来源。
所以不得不承认,刘涛确实是个有慧根的人。其实按照佛教的观点,刘涛如今得到的一切,都是她自身修来的福报。
能嫁入豪门,衣食丰饶,是她前世修的福报;遇到变故没有彷徨退缩,也是种下善因,为今天的好日子修下了福报。
所以我们每一个修佛人都应该要明白,如果当下生活安逸,那就要珍惜福报,好好修行。如果当下生活困苦,那也不要退缩放弃,而是要加倍修行,为日后种下善因,让着福报早日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17 | 只看该作者
霸道总裁范、语出惊人、天生段子手:这些老师我受够了,实名举报
2019
09/10
06:34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读读散文,品品诗歌,共享雅致生活!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学生时代,总有几位老师让人无法忘怀。他们或循循善诱,或幽默可亲,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让我们的梦想更加透亮。


那么民国时期的老师们是什么样的呢?

时间转场到民国时期

随着晚清覆亡,思想解放

以及大量西方文化涌入

民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

呈百家争鸣的盛景

出现大量文化、学术、科学巨匠

他们留洋归来,投身教育

立志唤醒民族意识。


但如果你以为这些大师都是

自持身份、刻板守旧的老古董就错了

用现在眼光看

那都是不折不扣的麻辣教师

邪魅狂狷,霸道总裁范

通晓九门外文的辜鸿铭

回国后几经辗转,到北大教英语

瓜皮帽下轻轻摇曳的小辫子

就成了北大著名一景

但在滑稽的造型下,

辜老师却是一位霸道总裁


每次上课,都会一甩小辫子

来个霸气三连:


顿时就能吓得开小差的学子们噤若寒蝉


语出惊人,天生段子手

语言学家黄侃

一本正经的外表下,却是个天生的段子手


每次上课讲到精彩要紧处

学生记笔记记得飞起时

咱们黄老师便戛然而止,低调的说

“这里有个秘密,我不能讲,

除非你们请我吃饭才行。”


这种神转折,就问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上课随性,打分更任性

对现在的学生们来说

钱玄同绝对是心目中的好老师

因为——他上课从不点名


钱老师上课总是用铅笔

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

也不细看学生们是否全到齐,

就立即开讲

更重要的是,他从不安排考试

每学期批定成绩时

他是按点名册的先后,60分、61分……

如果学生有40人,最后一个就得100分

请问这样任性的老师哪里有?

请给我来一打

三尺讲台,也能吞云吐雾

西南联大的古代神话课程

一直是当年的爆款

不仅因为闻一多老师学识渊博,

讲课6得飞起

可能还和他上课允许抽烟有关


闻老师上课,

总会慢条斯理的点燃烟斗

学生们也掏出纸烟匣

在云雾缭绕中,

师生一同探索伏羲女娲的远古秘密


虽然用现在眼光看

那个时代的老师们上课时

多少有些不按套路出牌

但他们都是有学识有才情的好老师

他们用学识传承中华古老文明

也让我们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卓然风骨


那段泛黄的流金岁月

“先生”们演绎了灿若繁星的传奇

近百年的历史风烟,世界重换新颜

但师者那颗传道授业解惑之心

却始终未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2:2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名师的“人设崩塌”?这些“名师”也有着令人捧腹的“标签”
2019
09/10
18:02
四川文艺出版社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自古以来

我们国家都尤为崇尚尊师重道

每当教师节来临

就是全国人民回忆青春读书时光的怀念day,

也是学生作文集中喷发激情的时刻~


咳咳……让我们收回多余的激情!

话说回来

其实作为我们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老师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处事性格持续影响着我们

……

而在古代

这些“名师”们也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标签”


三十一岁的孔子,有一天突然想要环游世界(周游列国)。那时候他正在山东曲阜办私学,准备动身去一趟当时所有诸侯国的共同首都——洛阳,进行一番学术讨论。

但是,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没有汽车和火车,来回走一趟,人吃马嚼花费实在不小。而且,学术讨论总得见见名师吧,这拜访的礼物又是一笔费用。算算经费,还真够孔子喝一壶的!


好在孔子是个好老师,有个名叫南宫敬叔的学生,念在昔日师徒情分,觉得自己有责任帮老师申请一笔学术经费,于是直接去找了国君拉赞助。国君一听是利国利民的学术项目,大笔一挥,便批给孔子一辆马车、两匹骏马,还配了一名专职司机。国君还让南宫敬叔跟着孔子一块儿去,路上的费用也就顺便报销了。

《史记·孔子世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孔子家语·观周》:“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除了这类国家赞助,也有私人赞助,比如鲁国大夫季孙氏,曾经一次性送给孔子师徒小米一千钟。一千钟小米有九十吨,就算孔子师徒七十多人都来吃,也能吃个三四年的。

《孔子家语·致思》:“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孟子是比孔子工资高的,因为不差钱,所以脾气就大,性子就硬,能不迁就的事情就绝不迁就。

比如说,收学生,孔子是典型的“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交上十条干肉的学费,他就没有不教的,最后有了传说中的三千弟子。

而孟子就不一样,他有“五不教”:

自以为身份高贵的,不教。

自以为品德高尚的,不教。

自以为辈分高的,不教。

自以为有恩于孟子的,不教。

自以为跟孟子交情深的,不教。

《孟子·尽心上》:“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以上五种不教,是孟子明说的。还有两种不教,孟子没有明言,但是可以看出来。

一个叫乐生子的人,想拜孟子为师,风尘仆仆到了齐国,发现没有住的地方,于是先去找房子。有了落脚之处,才去拜见孟子。

孟子很生气,问他:“你来齐国几天了?”乐生子说:“来了好几天了。”“你第一天来的时候,怎么不来找我?”“我在找住的地方。”“是住的地方重要,还是拜见长者重要?”乐生子无话可说了。孟子又说:“你这个人哪,拜师的目的就不纯粹,你不是找我学道来了,你是来学习怎么挣饭吃来了,难道我教的那些学问道德,只是用来挣饭吃的吗?”

这件事情说明,对于那些关心自己胜过尊敬老师的学生,以及那些只是为了找工作而求学的学生,孟子是不教的,至少他不想教。

《孟子·告子下》:“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墨子尚俭,厌恶任何不必要的花费——吃饭,能吃饱就行了,不强求精美;穿衣,能挡寒就行了,不强求好看;住的房子,只要坚固、安全就行了,不强求豪华。

为了节省财政开支,以及让更多的人都去参加劳动,生产出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墨子还反对听音乐,他不让君主们听,自己也不听,一辈子不唱歌曲。

墨子及其门徒过的生活,类似清教徒,极像苦行僧。墨子去世后,其弟子秉持老师的节俭精神,重视生产,不重视消费,吃粗劣的饭食,穿破旧的衣服,坚决贯彻老师的节俭主张。


《说苑·反质》:墨子对学生禽滑厘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孙诒让《墨子间诂·墨子传略》:“墨子非乐,生不歌。”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1:51 | 只看该作者
善良是好事,但需要智慧的锋芒
2019
09/16
06:00
国学生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来源:茶的故事(teastories)

你的善良,需要理性的锋芒。

中国有句俗话,叫“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意思是在一个人快饿死的关键时刻,你给他一斗米,让他活了下来,他会感恩戴德,把你奉为恩人;可是如果你一直帮助他,他就会养成依赖,把你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一旦某天你没有帮助他,他会把你当做仇人。

这就是“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行善需要理性的锋芒,一味地付出、给予,只会助长他人的贪欲,养出恩将仇报的“白眼狼”,你帮他一百次他不知感恩,但只要一次不帮他,他就会心生怨恨。

“人海茫茫,狼在两旁;大千世界,毒蛇隐藏。暖不热蛇,喂不熟狼;擦亮双眼,不得不防。”

你的善良,需要理性的锋芒。


有句古话,叫“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在别人遇到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帮他一把让他渡过难关,他会感激不尽。如果帮懒救穷,只会让对方贪得无厌,更加依赖你,就像填一个无底洞,最终把自己拖垮。

广东湛江企业家陈生发达后,花两亿在家乡建了258套别墅,无偿送给乡亲父老。本来是扶贫济困的善行,以为家乡人会感恩,没想到村民得寸进尺,纷纷说:

“我儿女结婚了,一套不够,我们家要多分几套。”

“我家虽然已经搬到城里了,可我从小在这儿长大,我也有资格分一套。”

“你拆了我们家的老房子,你除了要给我们分别墅,还要给我们赔偿损失。”


村民的贪得无厌,让陈生非常心寒,连续两年没回故乡过年,他说:“一回去,每个人都提出各种问题和要求,所以我干脆就不回去了。”

《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当善良没有边界和原则的时候,只会滋生恶意,让对方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的好意,肆无忌惮地践踏你的善举,如果你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记恨你。

所以,帮困,不帮懒;救急,不救穷;行善,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正因为有了善良,这个世界才有了温暖和希望。

然而,善良也需要智慧,需要理性的锋芒,无知的善良,就是愚蠢。

从前,有位禅师在水边打坐,突然听到异常的响动,原来是一只蝎子落水了,正拼命挣扎。禅师伸出手将蝎子捞起来,却被蝎子蛰了一下。他忍痛把蝎子放到地上,继续打坐。

不一会儿,蝎子又落水了,禅师又伸手把它捞起来,又被蝎子蛰了一下。后来,蝎子又落水了,禅师还是伸手把它捞起来,又被蝎子蛰了。


有位渔夫看见了,问禅师:“蝎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蛰你,你怎么还要救它?”禅师说:“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

这时,蝎子又落水了,禅师正要伸手去捞,渔夫捡了一根树枝,蝎子顺着树枝爬了上来。渔夫说:“慈悲没错,但首先要对自己慈悲,好好保护自己,才能对众生慈悲。”

善良是好事,但需要智慧的锋芒。人心复杂,世途艰险,无知无理性的善良只会让贪得无厌的人得寸进尺,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这世上,真心未必能换来真心。你的好心给了贪婪无度的人,只会换来失望心寒;你的善意给了不知感恩的人,只会得到翻脸无情。

善良不能盲目,要给值得的人。

感动中国的好人丛飞,用他微薄的力量,资助了近两百名山区贫困学生,捐款300多万,自己却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2005年,丛飞确诊为胃癌,治病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当丛飞的朋友向已经工作的学生求助时,得到的回答是:

“我知道了,让他安心养病吧”,“我现在工资才三四千,我没办法帮他。他当初资助我的时候,也没说过要回报啊”,“我没钱,也没空去看他,不要再打过来了”......


甚至还有家长来催钱:“你不是说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才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骗人吗?”

丛飞家人解释说丛飞得了胃癌,无法挣钱,家长说:“那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

不懂感恩的人,不值得你付出好心;恩将仇报的人,配不上你付出真心。好心,要留给知恩图报的人;真心,要留给有情有义的人。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时间精力,你的善良,要给值得的人。

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做人要知恩图报,千万不可得寸进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1:36 | 只看该作者
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
2019
09/17
06:38
国学经典智库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

````````````````````````````

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

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


````````````````````````````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

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

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

````````````````````````````

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

````````````````````````````

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

````````````````````````````

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

````````````````````````````

感恩是人的本性。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


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

````````````````````````````

我们既要注意外在的风、湿、寒、暑、燥、热,更要警惕内在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

心宽了、血通了、病退了。

````````````````````````````

说得真好,送给朋友们一起品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1:58
朋友重然诺,况在君臣间:乾隆皇帝和董氏父子与西湖的情缘
2019
09/16
12:20
浙江省博物馆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正当《石渠宝笈》续编行将成书之际,年过八旬的高宗皇帝(1711—1799)在《快雪时晴帖》册中题写到:“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镜。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御识。”于是,是年54岁的董诰(1740—1818)被乾隆帝钦点为“代写”人,“御制······乾隆某年某月,臣董诰敬书”成为他代写署款的固定格式。这种“代写”也是乾隆亲手栽培的词臣,在皇帝年老体衰、难以续题之时当仁不让的职责。

所以,董诰有大量书迹见于诸种文献著录,据统计有二百二十余处,除了代笔、题跋、书法之外还有抄经。他亦有相当数量的画作藏于清内府并被录入《石渠宝笈》,这二百多件中,最主要的还是书御制诗并绘图。





清 董诰 《西湖十景》册(之四开)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不过,无论是题跋自作画中的书迹数量,奉敕题跋、恭和他人的书画作品,还是仿古山水、诗意抒情山水,董诰都远远不及另一个朝廷重臣,也就是他的父亲——董邦达(1699—1769)。阮元在《石渠随笔》中把董邦达的山水画推为“国朝第一”,赞其“屋子皆整齐界画,无作草草茅庐者”。乾隆多次以画史上的“二董”——董源和董其昌来类比董邦达,他也是乾隆时期乃至清代创作御制诗诗意图最多的画家。以杭州西湖为题材核心的董邦达风景画,在《石渠宝笈》里就记录了七件(组)。


清 董邦达 《西湖十景》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在南巡前对江南的所有认知,都构筑在相关图籍或他人的描述上。这件《西湖十景卷》就是熟悉西湖风物的杭州富阳人董邦达所绘。此作虽名为“十景”,画上却标出了五十四个景点,将西湖可游览之处扩增五倍以上。乾隆在第一次南巡的前一年(1750)题跋到“此图岂独五合妙,绝妙真教拔萃矣。明年春月驻翠华,亲印证之究所以”,表达出他的游兴已被此图勾起,就等明年春天亲自去感受印证。


清 董邦达 《柳浪闻莺》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董邦达 《断桥残雪》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第一次南巡回銮后,乾隆又下令绘制西湖十景,并添上他在游览时所作的题诗。这次董邦达以之前敬献的《西湖四十景》册页中的十景描绘为底本,仅就画幅形制略作调整,如上面两图就是两个轴头。因为乾隆对之前那本册页的题跋称:“董邦达所画西湖诸景,辛未南巡携之行笥,遇景辄相印证,信能曲尽其胜,因以十景汇为一册,各题绝句志之。”可见是非常满意的。

清 乾隆帝书董邦达绘《西湖八景诗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不仅于此,乾隆甚至在北京复制出了西子湖山,比如上图,也是这次展出的董邦达作品,图绘北京西郊玉泉山静明园西南隅圣因综绘的景色。圣因综绘,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仿杭州西湖圣因寺行宫景色。乾隆在首次南巡时就对祖父在杭州建的这个行宫非常喜爱,作《西湖行宫八景》诗,回京后仿建于玉泉山。

图中小字分别标出:卯 亭、竹凉处、绿云径、瞰碧楼、贮月泉、鹫香庭、领要阁、玉兰馆。画面上方有乾隆帝御题:“为爱西湖上,行宫号圣因。图来原恰当,构得宛成真,钟递南屏韵,山标上竺皴,所输波万顷,却便阅耕畇。右题圣因综绘之作,静明园西南隅,地颇幽逈,略仿西湖行宫意。点缀亭榭,命之曰圣因综绘,为园中十六景之一。既书圣因原作于前,复命邦达绘为此图,而书综绘诗于卷,庋藏其地,披图对景,孰画孰真,孰一孰二,孰远孰近,故可浑然相忘耳。御笔。”

清 董邦达

《柳浪闻莺御题》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董邦达

《断桥残雪御题》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二十二年(1757)第二次南巡结束,班师回朝后,董邦达又绘制了一套《西湖十景》立轴,画幅较小,在吸收第一套立轴在构图上对最早的四十景册页摹本从横向到竖向的改动,风格上更精炼清爽。圆形上诗塘录有乾隆两次南巡题西湖十景的诗句,方形下诗塘则录有蒋溥(1708—1761)、观保(1711—1776)、于敏中(1714—1779)、金德瑛(1709—1762)、裘日修(1712—1773)、王际华(1717—1776)、汪由敦(1692—1758)、钱汝诚(1722—1779)八位词臣自书和诗,他们根据皇帝的依韵和诗,营造了一种君臣互动同乐的气氛,也让观众意识到,乾隆对于画作的赏鉴题咏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以他为中心,南书房词臣作为文学侍从共同参与并呈现的。

另一位以画避暑山庄题材最多的词臣画家钱维城(1720—1772)是以“一甲一名”的状元而步入内廷,近侍皇帝,在画风上则追随董邦达。他在乾隆三十三年(1765)依照高宗皇帝第三次南巡时所作的《龙井八景》诗意绘制了《龙井八詠诗图》册页,以浙江学政身份接驾高宗的第四次南巡,并进贡了此套作品。这八开图像不是对著名景点的写生,而是依附于御诗之下,针对景点的挑选与题咏形成。然而,直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三月,高宗皇帝才在北京,仿龙井构筑的盤山泉香亭取出此册再此题咏,流露出对南巡旅程的怀念,并感叹画迹虽存,作者钱维城则已谢世。


清 钱维城 《画御制龙井八詠诗图》册 (之一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钱维城 《西湖十景诗意册》(之四开)

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西湖十景诗意册》十开也于本次展览中展出。但钱维城和董邦达父子都是词臣画家,是不同于宫廷画家的概念,他们一般都授有官职,地位更高,且作画带有一定的业余性质。然而,清代的宫廷画家是职业画家,他们的画风面貌比较统一,基本上是“四王”样式,尤其受王原祁的影响最大,王的很多弟子也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比如这次有展出的张宗苍,以及张宗苍的弟子徐扬,他们俩是在乾隆第一次南巡至苏州时献画,进而被召入宫中,并且马上获得了跟丁观鹏一样的赏给,列为一等画画人。


清 张宗苍 《西湖行宫八景图》

常州博物馆藏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同时,作为宫廷画家,另一个特点是能与欧洲传教士画家一起供职,将他们带来的西方绘画方法结合传统画法形成“中西合璧”的新风格,再如这次展览中的《弘历鉴古图》,是宫廷画家姚文瀚所绘,他画的人物面部已经有很明显的“写真”特色,除去人身上的造型是传统的,器物家具陈设等等造型的处理,已经接近西化。


清 姚文瀚《弘历鉴古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类现象在词臣画家身上不太出现,究其原因,恐怕除了他们不在绘画技术上做专门的探索之外,更大的可能性在于他们的身份与职责不在于此,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皇帝的精神交流中。

清初,文人书斋、园林名号图在明代吴门绘画中流行过后再度出现,1746年乾隆皇帝命名“三希堂”并令董邦达绘制《三希堂记图》,这是乾隆第一个书斋名号图,接着就是仿“三希堂”之例的“四美具”的命名,都含有对乾隆所收特别珍爱的藏品聚合之意,并且专为作品刻章、制作匣盒等。这次也随展览而来的这幅作品,上有董邦达的自题:“乾隆十有一年,臣承命绘三希堂图,旨惟笔力薾弱,未足仰称诏旨,图成祗增惭悚,敬瞻天笔缅思昔贤,谨泐衔名,以志荣幸。臣董邦达恭画并识。”以及乾隆御题的《三希堂记》一篇,画心还有梁诗正(1697—1763)、励宗万(1705—1759)、张若霭(1713—1746)、汪由敦、裘曰修等和诗题记。


清 乾隆帝书董邦达绘《三希堂记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的题画、唱和活动主要参与者就是词臣。根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统计,词臣一共参与乾隆的书画鉴赏活动多达250余次,像董邦达、钱维城这样作品被内府著录数量远超宫廷画家和同时代书画大家的,可见依靠的已经不仅仅是他们的艺术能力了。

乾隆内府的书画鉴藏活动常常与公务穿插在一起,高宗皇帝与词臣间的鉴赏、整理、编写、著录等活动,非常自然地调整了君主与官僚、士人的关系,巧妙地推动了文治的发展,这在阮元《西清笔记》的序中,有一个最生动的描述:“时奉敕编纂《石渠宝笈》,校勘石经,兼在懋勤殿侍值。每当风日清和,早朝人散,开窗散佚,卷轴数千,堆满几榻,唐宋名迹,目不给赏,无论元明。内珰叉画,伸纸以待。相与啜茗,尝赐食,评真赝,考跋尾。其绢纸黕黦,印记不可辨者,诸前辈必就元指问,以元年幼目力足,且识古篆文也。编考既毕,至未时,闻乾清宫大钟鸣一二声,乃散直,出东华门。”
支持 反对

3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大师赵朴初和启功的幽默对话,看完豁然开朗!太经典了
2019
09/19
06:00
国学生活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今天,国学君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流传于网络的有趣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和著名书法家、教授启功先生。

相传,一次体检时,两位老人相遇了。

赵老说,你说吃了一辈子素,还得个高血脂。启功先生听了立刻找大夫讲理:你看!你看!你让我少吃肉,我就说这和吃肉没关系嘛!

赵朴初先生还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都不过是支票而已。”

两个多么快乐好玩,满满童心的老人啊!所以,他们才能都笑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呀!

好了,回到正题,今天发来的这篇文章是这位赵朴初先生所作的:“感悟有七”,供大家一起品读,让人眼前一亮!


赵朴初(1907-2000),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是20世纪中国佛教界的杰出领袖。

老年感悟有七

赵朴初

我今已古稀,感悟有七,写出来与老年朋友们共勉。

一、活着: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

二、高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了就好,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至多不过是支票而已。

三、自己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四、不一样: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对父母问问、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五、指望谁: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只能指望钱,用钱养病。

六、怀旧:常想一二忘九八,健康长寿样样有;老当益壮天地宽,满目青山松和柳。

七、直面死亡: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准备,一旦阎王策小鬼来叫,无牵无挂无语,跟上走就是了。


《宽心谣》

赵朴初

日出东海落西山,

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

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

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

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

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

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

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

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老之歌》

孙稚如

老!老!老!

你老我老他也老,人生自古谁不老,早老晚老总要老,天若有情天亦老,切莫把老当镣铐,切莫把老当烦恼。

老是人生的结晶,老是成熟的的写照,老是深刻的标志,老是智慧的代表。

老有老的脾气,老有老的情操,老有老的哲学,老有老的诀窍。

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我们的养生之道。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是我们的基本信条。

老气横秋、老调重弹、老牛破车、老奸巨猾、坚决不要。即使老马识途,也不要倚老卖老。

老态龙钟,迟早会到,这病那病,总会缠绕,年纪虽老,志在崇高,老有所为,量力为好。

我们应该承认老,一切想开想透,尊重自然规律,不必自寻烦恼。

相信年轻人,自有创造,一代会比一代好!


延年益寿

箴言:天下没有偷懒可得的健康。

二话:对于以往不愉快的事和逆境,不发牢骚、不念旧恶。对于未来的日子没有奢望,但求平安幸福。

三养:保养、营养、修养。

四忘:忘记年龄,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烦恼。

五福:有健康身体谓之福,有兴趣读书谓之福,有知己好友谓之福,有人惦念你谓之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谓之福。


六喜:一喜退而不休,二喜儿女独立,三喜无欲则刚,四喜问心无愧,五喜好友甚多。

七乐:知足长乐,闲中作乐,自得其乐,及时行乐,助人为乐,行善是乐,平安最乐。

八点: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心放宽一点,做事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

九常: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眼常动,面常搓,足常磨,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十则: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言多做,少欲多施,少忧多眠,少车多行,少气多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11:03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26 07:12 , Processed in 0.07953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