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戏子”的世界最排斥鲁迅 “戏子”有的是媚骨,鲁迅是硬骨;“戏子”一门心思为人民币,鲁迅则俯首甘为孺子牛;“戏子”挖空心思一夜暴富,要跻身豪门,鲁迅则致力批判豪强权贵,同情祥林嫂等穷人;“戏子”头脑简单到了愚蠢,鲁迅则是伟大的思想家,这样的区别无需列举更多,只说明“戏子”的世界与鲁迅格格不入,“戏子”永远不懂鲁迅,“戏子”最害怕鲁迅的匕首和投枪。而且,文学艺术界排斥鲁迅的,也并非仅仅是“戏子”,甚至很多“画匠”、“书匠”、“写匠”等,都是这份德行。 吴冠中在中国美术界是一代宗师,还是多产作家和评论家。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苏立教授评论: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使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强烈、简练与坦诚的表达方式,可与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吴冠中自谦,搞了一辈子丹青,却没画好,“我负丹青”。“越到晚年我越觉得绘画技术并不重要,内涵最重要。绘画艺术毕竟是用眼睛看的,具有平面局限性,许多感情都无法表现出来,不能像文学那样具有社会性。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个少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我不该学丹青,我该学文学,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丹青负我。” 在文学艺术的天地,能看到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都是看不到的,而经典的文学艺术就是通过可看到的,去表现和隐喻看不到的伟大思想和精神!那些脑袋沙漠化的“戏子”,只知道玩偶式地塑造空洞虚假的形象,如何能表现不朽的精神,如何能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提供精神之钙?而文学艺术要没有了鲁迅的硬骨支撑,文学艺术会不会患了“软骨症”? 总之,“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人民文艺必须坚持为了人民,这个方向无论如何都绝不能动摇! (本文第4节,是根据网友留评改写;文中配图全部摘自网络,特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