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629鱼象鱼说【今日关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9 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8-6-29 15:38 编辑



曹德旺长子将承父业 首善的传家之宝是佛陀的智慧财富观


  “玻璃大王”曹德旺在访谈中讲述
  他的慈善与佛教信仰的关系
  2018年6月26日,现已72岁的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确认,长子曹晖已经被说服接班,未来将成为福耀集团董事长。
  在社会上,曹德旺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有“玻璃大王”之称,更是第一位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华人。他一手创办的福耀集团,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生产厂商。
  而在信仰生活中,曹德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他30年如一日的经商生涯中,一直坚守戒律,正直做人,积极布施,累计捐款上百亿元有余,其中更有数亿用于建设寺庙。
  虎父无犬子,曹德旺的儿子曹晖一度不愿接手福耀集团,另起炉灶进行创业并取得成功,一直到今年,才被说服接班。
  曹德旺的人生让人很是艳羡,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名倾天下,子孙有为。而作为一个佛教徒,佛教的智慧,也为他的事业与人生带去了相当多的指导。
  佛教是如何看待财富的?对我们今天的人又有怎么样的启示?这很值得我们去了解。
  慈善大手笔?
  因为佛陀这样教
  不少企业家都会做慈善,但像曹德旺这样大手笔的恐怕很少见。实际上,如果联系到他的佛教徒身份,那就不难理解他对回馈社会的这种赤诚。
  佛教徒强调道德,但并非把财富视为罪恶。佛陀承认财富的意义。《八大人觉经》说:“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可见佛陀对财富的正视与对布施的提倡。
  “依资具得乐,依施得资具,故佛为众生,先赞布施福。”财富作为生存的基础,佛陀给予了足够的肯定;而布施,或者说布施的福乐,则被佛教视为得到财富的根本原因。
  佛法讲“诸法因缘生”,常观察诸法缘起,不把事物当做理所应当,这是佛弟子的一个重要功课。佛教文化中的这种观念,与曹德旺本身的丰富阅历,造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责任感。
  曹德旺总是无条件地捐款给需要的人,不追求项目的回馈,不追求声望的提升。在他看来,布施所得福报用在这些地方,确实轻微。
  他说:“我悟通了,天下事情什么东西都是空的。我没有见过官位、财富可以绵延不息的。”佛教讲“空”,是指不坚固,无常易坏。财富地位,有常恒不变的吗?一样没有。
  所以佛也为众生讲“财共五家”的道理,说明财富的不坚固,随时可能被诸如火灾、水灾、盗贼、国法等各种因素夺取,就算没有被这些夺走,也可能被自己不喜欢的继承者继承。
  曹德旺年幼时,父亲从上海南下回福建老家,路上装载家产的船只沉没,一日之间富有变清贫。很直观地他便能体会到佛陀说的“无常”。他说:“我是从最底层上来的,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丰富的阅历让曹德旺很容易认同佛陀所倡导的财富观。一方面认识得到财富对于自己生存,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知道财富性空,又知道布施积福,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把赚到的钱回馈给社会。
  无常性空的财富
  要怎么分配?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曹德旺那样能认识体会到财富的无常性空,而认识到财富无常性空,又会如何来分配呢?
  或许有人会因为知道财富的不坚固而肆意使用吧。《列子》记载,子贡的一个后人,乐善好施,毫无节制地布施,结果入不敷出,死后甚至没有钱财来举行葬礼。
  但佛陀所倡导的理财观不是如此。佛陀不仅教我们正确看待财富,更教过我们如何分配这样无常性空的财富。在《阿含经》中的一则故事可以让我们对此有所了解。
  乔萨罗国的国主波斯匿王曾跟佛陀说过他们国中一位富翁,这个人非常有财产,但是没有子女,他死后因为财产无人继承,就被国家充公。
  而清点过程中波斯匿王发现光是黄金就达到了百万两的数量级,其他的财富更是不计其数。
  然而奇怪的是,这样巨大的财产,这个财主不仅没有用于布施,甚至对自己也极为吝啬,穿粗布衣服喝发酸了的粥,所食所用跟穷人无二,而且用餐之时还要紧闭房门,唯恐有人前来乞食。
  波斯匿王跟佛陀说到这个案例,请求佛陀评价。佛陀说,这样的人,看起来资财万贯,但实际上一贫如洗。
  佛陀对此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譬喻:比如有人种植庄稼丰收了,他只是把收成装在仓库里,既不自己食用,也不布施给他人食用,更不拿出谷种来播种,最后不仅自己饿死了,谷子也久置腐朽。
  这样的情况,跟没有获得收成,其实并无区别。也因此,佛陀倡导在家居士理财时,要把财产收入合理分配。
  如何分配呢?还是以庄稼收成为喻,庄稼丰收了,应该一部分自己食用,一部分布施给饿肚子的人,一部分囤积起来以备荒年,一部分重新播种以令来年仍有收成。
  财产收入充足的情况下,也应该这样。一部分用于自己生活中所需消费,一部分布施所需,一部分储蓄,一部分再投资。
  而布施的对象,佛陀说,要给自己敬重的人,要给对自己有恩的人,还要给值得同情悲悯的人。这样的情况下,用财富培植了福报,是向于后世的投资。
  这种理性智慧的理财观,有着非常高的普世价值。曹德旺虽然经常捐款布施,但他也反对富豪们“裸捐”。他认为把企业做大做强,投入再生产更为有利。这正是这种理财观的体现。
  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过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事业,这正是八正道的智慧。正如曹德旺所说:“留给子女的不应是财富,而应该是智慧和人品。”
  佛法的智慧广大深刻,有着不同社会阅历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取非常有益的启迪。
  在这样的财富观指导下,我们可以把日子过得充盈美满,既不至于在物质上匮乏,又不会被金钱异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文章由禅风网整理 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沈阳-天路 + 5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6-29 15:37 | 只看该作者
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0 18:47 , Processed in 0.02805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