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姐比楼主还大上几岁呢,姐当年就住那个西安路锅贴铺对面,对当年的西安很熟悉,但姐最难忘的是学生时代常路过天津街那个什么电影院(虹霓还是什么忘了)附近的四川饭店,经常去吃那2元一盘的又香又嫩热得烫嘴的麻婆豆腐加一饭米饭,不知大家没有印象了,呵呵!
我记得西安路上的锅贴铺店面不大,窗口买饭票,自己再到另一个窗口等着取锅贴,什么叫“忐忑”,就是怕排到自己时锅贴没有了。这个锅贴铺好像在85年以后就没有了。
火车站正对面的南北马路上的“白玫饭店”的松鼠鱼,太好吃了,现在都久久不忘,可惜没有喽!
七八十年代时候,蚬子毛蚶子2毛钱可以用最大号的烧锅炉的铁锨撮一大堆给你;老太太拎着小筐随街叫卖2分5分一小盅的长腚波罗;鲍鱼没人稀的吃,都留着壳好卖到药店。青泥洼桥2路汽车站附近2毛钱一塑料带的熟海红外地人趋之若鹜。那时海产品里最贵的是海螺。
苏扬饭店焅大虾2毛钱一只,最好吃的还是苏扬大烤(当时缺肉,要副食品票,5毛5一斤,还得排队挑肥的买)。开饷哥几个下馆子,有5块钱的话,八个菜,那全都得喝醉。修竹群英楼的炒肉拉皮,站前白玉饭店的炒螺片,朝鲜二楼,金华小豆,金达莱冷面,兴工街老太太羊汤,人民浴池下面的锅贴,现今国泰大厦下面的吊炉饼,工人文化宫对过的鸡丝馄饨+馅饼。斯大林路饭店惠宾饭店的包子,普照小吃街的鸡脖鸡爪那都是后期的事情了。
俺也来参合一下,小时候住在长春路附近,中山路道边上有个长春路百货,百货公司的西头就是“长春路饭店”,后更名为“鲁苑酒家”,最好吃的外卖当属豆沙馅的“油炸糕”,因为那是很小,炒菜吃不起,记得17、8岁(88、89年)的时候一个小哥们请我去吃过一次,一个樱桃肉、一个滑溜肉,外加几碗散啤,大概花了7、8块钱,至今想来都好吃的不得了;90年代初喜欢去进步影院看通宵电影,熬到早晨出来,就直奔渤海饭店后身的共庆园馄饨,一碗鸡丝馄饨,外加一个肉馅烧饼,一夜的疲惫便烟消云散了;火车站对面的青山饭店小时候也去过,那里的溜虾仁很棒;天津街的苏扬饭店最有名气的当属苏扬大考、火爆腰花、贵妃鸡,现在几乎吃不到了;北京街的清真寺旁边的穆斯林饭店,水爆肚、扒肉条也算当时的经典名菜;成都酒家的麻婆豆腐、知味斋的馄饨、普照街的鸡脖鸡爪、珠江路饭店的松鼠鱼、五羊照福的大肉面....都是我们60后、70后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美味,但从上述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那时我们最喜欢的大部分是肉菜,至于海鲜,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太多的记忆,可见当时物质匮乏的很,去商店买肉,托人才能买到肥的,回来炼出猪大油好做菜,肉孜啦撒上点盐或糖,能吃下两个大饼子。
还记得火车站对面的“青山饭店”吗,那是大连当时唯一的昼夜饭店。几个朋友在一起,喝点小酒,天南海北海聊一通,不觉精天亮了,爽啊!
当然记得,每次坐电车到三八广场时就能看到青山饭店几个字,倒是没进去过,旁边还有白玫酒家。那时候,站前一代无不飘着炒菜的油香味。记忆中的味道无法抹去。
好像是92年吧,现在新东方的老板开了一家叫“阿福粤菜”的餐馆,在原中山分局旁边,那个生意火的啊一塌糊涂,现在好多大老板的粤菜启蒙课就是在“阿福粤菜”开始的。后来,这老板有和现在“灵芝妹子”的老板一起合作开了“太阳城”,一句广告词“都市生活从太阳城开始”带动了高档的餐饮消费市场,这个餐馆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如果早上上班是略带酒意说:昨晚在太阳城宵夜,喝的有点多。大家立马另眼相看,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