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水上救援的一篇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4 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立中国水上救援体系的探讨

2017-01-06 俞关荣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
以长江救援志愿队模式
建立中国水上救援体系的探讨
一、目前中国水上救援体系的现状
中国的水上救援目前都没有成立救援体系,因为各地水域不同,管理属性不同导致无法建立统一的救援体系,更谈不上有统一的水上救援教材,课件,标准答案、试题等,这对我国水上救援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亲近自然走近自然戏水游泳的人群越来越多,公开水域活动越来越频繁,救援体系,赛事保障,培训教材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集中涌现。
中国的水上救援体系为什么无法建立呢?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管辖部门的不同
有的地方水上救援由水上公安局管理;有些地方交由海事局管理,而且全国的救捞队也由海事系统管理;有的交由水务局管理;还有由体育局社团机构参与共同管理的;更有水域开发旅游项目的都交由旅游局管理。由于管理机构的不同,管理规则不可能统一,更不可能组建统一的水上救援体系。
2、管理权属的不同
水上公安局负有水上安全管理执法权,但是却没有专职的救援队伍;海事局的执法权仅限于对船舶的管理,虽然有救捞队,但也是针对船舶事故的救援,而对大量溺水者个人无法开展救援工作;其它没有执法权的部门对溺水救援的资料无法确定,被救者的资讯都无法获得。
所以有些部门有管辖权确没有成立救援机构,甚至在有人报案发现溺水者时,特别是有江河流动水域中,不接警,任其流入下游,而有些地方民间在江河的回水区设有打捞遗体的地方,每年可以捞起数百具的遗体。权属不同,也是无法建立统一救援体系的重大原因。
3、水上救援的特殊性
水上救援留给救援人员的时间极其有限,当接到报警时,可能已经是事故的结尾了,即使最快速度赶赴现场,都是打捞遗体的工作,而不是救援。
这也是所有水上救援管理机构短板,有心无力,长期如此,逐渐麻痹陷入漠不关心,由于溺水事故不像山地救援和矿难救援可持续几天报导救援相关情况,被救者的生死存亡令人高度关注。而溺水既是死亡,没有悬念,没有可持续关注的新闻点,媒体对此也是一则报导提醒注意就没有下文了,水上救援无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4、打捞遗体与救援
中国很多水上救援队说自己每年救了多少多少人,细问下,结果
都是打捞遗体工作。遗体打捞是有专职部门管理的一项工作,并不是救援,如果打着所谓公益救援的旗帜去打捞遗体,实则是用免费的行为去干预了别人的一项有偿工作,而且,打捞遗体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经济上不必要的牵扯和纠纷,打捞者没有经济利益的支撑很难长期坚持,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利于队员身体健康,因为你没有打捞专业技术,更没有预防装备和专业打捞工具,直接接触遗体水域是对队员的不负责任。所以打捞遗体的所谓救援队混淆了水上救援,也是救援体系应该避免的一项,只有在因为接警搜救过程进行的打捞,可以定为搜救的延续,归属为救援。
二、国外及台湾水上救援体系概况
目前国外水上救援体系多用于美国出版的一书:《激流救援》(作者斯利姆·雷),而以这本书为教课书的台湾目前是激流救援中做得比较成熟的。
该书目前没有翻译成中文文本,网上也没有,我仅翻译了目录,并挑出其中约11章16万字进行了翻译,它比较系统介绍了流水特点、船舶救援、岸基救援、救援装备、绳索技术、并细分到桥梁救援、飞机救援、动物救援、水中车辆、事故指挥与现场组织、医疗、预案与预防措施、搜救与打捞等,可谓是比较全面系统的水上救援教材。
台湾是更适合这样的模式,因为台湾的水流几乎都是激流,流域河道比较窄,容易快速接近被救者,台湾的救援体系也正好是职业化专业化,在各地设有消防队,消防不仅是针对火灾,而是所有灾害的救援都是由专职消防人员承担,由于是职业化,他们的专业培训可以形成一项长期的教育链,这样,一旦接警,可以立即出动对各自管辖的水域进行非常专业的搜索与救援。
每年有世界各地的救援队前往台湾进行激流救援培训,而台湾也正好有这样的水域可进行培训。目前上海,四川都照此模式举办过激流救援培训。有个项目目前也在贵阳赤水河流域开办,那里也是中国唯一没有建设水电工程的自然流域,很适合激流救援的培训。
这类培训课程理论教材很少,多数为实操训练为主,大约时间为七天左右,操舟,绳索,装备应用等都是按照美国《激流救援》这本教材为基础进行培训的。
国内的水上救援是否适应这样的模式和教材?我们的水上救援体系应该如何走?都是我们专业救援人应该去认真思索探讨的。
美国是由民间和政府合作进行水上救援的,由于建立时间长,相互的机制磨合比较成熟。
加盟进入民间救援联盟的救援队要有救援理念的认知和学习,每年有相当的时间进行培训;
建立属地管理原则,最大程度减少救援成本;
建立灾害出勤响应机制,对各类自然灾害参与赴救;
结合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民间服务的形式完成灾害救援,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民间的志愿者与专业爱好者能以专业的技术来完成这些救援。无论是对社会应对灾害快速反应、降低减灾防灾救援成本,还是对受灾群体快速获救转移都是极其有效的一种形式。
三、中国内陆溺水情况浅析:
一种说法中国每年溺亡人数(含水灾)大约是50万。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全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2000~2005连续六年中国的溺水死亡人数平均是5.7万 (武汉市水上公安局每年的统计都是当年再加上上两年的溺水人数平均值,按三年一个单位计算动态数值是比较准确的)
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报告显示:0~14岁少年儿童意外溺水死亡占我国6成之多,每年有3万名左右的儿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溺水死亡的农村儿童是城市儿童的5倍。
一份来自国际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作为儿童的一大杀手,溺水的风险却多被忽视。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于2014年11月17日首次发布《全球溺水报告》。
报告称,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37.2万人溺水死亡,5岁以下儿童面临最大风险。
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五岁以下儿童溺水率最高;男性溺水率是女性两倍以上;90%以上溺水事件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为何世卫组织首次发布溺水报告?是否有溺亡增多的趋势?世卫组织暴力和伤害预防专家大卫·默丁斯(David Meddings)向财新记者解释,这一报告的背景调查其实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溺水问题必须得到足够重视,因为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一些意外致死因素都在得到有效控制,唯独溺亡率一直高居不下。”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虽然近几十年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溺水这一不太引人注意的儿童期杀手仍在造成无谓的生命损失。她在报告中说,“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实行世卫组织提出的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
报告建议的预防溺水策略包括:在水边加装护栏;为儿童提供日托中心等安全场所;协助儿童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并向人们宣传安全救护和复苏方法。
国家级干预措施包括:改进划船、航运和摆渡法规;改进水灾风险管理,并实行全面的水安全政策。
默丁斯告诉财新记者,在中国,溺水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远超交通事故、中毒、利器伤害等。世卫组织最新数据表明,中国每年约有59,000人死于溺水,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从上述报告中可以看出,溺水死亡的数字是惊人的,绝大多数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而且相当一部分不在各类救援体系内发生,但是,通过干预是能够预防和减少的,这类干预就是宣传,培训,增设水边相关救援设施,学习游泳技能。
四、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模式简介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获得中宣部《时代楷模》奖;
中国志愿者联合会《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奖;
中新网《中国网事·感动2015》。
其他湖北省,武汉市各类奖项无数,长江救援志愿队取得这些奖项决不是浪得虚名。
从表面看,这些奖项多是精神类的,其实,这些奖项反而掩盖了这个组织的更杰出的一面:睿智与专业。
中国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白石先生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曾说:长江救援志愿队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冬泳爱好者通过培训成为救援队员,事半功倍;将喜欢冬泳的人在自己天天去游泳的爱好中推行志愿服务,使得长时间,大范围的志愿服务成为可能。这是值得在全国借鉴和推广的好经验。
救援是所有户外运动走向最高端的一个产物。
从普通健身到参与各类活动;
从竞技到对发生事故的处置;
从自救到互救;
从自觉意识到成立组织行为的一个升华。
这是救援队的先进性,她凝聚了最优秀的群体,是金字塔的顶端,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挽救生命,解救需要帮助的人,是倍受人尊敬的一项事业。
中国民间的水上救援必须依靠冬泳这个群体,她能最快最有效建立全国水上救援联盟并发挥积极作用的。
1、       长江救援队日常值守的常态化管理
武汉有350公里水岸线,沿长江、汉江、东湖遍布30多支冬泳队,有数千位长年在水中游泳健身的冬泳队员。
各队队长和骨干经过培训后,首先是将各自基地的水域作为水上安全宣传站(注意:不是救援站),以自己游泳的时间作为值守时间,这样,早上游泳,中午游泳,下午游泳,晚上游泳的人结成了一个值守链,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第一时间可以有人赴救,按照规程以器材优先,岸上优先,团队优先的原则有条不紊进行施救,同时有人报警,这样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救援,才能在水中救到生还者。
救援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救援。预防是救援的更重要环节,基地值守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对前来基地游泳的群众,尤其是我们特别要关注容易出事故的群体,如:1、岸边斜坡上嘻戏的孩子;2、老年人;3、学生;4、亲子戏水;5、外来务工人员;6、饮酒后来游泳的这六类人进行劝阻、提醒、警示、关注,从预防上首先进行干预。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杜绝在隐患之前。
2、       灾害救援
灾害救援是对一支救援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管理上要有:
⑴    属地管理原则;
⑵灾害响应机制;
⑶救援预案;
⑷救援装备模块化管理。
这就是专业化优势,这样的出勤救灾才会快速、高效、不重复浪
费救灾资源,对灾区空间,道路,食品饮用水的最小消耗。
从技术能力上要有:
⑴    快速通过能力(车辆、船舶驾驶技术等);
⑵    搜救技能(各类搜寻与痕迹辨识水下声纳应用能力);
⑶    绳索技术(各类打结、固定、上升、下降、缓降);
⑷    GPS定位、无线通讯、等高线地图、无人机,抛绳枪等技术
装备的应用;
⑸    应急救护知识(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AED使用);
⑹    伤员运送(快艇上心肺复苏呼吸器AED应用)。
建立救援队灾害救援系统管理制度,学习掌握这六大类救援技术,是提升我国民间水上救援能力协助国家与政府有序进行灾害救援,降低救灾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的重要课题。
今年七月,湖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大面积渍水,内涝,决堤,长江救援志愿队依照响应机制,82人共参与出勤13批次,帮助新洲、荆门、天门、南湖社区、武金堤社区,共解救受困群众1277人,运送大量救灾物资受到政府高度关注和表彰。
3、       建立培训机构
每个救援队都应该成为当地的一支培训力量

长江救援志愿队在2010年前成立之前一年,由悠泳网上发起的倡议,众多游泳爱好者充分加入讨论,最后由18支冬泳队队长和骨干集体讨论定下了救援队的目标,宗旨,任务,队员加入条件及队员分级录取或根据培训考核晋级等内容,凝聚了众多游泳爱好者的智慧,足月生下了长江救援志愿队这个胎儿。
成立大会授旗的当天,18支冬泳队就进行了解脱、水上拖带,抛绳包救援,心肺复苏等水中赴救、器材救援、应急救护的培训。专业培训大大提升了冬泳队员的兴趣与参与度。
在救援技能上,在应急救护的培训上,四十多位队长及骨干全部进行了轮训,他们像种子一样,撒向各个冬泳基地,极大提升了队员的安全意识,救援理念,救援技能与学习救援知识的热情。
学习知识,培训技能,强化理念是提升冬泳人最快成为救援队员的最重要途径。
这里说一下冬泳人
能坚持参与冬泳活动的人一定是有非常坚定的意志,有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的决心和毅力,注重健康,热爱生活,本身具有耐寒能力和在流水中读水能力和游泳技能。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具备优秀品质的群体。
但是,冬泳人也具备了一些弱点,一是自我膨胀,表现欲望强。认为自己牛,有些自诩自己的冬泳行为是神经病,实则是炫耀自己的耐寒能力,张扬的个性特质。即使是在发生的水中救援时,多以个人英雄情结为出发点,往往缺乏对自身和对同伴的保护。二是江湖性,扎码头,这个扎码头与团队精神可不是一个概念,团队精神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制定有章程,目标,宗旨,任务,组织和机构中的每一个单元和个人都融入其中,张扬个人的东西越少越好。而扎码头则是在一个团队里自己能力控制的范围里扎个小帮派,为自己或为这个小帮派争取利益,这其实是对整个团队最大的伤害。
上述两点是从冬泳人组建成救援队在思想上,安全上,组织纪律上最需要去克服和改变的。
历经六年,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不仅针对自己的队员进行了培训,并把这种水上安全知识结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护输送到社会上,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军队,走进农民工。把安全意识,救援理念,救护知识进行社会普及。
目前长江救援志愿队和《武汉团校》合作,建立了减灾防灾应急救援技术培训基地。有十个水上救援基地可参观与进行水上项目的培训,目前已经有如下师资队伍:
2名国家应急救援师资;
10名国家应急救援员(国家4级);
31名美国AHA心脏协会应急救护员;
100多名国家级救生员(国家5级)。
对社会培训达到2万多人,可为社会组织的体育比赛做赛事保障,可为获得相应救援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获证资质的培训,可为政府购买民间服务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培训。
冬泳走向社会公益尤其是关乎生命的救援是冬泳人对社会的一项特殊的责无旁贷的贡献。从救援再走向安全教育培训让更多的人提升安全意识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结论
1、长江救援志愿队模式在全国冬泳联盟的成立之下,同时组建全国水上救援联盟是非常可行的。
即,凡加入冬泳联盟的成员单位,只要具备条件,都要成立水上救援队。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提升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救援理念,学习救援技术,器材应用,科学安全进行救援,如此,在全国各个水域将有几万双眼睛会提高警惕关注水域的安全,可以挽救到更多鲜活的生命。
2、可以在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领导下,组成专家组,编制中国的水上救援教材,课件,考核内容,标准试题库,这是对建设中国水上救援体系的一项重要项目。我们每一个冬泳人,救援队员,安全管理者都应该为之付出的伟大工程。
3、在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领导下,积极培训应急救援的师资队伍,帮助地方救援队成立培训中心,对于合格的救援培训机构颁发证书,让救援队能够服务地方,获得政府购买的民间服务项目的资格,使我们的救援队,冬泳协会能够有自我造血功能,又为社会做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俞关荣
                              2016年12月31日

2#
发表于 2018-1-4 16: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9 06:19 , Processed in 0.03860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