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27――5030,美国对朝鲜斩首行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18 0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7-12-18 21:17 编辑

http://mp.weixin.qq.com/s/Gn-CKq09E2_AlDdsh1xSPA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洪499683166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21:17 | 只看该作者

斩首,在美国对朝鲜作战计划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具体是怎么进行的呢?


5027作战计划是美军太平洋总部对朝作面作战计划。这一作战计划无时无刻不在更新发展中。


我们现在看到的美韩所有的联合军演,美日之间的联合行动,几乎都是5027作战计划的落实与操练。所以,这一作战计划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一直在演变发展之中,具体参与的包括美军太平洋总部、驻日美军司令部、联合国军司令部、驻韩美军司令部、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等等机构与部门。


本土与驻夏威夷美军在朝鲜半岛战争打响后执行的后续增援行动代号是5030作战计划,这是对5027计划的补充。所以,这个计划是美军对朝鲜作战的公开计划,但具体内容是秘密的。而是不是一直进行中,回答是确定的:非常是!



不让领导人脱离视线是“斩首”的基础


5027作战计划分为三个步骤走:第一步,斩首,这其实不是什么新概念。美军的5027作战计划始终把战争打响后彻底消灭朝鲜领导层、指挥中枢与朝鲜核武设施列为第一要务,这当然包括对朝鲜最高领导层的内体消灭。


事实上,5027作战计划中,美军将朝鲜最高领导人与领导层的521处隐身地点,官邸与地下洞库全部列为“钻地炸弹”首轮打击目标。为此,美军有14颗专门用于监视朝鲜最高层动向的绝密侦察卫星(归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调遣,美国国防情报局协同,太平洋总部可获得情报),这种动向包括对朝鲜最高领导人进行“连续不中断”的“点与线监视”,从而确保朝鲜最高领导人与领导层“不脱离美国人的视线”。


从5027作战计划的具体内容来看,朝鲜最高领导人确实没能脱离美国的视线,具体包括了他的专业车队,专用列车动向,以及他在平壤以及全国各地可能用的“非常规住所”。



万门火炮也是“斩首”的对象


第二步,封堵,也就是在斩首行动进行的同时,会第一时间将数万门时刻对准韩国首尔,并且隐身山洞里的朝鲜人民军火炮直接封死在洞库内。尽管朝鲜一直进行火炮洞库建设,但由于严重缺少重型机械,所以它无力再建更深更扛炸的洞库。


而现有的洞库按5027作战计划,美军现在屯集在关岛,韩国,日本的650枚巨型钻地炸弹和数千枚巡航导弹足够将其火炮封死。5027作战计划作出最差的评估是,朝鲜人民军仍有五分之一的火炮会逃过第一轮打击,但会在30分钟内的第二轮打击中彻底被摧毁。


昨天晚上在凤凰卫视周末龙门阵录制节目,和外交学院的苏浩老师,中国青年报前社长、总编辑陈小川老师,一起讨论朝核问题,提到了此事,我们都认为,第一时间干掉朝鲜的火炮,可能性不大,吹牛呢。


另外,在没有地面人员潜入北方配合的情况下,靠外部的打击干掉金,不太可能。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内部人员的配合。


别忘了,有矛就有盾,各种伪装骗过空中侦察的历史,自古至今都不罕见的。


那么,会不会斩首呢,战争会不会发生呢?


节选王冲先生“朝鲜会打起来吗?东北人该咋办”一文于大家:


战争,不会那么快到来,需要一些迹象。


战争,通常需要几个宏观条件,要有对手,要有明确的目标,任何发动战争的一方,都要对利益得失进行计算。近代的战争,要么是为了争霸,要么是为了领土,要么是种族仇杀,要么是为了资源和能源,总之,都要有所求、有所得才会发动战争。


今天的朝鲜半岛,显然不符合这几个要素。凭朝鲜自身,显然无法和美韩同盟所抗衡,这地球人都知道。20世纪50年代的那场朝鲜战争的爆发,有不同意识形态争霸的背景,有武力统一的潮流。而今,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中俄任何一方,都不希望被朝鲜拖下水。


其次,发动战争前,通常不是这么叫嚷。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哪个皇帝一声令下发起的,而是起源于萨拉热窝那声枪响。就是说,制造战争者,首先要制造借口,就像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谎称自己的士兵失踪一样。朝鲜如果真想开战,在三八线上挑起事端,才是重要标志。


挑起事端后,可以借机扩大,也可以大事化小。我认为,如果发生小规模冲突,朝鲜或许可以浑水摸鱼,抓几个战俘来当筹码来勒索好处,这有可能发生,但距离战争还很远,韩、日、美不愿意,中国也不愿意。


当然,战争也不符合朝鲜的利益。判断朝鲜半岛会发生战争的人里,很多人认为朝鲜政府是“疯子”,会胡来,金正恩年轻,容易冲动。这其实没有道理。朝鲜有着强大的情报系统和分析判断系统。他们只是不让老百姓知道实情,官方高层对有关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他们沿袭了金正日靠核讹诈、战争讹诈来获取援助的做法,但不那么高明,有些过火,加之各国已经熟悉了他们的把戏,因此收效甚微。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国外不搭理这一套,国内百姓会受到鼓舞,国内的强硬派会对金正恩多一份认同,这就够了,他要的就是这个。


还有一条消息可以佐证我的看法,朝鲜和美国单线联系的“纽约渠道”依旧畅通,双方近年有过碰面。谈的内容并没有新鲜事儿,但保持联络本身就说明问题。这至少说明,朝鲜的目标依旧是朝美关系正常化。还记得中美建交前大使级的秘密会谈多少次吗?158次。经常见,经常吵,有时候见面一句话也不说,到时间都挥挥手说声再见,连一片云彩才不会带走。


“纽约渠道”的保留,还说明美国没准备好和朝鲜开战。伊拉克战争已过多年年,有人说美国需要一场新的战争。这没啥道理。美国在战争前,都要发动宣传机器,让全美人民相信美国人是代表正义对付邪恶之徒。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呢。


其实,美国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战争的阴影。有了这个阴影,它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携重兵重返亚洲。从这个意义上说,朝鲜人确实是帮了美国。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战端一起,通常是生灵涂炭,难民遍地。在媒体上说要发生战争,受到的关注度高。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有一个判断,一个希望,希望不要发生战争。不要是有80%的爆发几率,即便是99%的爆发几率,各界人士也都应该尽力,让那1%变成100%。


但东北人民还是应该学习点儿防护知识为好,核泄漏的风险,还是多多少少存在的。


附赠几句良心建议,专门给东北人民:面对有可能的风险,该怎么办?


现在东北是内忧外患,面临多重危机,第一重外部威胁,半岛像个火药桶随时都会爆发,而即便不打仗,核泄漏产生的风险,对于延边丹东人民,也是防不胜防的危险。


内部而言,我们经常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的官僚主义,东北的社会状况,前景,都非常差。 我了解的东北人,有些去了加拿大,那是一些,官宦子弟或者说巨富之家,通过各种勾当赚足了钱,把财富以及家人全搬离了东北,在温哥华多伦多等一些加拿大城市,你讲东北话都可以畅通无阻。 还有一些人去了三亚,现在在三亚开饭馆儿的经营旅游业的,东北人占了大壁江山。


其他就在深圳北京等各个城市,做服务业,娱乐业等各行各业,


其实,东北人现在人口是负增长,年轻人留在东北的非常少了,越来越少。


有机会离开,不要太眷恋,故乡,有时候是一种思念。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朝韩对比的最新经济数据,韩联社全天刚刚发布的,从数据你可以感受到作为同族同宗的两个国家,相差有多大,至少可以反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朝鲜人均国民收入为韩国的二十二分之一。


据韩国统计厅15日发行的《2017年朝鲜主要统计指标》资料,2016年朝鲜国民总收入(GNI)为韩国的四十五分之一,人均GNI为韩国的二十二分之一。


具体来看,截至2016年,朝鲜GNI为36.37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05亿元),不足韩国(1639.0665万亿韩元)的四十五分之一;朝鲜人均GNI为146万韩元,仅为韩国(3198万韩元)的二十二分之一;朝鲜总人口为2490万人,不足韩国人口(5125万人)的一半。


朝鲜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1.1%,2016年转负为正达3.9%;朝鲜贸易总额为65亿美元,仅为韩国(9016亿美元)的一百三十八分之一;朝鲜发电装机容量为766万千瓦,为韩国的十四分之一;朝鲜道路总长为2.6176万公里,为韩国(10.878万公里)的四分之一。截至2016年,朝鲜移动电话用户为361万名,为韩国(6130万)的十七分之一。


当然,朝鲜也有领先韩国的领域,朝鲜铁路总长5226公里,是韩国(3918公里)的1.3倍;朝鲜煤炭和铁矿石产量分别为3106万吨、53万吨,是韩国的18倍和12倍;朝鲜的粮食农作物产量(482万吨)略高于韩国(471万吨);朝鲜2015至2020年的生育率为1.94名,高于韩国的1.33名。


数据显示,朝鲜人口是韩国的一半,粮食产量比韩国还高却常闹粮荒,韩国人之所以不会饿肚子,是粮食严重依赖进口,有钱可以买呀~

点击菜单,可查看推荐书籍
推荐精品号:炎黄热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05:01 , Processed in 0.03500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