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月8日黄海晨刊22版刊《老家日照》引用浪里金身的文稿和诗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8 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fice:smarttags" />200818黄海晨刊22版刊登田文阁著的连载《老家日照》介绍台胞赵其昌父子画展,引用朱云泉在《气韵万里缀华章》一文中的部分评价和诗篇。

链接:

fficeffice" /> 

http://epaper.rznews.cn/hhcb/20080108/index.htm

 

文稿:

 

赵氏父子书画给人们的突出印象就是内心修静,自娱自乐的文人气息和自然流露内心世界,追求稚拙纯朴、平淡自然的艺术理念。笔者认为,赵兰亭老先生的书法,除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以外,在内容体材的反映上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把自己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人生处事哲理、治家格言等都流露宣表于笔端。如果你能详细地读完他的书展作品,就如同进了一次“儒家书院”,又好似上了一堂颇富哲理的为人处世“启蒙课”。“逢失意人莫谈得意事,遇贫贱交须道衷心言”。“处事无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须留好样与儿孙”。 “太璞未光终是宝,精钢宁折不为钩”。“根深哪怕风狂大,树正何恐日影斜”。“临文始悔读书少,为父方知教子难”。“父子同心山成玉,仲昆协力土化金”。 “饱经世事慵开口,阅尽人情只点头”。这些警句联语不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先贤对人生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这些箴言警句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赵其昌先生首先挥笔将其先父遗墨中“世事万般义居上,人间百行孝为先”的一幅对联抄写在了笔者的册页上,然后又写下了一段颇富哲理的赠言:“昨天过去了,唤不回来。明天还是不实在。我俩确有把握的只有今天的现在”。为了感谢赵先生的厚爱,笔者在也回赠给赵先生《观赵氏父子书画展》藏头诗一首:“出尘拔俗天地间,于飞凤凰羽涅槃。自强不息翰墨志,然诺诚信举孝廉。反璞归真承造化,映山写意师自然。平淡素描蕴天籁,凡书闲语胜箴言。”藏头之意是:“出于自然,反映平凡”。担任《古城阳》期刊总务主任的张裕年先生不甘寂寞,他将自己刚写成的一首小诗送给了笔者:“日出东方万里红,照亮宇宙众苍生。大江南北与五岳,不及我家莒州城”。笔者和其韵而回赠的一首是:“日出东海一点红,照亮神州雄狮醒。大陆台湾岂可分,勿忘在莒义不同”。多次随赵先生回乡参加联谊活动的贺汉杰在留言簿上写道:“昨日初见陌生人,今晚相聚同席饮。畅谈两岸沧桑事,但愿友谊久长存”。笔者同样也步其原韵唱和一首:“陌生熟稔分昨今,有缘相聚故乡人。小饮畅叙思乡曲,渴盼统一万民心”。与笔者素有信函书稿往来的年逾八十的庄仲儒老先生则送给了我一首过誉褒勉且又自谦恳诚的赠言诗:“君与文化结衷缘,吾步后尘共励勉。但愿两岸相统一,血亲一体同济帆。君我愿生一块土,彼此共耕同家园。海曲相遇桑梓情,但愿长久到永远”。按照“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笔者尊庄先生之命又回赠了几句顺口溜:“君为台胞英贤士,热心公益联乡谊。旅台莒人常相聚,古城阳祭文化旗。思乡寄情谈今古,两岸交流谋共识。海曲相聚缘机巧,举杯再会定有时”。一直坐在旁边看热闹的庄丽华(庄仲儒的堂妹)与赵许叶(赵其昌的夫人)两位女士也被当时的热烈场面所感染,即兴与赵其昌先生三人合作诗一首: “踏上故土含热泪,最美还是家乡水。先公兰亭留遗愿,冬去春来盼回归”。

 

2#
发表于 2008-1-8 18: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4:12 | 只看该作者
 

隔海犹记“念莒亭”  ____(田文阁)

〔 来源:老家日照 发表时间:2006-4-7 下午 03:43:24 阅读:  〕 
  
  
 莒乃古邑,文泽深厚,香火绵远,莒人后裔枝繁叶茂,虽遍及海内外,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始终“勿忘在莒”。

旅居台湾的赵兰亭老先生,七十四岁时曾有这样一幅思莒对联:

怀乡念亲思故土,莒邑才是我家园。

借台北张裕年先生对此的评价:“在梓念梓,其思乡之情,耀然纸上。”

赵兰亭(1905-1988年),老莒县第七区蒲汪乡于家官庄村人(今属沂南),世代耕读,家传严谨,早年教学乡里,年龄稍长专业从商。

日寇入侵后,家破人徙,流落青岛。1949年迁播台湾,事商为业,暇而精研古籍,潜心学问,勤习书法,著《孝亲与建国》、《浅识漫谈》、《赵氏处事十六则》等文集,皆以行草或正楷书写制版印发单行本。

赵兰先生亭晚年临池自娱,勤练书法,远临两汉魏晋碑帖,近摹当代名家,笔法娴熟后,自成一格,遗墨甚丰,其作法度严谨,雄浑凝重,拙中见巧,平中见奇,笔力雄健,超逸脱俗,字离行间流淌着美感。

赵兰亭先生长子赵其昌系莒县旅台同乡会理事长,十四岁前在家乡莒县度过。在祖父启蒙下,从小埋下了艺术的种子,后随父迁台,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赵其昌先生性向艺绘,酷爱书法,潜心学画,历经数十寒暑,孜孜不倦,很快步入台湾画坛,且小有成就,其作品在台北《中华育心画会》时有展出。但赵先生为人非常谦逊:

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画家。我只是喜爱画画,喜欢艺术,我作画的动机就是为了增进乡亲情谊,加深两岸沟通,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微薄之力。

赵其昌先生虽飘泊海外半个多世纪,但莒地家乡深深刻印在童年记忆里,尤其慈父赵兰亭多年来“思乡念亲怀故土,盼归望莒想统一”的情怀同样深埋在心底,多年来热心公益,造福乡梓,敦亲睦邻,促进乡谊,担任同乡会理事长期间,先后回大陆联谊探亲十余次,为促进莒县旅台同乡联谊竭心尽力。

1998年春,赵其昌和庄仲儒、贺汉杰、赵振斗先生一起回乡举办“莒县同乡海峡两岸书画联谊展”,在日照、临沂的莒县、沂南、莒南“两市、三县”巡回展出。

浮云游子意!在莒县文化旅游等部门全力协助下,赵其昌与吴永德、庄丽华先生等莒中同学捐款在浮来山顶修建“念莒亭”。

周笑通先生题诗:

浮丘阳明隔海天,飘萍红叶梦魂连。

游子亿及叔牙语,念莒筑亭在家山。

朱云泉先生和之:

浮来亘古万千年,高僧座定禅宗缘。

游子思乡勿忘莒,念今何时得团圆。

2002年,赵其昌先生在莒县旅台同乡会庄仲儒、张裕年等挚友鼎力协助下,专程到日照、临沂两市三县举办“赵氏父子书画联展”,出版发行《赵氏父子书画集》,以两岸文化交流的独特方式纪念其父兰亭公百岁冥诞。

“赵氏父子书画联展”,首场于2002年9月19日在莒县博物馆举行,出席开展仪式的除莒县旅台同乡联谊会的诸位乡长外,还有各界人士800多人。

第二站是莒南,第三站是沂南县,第四站是临沂,日照是最后一个展出地。整个联展从9月上旬开始,至10月底卸画收展,连续巡回展出40余天,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及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和一致好评,所到之处,观众如潮。

赵其昌先生回乡举办“赵氏父子书画联展”的愿望由来以久,台北张裕年先生在《由赵氏父子的书画联展到两岸文交双流的延伸》中回忆:

和赵先生其昌兄在闲许家常时,他为了纪念令尊大人兰亭公百岁冥诞,对我提出他的腹案构想——回大陆故乡举办书画展览,拟采兰公遗墨及他本人绘艺国画,为展出之作品,藉进孝道,以示追思……“百事孝为先”,当时我颇受感动,并即允诺,尽我棉薄,顷力配合全程襄助,以达其宏愿,藉慰兰公在天之灵。其实兰公在世时,亦拟开个人书法展,后因筹备不及,事与愿违,且年事已高,复因病遽逝,遗憾连年,悲哉!目于此,其昌兄之构想却有必要,可完成兰公在世而未竟其功……同时藉展览作文化交流之活动,更拉近彼此之距离,尤其是文化方面,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却有加强宣导复兴中华文化的必要,以保存大中国固有的道德传承永续。后经多次磋商,斟酌再三有关展出品质数量,以兰公书法为主,其昌兄绘艺国画为副,各提供一百帧展出,至此有了初步的构想蓝图,我们再作细密的思考和计划,付诸行动……首先要和家乡的文化及教育界,取得相当程度的联系及有关机关的核备认可……更要注意的不涉及政治色彩,不作营利,纯系私人书画展览……藉赵氏展览,我们亦达到两岸文交双流的目的……2002年9月17日,我们“团队”成员于上竿八时三十分,飞港转机至青岛,出关驱车疾驶故乡莒县。近乡却难勉又是泪眼双盈……

作者: 222.174.133.*  2006-7-6 13:28   回复此发言  

2(转贴)隔海犹记“念莒亭”

赵兰亭、赵其昌父子的书画作品功力深厚,卓然独成一家。朱云泉先生在《气韵万里缀华章——赵氏父子书画联展巡礼 》中如此评价:

赵兰亭老先生的书法,除了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以外,在内容体材的反映上也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他把自己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人生处事哲理、治家格言等都流露宣表于笔端。如果你能详细地读完他的书展作品,就如同进了一次“儒家书院”,又好似上了一堂颇富哲理的为人处世“启蒙课”。“逢失意人莫谈得意事,遇贫贱交须道衷心言”。“处事无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须留好样与儿孙”。“太璞未光终是宝,精钢宁折不为钩”。“根深哪怕风狂大,树正何恐日影斜”。“临文始悔读书少,为父方知教子难”。“父子同心山成玉,仲昆协力土化金”。“饱经世事慵开口,阅尽人情只点头”。这些警句联语不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先贤对人生经验的提炼与总结。这些箴言警句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日照市政协副主席、日照书画院院长马世治先生说:

赵其昌先生的山水画,以实写虚,以景蓄情、以情蓄意、以意造境的表现意趣和审美追求。在造型置景上不作怪异的写形,而在写真和写意之间把握着以实通意的尺度,用一种平静的心境,使情、景、境三者关系融汇在朴实、丰厚、自然感的流露中,给人以深厚、丰茂、宽和的美感。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旅台莒县同胞的拳拳桑梓之情,这有其与日照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劳动保障报》特邀兼职记者朱云泉先生的唱和为证:

朱云泉《观赵氏父子书画展》:

出尘拔俗天地间,于飞凤凰羽涅盘。

自强不息翰墨志,然诺诚信举孝廉。

反璞归真承造化,映山写意师自然。

平淡素描蕴天籁,凡书闲语胜箴言。

台湾《古城阳》期刊总务主任的张裕年先生和之:

日出东方万里红,照亮宇宙众苍生。

大江南北与五岳,不及我家莒州城。

朱云泉和其韵而回赠:

日出东海一点红,照亮神州雄狮醒。

大陆台湾岂可分,勿忘在莒义不同。

多次随赵其昌先生回乡参加联谊的贺汉杰先生吟道道:

昨日初见陌生人,今晚相聚同席饮。

畅谈两岸沧桑事,但愿友谊久长存。

与朱云泉素有信函书稿往来的年逾八十的庄仲儒老先生则步其原韵唱:

君与文化结衷缘,吾步后尘共励勉。

但愿两岸相统一,血亲一体同济帆。

君我愿生一块土,彼此共耕同家园。

海曲相遇桑梓情,但愿长久到永远。

庄仲儒的堂妹庄丽华与赵其昌的夫人赵许叶两位女士也即兴与赵其昌先生三人合作诗一首: 

踏上故土含热泪,最美还是家乡水。

先公兰亭留遗愿,冬去春来盼回归。

笔者狗尾续貂:

两代泼墨游子意,气越沧海缀华章。

桑梓尽凝含莒亭,城阳古月待君归。


4#
发表于 2008-1-8 15:3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5#
发表于 2008-1-8 16:27 | 只看该作者
恭喜,祝贺!
6#
发表于 2008-1-8 16:33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8 19:21 | 只看该作者
读起来像对联一样呢?有的地方太深奥了,读不明白.
8#
发表于 2008-1-8 20:5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畅游大海[/B] 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9-22 01:00 , Processed in 0.03867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