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月/报道
本报讯 “旅游与文化是天生的‘孪生姐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文化形象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表征,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旅游品牌。”1月2日,“东北文化与城市旅游形象”长春论坛举行,北京、广东、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省、长春市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了讨论。
打造冬夏两大旅游品牌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文芝在论坛上说,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
长春通过举办消夏节和冰雪节,打造“清爽消夏之城”和“冰雪运动之城”两大品牌形象,展示长春夏可消夏、冬可看雪的独特风采。今年的冰雪节,冰雪结合,动静结合,做大做强了观雪、赏雪、玩雪的城市旅游形象。长春的目标是形成冬夏互补的旅游格局。
粗、土、俗代表不了东北
省传播学会会长吕钦文在论坛上发言说,现在小品表演中出现了一种模式:人物角色是知识分子,一定是上海人;要是大款,一定是广东人;要是农民,一定是东北人。当前二人转在收获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正在丢失的东西,不少演出有模仿无创造,有丑角无艺术,有说口无遮拦,有绝活无情节,有音乐无唱腔,这些现象是对二人转本体特征和艺术传统的背离。
吕钦文认为,东北本土文化的优秀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没有实现现代性的转变。粗、土、俗构不成文化的现代特点,这只是没有文化的另一种表达。
应建立“城市记忆博物馆”
“旅游其实是寻找和体会逝去的一种久远的感悟,而不在地面上的建筑物,那些都是暂时的。旅游文化应该挖掘城市背后的历史和空间,城市的故事和记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认为,应该建立活态的城市记忆博物馆,保存有传承记忆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人的声音、图像或照片。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景点编号挂牌,统一规划,纳入到旅游景点图中去,政府有关部门、市民和旅游部门都要联合起来,保护这种“记忆”。
发展吉林的产业旅游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把雪铁龙、雷诺、标致三大汽车公司开发为旅游观光项目,产业旅游迅速崛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邴正就主张利用吉林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大力发展吉林的产业旅游。
邴正表示,东北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林业基地和农业生产基地,产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不足。如果能把东北地区一些林区、矿区、农牧业集中区开发出来,再加上东北特色的伐木、狩猎等活动,一定会吸引众多游客来到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