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6|回复: 0

横渡英吉利海峡8.17--热情的多佛迎来勇敢的谢延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情的多佛迎来勇敢的谢延红

华夏时报特派记者叶乃照8月17日发自英吉利海峡消息:英吉利海峡是诱惑人的,她每年吸引了世界上成百的游泳爱好者前来挑战;而多佛这个小城镇又是美丽的,她因是英吉利海峡上最繁忙的海港而闻名于世。进入8月份,这个美丽而多情的城镇就开始变得喧闹起来。操着不同口音,穿着不同服装,有着不同肤色,但却有着相同情趣的游泳爱好者云集这里,构成了多佛一道最为美丽的风景线。而这其中,最为抢眼的公众人物就是来自我国的残疾人谢延红以及这次横渡海峡的团队。2001年7月,因为中国的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80多个中国人参与活动和直播,庞大的队伍,强大的势力,横渡的首次成功,而轰动了多佛。2003年8月,残疾人游泳爱好者谢延红的出现,中国人再次在当地引起轰动。
   
    1、“我宁愿回去坐火车回去”
    辗转24小时终于见到谢延红

    谢延红和教练戈捷以及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老罗是8月12日先期到达伦敦的。临走前,他们表示会到机场接我们。对于从北京到多佛,我们几个人的概念只是用11个小时飞到伦敦后再转乘火车就会很快抵达。但是,没想到,就是这个简单的概念,把我们一行人的胃口足足吊了24个小时,当然,想急切见到谢延红并了解他准备情况的念头也足足吊了我们一昼夜。

    北京时间8月15日中午,我们一行5人在北京机场过关的时候,因为报关时没有单位的正式介绍信,海关拒绝放行大连电视台记者携带的专业摄像机。这个意外搞得我们手忙脚乱,非常被动,最后经过紧张协调并足足写了两页纸的说明才得以放行。当我们登上飞机后,飞机就开始滑行了。

    我们的飞机一路是追着太阳在飞行,北京时间15日下午从北京起飞,伦敦当地时间15日下午6点到达(北京比伦敦正好早7个小时)。一落地伦敦是夕阳如照,而此时北京已是深夜1点。一行人在经过了地铁穿行、火车运行、深夜步行之后,终于于16日凌晨1点在多佛找到了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而且是3个男人挤在一间小房间。早上起床后匆匆吃了点东西就赶紧和谢延红汇合了,这时距离大家离开北京整整24小时,期间大家没有好好地吃过一次饭。在不断转车过程中,有团员感慨地说,宁愿回去时候坐火车。为了方便,整个团队住在了一个名叫“county hotel”的宾馆里,当地人把它叫作城市旅馆。而这之前,整个团队8个人却住在了3个不同的地方,原因就是为了能节约经费以便更好地支援横渡。
   
    2、“海鸥大清早就在床头歌唱”
    宁静的小镇恬静的生活

    从伦敦下飞机,我们是辗转了5个小时才在当地时间周五11点到达多佛的。这个时候,我们是饥肠辘辘。因为是周末的原因,大街小巷的商铺早已关门,但大多数酒吧刚刚开始打佯,这个时候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欢快地哼着小曲走在街头。要不就在幸福地煲电话粥,这个时间段是年轻人的空间,这个时间的多佛的街头是年轻人领地,多佛的年轻人正在耗费着青春,享受着快乐。

    就在我们一行人拖着大包小袋疲惫地走在多佛的街头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喝得晕乎乎的小伙子很虔诚地举着一双女靴,他的这个举动弄得大家一头雾水。他的后面紧跟着几个年轻人在低声歌唱着,有团员猛然发现一个女孩正赤脚走在街上的清板石上,原来这又是又是一个 浪漫的爱情故事。

    因为时差的原因,加上海鸥一早就在房子周围盘旋和鸣叫,记者索性5点就起床来到海边。这时候的多佛海港,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房车,这是一家人周末出来游玩后露宿在海边的车。到了6、7点,露宿的人们开始陆续起床,大家都站在海边交流着,愉快地打着招呼。而每个起早的人,见到记者总是很自然而又亲切地喊着“morning”,记者于是用简单的英语和他们聊天,当他们听说是来自中国后,好多人总会大声叫起来“china? I know”。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平时努力工作,周末总会出来度假的。这一点最终也印证了,因为在周六的早上,小镇的店铺直到10点才陆续开门,虽然是在海边的旅游景点,很多店铺很晚才开门营业。也有的团员告诉记者,这里更有奇怪的事情,到了周日店铺开门的就更少了。
   
    3、“中国的龙舟,好。”
    我看到了英吉利海峡上的中国龙舟

    就在15日晚上吃中餐的时候,餐馆的马来西亚老板娘就很兴奋地告诉我们,周六有龙舟比赛,据说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仲秋。她一再嘱咐我们上午可要记着去看看,她知道龙舟大老家应该在我们中国,这个机会我们不要错过的。8月16日是周六,多佛迎来了今天少有的热闹,在长长的多佛港的堤坝上,有很多商家在展卖商品,大多数是一些鱼虾和水果。悠闲的多佛人更多地在海滩上晒太阳,沙滩上到处可见穿着泳衣的人,不少年轻人在做各种沙滩游戏。组织者老罗告诉记者说,象今天这种热闹场面,平时是很少见的。

    早上10点多,记者最为感兴趣的中国龙舟出现了。在异国他乡的海峡上,在一个流行足球的国度里,竟然有人在组织中国龙舟比赛,确实令人吃惊。由于身边没人做翻译,记者和他们进行了简单交流。最后记者得知,这次总共有6支队伍参加比赛,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赛,只能是以比赛代训练,队伍中有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小娃娃。当听说记者是来自龙舟的故乡中国时,几乎这里的队员都会非常敬佩地叫起来,然后主动和记者攀谈。还有的邀请记者加入他们的比赛行列。当记者说目前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每年要举办龙舟大赛的时候,他们发出了啧啧称赞声。

    11点,比赛开始了,记者发现他们的水平确实一般,但是他们非常认真,每次比赛前都要集体讲解比赛要领,结束后再集中起来总结经验。队伍中的几个小娃娃也是非常认真,而每次看到记者为他们拍照,大家非常配合,更令记者吃惊的是,队伍中不时有人喊出“中国龙舟,好。”
   
    4、“我在这里不寂寞”
    谢延红今天没有下海适应

    当然,在多佛这几天的主角是谢延红,他也是我们团队里的绝对主角,一切的活动都是为了保证他好好适应多佛的气候,多佛的海水,多佛的风土。但是,由于时差等诸多因素,谢延红还要克服很多困难。

    教练戈捷一直对谢延红进行全方面的关心,包括生活和训练,他告诉记者,从13日开始,在3天时间,谢总共训练了4次,其中的一天进行了2次训练,每次时间都不多,主要是在游泳区内进行适应性训练,也就是说,谢还没有到海峡的纵深处游泳。原因是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现在的训练主要是摸摸水性。这几天的多佛港,由于训练时间赶上涨潮,水很浑,也有些脏,里面有一些泥沙。


7月3日,谢延红在海水中做适应性训练。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谢延红告诉记者说,他是第一次出国,又是来挑战一次运动极限,需要克服很多方面的困难,这几天每天只睡5、6个小时,还在倒时差,头有时还疼,他希望能尽快恢复,适应这里的一切。

    对于这几天的海水适应情况,他告诉记者,水温在17度左右,基本上和5、6月份他在大连训练的时候差不多。但是来后觉着反差很大,感觉很凉,因为在大连游的海水温度,距离现在已经几个月了。
   
    8月16日,因为多佛港有大风,海上浪大,上午谢延红和教练在海边等待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很遗憾地回来了。在等待的时候,不时有世界各地的游泳爱好者过来和谢延红打招呼,看来他的人缘非常好,谢也能用简单的英语和大家简单交流。

    下午,谢延红一个人在宾馆的小游泳池里来回转圈练习耐力。由于游泳池太小,训练不方便,谢让记者帮着把腿用皮条绑住,然后系在迟边的栏杆上,练习耐力和打水。他练得非常投入,也非常苦,有时记者大声喊他也不知觉,完全投入到训练中去了。

    有投入就有收获。下午在进行了大运动量的室内训练后,谢延红和老朋友,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游泳爱好者约定,当地时间8月17日早上5点,谢延红和他一起到英吉利海峡的训练。

    在得到谢要8月17日早上进行适应训练后,团队里的大部分成员表示要早起看他的训练,记者也决定和他一起进行适应训练,也便把水温等的最直接感受传达给读者。(发表时间:2003-8-18 15:12:21 来源:中国残联 华夏时报 作者:叶乃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洪499683166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3-29 21:35 , Processed in 0.02822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