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黄漂”队再击黄河水(“纪念黄河漂流探险三十周年”系列报道)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7-07-21 09:03
“黄漂”队队员在黄河试漂前留影
昨日是“纪念黄河漂流探险三十周年走进巴颜喀拉溯源寻梦之旅”车队(以下简称溯源车队)抵达陕西吴堡的第一天,记者跟随“黄漂”队队员坐上橡皮船,进行了一次漂流,近距离感受到了黄河的力量。
体验:黄河漂流,队员感慨良多 昨日,不少已六七十岁的“黄漂”队队员早早起床来到黄河边。“我们对黄河有很深的感情,今天大家就想到它跟前多瞅几眼。”河南“黄漂”队队长袁世俊说。 吃过早餐,溯源车队总指挥王巴鲁的房间热闹起来,他与袁世俊、北京“黄漂”队队长于忠元等人围在一张地图前,商量在吴堡县“黄河二碛”试漂的方案。 吴堡县官方出版的旅游画册介绍,“黄河二碛”又称“天下黄河第二碛”——黄河穿越秦晋大峡谷流经此处,河道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是体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极限漂流之地。 王巴鲁等人租下4艘橡皮船,来到吴堡县境内的毛主席东渡纪念地,计划从此地开始试漂。试漂人员中,除了本报记者在内的3名记者和几名资深漂流爱好者,其余均是来自河南、北京两支“黄漂”队的队员。 从平稳到惊险再到平稳,约两公里长的河段,记者一行经历了一场异常刺激的“黄漂”。湍急之处,一波波水浪肆意拍打着橡皮船,船体乱摆,大家的鞋子、衣服全被打湿。溯源车队队员张伟说:“很久没这种感觉了。”
惊喜:他乡遇故知,执手话友情 事实上,自从溯源车队于19日傍晚抵达吴堡县后,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这次“黄漂”,其间,还有一些细微的“镜头”令人触动。 眼下,吴堡县正在借纪念“黄漂”三十周年之机筹办首届“漂流中国·吴堡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公开赛”,这让袁世俊邂逅了故人——我国著名的河流发育史专家杨联康,他们已相识多年。袁世俊说,杨联康是我国第一位全程徒步考察黄河、长江的科学家,素有“河王”之称。他与河南“黄漂”队之间的缘分长达30年。 1987年4月底,河南“黄漂”队刚到青海玛多时,最先见到的便是在此考察黄河的杨联康,起初也是他带着大家寻找黄河源头的。虽然那次溯源以失败告终,但他是河南“黄漂”队首先找到黄河源头并立碑的第一见证人。“这次见面就是老友相逢,当年‘黄漂’时每次遇到暴风雪,我们都同舟共济。”王巴鲁说。 看到阔别多年的老友,杨联康同样难掩心中的激动。他说自己原本已可返回北京,可见到“黄漂”队队员后决定多待几天。并且,他很希望跟随溯源车队前往巴颜喀拉,为此不断和袁世俊说:“给我留个位子吧,我跟到哪儿算哪儿,身体不行了就撤,绝对不拖累你们。”他对“黄漂”队队员、对黄河的情结让大家感动不已。
感怀:再次驻足黄河边,他潸然泪下 64岁的郝景川是洛阳市二十六中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河南“黄漂”队的队员。不过,与很多队员不同的是,30年来,他参加的“黄漂”纪念活动不少,但再没有在黄河里漂流过。 这是因为在这条大河里,有他不想去面对的回忆。郝景川与在当年“黄漂”中牺牲的雷建生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他们在同一间办公室相处了10余年,感情深厚。他说,雷建生等4名队友牺牲之后,他怕触景生情,所以不想再看到黄河。 记者注意到,一到黄河边,郝景川就会离开人群独自蹲在岸边,点上一支烟望着河水沉思。“这条河里有我4个兄弟的生命,我这大半生都在怀念他们。”郝景川说,10年前,他在黄河源头用矿泉水瓶灌了两瓶黄河水,密封后存放在家中至今,只为纪念那段历史。话音刚落,他又抹起泪来……(洛阳晚报记者 张庆旭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