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冬泳博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江漂流三十年,我们站在源头再思考——1986,生死漂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7-9-2 07:35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7-9-2 08:37 | 只看该作者
致敬,向英雄们敬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7-9-2 12:56 | 只看该作者
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7-9-2 1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7-9-2 20:12 | 只看该作者
冬泳博士 发表于 2017-8-31 16:09
纪念洛阳长漂队长江漂流30周年特刊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6-09-12

30年前,一群洛阳年轻人怀揣梦想, ...

中国勇士,龙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7-9-4 13:30 | 只看该作者
长江漂流30周年再思考(五):保护长江导读:

今日长江面临种种环保问题:地质灾害与次生灾害的隐患,源头冰川退缩,长江生态水质、鱼类保护问题,沿岸森林砍伐,垃圾处理问题等等。保护母亲河,任重道远,但也须从你我他做起。

三十年时光,刹那之间。

三十年时光,长江变了。

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的开通,给高原带去了繁荣,却也带来了严重的垃圾问题;经济大潮之下,有些人为了牟利,将枪口对准了高原上的野生动物,藏羚羊一度濒临灭绝;气候变暖,高原那些雄伟的雪山上,冰川正不断消融……

保护长江、保护高原的征程,还刚开始。

成都建川博物馆内的长漂馆

[藏羚羊,恢复的种群]

8月的青藏高原,正是藏羚羊迁徙的季节。羊城晚报记者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摄制组一起,从格尔木沿青藏公路走进沱沱河,一路上数次邂逅这高原上的美丽精灵。它们时而奔跑嬉戏,时而驻足凝神,动静之间,都像是青藏高原的绝美点缀。

由于疯狂盗猎,这一族群从1990年的100万只,至1995年下降到7.5万只,如今正慢慢恢复到17万只左右,不知这背后有着多少艰辛血泪?

就在记者结束长江源寻访之旅后的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这背后又有多少人在努力?

也许你早就听说过为保护藏羚羊以一人一枪抵抗18名盗猎者而牺牲的索南达杰,也许你早就看过陆川的《可可西里》,不过,这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名为“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的组织。这个组织就是当年长江漂流队员杨欣发起成立的。

2001年,“绿色江河”志愿者们调查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迁徙路线,2年时间里行走了4万公里,得到关于藏羚羊栖息和迁徙的第一手资料,撰写出野生动物调查报告,提出青藏铁路营地选址和分段施工意见,以及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等建议,提交给了国家环保局和青藏铁路建设公司。这些报告和建议均被采纳。这是中国的NGO第一宗实质性影响中国政府大型工程环保决策的成功案例。

2004年,“绿色江河”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合作,杨欣带领志愿者们在藏羚羊迁徙必经的青藏公路上设立专门红绿信号灯,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专门为野生动物设立交通信号灯。

“长江是我的起点,30年前走进长江,爱上了长江,所以,我现在要保护长江。”杨欣如是说。

[不让垃圾包围长江源]

在长江源头、沱沱河畔,有一栋红褐色的小屋坐落在这里。屋前的广场上,宛如巨龙身姿的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这条“巨龙”,就是长江的模型;这座小屋,是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站;屋前的“大胡子”,就是保护站负责人杨欣。

每天,都会有过路的车辆来此。人们将车上的垃圾清理出来,装进绿色的塑料袋里,交给保护站的志愿者们,换取诸如明信片之类的纪念品。

这,就是杨欣正在倡导的清运长江源垃圾行动。

长江源的垃圾问题究竟有多严峻?

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副站长噶甲尔土生土长在沱沱河畔。他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这里基本上没有外来垃圾;但当青藏铁路开始修建的时候,外来建设者们来到了这里,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垃圾。与之相对的是管理机构的缺失,于是垃圾遍地,问题特别严重,如今生态环境受到了某种程度的破坏。

据“绿色江河”2013年所做的青藏线垃圾调查,仅是粗略统计,就在公路两侧有多达16万件垃圾,而自从保护站建成使用以来,一年回收的垃圾量,仅仅是饮料瓶子,就有十万只。

噶甲尔说,以前面对日益被垃圾侵蚀的家乡,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解决垃圾问题,他们一开始是和行政部门打交道,希望能够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随着“绿色江河”的介入,他才知道,原来民间组织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沿青藏线建绿色驿站]

今年以来,“绿色驿站”项目成了青藏高原上的一抹亮色:“绿色江河”将从青海的格尔木到西藏的拉萨,建设18个绿色驿站,每个驿站能够为过往车辆提供大型停车场、干净卫生的厕所、饮用水和免费的WIFI。

而这些车辆经过驿站的时候,都可以把车上的垃圾清理出来,在驿站交换免费的明信片,从而达到收集垃圾的目的。而收集来的垃圾,也将由从拉萨开往格尔木的空载车辆运走,运往格尔木进行集中处理。

至2016年底,青藏绿色驿站青海境内8个站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转。

在杨欣和一波又一波志愿者的努力下,长江源的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广东丹姿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黄志勇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们基金会在前往长江源考察并与志愿者们进行交流之后,深深地被他们的事业所感动。“我以前也做过志愿者,所以非常认同他们做的。”黄志勇说。也因此,丹姿慈善基金会决定赞助20万元给“绿色驿站”项目。

为了扩大“绿色驿站”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长江源的生态保护,“绿色江河”还邀请演员胡歌作为形象代言人。今年7月底,胡歌第二次以志愿者身份“驻站”十日,在微博上引起的“围观”达亿位数量级。


[用冰川退缩数据敲响警钟]

8月底9月初,沱沱河最低地表气温仅2-3摄氏度,山上低于零度。然而,记者并未看到千里冰封层峦叠嶂的雪山,它只是偶尔在阳光照耀下露出金色的峰顶,壮观绝伦。

冯春在玉树工作了好几年,他天天漂流的长江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江流水量很大,说明冰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退缩消融。”冯春回忆:1986年漂流时,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是干流,可当时只在河中央看到了一块10平方米左右的沙丘;1993年他再去时,通天河已有了网状水系,出现成片沙化,拖船的身影也出现了。现在呢?“水天茫茫了”。

水天一色在旅行者眼中是风景,在常年生活在长江源、熟悉长江的人眼中,却是令人忧心的画面……

冰川退缩并不只是感性的认知。

今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绿色江河”共同完成的科考报告显示:从1995年起,唐古拉山口一带的冰川,由前进转为退缩,特别是近几年,退缩速度很快,姜古迪如冰川1995年前每年的退缩幅度在2米左右,而近些年平均每年退缩6米,这是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的证据。

据了解,从2005年起,“绿色江河”组织冰川学家和相关专业志愿者启动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项目,连续6年实地考察、测量长江源冰川变化。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历史图片、航空图片、遥感图片等资料,得出长江源最大冰川40年退缩4000米的结论,并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公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蒲健辰介绍,冰川持续退缩会带来严重后果,短时期看河流径流会增加,但随着退缩加剧,最终导致河流径流减少甚至断流,造成土地沙化。

冰川退缩除了自然气候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采地下水。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中国西部搞了三次大规模毁林开荒,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长江上游省份荒漠化面积明显增多,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气候恶化反过来又加剧了冰川的萎缩。

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亟需世人采取措施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来保护冰川。

如果母亲河源头持续沙化,长江不断萎缩甚至部分断流,面积广袤的国土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难以想象。

[并非危言耸听:长江正在“黄河化”]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陶醉在长江给我们的恩赐中,严重违背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对长江进行掠夺性的征服。”长年在横断山区和金沙江流域进行科学考察的老长漂队员杨勇说:“人类的贪婪索取,肯定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

从副处长岗位辞职,成为一名民间地质专家的杨勇,常年前往各大江河深处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一手的地质、环境的数据,并且撰写了不少有分量的调查报告。

在当年对长江上游生态问题的调查中,杨勇发现长江源地区、金沙江、雅砻江沿岸有成群死去的动物尸骨,不少珍稀物种惨遭厄运,而且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多。而这一切,恰是因为森林过度砍伐造成生态失调而导致。

据新华社今年10月份的最新消息,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38.5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1%,每年流出三峡的泥沙量约6亿吨。“水土流失的‘黄河之患’正在向长江逼近。”虽然比起10年前的近60万平方公里已有所改善,但冰川退缩、森林消亡和草场植被退化,非一日可恢复。

幸运的是,杨勇撰写的《长江上游自然生态问题的调查》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据了解,在他多年的考察之中,有多项成果及结论对政府项目产生了影响。其中,在2006年的南水北调西线生态调查中,他筹集资金60万元成立了民间考察队,对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进行了独立考察,发现这一地区并没有被纳入工程可行性论证的范围。经过艰苦的实地调查工作后,杨勇将一份份报告递交给了相关部门,也因此得到了上级的回应,称暂缓西线工程,做好论证工作。

建川博物馆长漂馆,张国宪、李大放、冯春(左起)在大型长漂壁画前合影

[全国招募志愿者保护长江源]

二十多年来,从全国各地招募过来的志愿者们,已经成为了保护长江源的重要力量。

在长江源保护站,记者遇到了两位从广东来的志愿者。

来自佛山的阿娟告诉记者,当年因为看到同学转发的公众号文章而得知了绿色江河在招募志愿者,觉得很有意义,所以就报名参加了。

她说,要想成为绿色江河的志愿者还需要经过面试和体检等流程,而且来到保护站后,每天做的也是一些琐事,并且保护站的纪律还非常严格,如果违规还会被罚款。

而外号“猴仔”的姑娘来自深圳,她因为从小踢足球,身形灵活,而得到了这样一个外号。2015年成为志愿者的她,如今已经是保护站的正式工作人员,负责志愿者们的管理和培训以及后勤工作。

“猴仔”告诉记者,虽然志愿者们承担的保护站的工作很琐碎,但是对于她来说却感到特别踏实。

“我们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譬如保护站装太阳能板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旁边拧拧螺丝,可是当太阳能板装好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成就感,那种感觉特别好。”

在中国人心中,长江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名称,不仅是一个生态上的存在,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长江承载着太多人文意象、想象力和思考,从屈子《天问》到郦道元《水经注》,从苏子《赤壁赋》到刘白羽之《长江三日》,长江是令每个中国人血脉贲张的民族图腾,也是一触即通的文化密码。

“我们这30年来对长江的贪婪索取,可能需要至少子孙后代多年努力才能逐步补偿恢复。”

当年的长漂队员大声疾呼:

爱我们的国家,爱母亲河,需要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少扔一个饮料罐,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开一次空调,少购买动物皮毛制品……点滴之间,你也在回馈哺育你多年的母亲河。

(完)

统筹策划:曾璇

本版文字:李钢 曾璇

摄影:李钢

微纪录片摄制:李钢 李妹妍

剪辑:李妹妍

监制:林兆均

合作媒体:广州市广播电视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7-9-6 09:35 | 只看该作者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7-9-8 06:4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4 16:30 , Processed in 0.05743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