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7-1-24 17:32 编辑
鼓励生育须有更积极的政策信号
人口老龄化危机已经迫在眼前,生育意愿的下降也可以预期,越是这样的情形,国家政策层面越不能犹豫,尽快发出旗帜鲜明的信号,才能降低可能的风险,让未来多一分保障。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生育水平略有回升,但生育意愿依旧低迷。 1月22日,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二孩政策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生育水平略有回升,但生育意愿依旧低迷。为此,国务院40多个部门已明确分工,重点在构建配套政策体系、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两大方面,推进全面二孩政策落实。 这是非常可喜的进步。从无视人口形势的变化,固守落后的生育政策,到推行全面二孩,再到及时评估政策成效,研究更积极的配套政策,代表的是相关部门的态度正在迅速转变。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新闻发布会,对于民众迫切要求的自主生育和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关键问题仍无明确表态,这会使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民众都感到非常纠结。 既然人口形势不乐观,为什么相关部门仍是既要鼓励生育二孩,又要严控三孩四孩?不想生的偏“逼”着生,想多生的偏不准生,逻辑上不免有矛盾之处。难道老大老二有益于社会,老三老四就有害于社会?进一步说,一个家庭能否养得起老三老四乃至更多孩子,本是家庭自己决定的事。 国际人口学界公认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是2.1,中国因为性别比失衡严重,多位学者测算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应上调至2.3左右才行。而如果继续“严控三孩”,无论如何鼓励生育二孩,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都很难达到2.3的水平,甚至很难达到2.1的国际公认水平。至于卫计委提出的“到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要回升至1.8左右”的目标,目前来看也很有难度。 所以,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认真汲取他国在鼓励生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当下首要之事,应是发出更鲜明的政策信号,重树新人口观和新生育观。要彻底扭转“人多是负担”的陈旧观念,倡导尊重生命、重视生育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全社会树立有利于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新人口观和新生育观。要推动计生部门和工作人员转变人口观念和工作作风,重新投入新形势下的人口与生育工作。最实际的举措是停征社会抚养费。既往政策外生育行为,未被追缴社会抚养费或者追缴过程未完毕的,一律不再追缴;未被处罚或者处罚未完毕的,一律不再处罚。 对于社会所关心的因各种负担过重而不敢生育的情形,也要有实际的应对措施。比如,逐步将托儿服务和幼儿教育分别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免费义务教育体系,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自办幼儿园,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民众的托幼负担。再如,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适当延长产假,保障妇女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和之后的工作权益等。 此外,要建立健全收养机制。由财政出钱设立免费育婴机构,并鼓励和辅助民间设立类似机构,收养尚无抚养能力人员所生育的子女。彻底修改现行《收养法》,简化收养手续,放宽收养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收养儿童。这样在生育率一时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先提升新生儿成活率,对于缓解人口危机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口老龄化危机已经迫在眼前,生育意愿的下降也可以预期,越是这样的情形,国家政策层面越不能犹豫,尽快发出旗帜鲜明的信号,才能降低可能的风险,让未来多一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