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12鱼象鱼说【菩提花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2 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12-12 16:11 编辑

净因法师:什么是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定义人间佛教由太虚大师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那么经过赵朴初居士、星云大师、印顺法师等等的推动,已经成为香港、台湾、大陆、澳门佛教界等等华人地区推崇的佛教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人间佛教的研讨会、论文已经无数,换句话说,对人间佛教的研究是相当多的,其中对人间佛教的定义也相当不少——具有代表性的认为,佛教等于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就是佛教。净因法师对这种定义有所保留,他认为佛陀的教化不仅是对人间的,也可以对天人、地狱、大菩萨。对不同类型众生的教化,它的内容、方法、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对人的教化可以叫人间佛教;对天人的教化不应该叫人间佛教,应该叫天人佛教;对鬼神的教化可以叫鬼神佛教。什么叫人间佛教?就是对人的教化。人间佛教的定义必须搞清楚,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才会转移第二个、第三个进行讨论,就是说什么叫人间佛教的“体”和“用”,只有“体”和“用”把它结合起来,才能就是说更好地全面地了解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的“体”“体”就是“本体”,或者是它本质性的东西。净因法师认为“体”应该是人间佛教非常重要的一个佐证,把各种各样人间佛教表述的现象去除,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个人修行也好、社会服务也好,那么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实践,人间佛教最终要的就是“离苦得乐”,这种人间佛教的形式,从某种严格意义上讲,不仅仅是太虚大师所提倡的现在的人间佛教,其实从释迦牟尼佛就已经开始了。佛陀在不同的场合反复的强调,他说他一生的教化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的:第一个,就是让人们了解生命是痛苦的,所以你不要抱怨,勇敢地面对。第二个,生命的痛苦是可以解脱的,也就是说生命痛苦的解脱,也就是解脱以后就是“离苦得乐”,其他的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所以说早期佛陀在世的时候,其实他强调的就是对人间的教化,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人间佛教了?净因法师不认同这个观点并以《六祖坛经》为案例来解释。六祖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这一偈颂是说,你要修习佛法,必须在人间,换句话说,佛法它是针对人间的教化,通过人间来体验佛法的教化,它的伟大,所以在禅宗里面,最能体现人间佛教的概念。南传佛教有没有人间佛教?净因法师认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就需要佛的教化,最后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中国之所以在一百年前提倡人生佛教,是因为佛陀的教法与人的生活离得太远,然后整天注重于经忏、做佛事,为死人服务。不是鬼神的佛教,而是为死人服务,没有为活人服务,那么这个已经远离,佛陀的本怀——“离苦得乐”。它的主体是活着的人,南传佛教它的教化就已经在社会上,所以它不需要提倡。因为我们缺少,所以我们要提倡,所以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不代表说我们人间佛教已经做好了,却是做的不够,人家不提倡是因为人家已经有,不需要提倡,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规律。所以总的一句话,无论佛陀时代,还是中国的古代,还是南传佛教,还是当下我们强调的人间佛教,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的问题。最终让人们离苦得乐,这应该是人间佛教的本怀,也是说人间佛教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人间佛教的“体”。在这种大的前提之下,然后我们对人间佛教再去了解,用什么方法达到离苦得乐,这一个应该说是人间佛教的“用”,就是表象。人间佛教的“用”“用”,它就是一种针对不同的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去化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和文化,他们化解问题的方法可能也不同。比如说,古代人有问题,然后由于文化的差异,他可能有一套方法,形成了我们祖师大德的一种佛教。今天的人跟古代的人面对的问题,基本的问题贪嗔痴是一样的,但是还有很多人的心理的问题,比如说,忧郁症、各种情绪、压力,工作压力等等。现在的人是比较特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所谓的人间佛教,实有一种问题解决的功能,也就是说佛陀的句话,讲的是教化众生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人教化的方法一上来就是“听闻”后来可以用写字、写书,后来敦煌用艺术、壁画,再到后来,元朝、明朝的时候,运用的是戏剧、唱颂等。今天教化人们的方法根据我们的特点,可能应充分利用网络、手机,那么网络、手机传播的方式不同,内涵、表现形式就应该不同。宝莲禅寺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已经开始重点转向手机弘法、网上弘法,致力于开发有关这种沙画、动画、动漫等等之类的这一种弘法的新的形式。那么人间佛教的“体”就是希望人们能够真正的了解佛陀的本怀,或者佛陀的知见,或者说“离苦得乐”——这种最核心的要素。要了解佛陀教化的本旨,就是要求人们直接地切入到佛陀所说经论里面去,也就是回归佛教的原典,然后向原典学习,深入经藏。为了鼓励人们深入经藏,宝莲禅寺现在就是做“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制作是个佛典数据库,就是把从古到今对某一部经,某一部论,古人、现人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最好的表述方法,汇集到一个网上,供人们参考。所谓的精品,它不但是最齐全的、集大成的知识,而且它的表述是准确的,在海量的资料中选出最有效的方法,然后供人们去学习,这应该是了解佛陀的本怀,使人们最后尽快的离苦得乐。用现在高科技的方法,这样的话,净因法师认为,人间佛教,其实它本身表现了一个最终的目的——一个是终极的目标——“离苦得乐”,然后是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第二点人间佛教其实还饱含一种时代性,古人要想了解这种佛陀的本怀,可能会有一些方法,在今天,化解烦恼的方法,可能又有点不同,因为烦恼的表现形式不同,那么化解之道应该有所不同,这恐怕是人间佛教的时代性,恐怕也应该涵盖在人间佛教里面。所以净因法师认为,人间佛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发展的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今天我们谈“实践佛教”的过去跟现在,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未来,对过去跟现在进行检讨,那么讲法的内核(体)跟它的表现形式(用)有所了解。然后用适应现代化的或者适应时代的手段,方法去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种佛陀的教化,与化解人们的烦恼,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file:///C:/Users/qtnf/Pictures/2016100411菩提花叶.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12-12 16:11 | 只看该作者
鱼象鱼 发表于 2016-12-12 16:10
净因法师:什么是人间佛教?
2016-12-10 21:53:23 来源:网易佛学
0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12-12 17: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13 14:23 | 只看该作者
   实践佛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2-13 23:56 , Processed in 0.05185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