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6-3-12 04:39 编辑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有一位台湾的国学老师,世界闻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在世界各地公益弘扬传统文化。多年来被大陆很多地方政府邀请过举办公益论坛。他每次受主办方邀请以后都是免费出席。每一次他离开下榻的酒店时,酒店都像没有人住过一样,干干净净,有时比以前更加干净整洁。所以每次酒店的服务人员都会刮目相看。大家诧异的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时,他都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来的时候比走的时候更干净。为他人考虑才是人世间第一等学问。”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大陆也有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全国有名。每次主办方邀请他去给大家讲课,他都是公益出席,从来不要任何费用,连来回车票都是自己买的。他为了不麻烦主办方,不管去任何地方,自己都背上锅和小米,还有咸菜,自己就在房间里熬小米粥吃。怕给主办方引起尴尬,他还每次都傻傻的笑着说:“我胃不好,吃不惯外边的饭,自己做就好。”这种处处为他人考虑的教养,看不见,但是绝对值让人折服。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