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拆你家小区围墙,能同意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3444.html?pgv_ref=aio2015&ptlang=2052
2 Y+ _$ M4 c& x' J要拆你家小区围墙,能同意吗?2 Y! x. j% J5 p" P7 o& s5 {
前天(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一份文件。全文很长,你不必全看,但有一点,一定要关注:不允许再搞封闭式小区了。已经建成的住宅小区,也要逐步打开。愤怒、不解、惊慌,这是很多人的态度。我们究竟该怎么评价这项新政?" A8 {) w& K6 K9 t5 i
# p% e4 f: ?' U0 |

+ j/ ?  E6 K9 S# ^- A

0 B) T, \( g& u/ N8 _

" `9 q, G1 l, ]9 L0 }! F$ V' E封杀“封闭式小区”,官方称旨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做政策解读,一定要看原文件。“不再建封闭小区”这种史无前例的说法,出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中,第16条明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所谓“封闭住宅小区”,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小区的模样:安保第一道防线设在小区大门,小区被围墙环伺,它是一个自成一体、与外隔绝的空间。而街区制最大的特点是“不设围墙”。
: }4 v5 O4 C' w) l

这就是欧美典型的街区制社区
) y0 L0 l. t0 M3 Z7 R  u# p

所以,欲废“封闭式”而推“街区制”,用一句话总结:拆掉围墙,大家共享。% R! H8 U: }) ~7 M* ?' G# S

推翻从前,另立新规,一定有其意图。按照《意见》的说法,此番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提高道路通达性”。显然,这是为了解决城市拥堵这个痛点。

通俗一点说,官方认为,现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之所以这么堵,封闭式小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区内的道路没有充分利用,导致“城市道路只有动脉和静脉,没有毛细血管。”8 B( O) T# ~# Q4 R# {: T) b; P- }

不可否认,这对缓解交通压力确有一定作用

为什么封闭小区,会对道路通行状况产生影响?不用太多文字,请看下面这张图。3 ?  P( ~. ?3 b: l1 X5 n& z

一圈围墙,阻挡了两条纵向、一条横向交通路线 制图:腾讯《今日话题》

3 e" |8 q  F8 l  a- F6 o

对北京而言,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军队和国家部委,开始占据大片密不透风的区块式领地。90年代兴起的商品房小区,也基本沿用这种风格。

其结果是,根据北京工业大学李京文教授的研究,仅仅是在北京的中央机关及其附属单位,占地已经超过北京中心区建成面积的1/3。所以,北京城市面积只有7%是用于道路建设,而在纽约,这一数据是25%。

北京路网密度和东京对比图,可发现北京有大量巨大的封闭区块。图片来源:知乎网友“CnDriver”

9 ]( E1 n5 ~6 _

这就导致,北京交通虽然干线路网互通,但支路连接非常差。如果能够打通各类“大院”和一些特大封闭小区,确实能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提醒三点:1,封闭环境造成交通拥堵,机关、军队“大院”是祸首,要动手,也应该先动它们;2,北京如此,不代表全国如此,很多城市不堵或者拥堵另有原因,不应该“全国一盘棋”;3,很多小区内部的道路,宽度窄、设计速度低,现在要“逐步开放”,要考虑现实难度。
) R" e0 b2 g- r8 Y# w

但是,相比城市拥堵,更该关注私权沦陷

如果要强行推广“打开封闭住宅小区”的决策,恐怕得先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政府要求打开的封闭小区,其内部道路不属于“城镇公共道路”。所以,小区内部道路,其使用权属于所有业主共有,没有任何义务对外开放。

即使要开放,也应该由全体业主投票自决。《物权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经人代会审议通过的,《意见》并不能凌驾《物权法》之上。

可以发现,一项决策,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程序规制,它今天可以朝右,明天也可以朝左。北京奥运会期间,不少小区被要求做“封闭改造”;2010年,北京试点对流动人口较多村庄建围墙,进行“封闭管理”。

“开放”也好,“封闭”也罢,应该尊重居民的选择权

. X7 C$ E7 n, Y

推掉一堵墙,竖起一堵墙,一切都这么“为我所用”。

不理解焦虑,不回应质疑,就别怪大家乱想

在欧美国家,确实是街区制住宅区更常见。也可以认为,未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应该向街区制转型,至少可以尝试。

但是,欧美的街区制住宅,在规划之初,它就是街区制,而不是说好了是封闭式,业主付出了代价(欧美也有封闭式小区,往往比较高端,房价贵),又强行开放的。
5 h3 x; _8 D/ _* ]: x6 F" c' N1 o# ?

强行开放,必然让人焦虑。尤其是很多中产阶级非常恐慌。因为环境越好、安保越严的小区,房价越贵。别人付出了成本,凭什么你来摘桃子?

开放封闭小区之后,治安状况、小区道路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物业费还交不交等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应该得到回应的。
/ z+ i$ ^5 _  `$ j) n6 o% b. q

如果对焦虑不理解,对质疑不回应。那么,改革者的初心,必然遭到怀疑。有一些人认为,之所以搞出这项政策,是观察到了“维权者体现出的普遍由业主委员会进行组织”的倾向。现在不允许搞封闭小区,等于切断了本小区内居民的联系。

这种怀疑,没有哪个改革者愿意见到吧?! w* s/ \& p2 G) i& Y


& p8 r: b+ U5 A6 E1 _结语1 z; b4 V! E3 y7 |/ \
如果一定要开放封闭小区,请政府部门做好表率,不要最后搞成,民众的小区全都开放了,各种大院反而因为“安全”“机密”等借口,戒备森严,别说通畅了,门你都进不了。
& _: d- R' [8 l4 M: h0 f. s7 Q
( B7 G7 E# {) E( ]9 Z; z
6 g3 L8 C& q3 W4 z) ?% E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谛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6-2-23 21:28 | 只看该作者
逐步打开好,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2-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人类历史总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0-19 13:26 , Processed in 0.08536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