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6-1-25 05:09 编辑
佳节怀旧 迎春纳福 萧瑟寒风今又是,肆虐了人间! 雪结冰凌天地作,翘首盼归春! 小时候的记忆最深刻,天冷了意味很快过年了。
新春佳节就在眼前,忙忙碌碌的人们,脸上喜笑盈盈,倾囊购物,为的是快乐,盼春启福,为的是和家团聚,囤酒烹肴,为的是高朋满座。如今天下平稳,心常圆满,丰富的物质凸显了今天生活的富绰,现代化的文明也正在湮没着古老的文化,销蚀着非物质传统,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对过去不感兴趣,老习俗会渐渐被遗忘,也罢!,无需管他们,这是社会弊端。不是因为我们老了,是因为中国人的血在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还会怀念过去的年俗,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自腊八开始年就近了,一直到腊月根儿......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三十夜里熬一宿,过年的味道渐渐正浓,天天数着年的到来。
孩提时代盼着过年比大人更强烈,那时家家都一样,不富裕的生活导致年味更浓,一年的辛苦在今天要释放,倾其所有也要把年过的圆满。小孩子盼着这一天吃好东西,穿新衣服,喜的是那个氛围,换换装买双鞋穿一年,记得小时候放鞭炮,不小心把蓝上衣烧了一个小洞,痛哭流涕,心疼得要命。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的穿能吃饱这就知足了。计划经济的年代,人们也丝毫不减盼年爱年的渴望,即使有的人家年年难过,也得年年过,杨白劳还买上二斤面,给喜儿扯上二尺红头绳,欢欢喜喜过个年呢,可见年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年俗早已浸入到了每个华人的心里。
今天日常的吃食生活更是天天像过年,南北虽然年俗不同,方式不一,但一年一度春节,亲人们的翘盼,在物质充分的现状下更注重了亲情度,亲情是绝对一样的,虽然物质上富有了,但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更深更烈,游子对家的眷恋更胜一筹,年到来的这一天,天南海北的男儿,不管你家境多富,他家况多艰难,都日夜兼程奔往生你养你的故土,虽然有了移动互联网,使远在天边的人随时通话,“久别重逢”一词愈发生疏和罕用,那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胜思念。在人类的语言中,“家乡” 一词被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色彩。那里有祖先的坟茔,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有长逝后的归宿,有文化的起源,有追溯自身的“根”。亲人在向他们召唤,家家盼郎归,娘盼儿,儿想娘,妻盼夫,团圆,在这一天是相通的,这一天的团聚胜似每一次的来来往往。
天津老知青 2016.1.23.冬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