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首页的气候监测预报图上,今年1月以来北极涛动指数开始急转直下。再加上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分布,东亚大槽偏深,有利于槽后冷空气影响我国,才造成了冷空气频繁。 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由于外界暖空气大量侵入北极,原本稳定的极地涡旋系统失去平衡而分裂南下,北极的冷空气流向更低纬度的地方。 2016年伊始,极地涡旋开始变形扭曲,朝欧亚和北美伸出了触角。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它几经波折,最终选择驻守在了冰冷的西伯利亚。 1月上旬极地涡旋还未进入中国,中国气候与往年无异。而到了1月20日开始,在一个阻塞高压的推波助澜下,极地涡旋将大举南侵;配合深厚的南支西风波动输送水汽,我国南方就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从大尺度的高空天气系统上看,此轮强冷空气确实与高纬度的一个尺度较大、位置偏南的涡旋系统有关,该系统较为稳定并不断加强,有利于冷空气形成并持续堆积。大部分情况下,受西风带系统和南北风系统交换影响,冷空气堆积区域的天气系统难以稳定维持,不容易形成如此强的冷空气。而涡旋系统的存在恰恰保障了冷空气在“积蓄能量”阶段不受干扰,但这股涡旋系统是否属于极地涡旋还有待商榷。 对于世纪寒潮的说法,张涛表示有些言过其实。我国关于寒潮的标准为: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温度达到或者低于4℃,陆地上有相当于三个行政区的范围出现5至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有6至8级大风。因此张涛认为,这次过程如果单论降温幅度只能勉强达到寒潮标准,冠以“世纪”之名,未免耸人听闻。 不过,对于除东北地区东部外的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来说,这股强冷空气的雪上加霜作用的确带来今冬迄今为止最冷的天气,加之影响范围较广,因而可称作“今冬最强冷空气”。 张涛表示,这股今冬最强冷空气带来的雨雪情况并不明显。相对而言,反倒是此前南下的冷空气,会和从孟加拉湾来的较强暖湿气流交汇,导致1月20日至23日江淮及以南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雨雪天气。而当今冬最强冷空气24日前后影响到上述地区时,雨雪过程应该基本已经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