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5-5-4 06:57 编辑
曹加勇:从兴趣中闯出来的砚雕大师 姚克明 曹加勇是从兴趣中闯出来的砚雕大师。他的家境贫寒,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在家放牛。自幼酷爱画画,后又爱上了砚雕艺术,终于成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为我们“大家创业,万众创新”,趟出了一条路子。可以为今天的青年人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也能激励大家像他一样去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 这是我从央视四频道看了记者对曹加勇的采访后,得出的极为深刻的印象。恰逢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就想把他介绍给当代青年人。于是,从网上搜索筛选了一番,将一篇报道他自主择业、自学成才的主要事迹的报道转载如下: 攀枝花日报记者苏勇报道,《彝家娃的砚雕梦》,他是彝家山寨的一个放牛娃,20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于2012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就是大龙潭彝族乡砚雕师曹加勇。 放牛娃想当砚雕师 今年42岁的曹加勇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从小就喜欢美术。 1990年7月,曹加勇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一天,曹加勇的一个亲戚到他家串门,无意中看见他贴在墙上的几张山水画,说:“加勇,你既然有这么好的绘画基础,大龙潭乡苴却砚厂学徒班正在招生,你可以去试试。”闻言,曹加勇心中一喜。 大龙潭乡有一种叫苴却石的矿石,是雕刻砚台的上佳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攀枝花市一些有识之士办起了苴却砚加工厂,并在当地招收一些有基础的居民当学徒工,学习砚台的雕刻制作。 在亲戚的帮助下,曹加勇报名并考上了学徒班。 在学徒班里,来自安徽歙县、广东端溪等中国名砚产地师傅的精湛技艺和从攀枝花请来诗书画院的画家、书法家教授的知识,让曹加勇的眼界大开。先学绘画、书法,再跟着师傅们学雕刻,勤学好问的他在一群学徒中很快脱颖而出。 小荷初露尖尖角 掌握雕刻的技法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的领悟。 “每月工资除掉生活费和给父母的钱,剩下的就拿来买书。”曹加勇认为,搞艺术得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积淀。他有时候为了买书,一天才吃一顿饭。厂长倪方泽知道后,不仅给他发奖金,还让其提前转正。 1994年,曹加勇的一方砚雕作品被送进“中国名砚博览会”和武夷山“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进行展览。1999年他被四川省轻工总会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优秀技术人员”荣誉称号。 但曹加勇并没有因此满足。1999年底,他离开大龙潭乡,来到市中心著名砚雕师张俊山的砚台厂,通过打工的方式,学他人之长,不断提升自己。 在张俊山的指点帮助下,曹加勇对砚雕技艺和对艺术的领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05年,曹加勇创作的《江山多娇》,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百花杯”精品奖唯一金奖。该奖项是中国苴却砚史上第一个“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同年,曹加勇被四川省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淘尽沙砾始见金 在《江山多娇》夺得金奖之后,曹加勇离开了张俊山的砚雕厂。 2006年,他在朋友处借了1万元创建了龙潭苴却石雕刻艺术品研制所。曹加勇和许多人一样,每隔十天半月都要背几方砚到仁和、炳草岗等地叫卖,有时能卖出一两方,有时根本就没有人过问。为此,许多人放弃了,但曹加勇却坚持了下来。 从出道到现在,曹加勇除了研习名家字画外,只要有空便到各地采风,感受当地民俗风情。 近年来,曹加勇兴建了攀枝花市首家苴却砚雕刻技能培训中心;首创“小班化授艺”的教授形式,不断为苴却砚产业培育人才。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他主刀雕刻的《这里得天独厚》苴却石大型浮雕,如今陈列在金色攀枝花展览馆。 2012年5月,因送评的《江山多娇》《仕女系列作品》《青铜礼赞》等作品以其随物赋形、因势婉转、形神兼备、封神洒脱的器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质,曹加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更多的外地人认识苴却砚。”曹加勇说,苴却砚现在的名气还小,接下来,他将准备与攀枝花市外一些商业、文化人士合作,将攀枝花市的苴却砚介绍给更多外地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曹加勇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了兴趣,又形成了梦想,就要坚持下去,永不回头,永不停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那就会像曹加勇一样,总有一天能够达到事业的巅峰,成长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创造出前人都没有成就的业绩,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新的贡献。 2015-5-4 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