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3-25 07:27 编辑 - m, H! i8 ?- h' q0 k
1 b2 I1 e" o0 h" m- q/ k, s! H李修平告别《新闻联播》 退居二线转战幕后
1 L' c" j) a- ~
o' A0 R' L# U2 m6 j0 G# }! ^" i5 _0 ^) t& `: n
6 I. v9 M3 p: k3 _3 [6 U+ Y+ y$ d2015年03月24日 16:40 来源:凤凰资讯
( {# E# U7 D4 G
, `( N0 d$ F$ i. _1 }$ ?- N4 B' i4 Y( G6 X) a0 {, @
李修平 1 {& R1 L N" Y/ ~( H
4 i/ q+ W$ ?' s1 ?) F
继李瑞英、张宏民从《新闻联播》退居幕后之后,另一元老级的播音骨干李修平也将就此告别播音一线,退居幕后。对于李修平的工作去向,记者也进一步获悉,她极有可能到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从事幕后工作。
! t* X2 {; G! ^! E8 u- I% Y, p2 e. s3 ?! j/ h( }
李修平,1963年2月16日生于甘肃兰州,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89年来到中央电视台,开始主持《新闻联播》节目。2005年,李修平与张春贤结婚,同年获得央视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李修平是享有“国脸”美誉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席女主播。) N4 u; |9 s# a0 g0 w$ `+ S
7 F/ t# Z1 G. M. o 延伸阅读:" S B+ B% F- D* E& V
+ G% {- H1 `3 H( E/ u% [; c 人物自述( H1 i x1 S) _4 h( t P
* r7 A9 j) J' _/ B0 h3 q
出生在兰州,后来到北京求学。在兰州和北京之间往返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栖居在北京。这并不是诗人笔下诗意的栖居,而是物理学家严谨的位移计算,因为新闻播音员的工作就是严格的时间表加上精确的地理图,说白了就是化妆间到演播室,倒计时后分秒不差地开播。20年的经历其实很简单,如上几行字而已。但是在这几行字的背后,在飞逝而去的每一天,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领悟慢慢积攒成我人生的全部价值。6 x2 H5 K7 {# m B# b9 v" T" e6 k
R. Y# _6 t: q# @' e% [8 s
童年生活5 H$ T6 {, Z. L
4 `$ e/ ~( o/ G. ~ | 爸爸一般是腊月29左右回家。咚咚咚一敲门,我们几个孩子全都跑到门边候着。妈妈把门打开,父亲带着一身寒意和烟味进来。和母亲说过几句话,父亲总是第一个把我抱起来,用脸蹭蹭我,问想不想他?望着他黑黑的脸,既陌生又亲切,我使劲地点着头。因为父亲的到来,我们家里开始有了男人的味道,也有了更多的欢乐。我记得特别清楚,爸爸抱完了我,就会从一个布兜子里拿出很多吃的,象柿饼、葡萄干儿什么的。其实我本来不爱吃柿饼,但因为是爸爸带回来的,我就特愿意吃,吃起来也特别的香。但如今,一看见柿饼我就想起爸爸。4 a& o( Y% j1 l) _( V
, ?* h8 A6 k5 E
爸爸回家,团圆了,给我的感觉是大家都很兴奋。到了三十晚上,虽然我们家没有搞文艺的人,也缺少这方面的专长,甚至连件像样的乐器都没有,但总要开个家庭音乐会。“来,咱们热闹热闹。”我们几个孩子特别愿意听爸爸这句话。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家里文艺细胞最多的,所以每次都是争着“我报幕”什么什么的,特主动。音乐会上,大姐唱支歌;哥哥朗诵首诗;二姐呢,借个小口琴吹上一曲;我更甭说了,又唱又跳。一家人其乐融融。窗外地冻天寒,室内温暖如春。时间过了这么久,但想起那一幕幕的情形,就像刚发生似的,特清晰。我童年的春节让人欢乐,让人怀念。(摘自《北京广播电视报》2000年2月1日第5期第5版) k0 A0 r; @2 d) F% S: b6 ]
: `0 I" y" S! y; z7 D 从人情到亲情---本真
4 m' r. g4 Q" Y
5 S1 Z; |3 j* `. i' k% Z0 ? 李修平一直喜欢大家庭的气氛和氛围,一直想把父母从兰州搬来一起住,然后不幸的是父亲在1999年那个冬天永远的走了,李修平只有把全部的孝心尽在82岁的母亲身上,她清楚的知道,母亲是她的惟一,祖国母亲也是她的全部,她都会用无私与博大,赤诚与本真默默地去呵护她,热爱她,奉献她。
/ t% O0 _8 g( k" g) I! |: Z1 h6 L- T/ }
硬是被中央电视台“抢”走的李修平3 K" f V6 L* c! T$ O
: G$ R) z0 J/ O* U0 F1 a8 w. a1 \
1987年2月,中央电视台要从即将毕业的中国传媒大学25名女生,8名男生中间选4人留下来实习,时间为期2个月,试镜那天,每个人都都要事先准备好25份报纸中抽取一张,念一段新闻稿。大家你挣我抢,轮到排在最后一位的是李修平,就剩下一张光秃秃的广告版,当时的广告版很呆板,没有今天那么水灵。然而,一向简单的李修平,无心插柳的几句广告语,再加上清纯的语质,使她成为实习生中的四分之一。# g- a) K& C: R0 d
* U% u6 T* x6 p2 f$ N
临毕业时,形成了几家电视台“抢人”的局面,中央电视台要留她,上海电视台三次派人事处处长前来与她面谈,甘肃电视台凭乡情乡音打动她,最后,李修平还是决定回到甘肃兰州。5 L0 W' r" y. R, B
% _+ R0 r9 H+ X: u! [
愈淡定愈美丽--央视2005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李修平
2 s& N8 n( L8 \+ R/ A$ L( e) B& {' D5 A
有人评价说,李修平是中国最朴实的新闻播音员之一。多年来,她在自己的小小主播席上用朴实的语言风格为观众服务,大家喜欢她的这种“亲民”风格。亲民是她的个性,也是她性格的体现。采访李修平,她没有获得殊荣的张扬,一如既往的淡定、恬静。9 {# I$ a" e4 h% i) s& S
# s5 b) J, Q& t" J
17年来第一次获此殊荣
+ w% d$ x, L: N6 v( K9 v
! [# S' n2 O% h 10月13日,李修平听到自己荣获央视2005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消息,也许是巧合,17年前她在《新闻联播》第一次正式出镜也是10月13日,也是星期五。这个通常意义上令人担心的“黑色星期五”,带给她的却是一份非同寻常的礼物。1987年李修平大学毕业回到甘肃台,两年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实习,一个月后就留在央视,再一个月后就坐到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席上,这一坐就是17年。! r. p- k$ ]4 ~2 @& z! N# y# v
: m* ^# p. U8 [7 C/ r$ s# Q/ U “那时是幸运的,我到现在都能记得第一天播新闻时的情景,穿的什么衣服,梳的什么头发,那一幕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5 P e, N- v" m$ J
/ Z3 g& K" W: |6 o) i* g 一刻也没有轻松过3 c, t$ @8 Q0 r1 }8 _- u/ i) r
9 S+ k" V3 I& ~$ e# c. X 李修平的语气一直平缓,并没有因为这次榜上有名而显得兴奋。她的理由是:“这是我的工作,我珍惜这份工作,从一开始我就踏踏实实,以后我会更加踏踏实实的。荣获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带给我的是责任和压力,我会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工作,来回报全国亿万观众。”说起责任和压力,自从坐在《新闻联播》的播音席上就一刻也没有轻松过。1997年开始实行直播,这是对播音员最大的挑战。“越是重头新闻越是来得晚,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稿子都像大家所想的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遇到那种特别长的稿子的时候,真是踩着雷下来。”李修平处变不惊:“不求不发生错误,但求少发生。直播播出去了就没有弥补的可能了,当然现在已经是问题越来越少了。我觉得成为一个好的优秀的播音员,气质、亲和力、包括业务功底,心理素质以及对新闻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0 n s3 o) k. v% U5 m
6 C4 G* G6 j/ c
/ g+ y7 _1 J, |8 t
7 i0 s) {; K- C0 l"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