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兰花”的叫卖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0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8-12-21 18:52 编辑

天津叫卖“巴兰花”

    天津开埠以来最为兴旺的时期为民国,那时废除大清,讲究新民主义,老百姓安居一时,解放战争时期,民不聊生,盼望解放军快快解放天津。天津自古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殖民地,九国列强瓜分天津,灾难重重,老百姓苦不堪言。解放了,列强留下的遗憾就是带不走的东西,不一样的倒是天津的洋楼,天津分割的殖民地,却是别具一格,影响极深,解放前这里住着各式各样的外国人,还有没落的前清重臣的资产,他们参照洋人的蓝图,建造了许多巴洛克式的建筑,也有前清酷爱建筑设计的小德张自己设计的庆王府。故而形成了如今的五大道,解放路金融街。

    天津人讲究,来源于各方面的熏陶,除了洋学,传统的是戏曲曲艺,天津人最会欣赏,说是,学在北京,唱在天津,挣在上海。天津人会听,会享受,会吃,会打扮,有口皆碑。尤其受洋人影响颇深,大街里巷,不管穷富都讲究打扮,富有富的讲究,穷有穷的打扮,富,穿金戴银,穷,布衣蓝衫干净透亮,也是遵循儒教,清早起,除庭院,礼仪传统蕴育着天津人的骨子,家庭妇女最注重的是头发,发是人心草,妇女连自己的头发都“得楞”不好,那家里的日子也好不了。天天早上,必备的桂花头油,把自己的头发梳的油光瓦亮,先收拾好自己再操持家务,到了下午就等着小贩的叫卖,买两朵白色的玉兰花,插在头顶的发髻上,等待老公孩子回家,给他们一个清香,一份新意,吃好吃坏,有辙没辙,混饭吃的同时穷人更有穷人的乐。

    土生土长天津人深知本地习俗,我小时候,常看见小贩操着浓重的天津口音,挎着篮子走街窜向的叫卖,“巴兰花…晚香玉啊…”,“晚香玉...巴兰花...”,虽然薄利,有需求就有商机,优美的叫卖声,响彻大街小巷。还有羊肉的叫卖,“肥羊肉啊...”,肉包的叫卖,包......,水果的叫卖,几十年至今难忘。天津人管玉兰花叫巴兰花,诙谐的口音,卖花叫声都有回味,别具一格。怨不得天津是曲艺的鼻祖,源于曲艺与叫卖同宗同族。小贩一身青布裤褂,黑礼服呢便鞋,左手挎着的篮子上蒙一块干净的白湿布,下面是码放整齐的玉兰花,现摘现卖,都是没开的花咕嘟,戴在头上会自然开放,香气满屋,数天不散。

    玉兰经常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大轮的白色花朵,随着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气质,委实清新可人,它不会嫌贫比富,雪白的巴兰花配上黝黑的青丝,天津的妇女配上旗袍配饰,巴兰花属偏爱之物。

天津老知青
2015.2.10

注:“得楞”,天津话,拾掇,修理。
部分相片摘自银滩网友,谢谢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22 收起 理由
淇天大圣 + 2 赞一个!
蓝色海湾 + 2 赞一个!
一轮明月 + 2 赞一个!
刘建华 + 2 赞一个!
二马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2-10 15:36 | 只看该作者
玉兰树在中南海南门儿两侧种了不少啊
就快要到花期了
每年都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履约

故宫西北角新种了一些
去年已经开花了

点评

谢谢北京朋友的点评,多交流。  发表于 2015-2-10 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2-10 15:43 | 只看该作者
走街串巷的小贩,“巴兰花…晚香玉…”,微利小卖,儿时的记忆,老天津卫还有更多…

点评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点评  发表于 2015-2-10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2-10 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巫山云 于 2015-2-10 19:28 编辑

还曾记得小时候,卖巴兰花的叫卖声。

点评

你还记得,难得,谢谢点评。  发表于 2015-2-10 1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10 1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巫山云 于 2015-2-10 19:27 编辑
巫山云 发表于 2015-2-10 17:18
还曾记得小时候,卖巴兰花的叫卖声。


记得,那时女孩子买了,放在湿手绢里闻香。

点评

对,对,没错,你提,我想起来了,那是姑娘的最爱,当时没有别的香料来武装她们。  发表于 2015-2-10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2-10 17:53 | 只看该作者

发一篇关于玉兰花的文章,意合老知青之文。 





玉兰花的记忆

 

  (1)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 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2)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3)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 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4)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5)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6)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 几十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7)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8)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9)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点评

龙哥的《玉兰花的记忆》让我看到了玉兰树下一副唯美的夫妻恩爱图。赞!  发表于 2015-2-10 19:26
精辟的点评  发表于 2015-2-10 18:33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8 收起 理由
天津老知青 + 4 赞一个!
一轮明月 + 2 赞一个!
巫山云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2-10 18:22 | 只看该作者
走街窜巷胳膊上夸着一个大蓝子里面铺着湿布摆放的一些花巴兰,晚香玉,等几种花,在傍晚时叫卖文革前那些年常能听到。

点评

老弟,也知道,知己,我再写一篇,过年的事,除夕夜。  发表于 2015-2-10 1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2-10 19:08 | 只看该作者
巫山云 发表于 2015-2-10 17:29
记得,那时女孩子买了,放在湿手绢里闻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2-11 0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2-11 05:41 | 只看该作者

温馨回忆,仿佛带来“巴兰花”淡淡的香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2-11 15: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淇天大圣 于 2015-2-11 15:20 编辑

记事时,每天下午有一梳头匠,肩挎一篮布包给院里一老太太梳头。有一根带子从头上压住头发带子两端老太太用嘴咬住,,匠人摘下网罩放下盘头,抹上梳头油依次先疏后密再用篦子反复梳弄,有时还加上一束假发再盘好。用两面镜子照着让老太太看,待老太太点头满意后,给带上雪白幽香的巴兰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天津老知青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15:32 | 只看该作者
淇天大圣 发表于 2015-2-11 15:19
记事时,每天下午有一梳头匠,肩挎一篮布包给院里一老太太梳头。有一根带子从头上压住头发带子两端老太太用 ...

大圣太棒了,详尽的介绍,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 23:47 , Processed in 0.07913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