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我们提出“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首先要提升故宫的展览。故宫的展览最重要的是原状陈列展,分布在十几个宫殿里,宫殿中的文物当年就是为这个环境而制作的,今天还放在这个环境中,我认为是它最好的归宿,是最有尊严的展示方式。我有一次到台北故宫去做报告,谈到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我发现下面的人都直瞪我。故宫的太和殿只有安上牌匾、楹联、宝座台、屏风和宝座才有讲述故事的空间,人们才会联想到这里发生过什么。我们很多地方像三希堂、丽景轩、皇极殿,还坚持原状陈列。 第二种展览就是我们的一些常设展览,比如武英殿修好以后作为书画馆,文华殿修好后作为我们的陶瓷馆,以及钟表馆、珍宝馆、石鼓馆等。我们还有捐献馆,会把捐赠故宫的文物持续进行展出。 第三种在故宫里的展览是专题展览,我们有四个场地,一年持续地做专题展览,比如《兰亭特展》《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南迁史料展》等。此外还有一些可以动手的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展览,我们每年也会引进一些外国展览,比如《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墨西哥玉石文明展》等。 午门七年前是一个展厅,但是它面积比较小,现在我们对它两边的雁翅楼进行修缮,雁翅楼共两千平方米,加上中间城楼的八百平方米,就形成一个2800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展厅。目前,展览已经定到2017年了。但是我们把第一个展览留给了自己,2015年院庆的时候,我们将在此气势磅礴地展出“万寿庆典展”,80%的藏品都是第一次拿出来展示。 第二个计划是开放西部区域。故宫建院90年来西部区域从来没有开放过,所以显得很神秘,人们充满期待。这次开放的最大的一个宫殿是慈宁宫,我们将把它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雕塑馆专馆进行常设展览,这个宫殿很深,一层一层的,也是充满故事的地方,我们准备把它作为原状陈列展。 第三个计划就是东华门。东华门修缮以后准备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馆。同时我们还打算开放一段城墙,人们可以从东华门沿着城墙走到午门,可以走过紫禁城1/6的城墙,并且可以走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建筑,就是角楼。过去没有这种体验,只能远眺,将来观众可以走近角楼,看到三重檐,七十二条脊这样的精美建筑。 第四个计划就是开放端门。端门在天安门后面,午门前面,因为端门在紫禁城外面,所以每天晚上它都可以对外开放,我们准备把它建成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故宫研发十多年的数字技术文化产品可以在这儿进行展示。三希堂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书房,他在这里的小炕桌前御览了无数的书画和珍宝,但三希堂只有4.8平方米,地上站四个人就满了,所以没办法叫观众进去。有了数字化展示后观众可以自己操作观赏。 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明年开放宝蕴楼。宝蕴楼以前一直是做文物的库存,我们修缮以后,准备把它作为民国时期的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示民国时期的故宫历史。因为民国时期的故宫遇到很多的事件,包括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以后一直住到1924年11月的历史。 八 要提供优质服务。故宫的观众不但多,而且最苦恼的就是不均衡。我觉得故宫票价并不算太贵,我们冬季40块钱,夏季60块钱,十多年没涨价。我们设立免费开放日,就是希望平常嫌故宫太挤,不愿去故宫的人,能在人少的时候进故宫。过去一到暑期和黄金周,观众买票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我们增加售票窗口,我们最多的时候开了37个窗口,所以现在我能负责任地说,全年95%的观众3分钟之内能买上票。我们对社会承诺,观众买票最长的时间是15分钟。现在可以说,故宫的自动讲解器是世界上博物馆讲解器中最好的。我去过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等,他们一般只有8-11种语言的讲解器,但是我们的讲解器有40种语言。 明年我们还要推出“每日故宫”,这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理想,我们希望每天向社会公众介绍一件故宫藏品,但是在平面媒体开辟版面确实也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现在通过这种形式,每天推出我们的一件藏品,365天坚持下去,十年就会介绍很多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