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4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渝古驿道走马留蹄印 感受历史情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7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11-27 15:04 编辑
" s3 u! @. f* _' m* M1 P" @
, d' L( l! @) o- [* \; ]" K

(资料图二)

    乘飞机、坐动车、走高速……如今,成渝之间的交通四通八达,但在以前肩挑背驮的漫长岁月中,两地往来主要是走成渝古驿道。三街五驿四镇七十二堂口,这句老话记录了上千里古驿道沿路的繁华。
! C$ r! H, \6 I( d    岁月悠悠,古驿道湮没,如今唯有九龙坡区走马古镇境内还完整保存着一段古驿道。
; D# x1 I  [/ @. |( X    成渝传递消息最快8小时
  V: E* T, D0 ~, u    这段古驿道,在走马古镇慈云村。
" Q" E& n2 \9 m4 d& _0 l6 Z& _    从镇上出发,沿着簇新的健身步道走上3公里,树木越显茂密。“这里叫茶店子,古驿道就在这。”走马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钟守维指着步道上的青石板说。
+ L% e% T9 J) g- s- q9 l1 v1 K% e    岁月将青石打磨得光滑圆润,青石上的马蹄印至今清晰可辨。据说,秦汉时期就有古成渝驿道,“但现在留存的,应该是明清古驿道。”钟守维介绍,古时成渝物资往来,旱路主要靠成渝古驿道,出了通远门,沿佛图关、石桥铺、车歇铺(上桥)、二郎关、龙洞关、白市驿,一天走下来80里路,刚好到走马。
* S/ ^* A1 ]9 M, B4 K    钟守维说,成渝古驿道沿途共三街五驿四镇七十二堂口,一个堂口为15里路,成渝之间1080里,一般人要走半个月。不过,官方快递消息最快只要8个小时,“每跑15里路就换一匹马。”! Y+ q8 ~% u, M* a( [& U
    “很多古驿道在解放后被毁。”钟守维说,村民修房子需要条石,多到古驿道上挖。为了弄清古驿道保留状况,他多次穿行在山林中,“一共穿过走马8个村,目前走马境内保存完好的,总共1000米。”

0 f" s: s3 b; S: _# N8 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07 | 只看该作者
古水驿日产白酒近万斤
9 O6 H; u8 M4 ^/ r8 e* T
    古时的成渝之间,除了走旱道,还可走水道,从朝天门出发,行船一日刚好到铜罐驿。铜罐驿,也因此成为老重庆四大古水驿之一。* Y: ^3 P5 I/ s0 X; v( Z+ Q  c& j+ t
    铜罐驿镇的老文化工作者杨维义介绍,铜罐驿上可达江津、宜宾;下可达宜昌、沙市;过江可达贵州,是物资重要集散地,“每天下午五六点钟,江边停船多达三四百艘。”, c3 d# F' K7 ^( X* }9 s/ d0 ]
    铜罐驿商贾云集,帮会也繁多,有木材帮、柑橘帮……单单白酒一样,就有专门的酒帮,当时铜罐驿就有酒厂十八家,日产白酒近万斤。因当地盛产柑橘,咸丰年间还成立了柑橘帮,拟定有关柑橘买卖、采摘、守护、生产、运输的规章12条。

; ?0 z5 x- s- Z+ ~

点评

欣赏了!  发表于 2014-11-27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4-11-27 15:06 编辑 * i% |: p. V& k7 K, ^
2 F( R2 g) T5 s, K; E" L
三块石碑见证驿道兴衰
* m2 A! [3 x/ c
    慈云村古驿道边立着三块石碑,当地人叫三道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 e! C5 z1 X8 P$ ]' x    左边一块是贞节孝牌坊,高3米多,碑额装饰着卷草龙纹,刻着“圣旨”二字。“这是光绪皇帝亲自下旨颁奖的。”钟守维介绍,相传走马人曹正贵娶了妻子蒲氏,可连孩子还没有,他就去世了,18岁的蒲氏守寡终生,为公婆养老送终。
1 z& f& i. `: H9 w2 _! G! t/ E    右边是一块德政碑,刻着“严正宽平”。钟守维介绍,这块碑是走马场17位乡绅为了歌颂当地一名姓朱的县官政绩而立。据说,朱姓县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皇上跟前的带刀侍卫,一个在刑部供职,因能力超群,在刑部供职的儿子引起刑部尚书嫉妒,并被陷害。朱姓县官赶去京城,在带刀侍卫儿子的帮助下见到皇上,当面陈述冤情。皇上见此人谈吐不俗,特赐他县令一职。

' J4 c8 C3 P$ u4 f- k" v2 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欣赏了!  发表于 2014-11-27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5:08 | 只看该作者
古驿道文化代代相承: g& K7 `+ E+ m1 F% {9 q7 b
    石桥铺、茶店子、牛厂……重走成渝古驿道,一路地名打上深深的古驿道烙印。九龙坡区文史专家何承玖说,如今繁华的石桥铺,清初有“败屋两三间”,后来是个“换马铺”,街面并不多,主要供来往客旅歇息换马。
7 I3 c1 n  \' x2 U% ^$ |    古镇因驿道而兴,沿着驿道而居的人们,也一辈子来往在古驿道上,做挑夫、船夫,开吃店……* m3 h2 f3 a: F$ x- q' r
    家住走马镇慈云村茶店子的况光贵,86岁,年轻时在成渝古驿道上做过挑夫,抬过滑竿。说起昔日的繁华,老人滔滔不绝,“以前路上热闹得很,背米的、贩牛的,天亮就走起,天黑都有人在走。”- S# X& b: H2 x) a5 ]; c
    在山里走到兴起,扯开嗓子,一首首山歌脱口而出。钟守维说,走马民间文学的兴盛,和古驿道密不可分。8 q% W7 E" _% @' L2 [: \
    如今,古镇上像况光贵这样和驿道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但因驿道而产生的一方风情,早已融进这一片土地的血脉,代代相承

8 x7 C9 N: W! n

点评

欣赏了!  发表于 2014-11-27 16: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27 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7:03 | 只看该作者
双鱼 发表于 2014-11-27 16:49

* {& L/ C  t(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7:31 | 只看该作者
老崔 发表于 2014-11-27 17:08
, g" e4 S) O,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2-1 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彩池 于 2014-12-1 00:54 编辑
$ `" F3 z1 v4 {; @4 i% G5 r* t: X+ [" _5 b2 D% Q, u& O
欣赏了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2:21 | 只看该作者
五彩池 发表于 2014-12-1 00:52
$ B% {! c, U# y2 ]4 t2 x7 A( ]欣赏了美文!
4 r5 H# b6 P3 i8 O5 J&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8-14 19:26 , Processed in 0.0873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