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J! z! T3 M P
2 P3 M, _* W6 f11月26日早晨 台湾路晨泳者下水之前
( ^, [/ K2 E/ f* A6 f* M3 w4 i( ^1 `5 m$ j7 @; ~1 X9 g
今早台湾路海边很热闹。' ~) l2 V& F8 a; {9 N: F& R
6 n- \* l$ o: B0 t9 R" w 三年前的11月26日早晨,一些泳友下海游泳时遭遇大涌浪和大海流,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不得不从海域东边的礁石区爬上岸。当时的主要人物老郭、老江等,自然而然成了大家开涮的话题。老郭一点儿也不避讳,笑呵呵的说道:“是啊,真是捡了一条命,今天过生日,你看老徐吓得连来也不敢来啦”。
7 x8 K6 [6 l2 y7 _' v8 F; l5 W: E6 M! u# R2 y M9 d' R" v
泳友老徐也是当时的主要人物,大家相互调侃的时候,一贯来的很早的老徐还没到场。3 \% l( ?* m. k( b9 D E
O! T7 a3 D: W1 ] 的确,三年前的今天发生的那可怕的一幕,是台湾路泳友心头挥之不去阴霾:8 H X5 N8 K# _7 Q& a9 a6 X% B
# v3 L3 |2 ]3 `" D! {) t 2011年11月26日早晨6:50,海上的涌浪比较大,晨游的泳友们陆续下水,游了不到十分钟便发现海流异常的大,身体一个劲地往东漂。想往西边调整方向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冲到海域东侧礁石区,一个个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地爬礁石上岸,有的还划伤了身体。事后大家把这一天称为台湾路“黑色的11.26”。; u6 k# V2 S0 ^
+ g6 v. {7 ~, r- ?
经过“11.26”的泳友至今谈论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一位泳友这样描述他从来未遇到过的那惊魂般的经历: t9 v/ T; c+ B$ j5 }# s6 p) G9 h8 j4 f
+ I6 v: q7 U+ s8 D8 Z' ~2 `9 Y( V; r 下水后我和泳友老徐一起往里游,泳友老江在我们附近不远的地方游。忽然听到“电”鱼要我往西游的招呼,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因此也没在意、只是大声“啊”了一下表示听到了。过了不长时间再次听到“电鱼”的招呼,一看我们的位置已经非常往东偏了,想往西游已经来不及了……
* U& s& w' S; j: R# t7 l
7 I! W0 J" P3 J' }+ H. m: g 当时的感觉是,胳膊和腿都不听使唤,怎么使劲游也不见往前挪动,身体一个劲地往东边直漂,眼看着东边岸上那排房子越来越近。这时我心里直发毛,一种“这下子完了”恐怖念头不停地在脑子里打转,甚至产生了放弃上岸的念头。幸亏老徐和我在一起,我们两个人一前一后,好歹从东边的礁石上爬上岸。如果当时无人做伴的话,这条命说不定就这么样交代了。临近岸边,忽然看到老江在我们前面,只见一个涌浪袭来,老江一下子不见踪影。我俩齐说“不好,完啦、老江完了”!谢天谢地,等我们上岸,看见老江躺在冰冷的沙滩上发呆。现在越想越后怕,看到海上多少有点儿浪就打憷、真是被吓破胆了!!4 Y- E& ~$ ^! A1 j7 d2 U
/ E7 \; [; @! q2 ]7 j: \5 z8 A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I+ [& ]& T3 [7 G: _; x5 D" S
$ r6 {. S& I. a7 j# T' B
这是台湾路海边十分罕见、十分典型的一个案例。认真地思考和分析“11.26”案例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吃一堑长一智,才能实现“安全第一、快乐游泳”的宗旨。
; ~% d$ ~$ k8 p1 v0 `, y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