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相关资料: 距县城20公里,座落于海拔530米的云顶山上,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至清咸丰十一年建成。寨墙全长1640米,通高75米,面宽3至4米,有6道寨门,是保存完整的古城堡。离寨子1华里的云顶场,是为适应当时寨主夜间打牌作乐后购物、进餐的需要而设,人们半夜进场交易,天亮散场,此风俗至今未变。
# @8 I9 ?2 T# _ 云顶寨外云顶场,由跑马道与寨相连而呈丁字形,石板路,铺面街,也是买卖兴场渐渐发展起来。该场的建立与生意都与寨主郭氏家族密切相关,即由郭氏家族控制并为其服务。本地人说场上房子百分之九十五为郭氏所建;寨子兴旺时,场上商业也兴隆,从酒店茶馆到钱庄字号到山货铺绸缎铺药铺米铺等一应俱全。当然,这种景象已不知逝去了多少年。 ' s; d1 Q$ C/ n* M6 D
(通永门 作者:黄钢)
* {3 ]4 I6 ], o) o 沿着马道,朝上几步就到了赫赫有名的云顶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杂草丛生的古城墙,在最先到达的通永门城洞前有一石碑,略述城墙情况:该城在清咸丰九年由当地郭氏族祖修建,同治十一年重新维修,占地245亩,城墙长1640米,有六个门洞,城内有154个天井云云。
% _) V0 r4 M; \! I. c 在进入山寨的街道大半处为一丁字形街口,前行为进寨街道的延伸,左拐不远处的街边有寺庙一座,名为“云顶寺”。虽然不大,但仍有香火袅袅徐生。街道两边的房子大部为土木结构,漆黑的门窗,屋檐久经风吹日晒、烟熏雨淋透出一股古旧的味道。
+ h/ q R: I" Q( ?$ T 据载郭氏始祖郭孟四在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从湖北麻城入蜀,走到云顶山垭,挑行李的箩筐滚下山去,于是干脆就地插田耕种,定居于此了。后代郭廉、郭元柱先后在明代中进士,居高官。郭氏世代簪缨,渐成云顶大族。郭廉归林,就曾于山顶筑巢,因山高取名“云顶”。世族官绅,人丁资财俱富,田亩庄院并阔,到明末万历年间,更因地方上贼匪出没而垒石为墙、筑寨保安;直至清咸丰九年郭人镛“奉父命建云顶寨”,光绪二十年,郭祖楷对寨扩建加固,才形成了今日如县城般规模的城墙。 3 J$ v) C2 y1 G* W( E: d
9 e" }, O5 \. m1 v/ D$ {; V# R
8 ]" X% M1 [) ] _( I (寨子里的房子 作者:黄钢)" m8 ?3 A! M# f- l6 M
进了城寨,顺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除零星房舍,似已没有院落了,在一个演武厅旧址的坡上,阔大的台地已犁成田园,早已不闻刀枪声,且人烟稀少,山野气息扑面而来。天近黄昏,不能深入,从日升门钻出便见明月高悬,而夕阳斜辉洒在城墙上,此情此景,心中自然咏出“孤城落日斗兵稀”的诗句。 4 w |; f- o: x( ?! `
永乐中,郭廉致仕归林,筑小屋数间于山顶。几代后,人口繁衍,财产富足,云顶山下继续建庄院多所,山上也常增数檐。至万历时,地方不靖,郭氏因山形以乱石垒墙,围诸小屋于内,以保老幼。墙高数尺,开四门,内围土地二百多,是为云顶寨的雏型,也就是云顶第一次建寨。
! z4 d! m% O& Y, W 第二次建寨在清朝咸丰九年,反清农民义军领袖李永和,兰大顺在云南起义,进兵四川声势浩大,不少城市被攻占。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云顶的十七世郭人镛,家资富有,收租三万多石,占总田产九万七千多石的40%,为保全全族身家性命,特商酌于族人郭祖周,将云顶山全部买下来,招集大批民工,用银子二万多两,坼除原有乱石,用石条,依旧址造寨墙,寨门则拓宽如城门样式,建成后招壮丁(寨丁)百人防守,族人及亲友可避难迁居其中。4 N- `* {" i S4 \9 T$ ^$ M) g% P
第三次扩建在清光绪二十年,郭氏十九世郭书池,从湖北督粮道致官返乡,认为寨子不够坚固美观,便以官奉所得,并将分家时所得挪出四百多石租谷地变卖成现银,更以金竹祠二千多石租的历年积蓄,共二万多两银子,作为建寨之资,招民工三百多人,花两三年时间,升高了墙体,扩大了寨城面积,完善了防备措施,终成为川南地区绝无仅有的大庄园式山寨。) o" g' W x6 Q' l# |% q
云顶寨扩建后的规模是,东西近长方形体,寨墙周长约1640米,墙地宽度约6米,墙面平均宽度为4.2米,主体墙平均高度为5.2米。墙面外缘建有护身墙高为1米,其上建有垛口,高0.6米。在墙外地形较高墙段的垛口上,砌有.07米高的压墙,以保持高度,防止攀爬,并防寨外高地敌人的子弹或矢箭斜越墙垛而射伤墙垣段低处的防守人员,最高处的寨垟为7.5米,不计压垟为6.8米。墙周围开六门,正门名为通永门,宽3.5米,高4米,寨门以楠木为心,包铁皮,密布铁钉。主要寨门建有门楼,作瞭望之用,二人日夜轮守,气势雄伟壮观。寨墙四周,凸出的墙体之上,修建有炮楼四座,名为天炮台地炮台大炮台烂炮台,每台置土炮多门,炮楼可观察寨外动向。寨墙均以青条石丁挂砌筑,中间以块石和泥土填实,墙面以石板或三合土筑成通道。
6 K0 g# i( H' _: o. z 随着时光的流逝,经过郭氏家族二十九代子孙不懈的奋斗努力,历经六百年,经历三个朝代,渐成云顶旺族,遂建成这个“云顶国”。说它为“诸侯小国”是毫不过分的:其势力范围纵横县南四十余里;山顶筑城,城墙固若金汤,上有炮台,正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内兵多粮足,最多时期,除了寨丁之外另有两个营的兵力,里面有煤有井,有火有水,粮食牛驮马载;加之族长威权高于一切,政由己出,有生杀予夺大权,甚至不受制于官府,权势财富在当地无人能敌。就是县太爷上任也要先来拜见寨主。民国初年,云顶寨的郭蔚华与四川都督张烈武有很深的交情,因此云顶寨的势力就更大了,那时期,云顶寨大旗招展,游兵散勇望而却步,尽管历史上曾有土匪试图攻占寨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Y! U# f) J* @" h- z (古居 作者:黄钢)
7 A9 {; u; A! k$ Q5 P7 g 据史料记载:郭氏家族在全盛时期的田产分布在隆昌、泸县、富顺三县,每年单收租就达九万七千余石(至少合两千五百吨),人口达一千五百多人(清道光、嘉庆年),泸州老窖的酿酒业也由郭氏家族控制。此外在寨外还开设了药铺、绸缎店、酒肆茶馆、钱庄、当铺、烟馆等等产业,在云顶寨里设有厘收局、学校、戏院、演武厅等等。寨子四周有城墙保护,城墙上还设有炮台、兵棚。真正是称雄一方,富甲四乡。就是这样一个世代簪缨,有着六百年厚实积累的豪门大族在短短五、六十年里一落千丈,终于坍塌散落了。 , k$ [+ z( ^3 w9 i
《红楼梦》里说得好:陋室空堂,当年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有糊在蓬窗上,……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7 v+ X/ m; q2 |5 q1 x$ l6 a
有人说这份基业是被郭氏后代的不孝子孙给败光的。天微明时,寨子的大门就已洞开,佣人们到云顶场去采购菜蔬。早晨八时,佣人们开始在穿堂用餐,只闻咀嚼声,不敢高声语。因为,主人还在梦周公。约十时,有主人用餐,那大半是要上学的少主人。临近中午十一时许,主人陆续醒来,却并不起床,还要抽几口大烟才慢悠悠起来,那模样恍如神仙。正午十二时,全族人吃过早点,信佛的去烧香。其余的,打牌、喝酒、聊天、看书、吸大烟,各尽其兴。下午三四点钟,午宴开始,通常要吃三至四个小时。为了吃上美味佳肴,郭氏不惜重金聘名厨,又派厨子到南北各地学艺。听说有个厨子名叫李荣奎的,能在半天之内,带领几个厨子可以开出两百桌酒席,而且每菜均是美味佳肴。又有位名叫李中贵的,擅长白案,所做点心为川南一绝。晚饭在午夜吃。然后瘾君子又抄起烟具。烟具都极考究,烟盘用金银制,饰以玛瑙、翡翠,烟枪用金银皮包水磨竹,外镶玉石。凌晨四、五点,天已将曙,主人在丫鬟的伺候下熄灯就寝。有这些败家子,祖宗的家业岂不被败光!
- n3 R% k9 G! E* ~7 M- G4 x 初听起来颇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没有这么简单。郭氏家族是个旺族,而且世代书香门第,族内的族权高于一切,族权下面又有家规、家训。族权严于国法,族中男丁如违反族规、家法,轻者家法严惩,重者驱逐出族乃至判罪。女眷包括姑娘、媳妇、丫鬟、使女有违背祖训的也要受到妇刑的体罚,若有犯不贞、乱伦大罪的可以被处死。据说被买来做丫鬟的姑娘自进寨子后,必要经过训练。每天令其跪着背诵家法、家规直至滚瓜烂熟,熟记于心为止。在背诵过程中稍不专心或背错了,立马请出家法板子责打屁股。而且每打一板断不能哭叫,否则重新开始计数。一直要训练到板子打在屁股上就好像打在石墩上那样才算合格。可见家法之严酷。因此,在这种家族中不容许危及家族生存的败家子胡作非为的,即使有个别不肖之徒也不能动其根本。郭氏家族世代有人在外为官,不但有地方大员,还有镇守边疆山海关的武将大员,要是尽是些吃光、用光、穿光、赌光的败家子,不要说能够世代相传六百年,就是六十年也维持不了啊。
- \1 M) K. ^" s5 g2 U% d" z2 e 真正使云顶寨崩溃的是时代,解放战争的号角敲响了云顶寨的丧钟。作为封建主义地主阶级的样板,云顶寨理所当然地成为众矢之的。一夜之间,云顶寨的主人们变成了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犬,纷纷作鸟兽散。于是云顶寨变成了郭氏家族的一座弃城。这样,云顶场两边的房屋保存得要比寨子内的建筑要整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A; C. K. E- a#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