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游哉悠哉 于 2014-7-7 20:58 编辑
6月28日——7月1号(第50天——53天) 晴 休整4天
骑行50天了,到了精河就像到了家里一样放松。大家都极力让我好好多休息几天,也好好感受一下湖北援疆建设的成绩,回去了也多多宣传这里的实际情况,加强人们对新疆的认识。结果,这一住竟然就是4天。
因为时差的关系,这里夏季上班时间是9:30-13:30,16:00-20:00;冬季10:00-14:00,15:30-19:30,所以每天食堂开饭时间是早上8:30,中午1:40,晚上8:10。晚上11点多天才黑,吃完饭大家结伴出去逛一圈或者看场电影出来还是晚霞满天,回到住处上网找老伴或女儿聊天,等到我睡的时候她们都没回应,也是,我们那边12点都是深夜了,看来我心理上还没建立这种时差的观念。
这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很热,中午室内温度达到43度!但是这里竟然沒有空调,听介绍说整个县城沒有一台空调!这不是经济或者电力的问题,只是人们的习惯使然。因为这里夏天夜间很凉爽的,冬天又集中供暖,所以完全不需要空调。这里距新疆的大风口阿拉山口只有95公里,日照时间又长,所以风能和光伏发电产业旺盛。但是风电存在并网和储存方面的问题,所发的电根本用不完,到了夜晚整个县城灯火辉煌,街上华光异彩亮如白昼,比白天还要绚丽。可惜我的卡片机拍夜景不行,无图佐证。
晚上随援疆干部在城边散步,见路边有大量野生的枸杞,个头也不小,顺手摘了几个熟果一尝很甜。付书记介绍枸杞是这里优质特产,是全国五大枸杞产区中最好的。我说不对吧,我在医疗行业这么久只听说枸杞是宁夏的最好。付书记说精河县的黄金纬度、巨大的昼夜温差、长达16小时的日照时间、优质的弱碱性盐碱地、纯净的天山冰雪融水为灌溉水源,决定了精河枸杞的优良品质和高产量,所以在1998年就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2年“精河枸杞”被国家工商局认定并核发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宁夏还经常到这里来收购枸杞。精河的主要农产业就是枸杞、棉花、蔬果,我来的路上见大量种植枸杞的农田,在当地规模化种植枸杞已有4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开发了很多衍生品,形成了产业链条。看来果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以为天下只有宁夏枸杞红,现晓得精河枸杞红天下啊。
30号晚上我同5个援疆工作同志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他们专门带我去看了精河县城的标志性建筑物——八角楼,这是由湖北省投资一千多万元援建的。回来坐在楼前空地上聊天,县医院突然来电话叫工作队一个医生去处理一个非常大的急诊,这时已是夜里11点半,我们这个援疆医生二话没说,蹬上自行车就往医院赶。他走后听大家说由于他是主抓重症监护的,所以半夜三更出急诊是家常便饭,他们这种走到哪干到哪,扎扎实实的敬业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援疆工作队的同志在家乡都是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和精英,抛家弃子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工作,克服语言、风俗、环境、生活习惯等等方面的改变,为新疆建设带去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内地和边疆架起沟通的桥梁。他们一来就是三年,家里大事小情什么都帮不上,作为他们个人和家庭能做这样的选择真不容易。可能有的人说他们工作待遇和级别好之类的,但是,让你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到新疆工作三年又有几个愿意?现在这里的是第六批援疆工作人员共有18名,有3名教师任期已满我来之前才返回湖北,现有15人,其中行政干部7人、医生8人,大多是襄阳、荊门两市的人员,希望大家为他们点赞!有认识的和他们打个招呼送个祝福吧!
本来准备1号一大早启程的,付书记说湖北省各大媒体当天上午要来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并进行采访,让我晚走一天,也听一听他们这一批批的援疆工作队都在干些啥,我就沒走。11点,湖北省各大媒体18人来到援疆楼釆访,还有精河县电视台的记者也到了。精河县电视台的记者对我比对援疆建设更感兴趣,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来新疆旅游的人太少,我敢一个人来穿越新疆,宣传一下很有正面意义。就将我请出了座谈会,在外面单独采访,让我谈在新疆的经历、见闻、观感等等,一开始我还思路清晰,后来问题多得我招架不住自己都觉得前言不搭后语……最重要的是我本想通过座谈会了解记录一下我们湖北援疆同志的事迹,结果只听了一个厚重的开头,后面全都没听到……哎,太遗憾了!我觉得那里面还是很有内容的,听付书记和记者们都说来自荆门的女医生张正艳发言最为精彩,另外还有两三个很有内容的发言,我都没听到,很可惜!有兴趣的朋友近期可以关注一下湖北各大媒体对援疆工作情况的报道。
明天我将启程,下一个目的地——北疆喀纳斯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