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8161#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16 | 只看该作者
道教最经典的九副对联,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
智慧!
儒佛道文化
2019-05-07
道教楹联是书写于道教活动场所、景观等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常出现于建筑物、游览区的入口处。
尤其是房屋大门,更以楹联之点缀而传递中国传统的文化气息。
道教楹联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托,而且往往具有独到的艺术境界。今天通过整理九则道教楹联并作浅析,带大家一起感悟道教的智慧。
图片
01
上联:天雨大,不润无根草
下联:道法宽,要度有心人
道教崇尚“自然而然”,崇尚“无为”。天上的雨再大,没有根的草也吸收不了雨露的恩泽;道法再广大,也只能等人有了念头才能度化。也正因为这种强调“有心、机缘”的传教观念,所以古人才有了“道化贤良”的说法。
什么人与道教有机缘?肯相信、肯亲近、肯学习、肯欢喜接受,这是有缘人。什么叫有心人?心正、心慈、心定、心诚、心明之人,方可放下人生的包袱,获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
图片
02
上联: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
下联: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正所谓:“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道教认为,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你若遵从了道法,便能功成名就;反之则事事不如意。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只要你勤恳努力,遵从自然规律,必然获得福报。
道教还提倡“人道不修,天道远矣”,在修身的同时,不能忘掉自己应该担当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不过反过来讲,修好了自己的德行,家庭和睦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图片
03
上联:利锁名缰,笼络许多好汉
下联:晨钟暮鼓,惊醒无限痴人
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为狭长和难过的,可谓“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遍观历史,审查当下,多少英雄好汉,痴男怨女,都败在了过分的追名逐利上。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价值观、利益观、幸福观都驻足于如何获取更高的位子、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和更多的票子上,他们衡量自己一生是否成功与显赫的砝码是功、名、利、禄……
庄子认为,绝弃名利的心思,绝弃策谋的智慧,绝弃智巧的作为,体会着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遇,承受着自然的本性而不自我夸耀,这也是达到空明心境的表现。
要淡化名利,首先就必须悟透名利,真正把名利看作身外之物,控制心内欲念;其次是把握舍得,做到这一点尤其难。如能真正淡化名利,不失为一种生存智慧,也不失为和谐人际关系、修身养性的美德。
图片
04
上联:福地名山,无点真心难到此
下联:蓬莱胜迹,有些诚意自可游
所谓“心诚则至”,古代的名山大川,必然路途遥远,山路险峻,如果不是真心想去看看风光,你怎么会来这样的地方?但是,你的诚心和努力,会让你看到人间仙境,会让你得到回报。
人生亦然,“做人先做事,做事先取诚。”对人、对事多一份诚心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真正有诚之人必是心怀坦荡之人,是不会因为流言而改变自己初衷的人。
“勤”字可以医治怠惰,“慎”字可以医治骄傲,在这两个字前,还须有一“诚”字作为根本。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变初衷,终有饱览人生绚丽的那一天。
图片
05
上联:举步艰危,便把脚跟立稳
下联: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在山上行走,到了举步维艰的险要地方,要脚踏实地,不能随意跑跳;到了山的高处,置身万丈之上,更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做人,贵在心境平和。得意时,不骄傲不炫耀,失意时,不气馁不颓废。面对小人,平和的处理远比咆哮发怒来得更有魄力,面对磨难,平和的承担远比抱怨叫苦来得更有魅力
做人,也难在心境平和。现如今,很多人遇到困难手忙脚乱,往往欲速而不达;更有人取得些许成绩便张扬膨胀,不可一世,到最后跌的更惨。
图片
06
上联:小憩自然凉,何幸今生来福地
下联: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一种福气,况且在生活中,足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足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足与不足是物性的,知与不知则是人性的。足与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强;知与不知在人,非多少所能左右。因此,只有学会知足,我们才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
除了知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心态必不可少,那就是乐观。我们也并非要刻意去经历一些无谓的磨难来锤炼自己的意志,考验自己的信心。只是当遇到困难时,要能够正确应对。怨天忧人对于改变现状是丝毫不起作用的,有过复杂的经历、遭遇不少的磨难和不幸,更让人学会坚强应对。正如此副楹联所说,“登临勿谓苦,会当绝顶看朝阳。”
图片
07
上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下联: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很多宗教都有“信仰救赎”的说法,认为只要信教,或者礼遇神灵、尊敬宗教人士,可以得到救赎,洗刷罪孽,得到善报。道教不仅没有这种观点,反而认为入道之后,要更加为自己的恶念、恶行负责,因为身为信徒,理应要有更加严格的道德自律。
道教也并不把信教与否当成评判善恶的标准,无论你信教与否,信什么教,与你本人的善恶都没有关系,与你要承担什么样的结果更没有关系。因为“道”只遵循自然规律,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不会因为你的尊敬和信奉就会对你有所偏爱,也不会因为你的不了解和不认同就对你产生憎恨。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能够得到福报。
如果你心存恶念,无论怎么烧香磕头,也没有用,如果做了坏事,早晚还是要遭到报应;只要你的心境和言行光明正大,见到神仙,不去参拜又有何妨?
与其求神烧香,不如自我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恶念;“身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不做亏心事;“口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口出脏话。
图片
08
上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下联: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当今很多人迷信“易学”,动辄看看手相,看看面相,看看生辰八字。这些东西是否灵验,咱们另当别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能体会“易学”的真谛,算命之后,仿佛大势已定,或者高枕无忧,又或是唉声叹气。
其实“易”的根本道理就在于这个“变”,一切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如果认为一切都是绝对安排好的,那么他就不懂得“易”的真谛。
《菜根谭》有一则哲言:“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意思是,以不同的心情面对同一种境界,会有绝然不同的感受。心情好,苦境会变为乐境,心情不好,乐境也会成苦境。
那该如何营造良好的心境呢?“退后一步自然宽。”保持平和心态,以宽厚之心待人,不仅会拥有更好的心境,也会使自己拥有更多的信任和爱戴。
图片
09
上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联: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幅对联阐述了道教的世界观,可以说是道教的终极智慧,流传度也十分之广泛。
上联下联,都出于《道德经》,即使你没有接触过道教,也一定听过这两句话。
道教认为,道是在所有万象之先就已经存在的,“一”为一气,是成为万物根本的那个元气,有此元气,万物才能化生,而生命则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
下联则说:地遵循天,天遵循道,而道遵循着自然。归根结底,时间万物的起源、变换,都是自然而已。这不仅仅是一个世界观,更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智慧。
在“道法自然”的语境之下,道教在教导人面对生活之时要采取一种“顺”的态度,即通常所说的“顺其自然”。这里面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自然之道,审时度势,不强作、不妄为;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方向,顺势而为之、自然而有为。
王阳明曾经说过一句话:“情顺万物而无情,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对“顺其自然”的道理做了一个很好的呼应,即摈弃私欲、顺天应时、以无为的心态去打理人生。
“道法自然”,其实道无处不在,存乎万物之间,既简单易懂,又“玄之又玄”。
人生百态,世间万物,莫过于此。领悟这四个字,定能成就非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2#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9:16 | 只看该作者
《何以为家》的佛学解读: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腾讯佛学
2019-05-06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作者丨续祥法师
首发丨腾讯佛学
近些年来我们屡屡能看到父母起诉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例子,但五一档的这部《何以为家》却恰恰相反,电影开头十二岁的赞恩在捅人之后起诉了自己的父母,状辞是:“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电影以法官的讯问为叙事的推进,电倒叙与插叙的叙事手法解释了他捅人的缘由,解答观众疑惑的同时,也勾勒出了社会底层挣扎生存的浮世绘。
男主角赞恩日常的生活是:晚上和好几个兄弟姐妹挤在同一张大床上睡觉,父母在一旁做爱。
白天要去杂货店做送货工,用他那小小的身躯搬运煤气罐,去街头售卖果汁,去药店骗来处方药制毒。
异于同龄人的艰辛生活让他的性格更为早熟。
妹妹月经来临时自己还一无所知,赞恩就已经懂得偷来卫生巾给她,并嘱咐她不要乱扔,因为父母知道后一定会卖了妹妹。
他和父母的关系差到极点,不尽缺失关爱、教育,每天还被打来骂去,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就是滚,狗娘养的东西。
所以赞恩被捕后极力呐喊:“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图片
除了生,还有养
这一幕让我想起孔融说过的一句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父与子之间,哪有什么亲情?探求结果的本源,不过是情与欲的产物而已。母与子之间,又怎么论?也很简单,比如把一件东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东西之后,两者就不存在什么关系了。
孔融说的话,赞恩有更为直接的表达:当他听说母亲又怀孕了时,只有冷冷的两字回应:“畜生。”
话虽然有些过激,但却揭示了一个道理:父母的天职是除了生,还有养。
生只是动物性的本能,养才是父母伟大的地方,生而不养,与禽兽何异?
从电影看,赞恩的不幸大多数都要归咎于父母,但他的父母却不这样认为。
图片
受害者
赞恩捅人源于妹妹萨哈的死,所以赞恩的辩护律师听到萨哈没有进医院就死了,不由得质问赞恩的父母:“为什么不治疗萨哈?”
赞恩的父亲解释了原因:萨哈和赞恩一样,都是黑户。
赞恩的妈妈此时却突然爆发了,她声泪俱下的反驳律师:你怎么敢评判我?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有我这种处境吗?
我经历的你经历过吗?
你永远不会,因为你连三秒都受不了。
你连做噩梦都活不下去。
换成你是我,早就上吊自杀了。
这个镜头让我对麻木不仁的父母也有了一丝同情:如果要追责,这个社会才是首恶,这对父母不过是压垮自己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某些程度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图片
TA也会像我一样
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孩子吗?不尽然。
萨哈被送走后,赞恩妈妈脸上复杂的表情让人觉得她并不是铁石心肠。
她拿着好吃的糕点在劳改所对赞恩说:
“真主给你关上了一个门,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赞恩,你将有一个弟弟或妹妹。我希望是个女孩,我将叫她萨哈。”
她说这段话的时候深情款款,俨然一副慈母的样子。
但悲哀的是,上天虽然为她开了一扇窗,她却不知道如何从中获得光明。
所以赞恩答道:我不舒服。你的话扎了我的心。
在法庭上,赞恩的父亲也觉得自己被扎心了,他义愤填膺的为自己辩解: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也是这么被生出来,也是这么长大的。从小到大别人跟我说:孩子是你的脊梁骨。我哪会知道有一天我会被自己的脊梁骨戳穿心扉?”
面对父亲的愤怒,赞恩无动于衷,只是转过头来看着母亲的肚子意味深长的说:“她/他也会像我一样。”
看起来是恶毒的诅咒,实际上却是无奈的心声,这些对后代施加伤害的人,通常也是受害者,他们只不过是在相同的情境下复制当年学来的处理方法而已,哪怕他们曾经无比痛恨这种方法。
爷爷当年这样对待爸爸,所以爸爸现在这样对待自己和弟妹,自己又不自觉地这样对尤纳斯,赞恩明白,这就是轮回。
图片
熏习的力量
从佛法角度来讲,这种轮回的罪魁祸首是熏习。
熏习者,熏如露重熏衣,香气袭人,人在兰麝之室呆久了,自然遍体生香;习,好比是幼鸟鼓动着翅膀不断练习飞行,久之成自然后振翅即起,不假思维。
熏习在作用方式很像练习,都是通过不断的重复给人以某种塑造。但和练习不同的是,熏习往往是无意识进行的,很多时候我们都看不见熏习的发生,而熏习的可怕之处正在于看不见。
赞恩原以为自己将来会变成一个好人,可生活把他当成地毯踩在脚下,由不得他不满身泥泞。
在用绳子绑住尤纳斯的脚时,赞恩有过犹豫,但最终,他还是臣服于这种自己曾经鄙视的“管教方法”。
后来他们没了住的地方,辛辛苦苦攒的钱也拿不出来,他只能把尤纳斯卖给了看起来像是好人的阿斯普洛。
同样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他和自己的父母有什么区别呢?
《大智度论》中有个比喻:有一棵树,它以向东边倾斜的姿势生长,这样一直向东长,就形成了倾向性。那么,等到把这棵树砍倒的时候,无论从哪里砍,怎么砍,它一定是向东倒下的。
这就是熏习的力量,它给人的影响自然而然又无可抗拒。
图片
你和赞恩一样
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很多时候都是决定性的,这种影响的作用方式就是熏习,它能对你造成立体式的打击和影响,而且环境给的这些熏习很少是指向环境之外的,身处其中,久而久之,你的心灵也就无法指向远方了。
如果得到充足的营养,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更卓越的高度。
但是,负责为我们提供营养的客观的环境可不是一个博爱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特别偏心的——所以才会有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现象。
渺小的我们再努力成长也终究难以挣脱环境提供营养的峰值。
摆脱环境不是用努力两字就可以做到的一种命运,你所能想象的一个人为了突破环境束缚的努力,赞恩都已经做了,起码在他那个年龄所能做的,他都已经尽力去做了。可是些时候,越努力,就会越绝望。
和环境作斗争一般只有两个结果:
1、你延缓了环境对你的驯化
2、你激烈的反应加速了这种驯化
大多数人都和赞恩一样,是第二种。
图片
一件细思极恐的事
与环境为敌和与人为敌最大的不同就是:环境给你的影响,大部分都是不可见又难察觉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改变了环境,其实不过是自己悄无声息的被环境改变了。
在你凝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视你,所以屠龙的勇士总是会变成恶龙。
而跳出环境的人也洗不净环境给自己的烙印。
况且我们又不是孙大圣,能够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为了对自己的安全感有个交代,当我们选择换环境的时候大部分只能选离换到现有环境不太远的环境。
因为跳的越远,落地之后就越陌生,越陌生,我们就越恐慌。
可如此一来,我们的新环境在“价值取向”和“价值排序”上,就不太可能和旧环境有多大差别。而我们的跳跃也会因此而效用减半。
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图片
解决问题
在修道中,我们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而横出三界火宅的净土法门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横出,是相比较竖出而言。
一般的修行出三界都是一步一步往上修行的,就好像竹子底部的虫子要从竹子顶部出来,必须一节一节穿透,最终才能出来,这叫竖出,但因为耗时太久,进难退易,根性一般的众生只能不停的在进退之间沉浮,难以出离轮回苦海。
而净土法门的修行就好像是虫子从竹子边上打一个洞就出来了一样,不需要一节一节打洞,这叫横出,一次跳跃就是十万八千里,从此远离秽土的种种恶法熏习,一心向上,直趣菩提。
电影中,赞恩的办法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横出:不和现有的恶劣环境做纠缠,直接远走高飞到心目中的净土。
但在这个娑婆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净土啊?
即便他成功了,也不过是再一次逃难而已。
可看电影的你我处境又比赞恩强多少呢?
你我生逢中国,长遇佛法,不比赞恩边地受生,苦难贫贱。
但其实我们只是恰巧生活在火宅中有桌椅遮挡火势的地方,如果不能努力逃出火宅,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焚身于此,转而托生到这火宅的另一处继续煎熬。
三界火宅,何以为家,
满目疮痍,净土安在;
不耐纠缠,只愿横出;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3#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1:57 | 只看该作者
300万字《资治通鉴》浓缩成精华,就这10句
2019
05/07
09:18
大道知行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

清代的顾炎武、近代的梁启超,都对这本书赞赏有加。

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1.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

2、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

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知易行难,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行动。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德行不正,才能越大,危害越大。

所以古人先看德,再看才。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是心术不正,那么他一定不能被重用。

4、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资治通鉴·晋纪》

别人经常说你的过错,那么你犯错就会越来越少,福气就会降临。

如果听到的都是别人对你的称赞,那么你的灾祸就会降临。

古人说:闻过则喜。

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忠告,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一个人才能有福气。


5、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抓住时机,立即行动,不要等到天晚。

西汉王莽当政,多改汉制,尚书陈咸眼见汉家政权大势已去,他感慨地说了这两句话,然后称病退休。

《周易》里讲:君子待时而动。

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动之中,无论进退,都要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否则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6、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勇略使国君受到威压,自己的处境就危险;功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他就无可奖赏了。

韩信功高震主,手下对他说了上面的话,韩信不听,最终被刘邦迫害。

世界上的人与事没有长盛不衰的,兴盛是衰败的前兆,谦恭自抑,急流勇退,才是英雄本色。

7、吏洁于上,俗移于下。

在上位的官吏廉洁,民间的风俗也随之改变。

上行下效,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曹操任命崔琰为丞相西曹掾、毛玠为丞相东曹掾,为朝廷选拔人才。

他们尽忠职守,让一批品德端正,年轻有为的人进入官场。

于是民间风气好转,官员也开始以清正廉洁为荣,社会气象为之一新。


8、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以权势压人,别人不服你,只会唾弃你。

要想让别人心服口服,那就要拿出真本事,蔑视和欺压别人,只能让别人瞧不起你。

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地位财富不能让一个人变得高贵,但是谦卑守礼,尊重他人,却能让一个人备受敬仰。

9、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做大事的人,一般都有非同一般的眼光,他们认准了马上就去做。与别人商量,反而容易出事。

猛虎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喜欢独处的人,有更多时间独立思考,不会被流言左右,也更容易掌握大势,做出一番事业。

10、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

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时候,执法必严,鼓励农桑,选拔贤能,国家欣欣向荣。

后来大将军费祎执掌蜀汉朝政,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经常无原则的赦免囚犯。

无原则的大赦只能鼓励奸恶之徒,于是蜀汉社会风气开始败坏。

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是不能依靠赦免罪犯这种小恩小惠的,要从大的地方着眼、着手,才能有所成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4#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2:15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20+8=128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
(一)【石门素疏】
【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430共215,317 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
【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不知,卒中突发未死。
五行有救送医,十昼十夜昏厥。
五月之久住院,三百之众访客。
一心发露忏悔,戒酒断肉无荤。
戒贪戒嗔戒痴,素食素衣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学修道修心。

感恩!人不该死,五行有救。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5#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5:28 | 只看该作者
然教法师:读书的几种层次
2019年05月05日 11:34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2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白为什么读书。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白为什么读书。
  每年伴随着夏季的到来,高考中考都如火如荼,这壮观的场面牵动着很多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心绪。每当这个时候,各地佛学院的考试也在不被一般世人关注下进行着。很多年轻僧人,奔赴考场,期待有机会进入到佛学院学习。

  考学是一回事,读书是另一回事。未必每一个进入高校的人,都能头脑清楚地明白读书的意义。对于为什么读书,估计头脑懵懂的人未必占少数。而往往不知道为何读书的人,几年下来,学业可想而知。

  当年,周恩来总理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振聋发聩。

  胡适“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给了三点理由: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

  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龙应台曾告诉自己21岁的儿子安德烈为什么要读书,她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以上是有识之士对于世俗子弟如何读书给出的真知灼见。反观佛教,如果要发展,必须提高僧众整体素质。赵朴初老居士曾大声疾呼:“中国佛教的当务之急,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台湾圣严法师言:“今天不办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目前来看,各地佛学院是办了很多,但是个人如何在佛学院读好书,就要看自己对读书是如何认识了。据我观察,读书的僧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层次:

  1、远绍如来,近光遗教

  2、深入经藏,断除烦恼

  3、增加学识,以法自严

  4、安身立命,衣食阶梯

  5、百无聊赖,漫无目的

  由于根机不同,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有一样的发心,可以高尚也可以自利。但绝不应该在最需要努力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虽不需要头悬梁锥刺骨,但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白为什么读书,不可浑浑噩噩消磨时光,不可浪费教育资源,不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6#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5:34 | 只看该作者
20首优美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给你想要的诗情画意!
2019
05/08
14:42
青榄教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作的评价。

有的诗如画一般,当你品读它时,脑中似有一幅画,缓缓展开,让人陶醉不已。

今天,我要介绍20首优美的诗词,每一首都如画般优美。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行无题》

唐·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苕溪舟次》

宋·释斯植

扁舟烟重冷渔蓑,两岸人家浸小河。

芳草自生春自老,落花随雨晚风多。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7#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6:45 | 只看该作者
气势磅礴的励志诗句、诗词、古诗摘抄,振奋人心,令人血液沸腾
2019
05/08
14:43
美食健康百科壹号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从古到今,有不少气势磅礴的诗句振奋人心,令人血液沸腾!当中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气势磅礴的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气势磅礴的诗句摘抄

1、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5、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8、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9、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0、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搞朴而震天下。

11、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时看!

12、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13、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14、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气势的励志诗词

1、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2、相爱不敢愿双飞,想逢到底成落空。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世事如棋,乾坤莫测。

11、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容。

12、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人。

13、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1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15、我本楚狂人,疯歌笑孔丘。

16、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17、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18、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遍化龙。

19、赵客缦胡樱,吴钩霜雪明。

20、醉卧美人漆,醒掌杀人权。

气势磅礴的古诗名句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3、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6、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7、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8、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9、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10、马车幽灵影,潇洒一郎君。

11、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12、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1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7、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18、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19、待到风起云涌时,朝天射!

20、只觉苍天方溃溃,欲凭赤手拯元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8#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6:52 | 只看该作者
史上最著名经典对联,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2019
05/08
14:20
诗词轩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10副经典至极的对联,千古绝对,简直太惊艳了!


第1副对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憾月常圆。



这副对联上联其实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一个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第2副对联



金盏凝霜成玉盏;

鸡冠缀露变珠冠。



点评:“鸡”同“玑”是谐音,使的“玑”与“珠”同“金”、与“玉”相互对仗,妙极。


第3副对联



枝头睨皖黄鹂,唤回午梦;

梁上呢喃紫燕;说尽春愁。



第4副对联



三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

一枝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这副对联是考场上的妙对。相传永乐年间科举考试,考场用蜡烛来计时。


第5副对联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这幅对联上下两联各含有三种草药的名称,上联是写“阿胶”、“全蝎”和“半夏”,意为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够回家。下联是写“附子”、“鸡爪”和“当归”,蕴含着归家之意。

第6副对联



谁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

我替你从容定喘来来来来。




第7副对联



细雨密如丝,何机可织;

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



这副对联巧妙之处在于独特的比喻。

第8副对联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第9副对联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乌屋雾物无。



此联的难度不仅仅是七字同音;辘轳格的形成让这句上联变得难上加难!

第10副对联



烟锁池塘柳;

灯垂锦槛波



大意是:烟雾围绕住池塘上的柳树,灯倒映在像锦褴的水波中。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9#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7:01 | 只看该作者
儒释道十八句经典名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2019
05/08
10:04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1、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

感悟:《心经》之“色”,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日月星辰等)和世相(名利、财宝、人、物等),是肉眼能看见,触摸到的“色”。“色”是不是空呢?用水打个比喻,水为色,水的表现形式有:雨、雪、霜、冰、雾,江河湖海,水蒸气都是水,这些都是有形状的水,阳光下水蒸气上升于空中,我们的肉眼睛就看不见水了,但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了,我们看见云朵看不见水,但云朵里蕴含了水份,当云中的水份到达一定的量时,就会下雨,这是一个由量变回归到质变,从水回到水的过程。因而不能说什么事物是绝对的,这也是一个变化、辩证的多重思维。世相、物质、名利是不是空的呢?空的东西是“色”吗?世相名利都是空的,因为它不是永恒的,最终会归于空灭,所以,凡是会归于“空”的东西也就是“色”。既然“色”要归于“空”,我们就不能贪婪世间“色”相,修心养性为要,真空妙有为真。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感悟:靠大地生存的人,要以大地为法则,阳光雨露,施受于天,大地以天为法则,宇宙万物,都是道的演化,所以天以道为法则,道之演化,是以自然为法则。道法:就是顺应自然,听任万物的自我演化。作为靠地球上生存的人,就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顺天而行、顺其自然才是守“道” 。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感悟:乾为马,坤为牛,用马象征苍天,用牛比喻大地。君子的精神应该像骏马一样矫健奔驰;像天体运样周流不息,大地柔和温顺,养育着万物,如牛的品德一样任劳任怨,君子的胸怀应如大地之厚德,包容和承载万物。


4、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

感悟:鸟儿栖身山林,所占的巢穴不过是一节树枝,偃鼠饮河中的水,不过是喝饱了肚子。我们何不效仿鸟儿的自然行为,不贪婪财物,活得的逍遥自在一些呢!


5、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

——孔子

感悟:兰花生长在幽深无人的山谷,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兰花依然开放,君子参悟大道和修养德行,不会因为穷困和挫折而改变自己的道心和气节。


6、天地乃人之本,天地有亏,则不能安吾年。欲安者,先安天地,然后可长安。

——《太平经》

感悟:天地是我们的父母,是生命生存的根本,如果大气受到污染,大地、森林受到了人为的大肆砍伐,自然界的阴阳就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就破坏了,人则不能安心度日,人类想要安心生活,首先要敬畏天地,和大自然行为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可能有长久的安宁生活。


7、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阴符经》

感悟:人盗天地精华而生,万物盗天地精华而长。人生天地之中,万物可为人所用。但是,如果人盗亦无道,就等于残害自己如果人类无节制地砍伐森林,那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江河洪水的泛滥等等……只有三盗(天之道:阴、晴、日、月、星,地之道:金、木、水、火、风,人之道:诚、俭、仁、孝、善)五行生克适宜,阴阳平衡,才能做到天安、地泰、人合,天下才能太平。


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

感悟:悟道之人应该生清净之心,不应为求有形状和具体的事而生心,也不应该为求无形状的事而起心动念,一个人的内心要达到空境,应是在内心没有任何所求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清净无为之心。


9、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经》

感悟:“如来”可理解为自己的本性和真心。这颗真心不是从什么地方来,也没有去什么地方,只是我们这颗纯朴的真心被世俗和自身的欲望、贪婪、怨恨所污染被遮蔽了,弄得我们兜着弯子满世界寻找,其实,这颗真心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道德经》

感悟:宇宙初始处于混沌的状态,混沌开始分化,清气上升为天,为阳,浊气下降为地,为阴,阴阳二气相互激发,不断地交合,产生了和气(和气是生命发生的基本条件),万物开始了繁衍。万物的内涵有着阴、阳两种属性(即:相生相克),和气是阴、阳相互激发、交合后的统一。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感悟:贫穷的时候,守住自己的本性,不做份外的事情,富贵到来时(精神上的觉悟和物质上的富有),不独享财富,要让天下更多的人受益。


12、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坛经》

感悟:禅定就是一个人不再为外界的名利物欲所诱惑所动心,参悟到名利物欲都是浮云幻相,如此,人的本性才能呈现出本来的清明和自由,如此,内心才会产生真正的“定”力——此为禅定。


1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感悟:人不是圣贤,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知道自己错了并能够改错,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从错误中得到大好处了。


14、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感悟:我们祖先保护生存环境,有文字可考的,从黄帝时期就开始了,此文意思是说,人们要把山川草木,鸟兽虫蛾,以及日月星辰、水波土木,都要当做自己的心,当做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来对待,要节俭用水用火和使用材物。远古时的所用“材物”,就是大自然给予的生存条件。由此可见我们先人对大自然的善待和敬畏。


15、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

感悟: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元气为阳,血、液为阴),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醉酒行房,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性欲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性欲,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16、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

感悟: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生于心中,就破坏了朴素的天然品质。内心的纯净一旦被机心污染了,就会想着怎样投机取巧,争名逐利,如此,心神就会不安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不能合“道”,就远离了自然之道的本质。


17、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观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感悟:天地的相交,阴阳二气的和合,是天道运行所产生的自然行为,人的文明(日月之合为明也,这是我国典籍最早出现的“文明”一词)是要顺其自然的发展,观(眼为看,心为观)察天道,好知道其变化,以便顺应自然规律,观察人的自身行为是否和大自然协调一致,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助天行道,天地人同在道中,方能随道自然,共生共荣。


18、天者主生,称父;地者主养,称母;人者主治理之,称子。父当主教化以时节,母主随父所为养之,子者生受命于父,见养食于母,为子乃当敬事其父而爱其母。

——《太平经》

感悟:苍天是我们的父亲,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人是天地所生养的孩子,要管理好父母的天地。做父亲的教化我们要遵守自然时节,大地母亲和上天父亲一起养育我们,我们受命于天,受惠于大地之母养育之恩,所以做为天地之子的我们,要保护好父母恩赐我们的生态环境,要敬天孝敬父亲和爱护大地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0#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7:18 | 只看该作者
每天面对大大小小的屏幕,接收着繁杂的信息,笔墨书香的宁静离我们越来越远,你是否也想让心更澄明、做事更加专注?试试抄经吧,抄经是动中修定的练习,有其仪式感和具体方法,快来跟师父学习一下:

· 古以写经增福延寿·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故写经的目的,多为自己或父母、师长、子女等祈祷消除灾难、增长福报、增延寿命、成就心愿。书写之时,态度虔诚。甚至净室斋戒,以金、银泥,或以香汁和墨书写,还有以血书写经典显示其至诚。

写经在中国历史久远,汉末即有相关记载。现存写经遗品中最古者,为敦煌出土的《譬喻经》一卷,系东魏甘露元年(265)之写本(现藏日本)。而唐代净土宗善导大师曾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至今仍有传世之本(新疆出土)。唐末以后因雕版(刻板)大藏经之流行,写经事业遂至衰微。



师父来了162期:抄经的方法

· 抄写一遍胜读十遍·

大众因电子设备之方便,书写量急剧下降,提笔忘字现象普遍存在。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承载工具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更是日渐淡出社会生活。这样的情况,深为有识者担忧。近年来,恢复传统书法习惯的呼声日高。

在佛教界,台湾圣严法师更是积极鼓励大家书写佛经。他在《抄经的意义》一文中指出:“书写佛经的目的有二:一为了流通传布佛经,分享更多的人,传承更久的时间……二为了加强记忆印象。抄写佛经,比读诵佛经的功效更大,一遍又一遍的抄写之后,纵然不能舌灿莲华,也能渐渐地跟所抄的经义身心相应,化合为一。”所以,圣严法师明确强调:“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

·  一举四得动中修禅·

禅,梵文禅那,汉语译为“静虑”、“思维修”,按照《佛光大辞典》的解释,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寂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禅的起源,可远溯自印度古奥义书时代。印度的圣者,由于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常在森林树下静坐冥想,即称为禅那。佛教更以禅作为统一心境、断除烦恼、获得涅槃之重要方法。

中国禅宗的祖师早就指出,行住坐卧皆能入定,语默动静无不是禅。抄经不仅能培福报、增智慧,而且在笔与纸的接触、心与手的协调中,由身动而至心静,同样也能体会到禅定的喜悦,是典型的动中禅。此外,抄经还能帮助我们重拾荒废的毛笔书法,俗语所谓“字无百日功”,就是说,如果用心习字,不用一百天的功夫,就能掌握书法基本功。由此可见,由抄佛经而“培福报、增智慧、修禅定、练书法”,一举四得,功莫大焉!

抄经仪式

1. 准备好笔、墨、纸、墨碟。摆放抄经纸于毛毡之上。用镇纸压住抄经纸,避免高低不平。

2. 洁净双手,有条件可用植物香料的香水沐手。

3. 抄经前端身正坐,最好静坐三分钟,收摄身口意。关闭手机等设备,杜绝干扰。

4. 有条件时焚香一支,传达诚意,供养三宝。无香亦无妨。

5. 双手合掌,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6. 诵念一遍“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随后静心抄经。

7.  抄经完毕,双手合掌,念诵一遍“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后可为自己某个愿望作特别之祈愿。

8.  也可以念诵宗舜法师撰写的《祈祷加持颂》:“弟子某某,心香诚献,伏祈诸佛,不违本愿。作我依祜,救我厄难,消我众病,免我毒患。灭我烦恼,除我痴暗,施我安乐,究竟涅槃。见闻随喜,共结胜缘,齐发大心,同登彼岸。”祈愿自他均沾法喜,众生皆得解脱。

9. 待抄经纸晾干,卷起置于经筒中,供养在佛堂或者高洁之处。

10. 清洁笔和墨碟,归置本处。抄经功德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1#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2:14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120+9=129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
(一)【石门素疏】
【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430共215,317 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
【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430
共有: 215,31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叙事诗】鱼象鱼说
末学乃鱼象鱼,阴鱼象阳鱼也。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大学。
荣幸回归母校,执教高中语文。
加盟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贵人扶我上马,仕途一路顺风。
鹤城镇长助理,镇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敝人何德何能,感戴组织栽培。
优哉游哉冬泳,组建青田冬协。
生活玩世不恭,沉迷灯红酒绿。
三高相伴不知,卒中突发未死。
五行有救送医,十昼十夜昏厥。
五月之久住院,三百之众访客。
一心发露忏悔,戒酒断肉无荤。
戒贪戒嗔戒痴,素食素衣素言。
小乘大乘密乘,修学修道修心。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劝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马。”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一、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二、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三、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四、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五、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2#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4:11 | 只看该作者
相传西历**前五百六十五年四月初八日,摩耶夫人(即释迦牟尼的母亲)怀胎临近分娩之前,按照当时的习俗,离开夫家前往娘家。当摩耶夫人来到蓝毗尼花园时,在水池里洗了一个澡,忽然觉得腹痛如绞,最后便在微妙芳香的无忧树下顺利地生出了悉达多(释迦牟尼成道前的名字)太子。悉达多太子出生的时候,有着种种殊胜的瑞相,太子向四方各走七步,脚下步步生大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下惊动了龙王,当时千祥云集,有九条龙在空中吐清净水,灌太子身,为悉达多太子沐浴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3#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4:13 | 只看该作者
在家浴佛简单仪轨
2013年05月13日 15:29  智悲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3人参与)
在家浴佛简单仪轨在家浴佛简单仪轨
  很多朋友没有时间去寺院参加浴佛法会,会觉得非常遗憾。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家也可以自己浴佛,我综合一般供佛、浴佛的仪式,向大家推荐一个自己在家浴佛的简单方法:

  一、时间

  一般都是在上午。如果上班,清晨或者中午都可以。实在不得已,下午晚上,也未尝不可。时间原为假法,能安安心心、清清静静地浴佛的时节,都是好时节。

  二、供养

  可以按照平时供佛的样子,在佛前供养灯烛、鲜花、水果、清水、茶水、点心等一起美味净洁的贡品。没有条件的,哪怕摆一瓶矿泉水、一包饼干也可以。

  三、香汤

  印度一般都是将各种香料磨成香泥,再掺到水中成为香水。我们可以买5-10克冰片,1克西红花(用时取五六根即可。如果买不到西红花,川红花也可以),然后配上玫瑰、茉莉等等鲜花的花蕊花瓣,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冲兑成香汤。香料可增可减,香汤可多可少。寺院人多,每人一般一勺,自己可以三勺乃至更多不等。甚至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把浴佛当成修行的法门,自己一个人浴佛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无不可。所以香汤量无一定。但不要用现成的香水去冲兑。另外,要预备不加香汤的净水一碗,以能清洗佛像为度。

  四、佛像

  一般都是用释迦牟尼佛降生时的太子像(孩童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果家里没有,则其他释迦牟尼佛的金铜玉石乃至一切可以浸水的佛像都可以。并不只用太子像。

  五、浴具

  准备一个新水盆(或者稍深的盘),一把新水勺,大小适度。一条新毛巾。

  六、仪式:

  (1)烧香:

  佛前燃香一支或者三支,称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顶礼,三称三拜。

  (2)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3)请像:

  合掌,启白:“恭请如来入浴。”然后将佛像安置浴盆中。

  (4)浴佛:

  以勺盛满香汤,从佛像顶浇灌而下。边浴佛边念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数随意。香汤灌后,用清水再灌注,洗净佛像。

  (5)安像:

  合掌,启白:“浴佛已毕,恭请如来还归本处。”请出佛像,用毛巾擦拭干净,安置旧处。

  (6)烧香:

  再次燃香一支或三支,称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顶礼,三称三拜。

  (7)回向:

  虔诚合掌,说赞: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

  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

  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

  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

  亦愿三涂苦轮息,悉令除热得清凉,

  皆发无上菩提心,永出爱河登彼岸。

  (8)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七、其他:

  这个简单仪式,主要依据唐义净三藏翻译的《浴佛功德经》的要求,比如香汤浴后,另要用净水洗净,这个大家一般忽略了。再如将佛像擦净安置本处后,再烧香说赞,一般也不这样做,而“我今灌沐诸如来”一赞,多放在浴佛前说,一般只说前四句。我想既然有佛经作为依据,还是还复本来比较好。至于其他仪轨中常见的忏悔、发四无量心、发四弘誓愿等等,这些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或者省略。而且,回向所用的十二句偈,根本即在“皆发无上菩提心”上,则已经圆满无缺了。而且为在家所用,不必那么繁琐。如果说核心,安像,顶礼,沐浴,回向。这四个环节最为重要。

  浴佛后的水,可以用来给自己或者家人沐浴。也可以用手指取水,洒在自己头上,这称为“吉祥之水”。剩下的,倒到干净的僻静处,不要被人践踏即可。

  另外,假如四月初八没有来得及赶上浴佛的朋友,也不要遗憾,浴佛的事情,可以天天进行,宋赞宁在《僧史略》卷上就说过:“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

  祝福大家常沐八功德水,齐得四如意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4#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4:34 | 只看该作者
外相所显与内心感悟差距有多大
2019年05月08日 15:08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4人参与) 收藏本文     
外相所显,人皆可同; 内心感悟,则人尽其异。外相所显,人皆可同; 内心感悟,则人尽其异。
  文/圣玄法师

  “外相所显,人皆可同; 内心感悟,则人尽其异。”

  这一句 “心灵小语”,主要分享“外相呈现” 与 “内心感悟”所彰显的差异。

  兹简述之:

  第一、外相所显,人皆可同:

  吾人因为过去世造作同一类行为的成因,即“业因” (佛教语),因此,衍生共通的文化、教育/知识、政治、经济、风土民情…等,并且受其制约,于是产生“英雄所见皆同”的结果,例如:每一位中国人,都视“拿筷子吃饭”为理所当然!

  …这就是 “外相所显,人皆可同”的最佳案例之一,因为,此时“共业”彰显绝对的影响力,让吾人理所当然的不怀疑!

  第二、内心感悟,则人尽其异:

  由于吾人今生的每一个际遇,都是横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世…互为因果的造作影响,一切都是“心识” (阿赖耶识)的行为能量种子所投射现行出来的结果; 易言之,就是“万法为识-一切唯心照”的义理呈现。

  职是之故,吾人心识越清净,则呈现更多的爱与同情,日常生活处处彰显悲智双运。

  例如:继续“以筷子吃饭”为例,心识清净者,不被其束缚,知道还有用刀叉吃饭的方便性,也有用手抓吃的不便性…无法吃火锅!

  易言之,对同一个外相所显,行者因为心识清净故,所以对外相的执着相对少,爱与同情的包容性更多。

  又如:对猫、犬…等动物,有人因鄙视而虐杀,也有人因为 “唯人中心主义”,始终主张:动物不如人,但也有人,则主张:所有的生物,其终极本质-佛性 (佛教语),是平等、无二的,低等动物的展现,让吾人了知因果昭昭,因而敬畏因果、爱护所有的生物,并且时时以动物的恶业为戒,处处谨言慎行!这些案例,呈现对同一外相,立基不同的知见,因此呈现不同的处理态度…这就是“内心感悟,人尽其异”的正解。

  第三、结论

  如何让自己具足正知、正见,进而有正确的内心感悟?

  消业,始终是高金王牌!

  《圣玄语露》:“不消业,一切问题无解!”,

  又云:“不消业,努力干错事而已矣!”,

  再云:“不消业,说修行,是谓:自欺欺人!”,何以故?

  因为,消业,是修行的起跑点!

  消业五宝-诵经、念佛、持咒、忏悔、禅定(坐禅,不在腿!)。

  师父与您一起加油!

  圣玄,今次再以《圣玄语露》全球教化功德,供养阁下。祝福您:大愿圆满、百福庄严!

  恭祝阖府:妙吉祥如意!

  末学圣玄顶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4:39 | 只看该作者
从小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2019年05月07日 15:01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13人参与) 收藏本文     
从小缺乏安全感怎么办?(图:@漫话佛学一觉)从小缺乏安全感怎么办?(图:@漫话佛学一觉)
  文/漫话佛学一觉

  勿空:师父,我从小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无师:安全和自由是路的两端,大多数人追求的是一种类似死亡的平安,一边祈求生命中不要出现波澜,一边厌倦着平淡的生活。

  勿空:我就是这样。

  无师:很多人是独立的,但很少有人是自由的,因为大家普遍追求的是稳定、安全、不变,用诸如社会、家庭、事业、婚姻、宗教等形式,给自己以束缚,以求得安全感,然后内心却渴望着自由。

  勿空:那您的意思是,这些束缚是不需要的喽?

  无师:当然不是,这些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随顺这些束缚,你会相对平安,不过这个世界变化万千,一切无常,你的安全感永远都会面临挑战,你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安全,除非到了Gameover的那一天。

  勿空:哦,您的意思是,安全感这件事其实没有价值?

  无师:安全感这件事,根本不存在!这个世界很大,而我们每个人生来自由,你有无穷的机会去体验,去感受,即使这样,我们这一生也只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点点而已,而这一切需要你放下追求安全感的包袱,那样才会发现你与生俱来的自由。

  勿空:嗯,一切无常,追求恒常不变的安全,看来是我想多了。

  无师:人生是你独一无二的创造,接受生活的无限可能。你若意识到这一点,截然不同的事便会发生。

  勿空:谢谢师父,我get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6#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4:48 | 只看该作者
送别诗中的不朽经典,区区40字,纵横捭阖,一扫离愁别绪
2019
05/09
09:30
小珏说历史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1

在中国历史上,唐诗是诗歌文化不可逾越的巅峰。它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汇集着各种体裁,各种闪光的思想点,互相交织碰撞,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为闪耀的明珠。在百花齐放的唐诗中,送别诗是一个非常重要主题,友人分别,折柳赠诗,是当时的习俗。

既然是送别,自然少不了离愁别绪。然而,也有不少诗人反其道而行之,让本该是悲情的场面,却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李白,就在《赠汪伦》中歌颂了伟大的友谊,完全没有哭哭啼啼的画面。他又在《金陵酒肆留别》中,豪迈地喊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其实,李白的赠别诗,豪放的不少,完全符合诗仙洒脱的性格。但是,要说唐朝诗人中,领此风气的,还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的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将离别之情描写得意境旷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时,有位姓杜的好友,要到四川担任少府。两人感情深厚,依依惜别,好友不禁感怀涕零,心有戚戚,而王勃却在此时,给予了好友莫大的鼓励。

第一句中,王勃使用了倒装的的句式,点明了分别的场景。“城阙”指的就是长安,而“三秦”是拱卫长安的关中之地。此句和“风烟望五津”一起,共同构建了友人分别的情景。双方在京城故地,于风烟弥漫之中,眺望四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则举重若轻地叙述了两人的友谊:和你分别的时候,充满了无限情谊,因为我们都一样,都是在宦海中浮沉的过客。此处表面是写两人的感情,也同样表达了对于前途未定的忐忑之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整首诗歌的精华,也是点睛之笔。本来是依依惜别的小场面,却被诗人突然拉到了更为辽阔的天地之间。只要我们心中还有对方这个知己的位置,即使是身处天涯海角,相隔万里,依然是近在比邻。


这句话的意境之开阔,是亘古未有的。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升华了全诗的主旨,让这首诗的高远内涵,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主题。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盛唐诗歌的大门,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诗坛,迸发出了勃勃生机。《批点唐音》一书就直言不讳的说:

读《送卢主簿》并《白下驿》及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虽然它是针对全诗而言,但这个评价,就是归结于这句惊人之语。通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初唐的生机勃发,看到了伟大盛唐正在款款走来。诗人以豪放豁达的心态,对待离别时的凄苦,这也是唐初文人的精神风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诗人在抒发豪情之后,又带着人情味劝慰友人:我们在这岔路口分别,千万不要像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一样啼哭,将衣襟都打湿了。这种写法,在刚强之中,又充满柔情,让全诗极富有人情味,达到了收放自如的效果。

唐诗讲究气象,一首好诗,也就代表当时时代的精神风貌。自从这首经典之作诞生之后,也就让送别诗出现了崭新的意境。唐人的离别,正如《唐诗广选》中所说:

顾华玉曰:多少叹息,不见愁语。胡元瑞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华》及此诗,终篇不着景物而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7#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6:0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境界,叫山水与共的从容
2019
05/09
09:55
诗词世界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谁不喜欢山水间的清幽呢?

能与山水共从容

才是人生大境界

品读几首山水诗歌

共度人生美好时光


新晴野望

唐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诗词君

山水间有丰收。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看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城楼码头,村边绿树连着河流。埂外流水波光粼粼,青翠的山峰突兀。农忙时节,农民们一家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这般美好的事物永不会消逝。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诗词君

山水间有自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罢。

李白就算是写自己的孤独和怀才不遇,也写的这般坚定,如高山,只能仰望。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词君

山水间有抱负。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诗人特别喜欢登高远眺,可能是因为向远方看那处的风景会不一样吧。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词君

山水间有美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关于洞庭湖的传说有很多,但最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这里的好风景。


池上二绝·其二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词君

山水间有童趣。一个小童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却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天真烂漫,活泼聪慧的孩子谁不爱呢?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词君

山水间有思念。黎明破晓时起身,驾车的铃声叮当响。路程遥遥,游子在思念故乡。残月高挂,鸡鸣声声;晨雾弥漫,足迹行行,枯叶飘落,铺满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诗人的眼睛能发现这世间一切的美。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词君

山水间有胸怀。诗人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草,喜爱那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诗句半点不提灰暗的情绪,但你知道,它就在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8#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6:08 | 只看该作者
宋慕新:佛源老和尚的禅法初探
2019
05/09
12:13
法音
分享
评论
0

佛源老和尚德相
文/宋慕新

佛源老和尚,生于1923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俗姓莫。他少而聪慧,十九岁时,投益阳会龙山栖霞寺剃落。1951年至云门寺,得近代著名高僧、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老和尚传承,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协副会长、韶关佛教协会会长。2009年2月23日,安详示寂,世寿87岁,僧腊69年,戒腊63夏。

佛源老和尚爱国爱教、持戒精严、信仰笃定、为法忘躯、培育僧才、悲愿宏深,坚持走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高僧之一。在虚云老和尚被困时,佛源老和尚燃指供佛解云门之厄,非常时期冒死保护被捣毁的六祖真身,这些功德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今年是佛源老和尚示寂十周年,为了追思这位禅门尊宿,本文尝试从农禅并重、教育至上、观机逗教、棒喝截流、慈悲默化、众生平等六方面探讨一下老和尚的禅法。

一、农禅并重

历史上佛教遭遇的“三武一宗”之厄,根本原因就是戒律松弛,受到皇家恩宠,而广占良田房舍,聚集大量僧人,不但与民争利,也与皇权争民夺利。

在国库空虚、兵源匮乏的情况下,皇权被逼毁坏寺院、没收田地,下令僧人还俗。靠皇家和大施主养着,是佛教生存危机的根源。为了汲取历史教训,怀海禅师立下《百丈清规》,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寺院僧众,不分长幼都得参加生产劳作。百丈怀海禅师提出的普请制度,改变了僧人不劳而获的状态,从而真正促成了农禅并重的生活与修行相结合的不二禅法。从六祖惠能大师的顿悟成佛,到百丈怀海禅师的农禅并重,禅宗从理论到实践都圆满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型。

佛源老和尚谙熟佛教历史和禅宗来路,对农禅并重,自力更生的禅风格外看重,他住持广东云门寺时,全体僧众常年都要下田劳作,插秧、收稻、打场、晒谷、搬柴运水、挑粪施肥,从方丈到学僧都平等参与劳动。如今,云门寺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农禅并重,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在这里落实得如理如法。佛源老和尚还曾经亲自书写“一粥一饭,当思来去不易”(老和尚把古语“来之不易”改成“来去不易”,让学人明白必须用功修行,才有福报享用信众供养的每一粒米)的墨宝挂在云门寺的斋堂里,作为警示,提醒学人。

劳作,也可以成为禅修的具体表现,对于明白“即心是佛”的参禅者来说,行住坐卧、吃饭穿衣都是禅。

祖师说:“担水与挑柴,神通及妙用。”对于明白禅意的人来说,举手投足,一切劳作皆是真心的妙用,皆不离禅。

禅,就是没有妄想执着的平常生活。所以,禅可以不离当下生活与觉悟,由于禅师大力提倡农禅家风,云门寺僧众包括佛学院的学僧都养成了力行农禅的家风。目前,寺内有五十多亩水田,一年两季水稻;三十多亩菜地,种了很多瓜果蔬菜,都是僧人在耕种劳作,常年可见僧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景象。寺内两个禅堂,每天都有僧众打坐参禅,每年冬季,还有五个精进禅七,通过融禅于农,借农参禅,僧众们个个法喜充满,安心办道,受用无穷。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即便是深山中的寺院,也都不再为吃饭穿衣的问题而犯愁了。在超越生存需求的层次后,农禅并重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和修行的方式,其意义重在知行合一,通过身体力行获取当下的身心感受,从制心一处的农务劳作里,年轻僧众可以体解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而珍视现在的安康生活,呵护淳朴的平常心。

如今佛源老和尚已经舍报西归十年了,但云门寺的农禅并做家风,却依然保持如初,每年两季的插秧割稻,云门寺住持明向法师都会带头下地干活。这在丛林里,的确已不多见,他们给信众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五代时,布袋和尚所作的这首《插秧诗》,已经被谱曲成歌,田间地头,云门僧人们一边低头插秧,一边哼唱着这首传颂千古的偈子,农事攘攘,禅意浓浓,不亦快哉。

二、教育至上

佛源老和尚对僧才教育的重视,在教内是有目共睹的。在云门寺恢复重建至主体殿堂刚落成开光不久,他就于1989年开始兴办佛教培训班。1992年,培训班报请广东省宗教局,升级为云门佛学院。

1989年12月24日,佛源老和尚在给武汉慈学长老尼的信中,就提到过:“朴老来信,要我重视教育,明年要抓紧时间办好教育。准备先从本寺僧青年组织学习,每天讲两节课,逐步完善一个培训班,进一步办成佛学院,一步一步要向前发展。”

佛源老和尚一直要求佛学院的学僧们好好学习,研究三藏十二部,把教理搞明白,把基础打坚实。

如何把教理运用在实修上?如何把学院生活融入丛林生活?老和尚对此提出三点要求:

一、佛学院的办学不能只是办成纯粹的研究佛学的学术机构,而应将其纳入禅宗丛林的整体管理之中。

二、要将教理学习落实到修行之中,落实到报恩、度众生这个目的上。

三、学僧在读书期间要随常住过丛林生活,坚持上殿、过堂、出坡、坐香、布萨等佛事活动。

以上可见,佛源老和尚十分重视用学修并进、学修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僧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迎请鉴真大师像到国内巡展,佛源老和尚曾到北京工作一段时期。期间,还在中国佛学院任教职,讲授戒律。当时,武汉的慈学长老尼给佛源老和尚写信,推荐隆醒法师进京拜佛源老和尚为师,并入读中国佛学院。佛源老和尚回信说,湖北只有两个报考中国佛学院的名额,如果自己收隆醒为徒弟,可能就不方便入读中国佛学院了。在决定收一个青年才俊为徒,还是推荐其读佛学院深造的问题上,佛源老和尚选择了后者,他宁愿少收一个徒弟,也要给年轻人一个深造学习的机会。

在云门佛学院,有学僧因为犯错误而面临被开除的处分时,哭着去找佛源老和尚。老和尚就对负责佛学院的法师说,我们办佛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坏人”进来,让好人出去,一个十几岁的小学僧,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你们更要好好教育他,而不是偷懒开除省事,把他推给社会。最后,这名学僧被留了下来,从此发奋学习,努力修行。

佛源老和尚不但重视佛学院的僧青年教育,还特别重视社会学校的教育,他常年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并且在家乡湖南益阳捐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希望小学。

除了读书学习,佛源老和尚还严格要求学僧们练好书法,他说你们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弘法岗位,能写一手好字也是弘法的方便,现在不好好练字,到时想通过书法接引信众可就拿不出手了。很多人听了老和尚的话,学修之余,苦练书法,果然都各有收获,为以后的弘法增加了手段。


三、观机逗教

佛源老和尚在接引教化后学时,不仅重视因材施教,还擅长观机逗教,在关键时刻借助当时的情景巧妙点拨,令人茅塞顿开,灵光闪现。

有居士问佛源老和尚:“师父,什么是烦恼?”老和尚说:“我问你,南华寺好,还是云门寺好?”居士回答:“当然云门寺好了!”老和尚双目如炬盯住他,说:“这就是烦恼!”

有僧人初到云门寺,佛源老和尚让他去原来的化生窑处拔草。中午,老和尚问:“拔得怎么样?”僧人回答:“还有一大片没有拔。”老和尚骂道:“真蠢!”说完就走了。拔草僧方才悟到,原来老和尚要他拔“生死地上的草”。

某一年云门寺传戒时,有新戒犯规矩,佛源老和尚怒喝:“知客师,拿香板来!”知客师麻溜溜地真的将香板拿来了。事后老和尚反而批评知客师:“我让你拿把刀,你是不是真的就拿刀啊?”知客师若有所悟。

有一次,云门寺举行放生活动,一居士在家没怎么干过活,手提一桶泥鳅都没劲,走得左摇右摆。佛源老和尚看到后,大声吆喝:“大家快来看啊!这就是在家没干过活、好吃懒做的人,大家快来看喔!”居士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事后,这位居士很感恩老和尚用这样的方法来调伏他,令他受益无穷。

2003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长老荣膺北京法源寺方丈,恭请佛源老和尚送座。法会结束后,中国佛学院师生请佛源老和尚开示。老和尚讲话时说:“读书呢,就好好读书;玩呢,也要好好玩。”师生一听颇感诧异。佛源老和尚突然正色道:“最好不要玩!”停顿了一下,老和尚突然提高嗓门,铿锵有力地叮嘱道:“佛法这个事情,要拼命!”

四、棒喝截流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这是云门宗的宗纲,也叫云门三句,其中截断众流就是要修学人截断如流的杂想妄念。

佛源老和尚惯用金刚狮吼与霹雳棒,以此打断参学者的妄念。一提起佛源老和尚的霹雳棒喝,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因为在老和尚住世时,不少人挨过他的打。至今,云门寺佛源老和尚纪念堂的展柜里,还有一根打断了的拐杖,不知那些没开窍的脑袋吃了一拐杖后,有多少人因此心头大悟。

有居士给佛源老和尚打电话,神神叨叨地说自己念佛时见到了怪异之事。老和尚一声猛喝:“见你的鬼!”啪一声就将电话挂了。对于这种动辄就感觉自己见到怪力乱神,或者有神通的人,老和尚从来不客气,当即就是一声怒喝,毫不留情地破斥其迷信与妄想。还有一次,一位僧人到云门寺参学,与佛源老和尚喝茶。僧人举杯问:“这是什么?”老和尚冷冷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僧人突然将杯子摔落地上,正欲再问老和尚这是什么,老和尚扬手就是一拐杖,僧人头上立刻起了个大包,生气道:“老和尚不讲人情,为什么真打?”机锋没答成,却挨了一棍子,那僧人转身悻悻离去。


有一位僧人,久仰佛源老和尚威德,千里迢迢特来礼谒,且已准备了一宿的问题。次日清晨,僧人正欲展具礼拜,老和尚将拐杖一伸,具恰好落在杖上。僧人俯身跪拜时,老和尚拐杖一挑,呼地一声将具扔出好远,振威一喝:“拜什么拜!”僧人脑海一片空白,若有所悟,穿鞋拾具问讯而退。后有人问此僧:“怎么不向老和尚发问?”僧人说:“老和尚真大善知识,手段威猛,当时一喝,满脑子的问题全没了!”

有居士参访佛源老和尚,问:“师父啊,禅宗三关是不是初关证空性,重关起妙有,牢关空有不二?”老和尚大喝一声:“空、空、空,空你个鬼!财色酒气、妻子儿女一个个都放不下!”居士顿时面红耳赤,汗流浃背。

有一次,九华山印刚法师陪韩国圣觉法师(后接佛源老和尚云门宗法嗣,法号明觉)来访,刚到云门寺山门见到佛源老和尚,在山门外即下车顶礼。云门佛学院教务长性国法师介绍说:“这是九华山的印刚法师和韩国的圣觉法师。”老和尚大喝一声:“管你是九华山还是十华山!”手起棍落,体态胖大的韩国法师饱受一棍,顿时一片茫然。

有僧人闭关三年,自觉已经大彻大悟,出关著书,洋洋洒洒,叙述关内境界。有好事者将其书呈送佛源老和尚点评,才翻两页,他就说了句:“莫名其妙。”又翻数页,呵道:“见鬼!”再翻数页,怒斥道:“胡说八道!”将书掷于地上。

类似公案,不胜枚举,云门高峻禅风在老和尚那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综上可见,佛源老和尚身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对于云门禅法的掌握和应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禅机非常犀利,有高古风范,常常在电光石火间,以出其不意、干净利落的手段令参禅者有言思路绝、峰回路转、当下清凉、得大受用的感觉。

退居后的佛源老和尚禅风日盛,通过独具特色的顾视、威喝与棒打,接引点化了很多后学衲子。他反对别人谈玄论怪,认为修行人不能简单地追求神通,要追求明心见性,觉悟成佛。

五、慈悲默化

除了威风棒喝,佛源老和尚还有柔情的一面,他常常普施法雨,润物细无声,以慈悲手法悄然教化着四众弟子。

有一位僧人与佛源老和尚结缘后,经常写信求开示,老和尚有信必回,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总共给这位法师写了四五十封信,谆谆教导,不厌其烦。

广州的一位居士,常年给佛源老和尚寄钱供养,累计有二十余万。有一次,这位居士去佛源老和尚恢复建设的湖南某寺院,发现功德芳名碑上,居然有自己的名字和25万元的捐款,一问寺院客堂,才知道是佛源老和尚把这位居士多年来供养给他的钱都悄悄积攒着,替其捐给了新建的寺院。广州居士了解到实情后,感动得当场流泪,随行的信众也都深受感动,对佛源老和尚的慈悲用心感佩不已。

有一位僧人受戒归来,把戒疤烧得很大,发炎了。佛源老和尚见了心生悲悯,遂开示道:这个戒要靠你自己,看你坚不坚持得住,持不持得精严,打不打妄想。心里打妄想,你把头烧得那么烂干什么?这个东西,你要烧但不要烧那么狠,戒定慧、戒定慧嘛。所以不管烧也好、不烧也好,你一定要坚持,站稳脚根,站稳不动摇,要好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云门寺有位僧人想把母亲接到寺院小住,问佛源老和尚是否可以?老和尚当即说:当然可以啦,你叫你家里人来嘛,叫你娘来嘛!崽不顾娘怎么行?崽要顾娘呀!度众生要先把父母度了!你看地藏王菩萨就是度娘,顾母亲嘛。目连救母,黄檗禅师、虚云老和尚这里拜、那里拜,都是为了娘呀!

有一年冬天,粤北山区非常寒冷。有两位僧人从福建不远千里到云门寺求佛源老和尚传法,老和尚不理睬他们。天黑了,两僧人仍旧苦求,老和尚上前一顿打骂,转身上楼。两僧人不死心,穿衣搭袍尾随上楼。老和尚闭门不见,两僧就地而跪,合掌哀求。侍者见两僧依旧长跪,就问老和尚:“师公,那两个师父还跪在外面,这么冷让他们起来吧?”老和尚放大嗓门吼:“有什么了不起?这点苦就受不了啦?二祖求法还红雪齐腰、为法忘躯呢!受不了就回去嘛!鬼来的!”过了一会,老和尚悄悄嘱咐侍者:“等会让那两个法师写份简介过来,你带他们下去,弄点姜汤、搞点东西给他们吃,让他们明晨打板,搭衣持具来丈室。”原来,佛源老和尚是故意用霹雳手段考验他们的,见其心诚不走,就开始心疼起来了,叫侍者赶紧送吃送喝,御寒住宿,并于次日传法给他们。

1953年,佛源老和尚重回云门后,有著名的“云门十居士”鼎力护持。其中有一位明慧居士(俗名罗伟雪,也叫罗明慧),在佛源老和尚蒙冤被发配在芙蓉山劳教场劳改时,常去探监,送药送食物。罗明慧居士晚年得了病,住在香港没有再回过云门寺。2005年7月14日,佛源老和尚在丹霞山参加顿林法师升座法会时,遇到海外归来的廖玉英居士,就对她说:你经过香港时,想办法帮我找到罗明慧,给她带一句话。因为罗明慧为云门寺出过很大力,她的心一直念着云门,曾说过:“我会回来云门的,死都要死在云门。”你想办法见到她,跟她说,“师父很想念你,会永远记住你的功德,师父要你回来云门寺!我们会养你过世(养老送终至往生),一分钱都不要!因为你在云门寺用了很大的心血。凡是为云门寺出过力的人,我们云门寺都不会忘记!”至于她的财产,跟她的子女讲,“我们一分钱都不要,你们自己留着,不用担心,我们只是照顾你阿妈而已。”

佛源老和尚一生遭受病苦折磨,有僧人到丈室看望他,说:“您老人家的病,是为众生受过。”老和尚卧病在床,打起精神,为他们慈悲开示后,大哭着说:“惭愧呀,我很惭愧!”在场的人都对照自己,各自心生惭愧。


六、众生平等

佛源老和尚践行佛性平等、众生平等,常用一颗平等心对待人和事。在他眼里,穷人富人,听话的调皮的,都需要平等看待。云门寺有一位执事僧,是高级知识分子,我慢心颇重。佛源老和尚就专门跟他谈话,说:“佛教里面,做什么事情的人都要有,当法师教书的人才要有,扫地的师父要有,清理厕所的师父也要有。所有这些人,哪个先成佛开悟呢?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一定你懂了知识,通达了五明,就一定能开悟啊,也许扫地的开悟还快啊!”

云门寺建设释迦佛塔时,有一位澳门的功德主找到佛源老和尚,表示愿意自己一个人出钱,捐建释迦佛塔。老和尚见他想独揽功德,当场就断然拒绝了。还告诉这位功德主:古来人说:“宁托千家饭,不受一家食。”你有钱我也不能给你这么做,功德大家做嘛!于是老和尚安排在寺院大门旁设乐助处,供大家随喜捐建。

有人建议云门寺门票提价,佛源老和尚不允许,开示说:“寺院的门向众生开,叫花子都应该让他们进来。平时过年过节我们都不怎么收,这五块钱也是寺庙自己收的,只是让有钱人种个福田,没钱的当然也让他进来拜佛啦!”老和尚主张不要收门票,希望更多人到寺院来,哪怕只是静静心、听听佛乐,也可以起到教化作用。

佛源老和尚继承六祖惠能大师的禅法思想,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哪怕底子薄、资历浅,经过学习修行,一样可以成为人才。

老和尚常对弟子们讲起六祖惠能大师,说他旗帜鲜明地宣扬“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六祖初见五祖时就说过:“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猲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一番不同凡响的回答,强调了佛性人人具有,在成佛面前众生平等。佛源老和尚秉持的这一平等思想,在云门选择接班人时,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佛源老和尚为选接班人,多次召开执事会议,让大家选举候选人。有人推举了新受戒不久,资历较浅的明向法师,引起与会者的窃笑。佛源老和尚不以为然,问大家有无意见,众人以为开玩笑,答曰:“没意见。”老和尚一拍桌子,大喝一声,就这么定了。随后,经过多年精心培养,明向法师迅速成长为一位可堪重任的僧才,并升座当了方丈。

佛源老和尚示寂已经十周年了,明向法师带领两序大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云门建设得更加庄严与完善,并把云门家风继承发扬得令人赞许,在老和尚示寂十周年法会上,得到与会长老与高僧大德的交口称赞。

七、结语

以上从农禅并重、教育至上、观机逗教、棒喝截流、慈悲默化、众生平等六方面举了很多公案,每一个公案都充分体现了佛源老和尚妙手独运的禅法。佛源老和尚的禅学思想既扎根于基础的修学,又有唐宋古禅师的高古风范。

当代禅宗大德净慧长老评述佛源老和尚的禅法说:“佛源老和尚继承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以农禅为家风,将不可思议的禅法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在耕田种地,吃饭穿衣乃至嬉笑怒骂中参禅悟道,令学人在每个当下回光返照,领受法益,成就了一片独特的禅门风光。”慎终追远,回顾当下,佛源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对于中国禅宗乃至佛教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为深圳本焕学院教师,刊发于《法音》2019年第4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9#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6:34 | 只看该作者
人生哲理:古语一百句,句句皆智慧
2019
05/09
11:39
中华诗文学习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醒世恒言》

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8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9:14 | 只看该作者
高艳东: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优先
2019-05-09 00:39 环球时报  
高艳东
7参与
  据外媒报道,不久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因抖音国际版非法收集儿童信息,对其开出了570万美元的罚单。而如今,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等问题也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关系民族未来的国家战略。

  网络对未成年人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让青少年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网络课程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准;另一方面,色情、网瘾等正在摧毁孩子的未来。当前,全球正在建立“未成年人优先”的网络安全战略,中国也应当积极跟进,完善法律体系,纠正社会导向。

  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感到特别惊讶的一个现象是,在互联网产业发达的加州,多数青少年在闲暇时都热衷于体育活动;而在中国的节假日,很多孩子沉迷于打游戏、玩手机。这其中有文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美欧国家确立的“未成年人利益至上”的网络安全策略,互联网是孩子成长的工具而不是堕落的理由。


  这些年我国互联网产业追求粉丝经济、重视网红流量,个别企业利用未成年人的弱点打擦边球,把低俗、成瘾、色情作为卖点,无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在中国青少年网民世界第一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改变目前的产业现状,建立“立法高、执法严、司法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在立法方面,应当围绕未成年人建立严密的“从生产到观看”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例如,美国先后出台了《儿童在线保护法案》《儿童互联网络保护法》和《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等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对于制作、创作、传播儿童色情内容的行为,不论是否认识到接收者属于未成年人,都可以处两年以下监禁。日本通过了《保证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环境的整顿法》并强制要求,互联网连接服务提供商必须提供青少年有害信息过滤软件和服务。

  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立法还停留在应对黑客、预防诈骗的初级阶段,未来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应强化内容筛选机制,落实企业审查责任,建立严格的罚则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是没有国别的行动,我们的相关部门和互联网企业在这个方面应当与国际接轨,不能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洼地。

  在立法之外,更要有严格的执法体系。抖音在美国被处罚,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上执法不力。例如,对于平台上的低俗小说、色情图片等,相关企业也只是被约谈,并未承担实质的法律责任。严格的执法与严厉的司法,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制度芯片”。

  在法律之外,父母的管教同样重要。我国很多家长把ipad、手机作为哄娃神器;相反,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却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缺乏父母的配合,再好的监管体系,也只是无根之萍。

  互联网的发展,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把孩子变成最后一批网民。与下一代的未来相比,经济利益不值一提。我们不能把未成年人当成利润工具,也不能把未成年人放进监管盲区。只有建立一个未成年人健康与安全优先的社会制度,才能赢得互联网经济的未来。(作者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7 02:48 , Processed in 0.06126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