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鱼象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0516石门素疏【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复制链接]
7901#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1:39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31+28=90+10=100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
(一)【石门素疏】
【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331共207,829 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
【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228
共有: 204,57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3:32 | 只看该作者
净慧长老:因果法则
2019年04月10日 10:19  学佛网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净慧长老:因果法则(摄影:栾芳)净慧长老:因果法则(摄影:栾芳)
  昨天与大家讲培养信心,这样对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生死问题,才会有动力。有了信心,愿意去做,怎么做呢,要根据因果的法则去做。世间的一切事情,出世间的一切事情,无不是因果法则的体现。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就是因果的法则。

  懂得了因果的法则,我们才会精进不懈地修习善法,断除恶法,培养善法,忏悔罪业。因为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因果有世间的善恶因果,叫有漏善恶业。有出世间的无漏因果,那就是成圣成贤。因果的积累,就是众生行为的积累。有漏的善行,就成为世间的有漏善业,恶的行为就成为恶的因果积累,修无漏善法就感得无漏的因果。众生是因果,佛也是因果。

  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我们举心动念之间的来修。起一念善心,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心,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所谓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一切重大的因果事件,不论是世间因果还是出世间因果,都发端于每个人的举心动念处。我们看到黄河长江汹涌澎湃之流,但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处,也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已。因为沿途的积累,所以汹涌澎湃,成为翻江倒海的巨流。人的举心动念,善恶都在萌芽状态,如果用心克服恶念,培养善念,我们的善业就会积累,就会壮大,就会成为世出世间善业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去培养善业,放纵恶业,使恶业在心田滋长,它也会成为毁掉自己、毁掉前程、毁掉此世来生的一切善法,成为三涂的恶因。所以觉照我们的举心动念十分重要。

  因果有同时因果,有异时因果。从我们现在人生的彼此关系来说,往往是同时因果。你有什么动作,别人马上就有相应的反应。你做一个怪动作,马上就会引起别人的喜或怒。那就是同时的因果。从时间上来考察因果关系,此世他生,就是异时因果。世间的人也知道因果,但往往只承认一世因果,不承认三世因果。只承认一世因果,虽然有因果的观念,从根本来讲仍然是断灭见。只有承认三世因果,有现在、有过去、有未来,生命贯通三世,一切业果行为贯通三世,这才是佛家因果的特色、佛家因果的要义、佛家因果的根本宗趣。只有懂得三世因果,只有承认三世因果,只有以三世因果的思想作为我们信心的准则,作为我们一切言行的准则,修行、作善事、做好人,才真正有了思想基础。否则的话,一切善法无从建立,一切恶法也无从制止。我们现见世间的种种问题,杀人、放火、抢劫、奸淫诸多乱相,究其根本,都是由于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通三世,这样一些根本的道理而产生。佛陀讲的三世因果,是挽救世道人心的根本真理,是引导众生断恶修善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是建立世出世法的根本原则。

  所以我们树立了信心,一定要知道信什么。就是信根本。信我们每个人有真如佛性。信真如佛性的显现、发现,要根据善恶因果的原则来断恶修善。只有信因果,信三世因果,才是真正具足了正信。不相信三世因果,就是邪知邪见。佛教一大藏教、历代祖师千言万语,天下名山大寺历代以来的无数高德,无数的大德居士,所宣讲的、所体现的、所落实的,无非是因果二字。我们每个人,每天,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都是在因果规律的作用下,有富贵、有贫贱、有聪明、有愚痴、有烦恼多、有烦恼少。都是因果规律的作用。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规律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人生的升沉苦乐。而人生的升沉苦乐,完全是自作自受。我开始就讲到,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一切的得失都是自作自受。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深信因果不是空谈与构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我们就能够真正地痛下决心,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时时刻刻念兹在兹,那就是在种成佛之因,种开悟之因,种转凡成圣之因。种了因就会有结果。所谓春下一粒种,秋收万颗粮。

  有因有果还要有缘。因为因与果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缘就是我们人生的主动性。比如说,一个人在过去生中谁也不能否认曾经造过恶业,也同时谁也不能否认在过去生中曾有过善业。有善业有恶业,所以在这一生感得苦乐果报。那么我们怎么样让过去所种的恶因推迟实现、善因尽早成熟,那就靠我们创造培植善因善缘,避免恶因恶缘。这就是我们在因果法则面前有所作为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既是种因,也是在结各种各样的缘。我们现在所种的因,所结的缘,或者成为恶业成熟的条件,或者成为善业成熟的条件,那就要看我们所做的是什么。所做的是善业,所结的是善缘,就会推动过去的善因,成就善果。如果我们所做的是恶业,就会推动过去恶因,结恶果。所谓因缘果报,因果之间还有个缘。

  缘的面包括很广。我从去年开始讲要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这就是讲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推动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恶因恶果的来临。我们经常讲,命由己立,相随心转。那就是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怎么样才能掌握?就是靠结缘,就是靠创造善业成熟的条件。要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广结四缘是根本途径。所以佛门讲缘,要结善缘,要避免恶缘。缘就是条件,结缘就是创造条件。因为一切事物的成就或者不成就,其决定因素就是看条件是否成熟,看具缘还是缺缘。所谓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能够使善缘增长,使恶缘不具足,人生就会一切顺利。如果恶缘不断,善缘不具足,肯定是一生坎坷。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见世间的许多人,一说起来,就说张三很会做人,李四做事很不顺。为什么说他会做人呢?人际关系好,说话不伤人,做事能够想着他人,待人和气,家庭和睦,这些是什么呢?这就是善缘成就,所以一生顺利。

  现见世间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出世间的无漏善业亦复如是。世出世间无二无别。其区别在什么地方呢?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着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世间出世间也是一念之差而已。但是我们世间之人,都是着相求佛、着相行善,着相修行,所以出不了世间。一念明白,修行不着相,修行无自他,布施平等,善法平等,心地无任何不平等之处,那就是即世间而出世间。世间是什么呢?世间就是生死,世间就是三界。出世间就是出生死,出三界。世间也好、生死也好、三界也好,在哪里呢?就是我们一念之间。所以说,净土非遥,灵山不远,都在我们举心动念之间。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我们这一念心多么重要。希望我们每个修行的人,不要向外驰求,一切回归自心,守住方寸之地,自然福德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3#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3:45 | 只看该作者
佛陀摄众方法之六和敬
2019年04月09日 15:00  显密文库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佛陀摄众方法之六和敬(摄影:@海琳)佛陀摄众方法之六和敬(摄影:@海琳)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僧团始能实现,而僧团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为基础。所谓‘和合’,即指‘理和’与‘事和’,亦即僧众在真理与行事方面都能和谐相处的意思。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放眼当前的世界,到处充满缺陷、斗争与是非,例如:种族歧视、宗教分歧、国际纷争等,加上近百年来科技发达,武器的发明日新月异,人类对战争的畏惧愈深,渴望和平的呼声愈高。各强国间,虽有禁武、限核等高峰会议的举行,然而这些外在的措施却无法杜绝战争的发生。

  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无疑是一帖止诤的良药,因此,‘六和’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的根本之道。(本文节选自《佛光教科书》第一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4#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3:55 | 只看该作者
诵经的基本仪轨和顺序,你真的知道吗?
2019年04月09日 23:01:2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2人参与2评论
文:本源法师



本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东台弥陀寺)

一、供养

在佛或菩萨的像前供上一杯清水。水以纯净水、白开水、茶水、饮料都可以。有条件的摆上水果点心,没有的可以省略。点一到三支香即可,不必多烧。

二、顶礼

向佛像顶礼三拜。念一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可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顶礼一拜,念三次,拜三拜。没有条件顶礼的,合掌念三次,心里想着自己在顶礼也可以。

三、皈依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归依。我以所修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共念三遍。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佛、法、僧三宝,我永远皈依您。我把所修行的布施等等善行的功德,回向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前两句是皈依,后两句是发愿。这偈子有两个要点,第一是表明自己信佛的态度,第二提醒自己,修行成佛,并不是自己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更好利益众生。

四、开经偈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一遍: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南无某某会上佛菩萨。(三遍)

某某会,你诵《金刚经》的时候,就将某某换成“般若”,念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诵《华严经》的时候,就念“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依此类推。

其大意是说,佛法是极难遇到的,现在既然见到、听到、接受、行持了,我发愿要理解如来说法的真实含义。这里包括三个阶段,见闻是一个阶段,代表一般的信;受持是一个阶段,代表由相信而实践;持,就是去做。

解意是一个阶段,代表自己心同佛心,见解同佛见解,也就是具足佛的智慧功德的意思。可见,诵经求福、保平安只是小意思,诵经成佛,才是大目标。换过来说,连成佛都可以,求的那些其他事情怎么不成?

五、诵经

念完开经偈后,就可以正式诵经了。某某经第几卷,什么人翻译的这些话,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不必拘泥。

六、回向

诵完后,可以念下面的偈子: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5#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16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故事:她的一份宽容换得所有人的平静
2019年04月10日 08:34:49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1人参与1评论
编者按:自己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办?别人犯了错误你要如何对待?原谅自己的过失而不放过别人的过错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这种原谅自己却不原谅别人的行为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并会因为犯错觉得不知所措,心怀忐忑,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不希望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宽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情感,也是人生最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秋季的一天,有两个失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这有一次火灾,一名消防警察在扑救火灾的时候不幸牺牲了。

这名消防警察才22岁,在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他被浓烟熏倒后烧死在丛林里头。更让人伤痛的是,这名消防警察早年丧父,是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的。成长的过程充满艰辛,他常常对父母表示,成人后要好好回报她。而这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周,连第一次薪水都没有领到就……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纵火案后,整个城市的人们顿时愤怒了,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严厉的惩罚。警察开始四处追捕,那两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的头像也开始出现在各个角落。

这一切都不是这两个少年最初想象的,他们只能惊恐地离开这个城市,四处流窜。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愤怒的声音,他们陷入深深的悔恨、无奈和恐慌之中。

除了这两个少年,媒体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这位警察的单身母亲身上,但当她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她是这样说的:

“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了我,但我现在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是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我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会和上帝一道宽容你们……”

那一刻,全场的记者都无语了,没有人想到这位刚失去儿子的母亲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以为等来的声音会是哀伤,或是愤怒,没想到竟然是宽恕!

而人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母亲发表讲话后的一个小时,在邻城一个小镇的一家旅馆里,两名少年投案自首了。

两名少年告诉警察:就在那位母亲发表电视讲话的那天下午,他们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安眠药,准备一道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那位母亲的声音。他们顿时泪如雨下,将安眠药丢到一边,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

现在这两名鲁莽的少年已为人父,他们会时常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那位可敬的母亲,那已经是他们心灵中的另一位母亲。

荀子曾说:“群子贤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西谚云:“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6#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21 | 只看该作者
梦参老和尚:十大愿从礼佛开始
2019年04月10日 09:09:36
来源:凤凰网佛教综合
2人参与1评论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那么,礼赞、供养,它是别的不同,这叫异相。这成就了我们一个普贤之因,就叫普因。但是,这普因呢,是共相。随便哪一愿,都是成就普贤的、行愿的因,但是各住各位。各住各位就把这个同相坏了,就叫坏相。大家先懂得总的意思。

但是,十愿不要把它分开。当你礼敬诸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称赞如来、供养如来、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一愿,都具足九愿,这样理解。这就是华严的“一即一切”。当你礼佛的时候,你最初礼的时候,观想力啊、想象力啊,可能没那么丰富;当你礼赞久了,弄得纯熟了,当你礼佛的时候,就是抱着:赞叹佛、供养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我们就从礼佛的时候开始说吧。当你礼佛磕头的时候,你要唱念、要称赞:“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这就是赞。礼的时候就含着赞,叫称赞如来。礼佛的本身就是供养:口里赞叹佛的,口业供养;身体在礼拜,身体在供养;心里在思维,你拜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佛啊,这就是本身是供养。

这个供养,比你供养香、供养果、供养其他的七珍玛瑙都珍贵得多!这叫什么?这叫法供养。《华严经》讲的是:法供养为最。法供养的功德,比什么供养都大!这就是,在你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礼、赞、供。礼佛、赞佛、供养佛。

那你礼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消过去的业障啊!礼佛的目的是忏悔过去的业障。你的想象必须得丰富。丰富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在礼佛的时候,你想到十方诸佛都在礼佛,佛也礼诸佛。释迦牟尼佛也礼佛,他礼十方之诸佛,他礼的是法性的、本体的、自性的佛。

你在礼佛的时候,随喜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十法界的所有的功德,乃至极微细的一点点功德,也不舍弃。这就是随喜功德。就在你礼佛的时候,随喜诸佛功德。忏悔业障完了,随喜一切,一切的人家做的善业都随喜。

请转法轮呢?不是光是请佛说法,成说、差说、一切众生说……只要是他所说的,是了生死的、消业障的、能够得到幸福的,都请他们说。不分他是什么人,不分他是哪类的,乃至于畜生,都请他们说法,这是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包括一切诸大菩萨、一切善知识,都请他们长住世间,度化众生。在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佛在世间所有的度众生的一切方法、教化,我都学,常随佛学。

在你礼赞的时候,随佛学完了,学佛,佛是作什么?常度众生。所以就恒顺众生。

这个特别地难呐!恒顺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众生有什么要求,恒顺众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众生作恶业,我随顺他不?“众生心,他造因”我随顺他,随顺而“转”!问题就在“转”。

完了把你上头的九愿,你所做的,同时回向。

就在你礼佛的这一刹那之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因为我们礼拜的时候,是随着佛学来的。佛入世礼拜,佛教导了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够这样地去礼拜啊!没佛出世说,我们怎么知道礼拜呢?怎么知道敬礼诸佛呢?怎么知道称赞如来?怎么知道供养三宝呢?

因此,在你最后的时候,就在礼拜的时候,从礼拜开始,都具足后头的九愿,九愿每一愿都具足十愿,这叫重重无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7#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25 | 只看该作者
成刚法师:口业清净了 福报功德无量
2019年04月08日 08:59:51
来源:凤凰网佛教综合
25人参与5评论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两边,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乱是非,令双方结冤结仇,互相危害,自己也起业受苦,罪莫大焉。正人君子都是众生之间有矛盾了,好言相劝,给众生排难解纷,使他们言归于好,皆得安乐,应当是这样,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断除两舌。

恶口就是出口伤人,骂人,出口不逊,说粗恶语,触恼人,触恼众生,危害众生,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断除恶口。

妄语就是说谎骗人,好的说坏,大的说小,无的说有,横生枝节,危害人,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断除妄语。

绮语就是说一些庸俗、华丽的话,导人邪念的话,这些话和我们佛门弟子的身份都不相应,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断除绮语。

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这都是口业,口舌如刀剑,严重了能说出地狱、饿鬼、畜生道,不要信口开河,凭感情随便说。儒教讲:“要敏于事,而慎于言”。所谓敏于事,就是做事要敏捷,不要拖拖拉拉,拖泥带水。

所谓慎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要三思而说,应当说的说,不应当说的不说,尤其是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自我危害,危害他人,祸患无穷,所以应当把它禁止。再有就是闲话、废话、危害话、戏论话也都要把它禁止。因为佛门弟子嘛,凡有所说要说佛法话、利益话、清净语、善话,利益自己,利益群生,也不是不说。

同样是说话,费口舌,费力气,为什么不说善话、不说佛法话、不说利益话、不说清净语呢?所以佛教我们断除两舌、恶口、妄语、绮语四种过恶。语言上清净了,口业清净,首先利益的是自己,同时也利益众生。这四种不好的语言止息了,就是善,以止为善。我们才能说佛法话、利益话、清净语、善话,这是善法,这叫以行为善。这样就圆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8#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28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故事:尽本分知天命 你就是菩萨
2019年04月08日 08:26:38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7人参与5评论
编者按:你相信因果吗?你相信因缘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每件事情自有它的起因与结果,当你还看不到结果时,你会纠结、痛苦……所以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也许结果会更好。静观其变,是一种智慧!顺其自然,是一种幸福!

null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华台上受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华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

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

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09#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2019年04月07日 08:51:12
来源:凤凰网佛教综合
17人参与6评论


所谓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常乐就是知足,能忍自安。常乐就是知足,自安就是自在。不知足是最痛苦的一件事。

人就怕不知足,不知足就是苦,能知足就是乐。所谓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常乐就是知足,能忍自安。常乐就是知足,自安就是自在。不知足是最痛苦的一件事。

怎叫不知足呢?好像有个人,他本来没有房住,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穷得一文不名,他在想,如果有间小房住,多么舒服?于是天天打房子的妄想。如果有件衣服穿,多么温暖?于是天天打衣服妄想。如果有东西吃,多么自在?于是天天打吃的妄想。有一天,房子也有了,衣服也有了,吃的东西也有了。房子可以遮风雨,衣服可以遮身体,吃的东西可以治饿病。应该知足,不要再有企求。可是,这个人又打妄想。啊!我能住大房子就好了,我能穿名贵的衣服就好了,我能吃有营养的东西就好了。这就是不知足的表现。

以前没有房子住,现在有房子住,还想住大房子。以前没有衣服穿,现在有衣服穿,还想穿名贵的衣服。以前没有饭吃,现在有饭吃,还想吃有营养的东西。这就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所以说不知足就是苦。

有了房子住,有了衣服穿,有了饭吃。又想作官,作了县长嫌其小,想作省长。作了省长又嫌小,又想作总统。作了总统,又想作为世界领导者。作了世界的**,又想到天上去作天主。你们看!不知足就是这样的苦。(选自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0#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34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故事:你现在是“哑巴吃黄莲”还是“哑巴吃蜜”?
2019年04月05日 08:54:11
来源:凤凰网佛教综合
2人参与2评论
编者按:你是怎样学佛的?经常听法师讲法开示吗?或是自己已经有所感悟?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为人处世需要智慧,是一门学问。究竟感受如何,只有自己知道。因此,只听取别人的建议和经验是不够的,必须要自己亲自去实践,去体会。学佛亦是如此,世间众生人人都有佛性,怎样找到自性?关键还是要在自我修证上下功夫。



有一位学僧,恭敬地问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不出来。”

学僧:“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

慈受:“像哑巴吃蜜!”

学僧:“禅者没有悟道时,善于言词,说的能算禅悟吗?”

慈受:“既未悟道,说的怎算禅悟呢?”

学僧:“因为他讲得头头是道呀。如果不算禅悟,那他像什么呢?”

慈受:“他像鹦鹉学话!”

学僧:“哑巴吃蜜与鹦鹉学话,有什么不同呢?”

慈受:“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话,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义。”

学僧:“既然这样,未悟的禅者,又如何说法度众呢?”

慈受:“说自己知道的,不说自己不知道的。”

学僧:“老师现在知是不知?”

慈受:“我如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

学僧于言下有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1#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4:45 | 只看该作者
党员干部不得参与网上邪教活动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作者:厉洁
时间:2017年09月14日 16:38


  近期,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党员干部不得参与网上宗教活动、邪教活动,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

  《意见》指出,网络行为是党员干部言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对在网络活动中以身作则、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要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对坚持正确立场、传播正能量而遭到围攻的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地给予保护和支持;对党员干部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要依据党纪和国家法规进行严肃查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6:32 | 只看该作者
在纵欲与虚无之上 —— 访钱永祥
2015-07-14 19:01:35
南方周末



2004-01-15 16:32:24



崔卫平



● 钱永祥, 1949 年生于兰州,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现任台湾 “ 中央研究院 ” 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旁及动物伦理学。著有《在纵欲与虚无之上》(三联书店 2003 年 8 月),译有《学术与政治》、《动物解放》等书 “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只是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心态。 ”

“ 我们往往忘却了动物也有利益可言,忘记了动物也有苦痛和恐惧的感受以及想要活下去的欲望。不尽力达成这样的遗忘,各位每餐的食欲岂不是会遭到最恶心的干扰?我想,动物伦理学若是能提醒人类,对于 “ 非我族类 ” 如动物者的感受有所意识,便将是一件极大的教育成就:人类的道德敏感度将可望提升,对于 “ 异类 ” 的包容能力将可望扩大。 ”



我们所处的伦理现实

   崔:您是一位台湾学者。但从您的著书立说来看,尤其是这本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纵欲和虚无之上》,感到您殚思竭虑的问题和大陆思想学术界息息相通,一点也不感到隔膜。我从您本人出生于 1949 年这里得到部分的解释。能否谈谈,在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意义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您的视野的?

   钱:一个人出生的年份和地点,会有那么明确的含意吗?我不无怀疑。的确,对我个人而言,跟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联系,是无法切断的。但是如果我的问题意识,跟大陆思想学术界的关怀居然 “ 隔海唱和 ” ,我猜想部分原因在于文化与历史的大局面(包括中国近代历史对于我这个人的塑造作用)对我们提出了共同的问题,而不在于我个人的生平点滴。



崔:不,一个人思想的起点,肯定和他所处的现实有着血肉相联。我知道您就是 1970 年代初台湾学生运动的积极人物,带头反抗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后来你走了一条和大陆同龄人稍稍不同的道路。这不仅是指您后来去英国念书,主要关怀放在扎实的理论建设方面;而且在您的表述中,有对于自己青春热血时期的沉着反省。当我读到您关于 “ 纵欲 ” 和 “ 虚无 ” 这样的表述时,就会想起我们自己过去经历过的东西。



钱:使用 “ 纵欲 ” 和 “ 虚无 ” 这种字眼,或许有点过度戏剧化,不过这确实表达了我自己常年累积的一些感受和反省。我们这一辈人,面对过现实中的压迫与不平,不免滋生比较强烈的理想主义倾向,渴望改变现状,实现一个比较理想的世界。这种情操和抱负,我一向以为难得而可贵。可是理想主义者容易因为理想带给自己的正当感,忽略了理想主义之艰难。



一方面, “ 理想 ” 不是一些现成的价值,内容明确而且无可怀疑;相反,理想是要由追求者自行陈述、界定并证明其价值的。这是一件非常繁难的工作,尤其在中文世界,思想资源与历史传承都相对匮乏,有志者的负担会格外沉重。



另一方面,理想虽然旨在否定和超越现实,但它生在现实世界、由气血之人构思和推动,注定会受到现实的沾染与羁绊。换言之,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我们都有必要认清,理想要靠你自己来经营与发展,要靠你来展示它的价值,而你是时时都有可能错误和失败的。若是轻忽了这中间的艰巨考验,认为理想主义不过是一件靠善意、信仰与献身就可以完成的事业,那么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它往往会以虚无主义为结局。在拙作里,受到韦伯的启发,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 如果对于意义的渴求是一种欲望,纵欲指的便是对于意义的存在有太多幻觉、对于人类的作为创造意义的能力有太大的信心。相对于此,当纵欲的亢奋高潮带来的只是虚脱挫败,幻觉与信心会在瞬间崩解,沦为对于一切价值的麻木心态。 ” 在纵欲与虚无这两极之间,我很盼望能守住一份对于理想的 “ 切事的责任感 ” 。我有义务澄清自己所相信的价值何以是理想的价值,也有义务不要令这些价值沦为虚荣的装饰品。如果无法如此维护理想,就不如回头过 “ 平实的日子 ” ,还能保留一丝尊严。



您说得对,这些反省,与我在台湾的生活历程是有关系的。不过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也还在追索。大陆上我的同辈,经历过的狂风巨浪非我所能管窥蠡测于一二,我深信他们的反省也要比我更为深刻厚实。无论如何,我珍惜自己年轻时候有幸萌生了一份理想意识,但更庆幸自己有机会继续摸索这种意识所要求的理论与道德条件。在这方面,韦伯给我的启发最大。他强调现代人必须自行寻找生命的意义,而这种寻找又是何等困难重重。他指出个人的尊严所系在此,对我起过暮鼓晨钟般的作用。



崔:在现代社会之前,皇权、神权、宗法制家长的权威是不容怀疑的,因而不存在以个人的名义寻找价值的问题,所有答案都是现成地摆在那里。而在如今破除了神性魅力的世界上,才有了由个人来寻找自己人生意义的问题。这真是一件沉重的、难以解决的负担。



钱:不过,我想把韦伯的想法再推进一步。我深信,个人生命里的很多问题,本来便是无解的、无奈的,只能付诸当事人的内心挣扎,甚至不得不 “ 和血吞 ” 。我该算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不过人不应该太自负,也就是应该意识到理性的狭隘界线。承认人的有限,承认生命的意义不免有其暧昧处,承认天地不仁、最伟大的人性成就也注定归于尘土,在原始人是本能、在文明人却是必备教养。这时候,我们的焦点,虽然仍然是 “ 我应该怎么活 ” 这个问题,但是所问的已经不是要为一己生命找到 “ 意义 ” ,而是想要确定自己所作所为乃是对的、正当的。一己生命的意义,属于个人的选择,可以由个人自行负责。行为的是非对错,则牵涉到他人,不能是主观的抉择,而是必须满足道德普遍性的要求。韦伯受尼采的影响不小,喜欢着重以个人为单位的某种英雄伦理,我则宁可回到社会,着重平实人的社会伦理。在今天,祛魅( disenchantment ,又译除魅、祛魅,马克思 · 韦伯术语,指近代以理性化消除神话的过程 ——— 编者注)的效应业已扫除各种道德权威之际,除了个人的意义问题之外,公平正当的社会关系,我觉得乃是实践层面的首要问题。



崔:那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里,才能判断 “ 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正当的 ” ?我们能够借助于什么,又受着怎样的制约,才能赋予自己的行为某种正当性理由?



钱:问题产生的框架,正是祛魅之后诸神斗争情景下的价值多元论。到了今天,道德性的评价 kk 是非、对错、好坏 kk 的标准,已经无法求助于超人的权威,或者某种特定的价值观。有鉴于政治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太深远,对于政治制度、政策该如何进行道德评价的问题,我认为尤其要紧,也更受到缺乏标准的骚扰。我猜想,每个人都会担心,自己的行为与信念究竟是不是妥当的、对的、正当的。这种疑虑的无所不在,正是祛魅后的道德情境的一项特色。扩大到政治领域,同样的疑惑也至为普遍。试问,若是您还找得到磐石般不移不惑的价值权威,这种疑虑岂会发生?可是,若是找不到一个公认的、无从怀疑的价值权威,我们行为的对错问题莫非就是无解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或者某种怀旧回归的保守主义,莫非就是今人的惟一出路?



我深信,这些路子是走不通的。毕竟,道德评价并不是个人的主观选择,而是客观的、本身就有能不能成立的问题可言的。如果大家的想法与判断并不相同,我们是不是可以寻找一个大家都会认可的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可以让我们开始讨论,应该接受什么道德评价标准? “ 公民 ” 这个身份,提供了这样一个立足点。你我由于各种差异,对事情的好坏对错无法有共识。但是你我都是公民,必须以公共的角度看事情,也必须以公民的平等身份共同生活。道德评价必然是一个需要在社会互动里、在公共生活中建立标准的活动。因此,大家有责任让公民成为一种制度性的身份,协助公民式的交往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制度。西方学者用 “ 公共领域 ” 代表这个方向的思考。我们如果并不想仰赖虚假的权威,也不想坠入虚无相对的犬儒现实主义,只有尽力循这个方向努力。



政治具有优先性



崔: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关于价值重建的问题上,人们又有了什么样新的教训?能否谈谈欧洲战后思想最重要的特色或收获。



钱:这个问题涵盖面太大,我不应该妄想作这么广泛的论断。不过,针对整体趋势,或许可以试探性地这么说:二战之后,政治社会思想没有很蓬勃健全的发展。一方面,冷战局面造成了政治思想的 “ 国家化 ” ,自由、开放的讨论与异议很难出现。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无远弗届, “ 从众 ” 的压力较强,关于价值问题的追究不够深入彻底,而是把很多假定视为理所当然。这个阶段不是没有一些较为独立的思想家,想要挣脱国家意识形态或者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不过很少有人愿意正视 “ 政治 ” 这个范畴的作用,而是寄望于市场、科技管理乃至于 “ 人民 ” 、历史等等各式各样的超政治力量。他们担心政治只会为恶,于是奢望一个政治之外的因子,能够解决制度和秩序的问题。这种想法当然注定失败。



我还有一个大胆的假定:思想的突破,往往要靠社会上大规模变动的刺激。在西方, 1960 年代后期到 1970 年代前期,似乎是一个变动的时代。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第三世界运动,在在对于战后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国家意识形态构成挑战。在这种刺激之下,有关政治以及道德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当然,新事物甫出现的时候,还是较为混乱、迷惘的。不过,如何克服祛魅的后果,超越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与保守主义的陷阱,为道德与价值找到公共性的基础,我认为在西方要在 1970 年代之后,才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个新局面,我相信有三个基本的参数:自由所以价值多元,平等所以各元均需要受到尊重,然后为着社会共同生活,寻找公平的合作条件。

   崔:重新正视 “ 政治 ” 这个范畴,属于政治的问题诉诸政治的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成为当今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钱:这牵涉到上面有关道德评价必须经由公共讨论才能建立的论点。长期以来,西方思想的一支主流,便总想将政治议题交给某种客观的、不以一时一地个人意志偏好为移转的力量去引导。 19 世纪的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多半有此倾向。 20 世纪独裁者的政治冒险造成人类厄运,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思路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以及 “ 管理科学 ” 的势力急遽成长,也为它提供了现成的理据和工具。



当今人们已经放弃了这套童稚的乐观想法。民主正当性的要求,不再容许任何超个人的力量 kk 管你是科学还是哲学 kk 越俎代庖。不过,这相应也亟须在政治的制度问题上发展更深入的想法,不然,这种政治生活的爆炸将会突显体制的脆弱和偏狭,届时会造成新一波的幻灭与激进主义。



多元平等的制度设计



崔: “ 价值多元 ” 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钱:大家知道,早在 1950 年代,英国思想家伯林就提出了一种激进的价值多元论,与韦伯的思想呼应。不过,价值多元论不需要仰赖某种历史哲学、某种关于现代性的哲学分析才能成立。 18 世纪人物 kk 例如美国的制宪者 kk 已经深知,只要容许人类自由使用理性,就一定会产生价值、利益、信念的差异与多元。价值多元乃是一件极为现实的 “ 事实 ” ,只有靠镇压才能消弭。



崔:既然存在着人与人在信念、价值、利益各方面的相异和冲突,那么,社会的共同生活如何可能?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在什么样的框架之内进行?



钱:这件事实当然提出了一个极为要紧的问题:人们要如何在一起进行共同生活?既然大家的利益、价值、信念并不一样,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制度、规则要根据什么来建立? 17 世纪的霍布斯说:大家都明智地放弃自己的想法,听从一位绝对的统治者,社会秩序就宣告建立了。可是由于 “ 明智 ” 正好要求大家伺机追求对自己最有利的状态,这条出路带来的秩序是不会稳定的。 20 世纪的市场自由主义说:大家都用市场的范畴来思考和活动,自然会出现一套最有效率的秩序。可是一套秩序是不是有效率,跟它的运作以及结果是不是公平正当,不是同一回事,这条出路也同样不会带来稳定。



崔:如果仅仅从效率上来讲,某种军事管理的社会也是很讲效率的。事实证明,那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社会。效率原则带来的是社会各阶层发展极大的不平衡。反思效率原则带来什么样新的气象?



钱:甫去世的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建议,从 “ 公平 ” 入手,思考如何在对于大家都公平的状态之下,寻找社会组织的原则,作为制度与规则的张本。既然要公平,就必须承认每个人的自由、承认每个人的选择与权益具有同等的道德地位,然后寻思什么样的制度能够维护这种自由、这种道德地位。这样的制度,才能够既承认多元的事实,而又维系社会的共同生活。



从这条思路出发,我们的政治理想或许可以这样表达:让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公平的条件之下进行社会合作。请注意,这个理想承认了歧异的无所不在,却不须求助于统治者,也不敢牺牲任何个人,而是以对每个人都公平为条件,去追寻社会的合作。这是乌托邦吗?可以不是,因为善用基本权利、民主、法治、社会的福利保障等等业已实行有年的制度设计,这套理想是有相当程度的实现的可行性的。另一方面,我也要强调,追求效率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效率原则需要受到公平原则的节制。市场有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功能,追求公平的人,尤其需要市场产生成本与价格,才能开始考量公平问题。但是不必认为社会、国家也要按照市场规则运作。那是会有伤人的结果的。



崔:不去牺牲任何人,这是一个晚近的想法。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了以牺牲一部分人(哪怕是极少数)作为前提。



钱:当然,现实政治并不单纯。第一,人类还想要追求其它的价值,例如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光荣、经济的发达、共同体的归属感等等,而这些价值以集体为圭臬,个体的利益只居于从属的地位,不免会遭到牺牲。第二,不必讳言,以他人为手段,乃是几乎所有群体关系的一个面向。也是因为这种残酷的现实,在公民身份、政治关系里肯定彼此以目的自身相对待,不仅格外要紧,也说明了政治关系相对于其他关系是应该有其优先性的。不过,这种认识与实践很困难,只能靠着社会里面更多、更开放的讨论与辩难,才能逐渐找到较高度的协调与共识。



崔: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协调和共识,是建立在利益之间自发的互动和互相制约之上?您怎么看?



钱:利益之间的互动与互相制约,在一个社会各种力量追求合作的过程中,会发挥很大的正面功能。一个只有一种力量独大、只有一种利益获得发展的社会,是相当病态的,其结果不仅不公平,并且会令整个社会窒息死亡。不过,我们必须追问,利益的互动与互相制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范和法则?我们应该不会接受丛林法则、牙爪法则。或许有人认为市场法则较为理想,但我们也可能还得要求其它的规范,补充市场规则的不足与扭曲。无论如何,如我前面所言,社会制度必须接受道德性质的评价。我们必须追问:某一套利益之间互动与互相制约的模式,是公平的吗?是对的吗?是合理的吗?一个人对这些问题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是不必幻想这些问题不存在、或者不该追问。我们也不必期望自己的答案不会受到他人的诘疑与挑战。



关心动物和人类道德敏感

   崔:知道您家养猫好多年了。光明日报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您翻译的有关动物书籍。您这个半百男人怎么会关心动物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很重要吗?



钱:家有三猫,纯属个人幸运,不足在此挂齿。不过, 1996 年,我曾经将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 · 辛格的名著《动物解放》翻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 1999 年,该译本在北京也出版了简体字版,倒是值得一说。在西方,这本书开启了当代的动物保护运动,影响极大。我希望在中文世界,它也能够唤起人们思考,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牵涉到什么道德问题。关于动物伦理学,我自己写的文章很少,是极为遗憾的一件事。翻译这本书,或许可以稍释前愆。



您提出质疑,有关动物的问题现在很重要吗?让我反过来请教您,您在衡量各个问题的相对重要性的时候,所用的标尺是什么?毫无疑义, “ 人 ” !我猜想,大家会假定人的问题比动物的问题重要,所以会怀疑动物问题在此刻的意义。可是人的问题不也是可以分为很多种吗?这个星球上几十亿人,不是也分成黑白黄红、男女老少、远近亲疏吗?您是不是又要问,(例如)非洲饥民的问题在现在很重要吗?坦白说,我担心,在各个议题之间区分轻重先后,有时候只是为了推卸责任罢了。试举一例:偶尔有朋友嘲讽我,东非饥民饿死了多少人,你(这个驱兽食人的王八蛋)还有暇在这里关心猫狗?我会反问:莫非阁下为东非饥民做了很多事,所以无暇过问此地的猫狗小事了?说来有趣,说这种话的人,通常不曾为东非饥民贡献过一根汗毛。



崔:看来您是将动物也纳入您的平等共处的世界图景当中。对于动物的考虑,是人类生活中平等原则的进一步延伸。



钱:没有错,这种延伸业已延续百年,有人称作 “ 道德领域的接续扩张 ” 。今天多数人不认为动物问题有意义,也是常情,无足为怪。不过别忘了,回到一百年前,多数人不会觉得性别歧视问题有意义、有迫切性;回到五十年前,多数人不会觉得种族歧视问题有意义、有迫切性;回到二十年前,多数人不会觉得环境生态问题有意义、有迫切性。幸好时代在演变,人的道德视野会扩张,会开始私心感觉到某种道德的不安,于是妇女、有色人种、残障者、同性恋者乃至于环境生态,逐渐进入人类道德考量的范围。这时候,我们开始思考:这样对待它、他、她究竟对不对?动物保护运动,不过只是要延伸提出一个完全类似的问题:这样对待 “ 它 ” 究竟对不对?



一个很根本的道德原则是:对各个生命的利益,应该给与平等的考量。这个道德原则,对于人类、对于其它生物一体适用,请不必妄想加以否定。但是让我强调:平等的考量,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同样的待遇。可是一旦作平等的考量,就不容我们像目前一样,完全忽视或者蔑视某类生命的利益。当然,我们往往忘却了动物也有利益可言,忘记了动物也有苦痛和恐惧的感受以及想要活下去的欲望。不尽力达成这样的遗忘,各位每餐的食欲岂不是会遭到最恶心的干扰?我想,动物伦理学若是能提醒人类,对于 “ 非我族类 ” 如动物者的感受有所意识,便将是一件极大的教育成就:人类的道德敏感度将可望提升,对于 “ 异类 ” 的包容能力将可望扩大。不必讳言,今天我们对于其他人类的感受不是已经习于麻木了吗?对于其他异己人类的包容不是早已经不耐烦了吗?有鉴于此,动物伦理学这种道德教育的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3#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6:59 | 只看该作者
像树那样站一站
2015-07-14 19:09:44
吴 蓓



05 年 6 月下旬我去成都参加华德福教育培训班,接着又去西安做了 2 场讲座, 8 天内,几乎天天不停地说话,加在一起比我 3 个月讲的话都要多。就在说话太多而疲惫不堪的情况下,经朋友介绍,我来到西安附近的终南山,循着一条登山的路,向着净业寺走去。置身在绿色的怀抱中,几天来的兴奋、喧嚣、躁动慢慢得到舒缓。由于山上很冷,朋友为我准备了两件厚毛衣,我拎着重重的衣服,当感觉快要出汗时,我就休息一会,然后又开始急切地向上攀登,同时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那几天经历的人和事。走着走着,突然心底冒一个声音:“请你停一停,像树那样站一站。”



我站住了,像一棵树稳稳地挺立,不再着急赶路,不再东想西想,深呼吸,全身放松,我想象自己的双脚是树根,向着地心深处延伸,想象自己的躯体是树干,风吹雨淋不动摇,想象自己的手臂是树枝,向着天空伸展。像一棵树,不被外面五颜六色的世界诱惑,像一颗树,平静、安详、一无所求。如果我的一生像一棵树,完满、自足,不产生垃圾、不伤害任何人,那是多么的美好!



朋友告诉我,登山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净业寺,我却走了一个多小时,安排好住处,两位居士邀请我到茅草搭建的亭子里喝茶,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山顶上,在清凉山风的吹拂下,手捧着茶杯,和善良的居士们边聊天边品茶。其中一位居士的孙子今年才 8 岁,就已经穿上了和尚服,他 3 岁皈依佛门,奶奶经常带他住在净业寺里。另一位 13 岁的小和尚,是他的爸爸带他出家的,我被两位小和尚的面貌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眉清目秀,透着罕见的灵气和英俊,他们的心灵好像是一尘不染,即使身穿灰色的和尚服,也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孩童般的纯真和顽皮,反倒显得比城里的孩子更加质朴、天然。我想皈依佛门可能更好地保护了他们的天性。



小和尚的奶奶告诉我,两年前净业寺的住持决定闭关 3 年 3 个月零 3 天,目送住持走进闭关的房间时,她和居士们难过得泪水哗哗地流,此后她几乎天天都要向和尚们询问:“今天大和尚吃饭了吗?吃了什么?你们一定要为大和尚做最好的饭菜啊。买面条一定要买细面条啊。”



我想起 1999 年我在柏林禅寺度过的两天。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高才生,我很想见到他,但又不敢贸然打扰,经过另一位法师的引见,我才和明海法师说了约 20 分钟的话,问了几个诸如尊重生命的问题。可是当我离开柏林禅寺的时候,望着渐渐远去的禅寺大门,心里顿时生出万般的不舍,十二分的难过,我一次次强忍着要流出来的眼泪,好像把我的弟弟留在了寺庙。我自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想来,心中的难过和那位居士奶奶的流泪有共同之处。明海法师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毅然放弃普通人的生活,顶住世俗的压力,斩断红尘,当一名和尚,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需要无限的忍耐和信心!也许出家人并不觉得他们的生活清贫、单调、乏味,但在我看来,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比如普通人想吃什么、穿什么、想到哪里去,都是自由选择,但出家人不可以,普通人自己决定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但出家人受到限制。净业寺闭关的大和尚,通过更加苛刻的苦行,来提升自我的精神,正是他们崇高的牺牲精神深深打动了 那位 居士奶奶和我。



离开柏林禅寺后,我又置身于日常的生活中,渐渐忘记了柏林禅寺、忘记了明海法师。 2001 年我到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在异国他乡的环境里,在人们欢庆圣诞之夜的时候,我想起了明海法师,我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我知道如果心术不正,做偷偷摸摸的事,一个人的形象会发生变化,内心的不纯或肮脏会通过人的脸、动作、姿势流露出来。小的诱惑经受不了,面对大的诱惑更抵抗不了。佛教中的守戒往往是从非常小的事开始,佛陀悉察人心的脆弱、易变。



如果大的邪恶成为个体小恶的理由,整个社会只能更快地滑向道德沦丧的深渊。



我时常想起河北柏林禅寺的明海法师,他的容貌清秀、喜悦。越南的一行法师当年是喜欢上了佛陀的面容,决定做和尚,当年也是有人被佛陀和他弟子的容貌、举止吸引,而成为佛教徒,人心的光明、真诚、端庄、喜悦从外表自然流露出来,不用言语,仅仅看着这个人就能体会到精神的力量。



明海法师是位坚定的护法者。我发现做法事时,个别和尚眼睛转向游客,走路时,个别和尚眼睛注视的不是前方 3 米 的地上。整个社会的动荡和浮躁,即使人在寺庙,心却留在红尘中,明海法师心如明镜,他知道得比我清楚,但从他的外貌看不出任何的失望、悲观、气愤。在我的想象中,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每个人有自己的命运或业,别人是改变不了的,除非这个人觉悟到,自己想要改变。一个时代也是有它的命运或业,国家也是如此。



我常常因别人遭受的痛苦而痛苦,因社会对个体的不公正而气愤,因大自然被破坏而悲哀,我想从我外貌流露出的一定是沉重、愤慨、痛苦,缺少欢乐。从现在开始我学习如何用‘业'来看待事物,不仅接受自己的命运,也接受他人、国家和时代的命运,做自己能做的一切,但充满欢喜。 ”



出国前,我总是拿中国的黑暗来和西方的光明比较,到了英国,我发现西方也有许多问题,也有黑暗,反过来我发现中国也有许多光明,甚至有些西方人认为只有东方文化才是人类的希望。至少有一点我觉得不容置疑,西方人富裕奢侈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据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需要 20 个地球。这也是为什么在英国时,我反倒对佛教更加向往的原因。佛陀当年要求他的弟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乞食、穿破布缝的衣服、不许故意伤害任何生命。在全球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今天,我觉得佛陀当年的做法意味深长。



现代人被各种商品、娱乐、旅游俘获,沉迷于感官的放纵,他们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而成为欲望的奴隶,无止境地迷恋新奇的事物。他们丧失了人的天然本性,忘记了真正的自我。相比之下,出家人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放弃感官的享受,守住一颗平常心,不仅有益于大自然,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1993 年我因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失眠。有一天,我读了铃木大拙介绍佛教的书,上面引用了一位中国禅师的话:“睡觉就是睡觉,吃饭就是吃饭。”我反复琢磨其中的意思,睡觉当然就是睡觉,为什么还是一句名言?想想平时入睡前躺在床上,脑海里翻江倒海似的,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往往就是因为不能停息思索才会失眠,如果真的做到身心同时进入睡眠状态,怎么会失眠呢?当我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我告别了失眠。



我想人天生就应该是“困时即眠”,失眠是因为我们偏离了本来的状态,胡思乱想太多,而出家人通过严格的戒律和修持来保持住人的天然本性和真正的自我,就像一棵树,天然状态就是站得直直的,树根向地下延伸,树枝向天空伸展。我虽然不能像出家人那样生活,但在世俗红尘中,我希望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请你停一停,像树那样站一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4#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9:48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与《封神演义》
陈思

2019年04月10日08:05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毛泽东与《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中历史与神怪题材相结合的完美典范。该书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在毛泽东喜欢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经常通过书中的故事来讲述重要道理,以此启发干部。
  玉皇顶论道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到杭州,工作之余,他经常爬杭州周围的山。有一次,毛泽东爬玉皇山。那时,山顶上有道观,还有道士住在观内。观内供有周武王、姜太公、哪吒、玉皇大帝等塑像,都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毛泽东一个个仔细看过供奉的神像,边看边问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封神演义》你看过没有?”对方回答:“在家读中学时看过。”毛泽东问:“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对方答道:“纣王宠信妲己,乱了朝政。”毛泽东说:“不对。纣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军事上采取分兵把守、消极防御的办法。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办法。所以纣王败了,周武王胜了。”毛泽东又说:“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
  三大法宝
  毛泽东读《封神演义》,不仅善于从故事中发现道理,还善于将书中情节加以引申,用以概括革命工作的经验,阐述新的道理。这是毛泽东读书时博古通今、古为今用的一面。他往往利用书中的故事开拓思路,用以阐述新经验和新认识。
  1939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两周年纪念日,华北联大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广征博引方式讲话,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毛泽东把姜子牙得到的三件法宝直接引申,用来比喻共产党通过对自己长期斗争经验的总结所掌握的三条真理。只要认识并正确运用这三条真理,共产党就将无往而不胜。
  毛泽东善于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主要经验。关于“三大法宝”的概括,就是他运用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讲述新道理的一个典型范例。
  武王的“人民战争”
  《封神演义》是用神话形式写周武王时代的事。书中歌颂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毛泽东也是肯定武王伐纣战争的,他甚至把这场战争给予“人民战争”的定义。他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运用《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写道:“许仲琳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这场人民解放战争,这应该是完全合乎历史发展的时代”总比“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要好。
  其实,那时的人民战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有本质的不同。但毛泽东借用《封神演义》中的描写,说明解放战争是人民要争取民主自由的战争,是符合人民意志的战争。
  文王的“开明政治”
  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的毛泽东,对于各朝各代的明君贤相是持赞赏态度的。他认为,历代明君贤相虽然也属于统治阶级,代表统治阶级利益,但他们采取的开明施政办法,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大众的生存有益处,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发展,他们的政治经验也值得借鉴。毛泽东读《封神演义》时,对于书中描写的文王之贤持赞赏态度,并且在讲话中多次赞赏文王,希望共产党人学文王之贤。
  《封神演义》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文王筑灵台,见挖出枯骨,忙叫人用木匣掩埋,这被后世誉为“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书中这些描写表达了儒家明君仁政的观点。
  毛泽东由此赞颂了文王的开明,赞扬了西歧的政治民风。比较可贵的是,毛泽东并不因为《封神演义》中歌颂的是统治阶级政治家而对他们一概持否定态度,相反,他在讲话中多次称赞文王。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吸纳商人文化,促进周朝社会的发展,积极准备推翻商朝的统治。他们施行贤明政治,对奴隶们很有吸引力,周的军队打来,商朝的俘虏纷纷起义,掉转矛头,联合周军进攻商纣。纣王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
  毛泽东把文王之贤和周朝的兴起、商朝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说明:实行贤明政治,关系事业成败,所以共产党人要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纣王不是坏人”
  毛泽东熟读历史,有很广泛的历史知识,他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常常发表独到的看法。他对《封神演义》中所写的纣王就有与众不同的看法。
  《封神演义》一书中记述了一个“反面人物”——纣王。在第九十五回中,姜子牙历数了纣王的十大罪状。后人对纣王的评价,也大多认为纣王是个暴君,是个“万恶无道”的人。但毛泽东却认为,对纣王要客观分析。
  1958年10月,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讲话指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他说,史书上把纣王描写得如一个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恶人,太过分了。连孟子也为他打抱不平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桀纣之恶未有为此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均归焉”。纣王宠爱妲己、剖开比干心,这两件坏事,使他得到了一个大暴君的恶名,于是天下之恶就都归结到纣王头上了,好像他什么善事都没有做。其实纣王这个人聪明能辩,尚武能文。他打起仗来是很有英雄气概的。商朝晚期,江淮之间的夷人强盛起来,威胁商朝,纣王的父辈曾经几次对东夷用兵,获得了胜利,但没有击退东夷向商朝的扩张和冒犯。纣王当政后亲率大军东征夷人,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俘虏了“亿兆夷人”,由此击退了东夷的扩张,保卫了商朝在东南方的安全。而且纣王对东南的经略,使中原文化渐渐发展到了东南,这对我国历史是有贡献的。毛泽东说,“商”这个词就是做生意的意思,它标志着商朝已开始有了商品贸易,到纣王时已成为当时最富强的、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隶制国家。
  毛泽东认为,纣王的失败,自然有他的教训。周文王、周武王励精图治、吸纳商人文化,促进周朝社会的发展,积极准备推翻商朝的统治,但纣王对此却完全丧失了警觉性。他根本不听商朝大贵族微子、箕子等人的不断进谏,结果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大的方面、看主要点,看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实际行为,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看法。毛泽东并不否认纣王存在重大错误甚至罪过,他评论纣王的中心意思是讲:对纣王要一分为二;纣王本人,也是一个聪明能辩、尚武能文的人,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做的不少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对于纣王的失败,毛泽东也做了精辟的分析:主要原因是纣王没有意识到内部反对力量强大的颠覆性,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纣王把东夷战俘武装起来开向前线。结果,俘虏纷纷起义,掉转矛头,使纣王彻底失败。
  神话的永恒魅力
  无论是明代、清代、民国年间还是新中国建立后,都有一部分人对《封神演义》有看法,认为它宣扬封建迷信,情节怪诞,对青年人有不良影响。
  然而,任何神话都是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段。高尔基曾说:“神话是一种虚构……浪漫主义是神话的基础,而且它是极其有益的,因为它帮助激起对现实革命的态度,即实际地改变世界的态度。”
  毛泽东也一直持这样的看法。一次,毛泽东和身边警卫人员谈话时说:要看看《封神演义》,那本书虽然是神话,但其中有不少道理。一直以来,毛泽东坚持认为《封神演义》可以读,但要有分析地读。应该从中发掘古人的智慧,了解故事中的道理,用以启发对当今事物的认识和分析。但毛泽东也从来没有批评过那些贬斥《封神演义》的人。他认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书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强求统一认识。各种不同认识可以各自保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5#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9:59 | 只看该作者
梵华日报|中日黄檗文化交流互鉴,泰国现“漂浮寺庙”
2019-04-10 | 文/李芳 | 来自:梵华网  分享:
我们每天整理佛教界、文艺界的一些重要新闻,让您一览佛教文化艺术相关资讯。

【不能错过的重要新闻】

中日黄檗文化交流互鉴|据福清黄檗山万福寺5日透露,日前,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戒文法师赴日本参访,促进中日黄檗文化交流互鉴,法谊绵长。4月3日,正值日本黄檗宗开山宗祖隐元禅师祥忌(示寂日),中日各界人士齐聚京都宇治万福寺,共同纪念这位东渡日本的中国高僧。日本临济宗、真言宗、曹洞宗、净土宗等佛教宗派代表参加。来自隐元禅师故乡的戒文法师也出席纪念活动。

泰国现“漂浮寺庙”,水土流失严重寺庙变孤岛|4月9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泰国中部一间寺庙原本位于泰国湾岸边,但随着气候变化令海平面上升,以及城市发展加剧海岸水土流失,寺庙现已变成在孤岛上,被称为“漂浮寺庙”。

孟加拉国三朝都城考古取得新进展 确认王宫所在地|孟加拉国三朝都城——毗诃罗普尔古城考古再次取得新进展。记者8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中孟联合考古队最新一轮考古工作探明了古城范围、城内文化遗存分布等情况,并确认了当时王宫的所在地。这为毗诃罗普尔古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来利好。毗诃罗普尔古城位于孟加拉国达卡专区蒙希甘杰县,发现于2010年。据考证,该地区在9至12世纪是孟加拉国旃陀罗、跋摩、犀那三个王朝的都城,同时也是孟加拉国高僧阿底峡的出生地。阿底峡尊者在西藏创立的噶丹派佛教影响深远。

西藏发掘24座墓葬 展现西部早期文明|去年清理的24座墓葬可以构成长期且连续的时代序列,为我们认识皮央东嘎区域乃至札达地区长时段的历史文化演变及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提供了新材料。”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博士李帅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皮央东嘎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遗址内的古代遗存类型多样,有石窟、佛塔、墓葬、居址、岩画等,时间跨度大。李帅说,由此对认识和研究札达盆地乃至西藏西部不同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9新北佛诞文化节系列活动即将登场|2019新北佛诞文化节系列活动即将在4月下旬接力登场,4月20日及21日先后在高雄、新北净海、净滩;4月27日万人公益亲子健行在土城有富青玉藏玉广场展开;4月28日佛诞蔬食净心园游会在新北市市民广场盛大展开,期盼藉由多样化活动推动环保爱地球、凝聚家庭亲子关系、并增长慈悲心,让社会更和谐。

杭州佛教围棋交流中心赴日本进行围棋文化交流圆满|近日,杭州佛教围棋交流中心在总顾问、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和杭州佛教围棋交流中心主教练毛昱衡的带领下,应邀前往日本进行中日两国佛教界和围棋界的棋禅文化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日本期间,杭州佛教围棋交流中心先后拜访了奈良兴福寺、东大寺,京都清水寺。

中华禅茶走进斯里兰卡无公害国家博览会|3月30日,为期三天的斯里兰卡无公害国家博览会在首都科伦坡中国援建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举行,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博览会剪彩。

【这些人的那些事儿】

单霁翔退休 故宫新当家从敦煌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了,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兰大1986级地质系毕业生王旭东。王旭东从1991年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以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0项,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获技术专利4项,申请技术专利5项,完成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5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王旭东主持3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加固的勘察设计和现场施工,承担国家文物局和科技部下达的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20多项。主持或参加与美国、日本、英国的国际合作4项 。

中国学者论佛教和道教中国化 指主要任务是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9日在《中国民族报》撰文指出,宗教中国化,不仅是地域性的本土化,更是时代性的现代化,是宗教与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相认同、相融合、相适应。这篇题为《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的文章提出,中国五大宗教里,传统上已经中国化的佛教和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面临着现代转型,主要任务是现代化。

日本驻广州总领事赴闽寻访日中友好史迹地|“日本与福建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日本驻广州总领事石塚英树4日在福州表示,空海、圆珍和隐元等两国高僧大师都在福建留下足迹,为日中文化交流留下佳话,“现在,我们要继续这样的交流。” 当天,石塚英树在福建省、福州市外办人员陪同下到访福州芝山开元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等地,探寻空海、圆珍及隐元等高僧足迹,追忆日中友好交往历史。

【数字】

200|4月3日至9日,厦门市鸿山慈善会联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赴翔安内厝镇黄厝、后滨、上塘等村开展2019年度“爱—要让你看见”白内障复明公益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的眼部疾病检查和防盲筛查。白内障复明公益项目自2017年5月份正式实施以来,在厦门市鸿山慈善会长、厦门市鸿山寺住持法云法师的统筹安排下,白内障复明公益项目已成为鸿山慈善会的常态公益活动,通过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合作,共建爱心公益平台的方式,为厦门市各区乡镇、偏远农村地区,患有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免费的眼部疾病筛查,并安排需要者入院手术。一周的时间里,共筛查两百多例,其中有38例情况较为严重需要手术治疗(28例白内障、10例翼状胬肉)。

责任编辑:李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6#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0:52 | 只看该作者
【石门素疏】每日公报
2019年已过31+28=90+11=101天,慎勿放逸!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精进持净戒!精勤勿放逸!
(一)【石门素疏】
【读书卡片】向阳花开[沙门][沙龙][沙场]&   
【课堂笔记】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最高纪录】20181015课堂笔记399页。
【最新统计】 20140218-20190331共207,829 页。
【吉兆瑞相】20140218-20180731共150,888页。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相册】
https://user.qzone.qq.com/3321846717/infocenter
《石门素疏》:《课堂笔记》&《读书卡片》
【最新统计】
*20140218开始,截止20190228
共有: 204,57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231
共有: 193,8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130
共有: 182,927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1031
共有: 173,341个文件。176,832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930
共有: 165,144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831
共有: 157,776个文件。
*20140218开始,截止20180731
共有: 150,888个文件。
随缘随喜,珍藏留念!
【QQ空间】水南石门素托邦
https://user.qzone.qq.com/148578 ... 5LyIcmuiVPwd3gSCq0_
随缘随喜,珍贵日志!
【腾讯空间】鱼象鱼私人会所观音堂
截止20161012:PP35798张
http://user.qzone.qq.com/863861515/infocenter?ptsig=XIZ48CW5HXJ*x8Gf9tRvnzjt5HN6kvx2kvx1AvRw5*A_
随缘随喜,典藏影像
【百度云盘】鱼象鱼
截止20160523:PP25019张
http://pan.baidu.com/disk/home#list/path=%2F
感恩!

(二)【每日功课】
鱼象鱼说【观音堂】【大学堂】【讲武堂】
每日功课安排好,勇猛精进要记牢:
弘法利生看看天,看图说话问问安。
习功课新闻早餐,练书法渔舟唱晚。
鱼跃龙门喜冲浪,军民融合援疆藏。
一朝翻开楞严后,不看天下糟粕书。
一旦登上涅槃岸,刹那舍弃般若舟。
每日抄经念佛
每日甘露施食
每日精勤笔记
每日持咒忏悔
早殿,过堂,素斋,施食,养花,禅坐,读经,笔记,药石,书法,晚诵,回向,补经,送圣,养息。感恩!

(三)【三世因果】鱼象鱼说
敝人乃鱼象鱼,实名叫徐向阳。
一九九零年代,毕业温州师院。
感谢青中收留,执教高中语文。
加入民主党派,改行民革县委。
高人贵人相助,仕途一帆风顺。
鹤城镇长助理,兼一村指导员。
监察局长助理,监察局副局长。
教育局副局长,司法局副局长。
感谢组织培养,非是个人能干。
业余迷信冬泳,发起成立冬协。
秘书长副会长,至常务副会长。
生活玩世不恭,灯红酒绿沉醉。
谁知三高相伴,终至卒中突发。
送医紧急抢救,昏迷十天十夜。
亦是阳寿未完,今生再续奇缘。
住院五月之久,访客三百之多。
诚心思过忏悔,无酒无肉无荤。
人生以戒为师,戒贪戒嗔戒痴。
禅堂闭关修行,小乘大乘密乘。

感恩!
(四)【人生信仰】鱼象鱼说
温州泳友,天主教徒和平鸽一直想拉敝人入教。近期其发来短信:“看来你是信佛了”。敝人回复:“去年生日那天,敝人光荣入党,故信仰马克思主义。”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鄙人虽身困斗室,但精神自由。信息时代,可以畅游古今中外:远观奥林匹斯,近揽华夏蓝图。尽情神交先贤古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马克思,从孔老诸子,到孙中山,毛泽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快然自足也!
华夏文明以儒佛道融合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前中国哲学界正如火如荼探讨马西中结合课题。这无疑也是敝人最感兴趣的。
感恩!
(五)【福慧双修】鱼象鱼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过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过是梦幻;
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
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
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
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感恩众生】鱼象鱼说
阅历决定正见应用。
真正的宗教家是:明知前路艰难坎坷,但他的心理早已有了准备,不管众生对他是骂还是打,他都要心存感恩;为了弘法利生,他毫无畏惧,甚至牺牲性命于野蛮的人群中,都不埋怨,而且感激那些野蛮的众生完成了他的道念。
“弃命必死”对于菩萨行者并不为难,因为他们的生命观已超然,不惧一切磨难。
感恩!       

(六)【素食禅茶】鱼象鱼说
素食是心的修行。
向阳花开,友情供斋。
健康素食,结缘博爱!
20170331热烈祝贺芝田素食协会成立!
[早餐]麦片+红枣+桂圆+黑米粥+枸杞+白面包等
[午餐]米饭+青豆+番茄汤+花菜+胡萝卜+土豆丝等
[晚餐]南瓜焖饭+阳春面+芥菜炒饭+稀饭+玉米糊等
[点心]白面包+雪梨+苹果+麦片等
纯素:戒酒断肉,少糖少盐。
非荤食,非奶素,非蛋素。
少吃多餐,饿治百病。
食饮有节,五味清淡。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
蔬菜讲究红绿黄白黑搭配,均衡营养。
20130903敝人开始纯素。
欣然品味戒定真香,已然告别“三高”富贵病。
【养生歌谣】鱼象鱼说
最好医疗是休眠,最好医药开水饮。
最好医生是自己,不治已病治未病。
【修行纲领】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眠
饥来餐困来眠,素食素衣素言
修戒修定修慧,戒贪戒嗔戒痴
【参禅格言】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六、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七、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八、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勇猛精进,禅悦法喜,普皆回向,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7#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1:03 | 只看该作者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2019年04月10日 14:59  显密文库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摄影:@海琳)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摄影:@海琳)
  佛门行者,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名为‘佛’;未成正觉,皆名为‘僧’。依《大智度论》卷三十四载,‘僧’有‘声闻僧’与‘菩萨僧’二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则举出‘凡夫僧’、‘声闻僧’、‘菩萨僧’三种。本课主要介绍‘声闻僧’与‘菩萨僧’。

  狭义的声闻僧是指佛世时的出家弟子,他们听闻佛陀教法,了知世间幻化无常,由此而彻悟四圣谛,修小乘戒定慧,以解脱生死烦恼,进而证得阿罗汉果位,脱离三界,证入涅槃。这中间最迟须历经六十劫,才能修行圆满,并非一蹴可及。广义而言,凡剃发染衣,现出家形相,而修习小乘戒定慧三学者,都名为‘声闻僧’。

  菩萨僧即大乘戒定慧的修行者,他们或现在家相,或现出家相,例如文殊、普贤、观音诸大菩萨即现在家相,弥勒、地藏则现出家相。以上二例都是‘菩萨僧’。

  声闻僧的风姿,是谦逊、温和、勇敢、热情、活泼,是积极进取的圣者风范。声闻僧的性格,是无诤、忍让、知足、少欲,甘于淡泊寂寞,具有养深积厚的涵养,但是却热心坚守于求道的立场。声闻僧的修行,依据个人根器不同而力行实践四圣谛、十二因缘或三十七道品;由于修行境界的不同,证得的果位有初果须沱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等四种。托钵乞食、宴坐习禅、奉持戒律,是声闻僧每天重要的生活功课。世俗的纷争,多为名誉、利益而争,这是一种强烈的我执、我爱;声闻僧的诤论,却是为了显扬自己所受持的佛法真理,这是因知见的不同而产生的法执。

  声闻圣果需要长久修行才能完成,好比世间上完美无瑕的艺术品,要经过艺术家呕心沥血加以锤炼,才能成为不朽的作品一样。南传的《弥兰陀王问经》记载,人天师范的出家人,必须具备二十二种特质,诸如忍耐、柔和、惭愧、无执著、精进、正行等,这些都是声闻圣者的修养。

  菩萨僧的‘菩萨’一词,并不仅仅限于圣贤菩萨,凡有心趋向觉道者,人人都可以称为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意即‘觉悟’,或指‘正觉的智慧’;‘萨埵’,意为‘有情’或‘众生’。因此,将菩萨意译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觉有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能够精进向上,追求无上菩提的‘觉悟的有情’,亦即自受用、大智慧的完成,为‘求道的菩萨’;一是能够修持种种波罗蜜,普利三根,‘使众生觉悟的圣者’,亦即他受用、大慈悲的显现,为‘化身的菩萨’。菩萨一面怀抱有声闻追求真理的出世性格,另一面也充满佛陀悲愍众生,救拔倒悬的入世热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能够自利利他的圣者。

  菩萨僧的性格是无我与慈悲,菩萨僧的思想是般若与空性,菩萨僧的精神是坚忍与精进,菩萨道的实践是循序到圆满。

  菩萨僧与声闻僧同样要修行、断惑才能臻于解脱的境地,他与声闻僧最大的区别在于:菩萨僧具有大慈大悲的性格,当菩萨看到众生受苦痛煎熬时,慈悲之心油然而生,而发出拯救众生出离三涂之苦的大愿;声闻僧看到世间的纷扰与生死轮回的痛苦时,便生起畏惧厌离之心,只求早日出离娑婆,证入涅槃。因此,在佛教中,称菩萨之道为‘大乘’,称声闻之道为‘小乘’。通常以大船(车)、小船(车)代表菩萨与声闻的不同精神,也就是说菩萨以‘大船’帮助众生渡过苦海,声闻则自乘‘小船’脱离苦海,目的虽同,而精神则有分别。(本文节选自《佛光教科书》第一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8#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1:09 | 只看该作者
禅诗赏析:幽鸟语如篁
2019年04月11日 10:53  新浪佛学 微博        我有话说(0人参与) 收藏本文     
禅诗赏析:幽鸟语如篁(摄影:悟澎)禅诗赏析:幽鸟语如篁(摄影:悟澎)
  幽鸟语如篁

  作者:文益

  幽鸟语如篁,柳摇金线长。

  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作者简介]

  文益(885—958),余杭(今属浙江)人。法眼宗开山鼻祖。参桂琛禅师契悟,嗣其法绪。后于金陵(今南京)清凉院传法,开创法眼宗,世称“清凉文益”,亦称“法眼文益”。大兴法门,学众逾千。其始创法眼宗深受华严宗影响,主要特色为“一切现成”,即处处是禅,无须离开世间去找。卒谥“大法眼禅师”。着有《宗门十规论》。得意法嗣有德韶、文遂等。

  [赏析]

  这是一首意境圆融的禅趣诗。

  前四句描写春日美好的风光。这种风光最适合做什么呢?它带给觉者何许心境呢了?当然最适合坐禅静心,把一切都放下。当然这样讲你还会觉得有什么意犹未尽,那么好吧,我们到林中去好好商量!

  当然,这林下商量,无非还是对坐默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19#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1:1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尽显中国诗词巅峰之美
2019
04/11
10:23
说文解字
企鹅号
分享
评论
0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写尽世情,写尽古今。

  再赏中国诗词巅峰之美。


  《静夜思》

  1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是回不去的家,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是渐渐陌生的他乡……

  《沁园春·雪》

  2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虞美人》

  3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天净沙·秋思》

  4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宋·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是岁月衰老的凄凉;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生命结束的悲壮;这些皆是每个人都无一幸免的经历。跟曾经说再见是痛苦的,跟旧人道离别更是辛酸的,所以我们总不能忘记过去,忘却旧事。

  《水调歌头》

  6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

  《饮酒》

  8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登高》

  9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临江仙》

  10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这首词用来概括《三国演义》的主题恰到好处。

  《江南春》

  11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既写出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2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


  《黄鹤楼》

  13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关雎》

  14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声声慢》

  15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


  《出塞》

  16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除了激越的诗情、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

  《行路难》

  17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四位,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锦瑟》

  18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9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蜀相》

  20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

  《蒹葭》

  2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龟虽寿》

  22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什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登幽州台歌》

  23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楼眺望,广阔无垠的背景和诗人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满江红》

  24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工诗词,虽流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枫桥夜泊》

  25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

  《如梦令》

  26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春望》

  27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相思》

  28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

  《凉州词》

  29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回乡偶书》

  30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供人反复咀嚼,层层追索......


  《过零丁洋》

  31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江雪》

  32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3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敕勒歌》

  34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归园田居》

  35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此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豁然旷达的心情。

  《青玉案·元夕》

  36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以及词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送元二使安西》

  37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没有特殊的背景,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梅》

  38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

  《清明》

  39

  39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把想象都付与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20#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3:59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故事:这样的修行方法你受得了吗?
2019年04月11日 08:48:5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4人参与2评论
编者按:什么是禅?参禅很久了,你体会到“禅”了吗?佛陀在灵鹫山上拈花一笑,这样的禅意你能否领会得到?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从古至今,禅宗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禅,就是在不可修的地方找到修行的路。禅的智能是发自自己的内心,不能老是由人带着走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便是禅了!要逃出生死、要真正得到解脱,就要从“无”中去找“有”。



关于什么是禅,禅是什么样的,五祖山的法演禅师曾给弟子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是小偷,儿子对他说:“爹!您年纪渐渐大了,找个时间教我偷盗技术吧!免得以后我没办法生活。”

父亲不好推辞,便一口答应下来。这晚,父亲就将儿子带到一户富有人家,用万能钥匙打开衣橱的锁,叫儿子进去。儿子进去以后,父亲便把橱子锁了,而且大叫:“有贼!有贼!”转身就走。

家人听说有贼,赶紧起来搜查,结果东西并无遗失,也没看到小偷,因此接着睡去。这时,锁在衣橱的小偷很着急,不知道怎样才能逃出去。灵机一动,他学起了老鼠咬衣裳的声音。不一会儿,房内的夫人就叫丫环拿灯来看。丫环刚打开衣橱,小偷就一跃而出,把丫环推倒,把灯吹灭,竟逃走了。

富人派人抓贼,一直追到河边。小偷急中生智,把一块大石抛进水里,自己绕道回去。回去时,还听河边有人说道,真可怜,把小偷逼得跳河了。

小偷到家后,见父亲正在喝酒,便埋怨父亲不该把他锁在衣橱里。父亲只问他怎么出来的,儿子把经过一说,父亲就非常高兴道:“你以后不愁没饭吃了!”

像这小偷一样,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6 22:52 , Processed in 0.0557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