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快乐老头 于 2013-12-21 10:52 编辑 0 p4 w" ?$ J# A2 J, Y q
' r' b6 L& D5 S" g. Y( K 这个时代,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7 e- H# t n/ ?7 U: p& }1 P! b 在2013年将要翻页进入崭新2014年的最后几个月里,“老人”一词,或者说是这样一类群体可算是“火”了一把,其火热程度不亚于人们在讨论当下哪一部连续剧更热播。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关于老人“霸道”、“无理取闹”、“诈骗”、“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是唐山老人的广场舞打扰到附近学校,高中生站立反对,却遭到了老人的羞辱;紧接着,小女孩在公交上好心为老人让座却遇到急刹车,老人反讹诈其要求赔款道歉;更有甚者,西安一位老人因为女孩不肯为其让座,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身上……大江南北,莫不如此,让人疑惑中国老人为何集体变“坏”了?1 P2 C3 [7 ~4 c
4 L9 C Y- ^2 e
. b( H+ p, ?. n “老人”与“坏人”之间产生的这一段潜移默化的联系,让人们在不断的讨论着:这个时代,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 d6 x+ n+ B; K4 g1 t" l* a7 ~, B2 J ]5 i- R
中国老人真的变“坏”了? t7 y- p6 Y6 X" p8 Q& F U( H
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 V8 o# ^* N( i' y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则地说,吃饭不该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头啄米,立时挺胸抬头,坐时身板端正。
8 L6 o: t; s4 S# ^3 e. c {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7 C2 e% u: B8 C# J1 q
# C! y( H3 b! A. Y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6 z. R" d1 `+ W9 E# d" n' G
然而,到了最近两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2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不料被老太太骂了15分钟。' Y: B; x6 |7 j- z3 \
v. U% t6 _0 ^! M' j" d, k/ L
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
% r" v: O1 h ?/ m2 T. N; G 于是,很多人把老人变“坏”归咎于社会发展0 k5 C( {: G0 v) ]" ~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与安详”,不似现在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讲道理、“变坏”的原因也被归咎于社会的发展,认为正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复杂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么纯朴的老年人现在变得如此这般的不讲道理。
4 }* a* O% ]( ]" h3 J2 a 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并不差,现在的困境不能赖账到老祖宗;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传入,不能说改革开放让大家学坏了。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并不低。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变“坏”呢?
: P+ D/ O* v+ B; U% L/ k- r/ S8 O 变老的“坏人”正在突破底线
/ D% x( G" Y& Z2 U. _* L 毋庸赘言,每个时代都会有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这个时代尤甚。这不是说这些长者更坏,而是说,他们成长的烙印使他们无法摆脱一些局限。虽然他们后来经历了痛苦的幻灭觉醒和更新知识,但喝狼奶长大的痕迹是根深蒂固,这沉重烙印,不是他们所能去除的。
& A6 Q4 @7 p0 }7 J: l) ? 部分老人的举动可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坏- h* v, z5 M$ L( ]
所以,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其实并不是因为社会多元化和氛围的变化而使得原来淳朴、善良的老人变坏了,恰恰是成长阶段存在着严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来越发达的媒体,“老人变坏”也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眼前。0 f9 M% ~% L+ S {& v- L
而现在这些老人的行为,对于未来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如前所述,这些老人多是崇尚丛林式的价值观,并且缺少基本公共意识以及辩论的规则和知识,这就导致在纠纷解决时社会的底线会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学生们用安静站立的方式反对广场舞对正常教学秩序的骚扰,换来的却是老人们言语的羞辱;而几个月前,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鸣枪和放藏獒的方式驱赶广场舞,效果明显,当然该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惩处。如果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辩论、协商,而是以暴制暴,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运行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 E. y, }" |3 E( e2 d8 e 对于突破底线的行为,社会也该勇于纠偏- a* t- P* d" P4 m8 F( P5 X. F1 s* i
在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翻译过来就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1 I5 b: K0 S( F 所以,当今的中国社会,对于老人所存在的问题,该纠正的还是要纠正,不能因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无条件的服从。当然,很多时候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是难以更改的,更何况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所以,有些问题也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
! N* T1 \7 s( N9 P; s$ ? 结语: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我们还是应该用宽容的胸怀来包容可爱可敬的老人。
- }( U8 o! T d9 ~( m7 y: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