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3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烟台文史系列之一]有关烟台的考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1 1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过查找史料和考证,其结果如下:fficeffice" />

一、烟台开始年代仍应为1398年。

    史志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准奏在山东沿海建四卫二所。“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内,这是“红头文件”,理应是烟台开始。

二、“奇山所”和“奇山所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奇山所”是“奇山守御千户所”的简称,是明朝部队设置的番号,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初卫所制就被除消,早已不存在了。“奇山所城”是“奇山所”建筑起来的防倭城池。是“千户衙门”的所在地,是国家应保护的“古建筑类”遗迹。

三、“奇山所城”是明朝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略将军张升千户率军民经过10年努力建筑起来的“抗倭城池”,是烟台市的发祥地。张升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任“奇山守御千户所”正千户。

四、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张升千户在海上抗倭遇难,埋“衣冠冢”。此事早于戚继光抗倭100年。

五、倭寇之患,从洪武初年即开始,以后愈演愈烈,烟台亦不例外。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戚继光开始从事山东备倭事宜。两年将山东整顿成沿海各省防倭最为成功的地区,据《钦定四库全书》知,倭寇入侵烟台最后一次的记录是:嘉靖“三十五年四月,贼登灵山卫、养马岛,官兵讨平之。犯海阳所,官兵讨平之。”此后,倭寇大举南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等地。戚继光等将领,率兵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扫平倭患。戚继光是明朝抗拒外侵的功臣,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烟台人民的骄傲。

六、烟台是全国抗倭最早的名城之一,是当时“海军司令部”所在地。

七、“奇山所城”是全国唯一保存全貌的“千户所城”,是历史“城市”演变的“活标本”之一,对其文化遗存的研究,是历代人的任务。“所城”是“聚宝盆”,理应改造成“旅游胜地。”

八、今见《烟台晚报》2007年1月24日第2版“要闻”报导“我市新增27处省级文保单位”中之“奇山所”,亦应改为“奇山所城”才对。不要以讹传讹,贻笑大方才是。

九、“奇山所”被废应以清朝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为准。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2:18 | 只看该作者

奇山所还是奇山所城fficeffice" />

张春钺

 

    最近路过奇山所城,见到所城西北角墙上的保护标志,上书“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是“奇山所”三个大字。笔者认为,此保护标志上的“奇山所”应改为“奇山所城”才为确切。

    据历史记载,明代的军事制度为卫所制,也就是以卫所为基本的军事单位。明初全国有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每卫领兵5600人,一般统辖5所,主官称指挥使,每所领兵1120人,一般统辖10个百户,主官称千户,再下为百户所,每百户各领兵112人,下设总旗二,各领50人,小旗十,各领10人。军士有军籍,世袭为军,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军饷的大部分由屯田收入支给。卫指挥使官居正三品,所千户官居正五品。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了防卫海上倭寇,开国皇帝朱元璋准奏在山东沿海建置威海、成山、大嵩、靖海四卫和宁津、奇山二守御千户所,而且规定“凡守御所皆不隶卫”而“自达于都司”,也就是说,“奇山守御千户所”(简称奇山所)既不隶属于登州卫,也不隶属于宁海卫,而直接归山东都司统辖,此即“奇山所”的来历。

从上述中可见,卫、所是军队编制,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军”和“师”。

为了巩固海疆、抵御倭寇入侵,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世袭武略将军管军副千户张升,调任“奇山守御千户所”首任千户,并设正副千户8员,百户10员,屯田67顷50亩。在他的主持下,经过军民10年的努力,才在奇山脚下建筑起一座军事城堡——奇山守御千户所城,同时在北山上修建了烽火燔烟报警的“烟台”。据《登州府志》记载:奇山守御千户所城,“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阔二丈。门四,楼铺十六。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这就是“奇山所城”的来历。

    先有军队“奇山所”,后有军队驻地“奇山所城”。“所”相当于现代的“师”,“所城”是军队的驻地。“所”和“所城”有因果关系,但不是一个可以相互替代的同一概念。因此,我们要保护的不是“军队”,而是“军队的驻防地”。“所”经过时代的变迁,早已不存在了,而“所城”却是烟台这个城市的发祥地,是旧城的遗址,是我们真正要保护的对象。



3#
发表于 2007-9-21 12:38 | 只看该作者
对烟台的了解,始于少女时代喜爱琼瑶的小说,更喜爱看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由林青霞主演的爱情连续剧.爱屋及乌,林青霞是烟台人.所以,对烟台一直有美好的向往.但对烟台历史的了解,上学时,最多就是浮光掠影,并不多.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是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智慧的综合体:芸芸众生,胸中各有沟壑;林林总总的朝代更迭,千姿百态;事件的发展繁芜复杂。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也在行走,行走在人群之中,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它就在身边存在。
谢谢楼主介绍烟台历史!让我对烟台有更多的了解!



[此帖子已被 胡寒梅 在 2007-9-21 12:38:5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胡寒梅 在 2007-9-21 12:52:35 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7-9-21 13:13 | 只看该作者
少时曾在‘所城居住’,就读于‘南关小学’。改一句歌词‘小时候常在张家玩耍-----{学习小组所在地}’认识张千总家的后人------我的同学张秋芳小姐。屈指算来五十余载,如今还能信息乎?
5#
发表于 2007-9-21 14:1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参谋长[/B] 发表: 少时曾在‘所城居住’,就读于‘南关小学’。改一句歌词‘小时候常在张家玩耍-----{学习小组所在地}’认识张千总家的后人------我的同学张秋芳小姐。屈指算来五十余载,如今还能信息乎?

 

^_^,参谋长是俺的校友。

 

6#
发表于 2007-9-21 15:03 | 只看该作者
咱也是。
7#
发表于 2007-9-21 13:3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对烟台的最初知晓,应该是冰心的文章。。。。
8#
发表于 2007-9-21 14: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风版的详细介绍,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但对自己的故乡的历史沿革了解甚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 06:43 , Processed in 0.05491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