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企鹅 于 2013-10-21 07:21 编辑 - x: A' n! ?! _) O' b, W
) d f3 Q7 `: g) R0 `' {, Y* i6 D本来要去安泽红叶山,为了同石家庄朋友会师北武当,便改了行程。
# h' N9 _# u8 |4 p送走了石家庄的朋友,上星期三我同海燕队又上红叶山。
: l$ ?0 i8 T" y' ~小时妈妈告诉过我说,喝了安泽的水,粗了脖子细了腿,可能是由于安泽的水缺典的缘故吧!
/ q- z( @& T/ R& R" ?90年代,为了给《山西大典》催稿,我去了一趟安泽县。那时路况很不好,我坐的是长途公交车,车顶上拉着送死人的花圈,车里面拉着猪仔,吱里哇啦乱叫,人和生牲畜混杂在一起,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旁边是万丈悬崖,我提心吊胆地想,弄不好这次就没命了!去了安泽县委要了稿件,便匆匆离去。2 E# T. W: x9 r7 `* L' u7 E+ j
这次在柳露的带领下我又来到了安泽县,对安泽有了粗浅的了解,原来安泽是荀子的故乡。9 y7 ]' G5 ]) v1 M( O7 m3 ~6 D( r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 他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主张礼法兼治,平政爱民,举贤纳士,仁人之兵。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发展经济的《富国》说,成为他之后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治国理财的金科玉律。他的《成相篇》、《赋篇》首开我国说唱文学和赋两种文学之先河,建立起独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地理、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语言的思想体系。 近代史学家称荀子为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开一代师风的旷世大儒,谭嗣同认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不是孔孟之教,而是荀学。” 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和锻炼,他不认同孔子的“天生德于予”的观点,他认为“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荀子讲的是学习,但是他没有想到成为圣人也需要“人之所积而致”。狭义地理解一下就是:也需要有人抬轿子。孔孟主张“天人合一”,荀子偏偏要说“天人相分”;孟子说“性本善”,荀子却坚持“性本恶”。本来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荀子之说也并非故意非难孔孟,想不到在后世历朝历代,孔孟之学近于一统江湖,所以荀学也就无人喝彩。 荀子作为儒家先哲,他门下却走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样的法家高徒,这些高徒也曾经叱咤风云,有令山河变色的能量,但是他们却没有把老师当圣人供起来。他自己的著作也是死了一千年后,才有唐人杨为他评点作注。不幸的是连司马迁也“惜墨如金”,在史记里仅给了荀子区区二百余字。 安泽战国时称猗氏,属于上党郡,上党为韩地。《史记》载:“秦攻上党,韩不能救,其守冯亭以上党降赵。”公元前263年,强秦攻韩大胜后,切断了韩国与上党的交通线,弃韩归赵后的上党大战在即,风雨飘摇。赵国老将廉颇同秦将白起对峙,游学于齐的荀子在故国危难关头,千里迢迢,毅然回国,同掌握军事实权的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可惜的是,到公元前260年,秦使反间计得逞,长平(今山西高平市)之战赵军大败,40万将士被坑杀。 荀子文化园里如今一座巨大的荀子雕像矗立在顶峰竖起高,廿八米。这座通高达到28米的雕像是国内目前花岗岩雕像中最高的一座。站在雕像前,安泽县城全貌尽收眼底。 山风猎猎,松涛阵阵,山下绿水潺潺,山后黄花烂漫。斯时斯景,若荀子魂归故里,感念桑梓深情,该当临风把酒,再赋锦绣华章。《史记》里说,他十五岁就离开了这片土地,可最终也没有落叶归根,他葬在了山东兰陵。当年的荀子,一定登临过这座山。“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 Y8 V7 Z( d. H# G% i+ j- R
了解了荀子文化,第二天我们便登临红叶山,,车直接开到山顶,我们登高远望,刹那间便被那美丽的景色惊呆了:漫山遍野的红叶,真是壮观啊!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确山西风光好,要是石家庄朋友一起同我们观赏红叶多好啊!不由让人想起了毛泽东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这样的大好河山,怎能不令无数英雄竞折腰呢!打江山,坐江山,为了江山演绎了多少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一夜风云散,变换了时空!总是想着江山千秋万代子子孙孙永远坐下去的人,无疑是痴人说梦!秦始皇也只到了二世就灭亡了! 壮丽的大好河山的令人陶醉,但愿长醉不愿醒!
# C$ e4 ]9 P, c& u+ D8 U+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