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创作)诗歌创作中的意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8 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今查阅编辑了一些诗歌创作方面的文稿,供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借鉴提高: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一定要注意对意境的描述,如果你抓住了意境,你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那你肯定就能写出好的诗歌。

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 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但何谓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既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

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

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可以称之为意境美的典范。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2:43 | 只看该作者


在诗中,徐志摩对诗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他将自己对母校多年的感情浓缩在精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色彩的形象和想象中间。由于徐志摩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你看,在诗人眼里,那河畔夕阳中的垂柳被镀上了一层富贵而又妩媚的金色,在轻柔的微风摇曳,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仿佛一位美艳绝伦的新娘,这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同时也在诗人的心中荡漾。在徐志摩的眼中,那柳荫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他象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可以说是融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镜中花般的“彩虹似的梦”描绘的多么形象、鲜明,多么令人心醉,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到似的。于是,他似乎乘着满载星辉的的一叶小舟,向着水草幽幽的小河深处,击拍纵歌,去寻找他彩虹似的梦。。。。。梦能寻到吗?于是几声浸透淡淡哀愁的的箫音,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于是,便诞生了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整首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 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2:44 | 只看该作者


再示范另一首诗歌:

〈思念〉

初春,夜,柔风徐徐。
思念你的我,
独自凝望无垠的夜空。
几颗晶莹的泪滴悄挂腮边,
就像露珠沾上草尖!

窗外,朵朵柳絮随风轻舞:
飘飘,又见你弯弯的眉!

虽然寥寥数字。但它抓住了意境美这一要素,应该是一首很好的情诗。读了它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春意融融的午夜,一个寂寞的男孩,独坐在窗前思念远在他乡的、心爱的女孩。春天,本来就应该是少男、少女们的季节。这首诗通过柔风、无垠的夜空、随风轻舞的柳絮,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多么浪漫的春夜,但景色的愈发美丽,更衬托出男孩的寂寞,美的让人心碎!这一感情又通过一幅精彩的描述得到升华:几颗晶莹的泪滴悄挂腮边,就像露珠沾上草尖!请想象,黎明,草尖上跳动的露珠,那是多么的令人砰然心动,使人顿生爱惜之心,这更衬托出这份思念的凄楚,令人心酸。因此,这是一首很好的诗歌。

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意境的描述,抓住了意境,你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那你肯定就能写出很好的诗歌。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3:36 | 只看该作者
烟台专区有一本冬泳诗歌大专集,很精华的呢!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2:43 | 只看该作者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2:44 | 只看该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冰心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2:44 | 只看该作者


学会读诗:

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在欣赏诗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身临作者的意境。要想读出诗的美,首先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这是独处意境的前提。无论是什么诗,或是含情委婉的,或是悲怆豪迈的,或是典雅唯美的,都会以其语言的细腻,精巧,绚烂被人们所喜爱,以其朦胧,粗犷,质朴的风格被人们所吸引。学会读诗,不仅是对文学的欣赏,更是对自身品质的修养,高尚情操的陶冶。诗,这个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将永远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8#
发表于 2007-9-18 12:56 | 只看该作者
学会读诗,不仅是对文学的欣赏,更是对自身品质的修养,高尚情操的陶冶。
9#
发表于 2007-9-18 14:19 | 只看该作者
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境!~~~
10#
发表于 2007-9-19 06:4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马刺[/B] 发表: 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2 07:48 , Processed in 0.05170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