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美乡村(西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2 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6 11:47 编辑
/ z: z1 H! a0 ^0 W5 A' @! S0 G) S5 H8 _# p
       收集到的66个中国最美乡村,西南占11个:重庆草坪村、李家村,贵州土坝村、纳灰村,云南银井寨、丙中洛、寺登街、水碓村,四川亚丁村、西藏俊巴村、错高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6 收起 理由
冬网中医大师 + 10 赞一个!
长工 + 2 赞一个!
林中老屋 + 2 赞一个!
草堂听雨 + 2 赞一个!
双鱼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22 17:15 编辑 ; S! K* C) y- n% k
8 S0 B. |) X8 O
       渝北古路镇草坪村不算大,也不算高:面积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5米,但难得的是农历三月,这里能看到漫山红枫。
& @9 W+ U$ Y" ^       “红枫似火照山中,寒冷秋风袭树丛。”印象中该是秋赏红枫,而在此处,枫叶却赶起了春的热闹: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蛰伏了一冬的红枫,伸展开腰肢。低矮的、高大的、纤细的、粗壮的,各个品种的枫树争相吐出新芽,穿上深红的新衣。登上路边的山冈放眼望去,绿树、红枫、草花由远而近、由高到低构成了村庄的美丽图景。- s- {3 ~, c# n. [+ U* k) D, W3 x
从山冈下来,沿平整的公路漫步,随处可见绿色的果园和菜园。春有草莓,夏有蟠桃、葡萄,秋有柑橘,加上应季蔬菜和林下养殖的土鸡,足以让游人尽享农家之乐。
6 k- u) J# K6 f% O# Q       村子尊尚慈孝,加上村庄隶属古路镇,原是古代驿站,行人们乘坐流动的车马将这里慈孝的故事远播。《孝道》、《孝星》、慈孝行为规范》和慈孝挂历免费向村民发放,慈孝教育格外受到重视,长慈幼孝就这样渗入人心,历久弥新。
0 W; t% \4 m. h' ^; u; @( m) {一路走来,总能被散发着川东风格的民居所吸引:一栋栋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联排而立,坡屋顶,白墙为底、灰条勾缝、墙上嵌进棕红色的窗棂,门前挂有仿古楹联,……加上房前屋后的枫树、花坛、塑胶篮球场,处处都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没有抛弃传统、没有抛弃自然的现代草坪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22 17:17 编辑 - p- H7 S' ~& A: d) W# w* w! _! C

" O4 P  @! _& Z( ]$ u' d3 X( w       驱车出遵义市遵义县城,沿高速公路往西北方向奔发,路两旁淡粉、大红、浅白的野花盛开,香气迎风扑面。山一段水一段,半小时后便来到了枫香镇土坝村。
1 x: ~0 {! G4 }$ c% \% r0 _       这是一个隐于大娄山脉群峰之间的小村庄。放眼凝望,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彩柱子、雕花窗,一栋栋别具格调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地在青山碧水间排开,凭水依山,淡妆素抹,玲珑适用。
! h  m( x9 J8 `1 O       土坝村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村里家家有树,户户种花。远处青山连绵起伏,眼前清溪潺潺流动,袅袅炊烟伴着随风摆动的稻苗,还有那仰着脸看太阳的向日葵,这个村子占尽了大自然的偏爱与灵气。
" {3 o" ^" E7 {6 y1 I2 c& E8 r       遵义会议几乎人人皆知,但被称作遵义会议“闭幕式”的苟坝会议,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1935年3月12日,张闻天在苟坝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避免了中央红军遭受覆灭的危险。" L) h4 [2 U' T
       步出土坝村,沿着风光秀丽的白腊河,不远处就是群山环抱的苟坝会议旧址。现在的旧址还有人居住,房主81岁老人卢在维领着大家绕着房前屋后边走边看,房屋已变得破旧,当年红军写的标语、口号等痕迹几乎看不见了,可是,老人言语间充满了珍惜和爱护。
  @) ]. _: Z$ ^+ ]        苟坝会议期间发生的事,当年只有时一二岁的卢在维现在只记得一些零星片段:那年红军是3月9日入住村里的,红军进村前,敌人造谣共产党吃人。他家的几十口人和大部分村民都躲到后山。后来听说红军和以往的军官老爷们不大一样;红军走后,大家下山来发现,家里的地扫干净了,水也挑满了,这才知道红军是好人。日后,大家越来越信任和依赖这支队伍,把他们当做亲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22 17:18 编辑
2 t. N2 A' l7 w6 h8 r1 k8 _& N' B4 _
: ~3 F9 }# l& T      上个世纪60年代,云南瑞丽市姐相乡银井寨里立起中缅边境71号界碑,以竹棚、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将一个寨子分成两国。中方一侧叫银井,缅方一侧叫芒秀。这种“一寨两国”的独特景观,让今天的银井村别具风情。
0 ^* f) I3 c4 A1 P8 }/ t6 Q       春光明媚四月天,傣寨银井已仿若初夏。紫红色的三角梅一蓬蓬开得火热,香甜馥郁的菠萝蜜已挂出青涩的果实;月光下,小伙子和小姑娘在轻柔美丽的凤尾竹下说着悄悄话。, ~" a& Q6 @# {" Q
       有这么一首曲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绿波荡漾……”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军旅词曲作家杨非就是站在银井村几公里外的勐秀山上,俯瞰瑞丽江蜿蜒而过的坝子,写下了这首风靡一时的歌曲。
9 l6 `# r5 d* W6 s3 K       “一寨两国水井”前摆放着两个过滤井水的石桶,分别刻出“中国”、“缅甸”字样。用木炭、棕皮、沙子或鹅卵石过滤后的井水甘甜可口,可直接饮用;通自来水前,就是这口水井哺育了寨子里的中缅两国人民。“一架秋千荡两国”!秋千立在国境线旁,咫尺之外就是缅甸民居。
& P' A/ n7 z: t4 A5 Y* y6 A' P& Z0 j       穿过热带瓜果种植区,沿中缅胞波长堤徐徐而来,中缅风情更是目不暇接:7777块缅甸翡翠镶嵌而成的玉石桥“一桥跨两国”;按仰光大金塔5:1比例仿建的金塔熠熠生辉,银井和芒秀村民均可膜拜,真是“一塔佑两国”……
: x+ M. t& U3 B! V/ `走进中缅民俗博物馆,近4000件古旧民俗器物,讲述的是中缅边境群众的日常生活故事。“漆皮经,用藤条编好后一层层上漆,晒干刷上金粉,雕刻佛教故事。”馆长罗怀成如数家珍。
0 `& g7 f6 d4 U& ~! O$ R% s       漫步银井村,能见到缅甸布岛族妇女手工织布,还常能与身着“笼基”的缅甸商人擦肩。
' I. ]9 ?: m1 @9 U       银井小学有138名学生,其中61名是缅甸籍,他们在学校里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义务教育、营养餐等政策。“我们生长在美丽的‘一寨两国’,身处中缅两个国度,唇齿相依,心手相连,是永远不变的情怀……”孩子们大声唱着校歌,他们是“一寨两国”独特的风景,更是中缅情谊世代相承的希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22 17:20 编辑
' l# b4 f: {& }. j& H5 Z& B; G+ W* U9 \9 z" B* H9 i$ v
       夏日的拉萨,天蓝得诱人。沿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去俊巴村,路边缓缓流淌的拉萨河,同不远处的高山、白云一起,构成一幅水墨风景画。金黄色的油菜花有的星星点点,有的蔚然一片,让人有去徜徉花海的冲动。不时出现几棵柳树,做了绿意的点缀。
2 I/ N; r3 e8 R8 n  K4 ~* |       拉萨河在曲水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俊巴村就坐落在江河交汇之处。通往俊巴的高速公路窄了一些,但风景依旧喜人。且不说道两旁的树木,但是河里的野鸭、水鸟便给你一种久违的感觉。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几十间房屋林立在依山傍水的山坳里。村中央的一块空地上,三五孩童正在追逐嬉戏,上了年纪的扎桑老人坐在门口慈祥地看着。
. `# d9 r" R$ }) i. _俊巴村独特的不只是风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藏其它村庄不同,这里是唯一一个世代以打鱼为生的村子。对于从不吃鱼的藏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独立独行的地方。
4 }/ N. O9 ]4 n0 c# R' k3 _9 W! H       本来,在西藏鱼是上天在凡间的代表,是不可以吃的。村民只所以靠打鱼为生,有个传说:有一年,拉萨河的鱼类猛增,有的甚至长了翅膀飞上了天;遮天蔽日的“飞鱼”使万物生灵都难以生长,于是“天神”下令俊巴村民进行捕杀,并允许他们吃鱼。这才有了俊巴村捕鱼吃鱼的传统。8 m" t' ~5 R3 K) ^
       奇怪的是,这里的船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用牛皮制成。这种船一般用几张牛皮缝制后,固定在木质船骨上,牛皮船浸水后变软,晒干后变轻,既能应对急流险滩,又便于携带。
7 v8 w; k! _, h  Y       每到打鱼好季节,村里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河里鱼类众多,有白鱼、花鱼、尖嘴鱼、胡子鱼、薄皮鱼、棒棒鱼、藏鲶鱼等,几网撒下,就能让小船摇摇欲坠。一天下来,少说也能捕个六七百斤。每到藏历3月,俊巴村都要举办“捕鱼节”,渔民们背上牛皮船载歌载舞,几个年轻人在腰部绑上船桨,将牛皮船扛在背上,依次排开,随着领舞者的歌声敲打出有节奏的撞击声,很是悦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22 1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鱼儿外婆 于 2013-8-22 18:59 编辑 # O# w2 M* n1 s+ w& u

% C+ P5 r4 V$ _3 s  W9 D( ?
; w9 M0 U2 h0 ^  F. G5 F" N7 M2 q7 n- G2 \- [% d, Z
6 Z& X7 G/ B' v6 r) T

3 C& X: ?, b  R* ?( 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22 20:01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22 20:3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24 10:59 | 只看该作者
西藏然乌也是最美
. Y  M3 [( [3 M% T3 W9 L
  N, X  _' e  j+ x1 w1 X/ T' o+ I1 ~( J. \2 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26 10: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海葫芦,欣赏了!) W% R& s6 c. ]3 _/ T. x
7 U* }: F& G  q/ M2 i9 b9 H5 q* c
1 R/ d0 B; j$ T) V" E0 {( C3 @;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9-2 12:09 编辑 ( z& b; c) |' Q' E1 U& G( p
+ ?% v, N; A# e: Z( c, |
问好各位泳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7 14:04 编辑 7 C) y. D: f9 d0 |- f
/ m$ C. U) h8 d7 ]
       稻城亚丁,人称“最后的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外人视为世外桃源。
# n; }% a  e9 E4 r5 w       从稻城县城出发,翻山越岭,沿赤水河颠簸75公里,到达香格里拉镇。从这里沿盘山公路而上,在云雾中转过第32道弯时,雪山迎面而来,好像一尊大佛,端坐于莲花台上。亚丁村深藏在峡谷之中,云雾缭绕,溪流潺潺,一座座藏族民居点缀在青黄相间的青稞地里,仿佛连接起了仙境与人世。
, s; m5 q+ H, o* g       这个村子的美像太阳一样,既让人觉得亲近,又让人心生敬畏。村子北靠长寿老人山,南向三座雪山。此处雪峰呈“品”字形分布,互为风景。雪山北峰“仙乃日”意为“观音”,象征慈悲;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象征智慧;东峰“夏诺多吉”也称“金刚手菩萨”,象征勇敢。
# M$ t( w1 ~1 ?       村中有32户人家,村民们家家开旅馆,户户搞接待,但由于敬畏神山,没有一户上山砍伐树木。森林植被生态系统得到很好保护,林木枝繁叶茂,枝间松萝翩翩起舞。秋冬季节,常看见雪峰在晨光中灿烂、夕阳下燃烧。# a. w$ {1 O; F5 M% R; S
       村中全是传统藏房,家家内部都有干净的卫生间和洗澡间。入夜围着火炉,青稞酒酸甜解渴、酥油茶温暖咸香,手执七分熟带骨牛肉就着美酒,听着渐渐响起的藏家祝酒歌,一天的疲劳就此卸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7 14:28 编辑 5 q# q4 [. J. |: a$ Q; U
- j2 W" ]9 d* @4 m
       怒江滔滔由北向南,流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不远,受地形影响形成U形弧状的怒江第一湾。丙中洛村就躺在怒江大峡谷的臂湾里。在这里,每一秒都能很阳光,节奏总是慢一点,田园生活舒服得让人舒缓。1 n" P. s. [. V$ h3 a
       远远望去,海拔5128米的嘎娃嘎普雪山终年积雪,圣洁得犹如与世隔绝的冰川世界;近一些,始建于清朝的藏传佛教普化寺经幡飘扬,与不远处的重丁教堂和睦相处;再近些,石板屋顶的木楞房错落有致地爬在山坡上,秋日里,被金黄的庄稼环绕,要是春日来,将是别样的桃红草绿;如若到得跟前打量,还有鸡、鸭、狗悠闲地在窄窄的乡村路上或踱步或打盹。车至丙中洛就再也快不起来。3 _0 u# a5 Q# F# W0 L
       藏族村民阿白在丙中洛开起了客栈,赶上春节、国庆,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人,特色浓郁的传统民居、服饰、歌舞、饮食,都让人陶醉其中。如果需要,阿白还会组织马帮,沿着茶马古道将客人送到西藏察瓦龙。这里民风淳朴,鸡都是放养,满山满坡地跑,晚上就飞到树杈上睡觉;步行4个小时,穿过村子和原始森林,就能走到高山牧场,春天绿绿的一大片,开满了花,还有澄澈的湖……
# x( f$ }9 U0 J3 w; _$ L       田园诗画般的丙中洛是多民族、多宗教交融互生、和谐共存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遵循与人为善的生活原则,团结、平等、友爱成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 y9 o3 w2 J9 ~# w  ], d$ F
       72岁的丁大妈是网络名人,她是藏族,老伴儿是怒族,儿子娶了纳西族老婆,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白族、傈傈族和壮族小伙。虽然是多民族家庭,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但相处起来非常融洽,傈傈族的苞谷稀饭,藏族的酥油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像丁大妈这样的家庭在丙中洛非常普遍,整个村子就像一家人。1 H: l5 |1 a) r  Z( }& b1 |
       在这里,人和人贴得近,人与自然也特别亲。丁大妈说,居住在大江大山的怀抱里,老一辈从小就告诉她,建房需要多少树就砍多少,千万不要多砍,砍完还要补种上。“人对自然好,自然才会对人好。”' Y8 C+ H5 C$ l+ Q/ t% N/ _
       夜幕降临,繁星满天,空气透凉。院子里点起篝火,带着浓浓烟醺味的酒煮鸡端了上来,村民们围在一起喝酒、跳舞、欢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7 14:12 编辑
- A" ^, t4 H, B4 T' @( x1 }9 k$ ?0 l) U; ^+ E
       寺登街在大理和丽江之间,在悠远深邃的茶马古道上,在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里。这里古朴宁静、原汁原味。涓涓溪水绕着斑驳的红砂石板老街流淌,雕梁画柱的民居旁,早起的村民不紧不慢地走过……
# k/ s) |" |0 O/ {5 ^5 a       隐匿在云南西北部大山深处的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载这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因交通便利,寺登街在元末明初即稳定成为中心集市区,亦是茶马古道上喧嚣一时的重要驿站和茶盐交易集散中心。
/ R9 J# R" l7 O3 }; n! H7 [       寺登街管委会副主任王剑雄说,上世纪50年代以后,新建的公路不再从这里经过,古老村落慢慢沉寂下来,渐渐被人遗忘。或许是这份遗忘才使古老的寺登街得以在汹涌的商业化进程中留存,成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保存至今的传统建筑竟有8.5万平方米。
7 n/ U& [% l$ K) E6 u3 @; T       寺登街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的兴教寺,是现今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檐下尚存20余幅壁画。风雨洗涤的石板街两侧,古老的马店驿站一家挨一家,上马石、马鞍、马灯,还有那被灶火熏得黑油油的墙壁,似乎都跟当年一模一样。穿过一条白墙彩绘、花草簇拥的巷弄,推开高高的大木门,进入59岁的赵德和老人居住的欧阳大院,101年历史至今沿袭着“三坊一照壁”的传统白族民居样式,窗棂、门板上栩栩如生的雕花历经百年未曾变更。# c+ F4 S& G$ x
       离欧阳大院不远有一处叫“三年家巷”的客栈,老板欧阳海育跟住店的客人“约法三章”:晚上10点必须回来,不许超时;木板隔音效果差,客人在房间里不能大声说话。
2 O* D. k/ b2 i. U2 @8 N1 @       其实,寺登街也在改变。2001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将寺登街列入“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一项历时8年的“沙溪复兴工程”很快启动。“寺登街的修缮保护特别强调修旧如旧——不光是修出来像旧的,而是最充分地使用原有原料。一根柱子朽烂了,不是整根换新的,而是只换朽的那一段。即使早被踩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红砂石板,整修时也都被标上记号,哪里起来的就放回哪里。# N9 Q: {; a6 o
       带着这份小心翼翼的珍惜与呵护,古老的寺登街正在迎来新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25 10:15 编辑 ; R, `9 y! K( L$ g* V

. X6 R0 |, P- b# z9 k$ a       西藏巴松错湖,隐藏在群山之中,大大小小的村庄依湖而落。巴松错的尽头,穿过一片青冈林,便到了错高村。错高,藏语即湖头的意思。" z/ {: N) W( s" }) ^/ w2 \: i
       错高村依山傍水,一片时时徜徉着黑颈鹤和赤麻鸭的湿地从村头缓缓铺向湖畔。赤麻鸭被村民奉为神鸟,在冬春季节里成群结队地嬉戏与觅食。成千上万的雪鸽,有时会在村头的上空,以洁白的雪山和苍劲的松林为背景,招摇着迎风飞过。这片湿地还是藏香猪的天堂,走在村里,你会不时地见到藏香猪翘着小尾巴欢快地跑来跑去,或是觅食、或是卧睡、或是嬉闹,各个苗条矫健。! d! X9 ~* U% i5 L& l3 H! j$ `
       错高村背依雄奇陡峻的杰青那拉嘎布雪山,海拔6300余米。传说中“杰青那拉嘎布”和旁边的“阿玛觉姆杰增”是一对夫妻山。错高乡副乡长尼玛罗布说:由于前些年旅游开发深度不够,这里虽然有天堂般的景色,但没有留住游客的设施,大家看看景色,当天就回去了。
& D8 d# A" N# F       其实,错高村每天都很热闹。从村头次仁卓玛的商店上方望过去,你可以看到一根高立的经幡柱,擎着大大的风马旗在风中招展。每年正月十五,附件村庄的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举办严肃的“树经幡”活动。这是与本地神祇——空行母的一种互动节目,人们带上自家打扮得俏丽的松枝围坐于此,煨桑、撒青稞。3 \) @2 K5 v# L
       错高村是一个既戒酒又戒肉的村子。不过,招待客人,村里人的热情并不会因此减少丝毫——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主人都会端上热乎乎的酥油茶。村民给客人用的杯子也很有趣,男人们用大一些的杯子,女士用的杯子要小一号。
8 U6 c( s5 a1 N3 o: r       错高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我们村的姑娘是最不怕嫁不出去的,别的村的小伙子都来抢。”错高村党支部书记罗布次仁笑着说。错高之美不仅在于美女,错高村是工布地区唯一完整地保持了工布藏族传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格、习俗、文化和信仰的村落。村里的房子就地取材,大多是用木头搭建的,古朴中透着原生之美。曲折的小巷在院墙之间婉转逶迤,通向散落全村的玛尼拉康、玛尼石堆和经幡柱,串起村民们祈福、转经、祭拜的脚印。
" h! |5 m+ F! F" R- K8 A! \       宗教场所与周边的雪山、神湖,以及村民们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构成了工布藏胞充实的精神世界,而肥美的牧场和湿地又为他们提供了足以依赖的生存空间。错高村就这样安然镶嵌在雪山绿水之间,续写着工布藏族古老的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0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29 08:24 编辑   ]( Y: ?6 X* _% |8 ~
5 J; t6 z8 N, S) @) m: O
挥师西南众仙境,跃马扬鞭返京城——这些地方是中国版图的亮点,有生之年一定前往。$ ^! e" U; r) R" m( o, g*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1-28 2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冬网中医大师 于 2013-11-28 20:21 编辑
6 d4 L5 z) ]: p0 X: j0 G' }% u6 V

4 Z+ {% ?- o: K谢谢海葫芦,欣赏了!. J; g& E% T0 n5 C# ?) c4 F. ^
见景如见人。# b/ a2 v% t& s7 Q2 k

/ z% T0 p# O! l/ D' P/ `7 {) n
: [6 e6 L( Q% |  n: W2 N
挥师西南众仙境,+ C, g2 L6 ^8 Z; U
跃马扬鞭返京城。
0 U" {) X" V+ x2 c; r2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海葫芦 + 5 问好中医大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9 14:19 编辑 ; z  ~% ~: M  n
7 F! M- R5 V0 i  j, ^
       水碓村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属于坝区,国土面积2.48平方公里,海拔1570米。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S4 q- l) ?$ |" ^5 O# u' L6 c
       水碓村是和顺的重点旅游景区,有全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故居,有久负盛名的“益群中学”,有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的滇缅抗战博物馆,建有刘氏宗祠和李氏宗祠,百年古寺“元龙阁”;水车、水碓、水磨、洗衣亭、人工湖等,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吸纳西方文化、中原文化、南昭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礼仪文化。是和顺镇——“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四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属“天下和顺”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9 14:21 编辑
; t9 d" I$ p! D% X1 W. u" u& O4 d# E3 C7 W
       从重庆市江津城区驱车约40分钟,长江之滨的石门镇李家村就隐隐约约地出现在视线中。远望,青山如黛,江平岸阔;近观,田园村舍,绿韵流淌。清新的空气,盎然的生机,令人顿觉清爽,不仅陶醉其中。
7 m# X0 \& t5 \, }: |# f       李家村在重庆著名景区石笋山脚下。石笋山因酷似拔地而起的竹笋而得名,又有雌雄石笋两峰遥遥相望,似深情对视、永不分离的情侣,因此也被称为“中华情山”。虽然石笋山平均海拔只有700多米,但村民说:当年铁拐李就是在此修道成仙,唐代文人刘禹锡也因此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句。如今,石笋山因气候温和、植被丰富、环境幽静、交通便捷,被驴友评为“重庆十大最佳露营地”之一。
( S1 y$ X8 C1 d5 q' s8 g1 C) q- a       除山水画卷,还有田园风光和休闲农趣。石门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而李家村正处在农业观光园的核心区。走进该村的优质晚熟的柑橘基地,上千亩橘林望不到边际,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鲜艳的色彩,蓬勃的生机让人仿佛忘记了此时已是冬季。这里的优质柑橘果皮薄、果肉细、口感好,每年4月份成熟的时候还能见到“花果同株”的独特景观。春季,千亩红叶石楠新叶火红,蔚为壮观;夏季,“十里水果长廊”黄花梨飘香。中科院地化所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江津区中硒和高硒土壤比例为90.21%,大部分农产品富硒。这无疑又为李家村的乡村旅游贴上了健康的标签。
$ J2 ~/ \* {; N. e" s# s: U漫步村中,摆放着“天下第一梨”雕塑的乐湾大院让人眼前一亮。院里摆放着水车、纺车、黄桶、犁、耙等大型农具,墙上挂着蓑衣、镰刀、斗、升、斛等100多套农具,这是村民用自己的方式留住逐渐流逝的农耕文化。
# T, y$ s- l& g! [' y6 r9 k2 k8 X       李家村与邻村交界的江边,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大佛摩崖造像。大佛寺正殿为清代典型歇山木结构建筑,依山而立,层层叠叠,七檐飞翘,气势磅礴。寺中有我国现存唯一的脚踏莲花观世音造像,神态动作别具一格:不是正襟危坐布道说教,而是身往后倚,略带倦意,好像远足归来,在此依崖小憩。
/ G% ^9 h, e4 F7 G$ @; _, A       长江之滨李家村,绿韵山水,四季田园,告别喧嚣,相约静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9 14:33 编辑 + j+ e7 j! X8 j4 Y  w
; s* O) b$ {: I. M" E& i- ]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林。”脚步未到纳灰村,先至万峰林。万峰林位于滇黔桂交界处,是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两万多座山峰摩肩接踵,蔚然成林。: U4 p0 r' ~) l: A9 v) R
       就在这万峰环保之中,静静横卧着纳灰小村。纳灰村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街道,村民以布衣族为主。纳灰村的田坝以八卦田最为奇特,八卦田为宽而浅的蝶状漏洞,是地下河水对可溶性石灰岩溶蚀后形成的地形特征,村民以中间的洞口同心圆耕种,根据地势起伏垒出田埂,一道道弯曲的田埂就变成了富有韵律的线条,形成道家的八卦。
7 R$ P9 Y; |/ R7 ^4 s# K布衣人喜水,纳灰河自峰林的西北端婉然而出,钻过几座石桥,串起几个寨子,岸边垂柳妩媚,古榕倦懒,河水淙淙,去而不返。顺着纳灰河向南步入纳灰村,传统的布衣民居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用石料,高可至五、六米;石板盖顶,铺成齐整的菱形或随用料舒展成鳞纹。石头房屋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磨、缸……都是石头凿成,正如布衣族人的性格朴实淳厚。
, u* R, X, f$ Y& I       徜徉寨中,最常碰见的是以株株参天古树。问树下闲坐的老人树是什么时候栽的,老人摇摇头说:怕最少有几百年了。古树和村寨谁更年长,水也说不清。同行一位朋友说,布依族崇尚大自然,长过几十年的树都不会去砍伐。老人带我们去看白石桥畔一株树龄超过900年的黄葛,黄葛树根下又长出一株棠梨合二为一,根与根相连,枝与枝相拥,老人说这是夫妻树,是神灵告诫村民要家庭和睦,夫妻相敬相爱。/ w. z6 K; `" u# s: U) z  b
       在村中的广场正赶上布衣人家举办婚礼,据说布依族有“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要在婚后第二天被送回娘家,只能在重大节日或农忙时被接回夫家小住,几日后又要被送回。新娘怀孕了,一个家庭才算正式成立,否则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如今,纳灰的布衣人家不再因循这样的习俗,但是八音坐唱这样的传统仪式却不可免。身着蓝、白色布衣的8位布衣族村民,通过演奏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竹琴、月琴、勒尤、刺鼓、小钗等布衣族乐器,用约人、上路、拦路、喝竹筒酒、哭嫁、发亲等12调,叙述布衣族婚俗的12个环节,曲调古朴流畅,宛若天籁。    / G/ ]1 b7 U5 y! V( ^
       夜宿寨中布衣人家,主人热情好客,几碗米酒下肚已是醉意朦胧,窗外虫鸣、流水声混合在一起,消散在万峰林温柔的夜色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01:19 , Processed in 0.06106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