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同凡响 于 2013-7-5 13:06 编辑
戏说八十二:明月如霜 山水如歌
炎热的盛夏,心焦难捱,然而最近读了明月如霜先生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丽江印象》、《风花雪月大理行 》几篇游记,再仔细回顾了他以往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台北观灯》、《巴山蜀水之行》、《秋游九寨沟》、《皖南行》几篇游记,顿觉如习习凉风,一扫心情不爽。
首先感觉这个老头整天东跑西转,飞来飞去的,应该很有钱吧,要不哪的山俊秀他去;哪的水灵动,他去;哪的民风淳朴,他去;哪的林木葱茂,他去,这得糟蹋多少银子啊!就像俺一个手艺人,就算知道哪的美女多,半个月不吃不喝,也凑不够上天的盘缠啊。
看先生笔下的游记,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娓娓道来,不枝不蔓,好像是素描的山水、草绘的丹青,简装的西施、素颜的貂蝉,朴实无华,简洁明了。但文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山一水、一露一云,就像赋予了生命一般,仿佛含泪、带血,会呼吸、会游动一般。
看先生笔下的游记,人物刻画、风土人情往往能抓住精髓所在,寥寥数笔,便活脱脱地跃然纸上,《丽江印象》中,一声“小胖妹” 便乐的小姑娘如吃了蜜似得甜;对基诺山寨的一位导游的描写更是惜墨如金,仅仅写到,“是一位基诺族的姑娘,普通话很标准,人也很健谈”;《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对版纳的导游姑娘的有了较细致的描写,“身着窄袖短袄、长及脚面的筒裙,淡雅素净、亭亭玉立” ,看似简单的文字,一下子就让我们对异域风情的习俗有了了解。他对人物的描写,混合着自己的观察、揣摩,看似写实,却折射出自己心灵的投照。
看先生笔下的游记,感觉他的感情阈值较低,应该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吧,水的潺潺、花的芬芳都可能撩拨到到他的心扉;鸟的鸣唱、人的喜怒都可能影响到他的情感。在都江堰观水,当听到以前水患无穷,百姓涂炭,也感慨“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在台北观灯看见华灯溢彩,却又想到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游览巴山蜀水时看到当地羌族精美的民居时,发出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说羌话了”的惋惜;当看到蜀人喝茶、搓麻的悠闲场景,听到“江浙人不懂得休闲”,也发出莫名的惆怅;在西双版纳看到导游小姑娘眼中晶莹的泪花时,更是“触景伤情,刻骨铭心”。
看先生笔下的游记,文字中流淌出来的就是天然,没有假模假式的矫情,这应该是对生活、对命运的一种透心彻骨的禅悟吧,虽然他自己说“本人因佛缘悠远”。
突然想到乾隆状元石韫玉的一副对联:“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觉得用来形容明月如霜的文字再合适贴切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