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61|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趣谈杜牧的绝句《清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8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趣谈杜牧的绝句《清明》

一年一度清明又至,人们不由又想起晚唐诗人杜牧的那首绝句《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杏花村在哪里呢?据传就在南京西长干巷附近,明城墙西城角,护城河河浜的花园内有一个牧童遥指的塑像,也就是根据这个传说创作的。杜牧之后,出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新《清明》!现选录如下以为一乐。
(一)删缩、变体
《清明》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清明》改为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清明》改为五言诗:“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首旬删“清明”二字,是因为诗题《清明》已示意。
《清明》改为六言诗:“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
苏轼将《清明》改为一首绝妙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

(二)仿拟
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仍,百姓纷纷避居山野,塾师也都失去了饭碗。有人仿杜牧《清明》而作:“清明时节乱纷纷,城里先生欲断魂。借问主人何处去?馆童遥指在乡村。”
清满人绍昌曾仿杜诗作《中秋即景》:“中秋冷冷又清清,明远楼台夜气横。借问家乡在何处?高升遥指北京城。”高升,绍昌随身仆人。
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社无法推销学术书籍,就不给作者稿酬,而以书籍代之。某晚报曾经刊登出一篇学者卖书的故事,并附录一首诗:“作者掩面泪纷纷,书成之后欲断魂。借问专著何处有?秀才近指自家门。”读了之后,令人唏嘘不已。
据说,我国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曾对学术专著出版难大发感慨,并仿《清明》写有一诗(?):“绞尽脑汁泪纷纷,出版无门欲断魂。借问尊书何处卖?秀才遥指自家门。”
如今每年春节来临之际,一些官员下乡扰民:吃香的喝辣的,走时还要带上一大批年货。老百姓十分反感,有人仿《清明》诗作诗一首:“官车队队出纷纷,鸡鸭猪羊吓断魂。红面关公在何处?百姓遥指杏花村。”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22 收起 理由
houzhaotian + 2 赞一个!
郑点牛排 + 2
海威乐泳 + 1
冰之雅 + 2 赞一个!
金枪鱼88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4-10 13:3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教授说在什么地方都有道理。看谁给的劳务费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4-8 18:27 | 只看该作者
杏花村在哪里呢?据传就在南京西长干巷附近,明城墙西城角.


汾酒有1500多年的历史,说杏花村是山西的。看来夏橙老师要拿出证据,不然大家都认为山西汾酒杏花村才是正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4-8 19:33 | 只看该作者
夏橙老师要拿出证据,不然大家都认为山西汾酒杏花村才是正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4-8 20:30 | 只看该作者
夏橙老师只是在讲故事,让我们长了见识,夏橙并没有卖酒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4-8 20:31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著名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一直传诵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杏花村究竟在何处?长期以来纷争不断。南京地方志专家王涌坚在查阅了百余份史料,进行细致考证后指出:“杜牧饮酒的杏花村,就在南京!”


汾阳没有雨纷纷


昨日,记者跟随王涌坚一起来到位于花露南岗64号的原南京第一棉织厂,现在这里已经是金双强纺织集团公司。

公司内有一排面积很大的厂房,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十分忙碌。一位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告诉记者,小时候就听父辈说起过,这里原来叫杏花村,只是后来被改建成了工厂。记者了解到,据旅游部门初步统计,全国现在有19个“杏花村”,其中被认为是杜牧写诗地的“杏花村”有6个,分别在山西汾阳、山东梁山、安徽池州、湖北麻城、江苏丰县、江苏南京。

“争来争去,最后三家胜出,即山西汾阳杏花村,安徽池州杏花村和我们南京的杏花村。”王涌坚说,这三个杏花村中,名头最大的是山西汾阳杏花村,而恰恰山西汾阳杏花村最经不起推敲。

据考证,杜牧从未到过汾阳,“所饮之酒当然不是汾酒,牧童遥指的当然岂不是汾阳杏花村”,王涌坚还指出,“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江南清明前后多雨的气象特征,而地处黄河以北的汾阳,清明时仍以阴冷天气为主,不会有“雨纷纷”的。


“池州说”也经不起推敲


解放以来,—些学者根据现代气候和杜牧曾在安徽池州做官的事实指出,“杏花村”在安徽池州。2003年5月出版的《中国地方志》刊登了郎永清先生的文章《“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一文,根据清代地方志及现代气候肯定了池州说,央视2套对此也做了报道。

然而,王涌坚在查阅百余份史料后却指出,安微池州杏花村进入史料记载,最早是明朝《嘉靖池州府志》,“杏花村在城西里许……”。而南京杏花村则在宋朝就有了。也就是说,南京的杏花村比安徽池州杏花村早“生”了500年,而在唐朝时期,安徽池州还没有杏花村这个地方。

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江宁杏花村在县城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这是南京杏花村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南宋诗人杨万里慕名到金陵城西凤凰台一游,并赋诗《登凤凰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也再次佐证南京杏花村在宋朝时就已存在。

清光绪年间,方志学家陈作霖编纂的《凤麓小志》中也说:南京杏花村“为杜牧之沽酒处。”同时书中收录的《金陵城西南隅街道图》,在瓦宫寺东有“杏花村”地名。


杏花村50年前就消失


1936年,著名学者朱偰先生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在《隋唐之遗迹》一章中写道:“《寰宇记》谓杏花村是杜牧之沽酒处,地在城南新桥西凤凰台下,今日犹存。按当年城垣未筑,江流逼近凤凰台,北连冶城,西接石头,则水村山郭之句,固有所指也。”

从宋元明清至民国,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史料记载南京杏花村。建国后出版的《南京市街巷店册》更指出了南京杏花村最终消失的原因和时间:“杏花村,秦淮区,钓鱼台(派出)所。1950年并入凤游寺。”《秦淮文物》则记载,杏花村“1958年间,因兴建工厂,占用该地而废弃(其遗址大部分在今南京第一棉织厂厂区内)。”

王涌坚说,“金陵杏花村来到人世间,要比池州的‘杏花村’早得多。而大诗人杨万里等人都不是南京人,没有必要帮金陵制造出—个

‘杏花村’来参与这场争夺战。杏花村本是金陵一个古地名,它历经沧桑,后来又自然地消失了。”


杜牧喝的是“金陵春”


除了查阅大量史料加以考证外,从杜牧这首七言绝句本身,也可以推论出,他“借问酒家”的杏花村不在池州,而在南京。

王涌坚分析说,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九月,杜牧任池州刺史。“待至来年清明,他已在任半年之久。如果‘杏花村”在池州,作为池州最高行政首长,他踏青郊游,来到城西里许的黄公酒垆饮酒,还须‘借问’牧童吗?”

杜牧于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春,由宣州赴扬州淮南节度府途中,初游金陵城,因慕李白登凤凰台留下千古名篇,他也特地前来怀古凭吊。“一路游来,游兴正浓,在纷纷细雨中,杜牧从谢玄墓到古长干,登凤凰台拜瓦宫寺,可谓初来乍到,寻不到酒家,于是才向‘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于是才有了‘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句。”

此外,杜牧所饮为何酒,也是考证证据之一。据《事物异名录》记载:“唐人名酒以春”,也就

是说,在唐朝,人们把好酒称为“春”,但是唐朝的池州并不生产“春”。直到元朝,在宋伯仁的《酒小史》中才出现了“池州”有“池阳酒”的记载,近来又有了“杏花大曲”的名头,但却不是“春”。

杜牧所饮究竟是何酒?李白有诗说:“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王涌坚说,杜牧喝的正是这“金陵春”,“杜牧在‘近酒家’的秦淮河边,在‘牧童遥指’的杏花村里,饮的是唐代已脍炙人口的‘金陵春’,看到的是‘青旗红树’的杏花村。从酒名和村名的考查、也可证明‘杏花村’在南京而不是池州。”

点评

引经据典,论证杜牧诗中杏花村的所在,看了可大长知识,很好!阅后的感觉,杜牧诗中的杏花村也应该是在南京的了。  发表于 2013-4-9 15:46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7 收起 理由
houzhaotian + 2 赞一个!
桂平老山 + 4
雪上飞MA + 5 赞一个!没少费心思!
关东霜侠 + 1
夏橙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8 20:32 | 只看该作者
而明朝嘉庆年间,由陈文述编纂的《金陵历代名胜志》里记载南京的杏花村时,明明白白地写:  “杜牧沽酒处。’”陈济民认为,这足以说明,杜牧这首《清明》是他在833年春夏之间游玩南京时所作,诗中的杏花村也就是南京的杏花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夏橙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4-8 20:3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不仅记载着南京有杏花村这个地方,同样记录着这个地方是“喝酒雅处”。陈济民告诉记者,南京杏花村是个喝酒的好地方,明代顾起元的《园居杂咏》诗云:“杏花村外酒旗斜,墙里春深树树花。”而且,南京杏花村一直有酒卖,也是有史料为证的。“《白下琐言》中就说,南京‘酒至唐时已脍炙名人之口’,大诗人李白在凤凰台喝酒时写下了‘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而这凤凰台就紧靠着杏花村。”

  杜牧啥时去的杏花村?

  可是,这又怎么能证明,杜牧去的杏花村,就是南京这一个呢?

  陈济民笑言:“这要从杜牧什么时候去的南京说起。”

  他告诉记者,杜牧曾经几次到南京游玩,其中有明确记载的,一次是公元833年,当时31岁的杜牧从宣州到扬州去做官,在江南江北之间往返,途中经过南京。第二年杜牧送弟弟到镇江当官,特别写了一首送别诗:“若到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这“上元”就是指当时的南京。

  陈济民表示,在那段时间,杜牧几次游览南京,先后留下了多首名作,包括《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而陈济民认为,提到杏花村的《清明》这首诗,也是杜牧在同一次游览南京时所作。所以,诗中的“杏花村”,就是南京的卖酒地杏花村。

  《首都志》指明南京杏花村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陈济民表示,他在一些历史记载上,找到了新的证据。

  他提到,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江宁条中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沽酒处。”这是他所知道的最早的相关文献记载。

  而明朝嘉庆年间,由陈文述编纂的《金陵历代名胜志》里记载南京的杏花村时,明明白白地写:  “杜牧沽酒处。”并附了一首诗:“江南春雨梦无垠,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陈济民说,樊川就是杜牧的号。

  而陈济民表示,他最近找到的证据,是在民国年间,由著名学者叶楚伧等主编的《首都志》里写着:“南京杏花村‘谓杜牧之沽酒处,信然。’”陈济民认为,这足以说明,杜牧这首《清明》是他在833年春夏之间游玩南京时所作,诗中的杏花村也就是南京的杏花村。

点评

谢谢不同凡响帮我回答了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加劳务费!  发表于 2013-4-8 22:5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夏橙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4-8 20:45 | 只看该作者
这都是南京的专家说的,要是山西的专家说,估计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夏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4-8 20:5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3-4-8 20:45
这都是南京的专家说的,要是山西的专家说,估计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4-8 21: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了。学习,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2:54 | 只看该作者
立亿 发表于 2013-4-8 18:27
杏花村在哪里呢?据传就在南京西长干巷附近,明城墙西城角.

谢谢朋友关注!不同凡响已经回答了你所提出的问题,你再来好好看看吧,挺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2:55 | 只看该作者
骑龙山庄 发表于 2013-4-8 19:33
夏橙老师要拿出证据,不然大家都认为山西汾酒杏花村才是正宗

谢谢朋友关注!不同凡响已经回答了你所提出的问题,你再来好好看看吧,挺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2:58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3-4-8 20:45
这都是南京的专家说的,要是山西的专家说,估计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谢谢不同凡响兄弟在网上找到了关于杏花村的出处,让大家学到了新的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归童年 发表于 2013-4-8 2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3:00 | 只看该作者
渤海辽河 发表于 2013-4-8 21:03
学习欣赏了。学习,谢谢楼主。

谢谢朋友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4-8 23:51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3-4-8 20:45
这都是南京的专家说的,要是山西的专家说,估计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有道理,都是为争经济利益。说白了就是抢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4-8 23:55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凡响 发表于 2013-4-8 20:3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著名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 ...

说的很好,争来争去,就是争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4-9 05:32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长知识,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4-9 0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江客 于 2013-4-9 06:56 编辑


    将七绝改为三、四、五、六言,让人有触类旁通,耳目一心之感。为我们学习古诗词提供了一种绝好的方法!
    谢谢您的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4 17:16 , Processed in 0.08734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