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大海的风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静心茶馆》择吉新开张!好茶应有尽有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07-10-23 15: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燕鱼过来讨碗日照绿茶。
242#
发表于 2007-10-22 19:25 | 只看该作者
茶乃水君子!
24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12:4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浪里金身[/B] 发表:

 

茶馆开张两月多,接待顾客十八桌。
每日路过不曾入,旁听侧闻茶道学。
高人贤士常登门,慕名前来坐片刻。
品茶不忘话冬泳,留下百字共琢磨。


按语:偶读海燕发的《我要游到80岁》帖后,吟得冬泳健身百字铭一篇。七十小弟弟,八十不为奇。再加十七岁,游到九十七。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未来的三十八年,必定辉煌灿烂。一时兴起,信口吟得冬泳健身百字铭如下:

夕阳无限好,黄昏暮鼓敲。雄心定长寿,笃情胆气豪。
名利身外物,六欲皆可抛。惟有健康重,格守铁信条。
冬泳能健身,长寿有绝招。冰水练筋骨,大海冶情操。

冷浴童心起,晚景素笔描。交游胸怀宽,狂吼百烦消。
坚毅恒心在,发奋志不挠。夙愿不是梦,百岁话今朝。

会长屈身来茶馆

四壁生辉放金光

恰似久旱逢喜雨

乐得老板手脚忙

号召员工列两行

锣鼓欲耳旗飘扬

会长赠送百字诗

句句诗精字含影

茶馆开张两月多

接待只有十八桌

会长路过不曾入

道途旁听茶道学

难怪会长久不来

茶馆开张没商量

千错万错老板错

会长大佛多吉祥

海涵包容大点量

你冬泳来我迎霜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0-23 12:45:31 编辑过]
244#
发表于 2007-10-22 16:4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品茗艺术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也是典籍文献中载录最多的。晶茗艺术,实际上是包括制茶、烹茶、品茶等在内的。精茶是品茗的第一要素,无论是产地、采集、制作都需得地、得时、得法。宋代蔡襄撰《茶录》(10491053)、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11211125)所叙的宋代贡茶龙团、凤饼,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铸茶饼值数十万。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

    水晶是品茗的又一要素,清人张大复甚至把水晶放在茶品之上,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梅花草堂笔记》)但历代品茗专家对水的判第很不一致,不过,归纳起来都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

    品茗还要择器,讲究壶或杯的古朴雅致,壶要有美韵,杯要小巧。品茗还要讲与人品、环境的协调:"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明陆树声《茶寮记》)明徐渭的《煎茶七类》、冯可宾的《齐茶笺》,均有类似看法。  

     同时,还要领略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至于饮茶方法,自汉唐以来多次变化,主要有煮茶法、点茶法、毛茶法、点花茶法、泡茶法等。但不论何种方法,柴炭、锅釜或器具、火候、色、香、味,都需要处处留神。这些品茗艺术虽觉烦琐,却极有意趣。只要按照典籍文献的说法去做,就可以体验到古典之韵。
  科技文化在典籍文献中也有记述。由于文字出于文人之手,他们虽有茶趣、茶情,除极少数人员外,却大多不谙种茶,也不重视种茶技术,所以只有一些零碎记载。不过,这些文字包括对茶树生物学特性的认识、茶树的繁殖、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都有涉及。而制茶方法的记述,则因不同时代的演变,而透出不同的时尚与追求。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讲的是茶叶生产的仪规,却实际上是谈的文化。

    如一千多年前采贡茶前,要聚众在山间击鼓,以代雷声,使茶芽早日惊发。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多首诗记叙这件事,其中有两首写道:"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阵声喊叫。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只萌芽。""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早春采茶时,开采前要击鼓喊山,把茶芽"唤醒",从而使它萌发生长起来。采下的茶叶带着两片叶芽,清香可爱,再加工成"双风贡茶"

    这表面写的是茶叶采摘,写的是茶叶科技,其实写的是茶乡风俗,写的是文化心理。此外,典籍文献中还有关于茶业地理和名茶产地的大量内容。

风帆大哥我认真拜读了,我不懂是‘品茗艺术’还是‘晶茗艺术’。

245#
发表于 2007-10-23 10:15 | 只看该作者

 

茶馆开张两月多,接待顾客十八桌。
每日路过不曾入,旁听侧闻茶道学。
高人贤士常登门,慕名前来坐片刻。
品茶不忘话冬泳,留下百字共琢磨。


按语:偶读海燕发的《我要游到80岁》帖后,吟得冬泳健身百字铭一篇。七十小弟弟,八十不为奇。再加十七岁,游到九十七。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未来的三十八年,必定辉煌灿烂。一时兴起,信口吟得冬泳健身百字铭如下:

夕阳无限好,黄昏暮鼓敲。雄心定长寿,笃情胆气豪。
名利身外物,六欲皆可抛。惟有健康重,格守铁信条。
冬泳能健身,长寿有绝招。冰水练筋骨,大海冶情操。

冷浴童心起,晚景素笔描。交游胸怀宽,狂吼百烦消。
坚毅恒心在,发奋志不挠。夙愿不是梦,百岁话今朝。

24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21:3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辉哥[/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品茗艺术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也是典籍文献中载录最多的。晶茗艺术,实际上是包括制茶、烹茶、品茶等在内的。精茶是品茗的第一要素,无论是产地、采集、制作都需得地、得时、得法。宋代蔡襄撰《茶录》(10491053)、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11211125)所叙的宋代贡茶龙团、凤饼,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铸茶饼值数十万。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

    水晶是品茗的又一要素,清人张大复甚至把水晶放在茶品之上,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梅花草堂笔记》)但历代品茗专家对水的判第很不一致,不过,归纳起来都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

    品茗还要择器,讲究壶或杯的古朴雅致,壶要有美韵,杯要小巧。品茗还要讲与人品、环境的协调:"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明陆树声《茶寮记》)明徐渭的《煎茶七类》、冯可宾的《齐茶笺》,均有类似看法。  

     同时,还要领略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至于饮茶方法,自汉唐以来多次变化,主要有煮茶法、点茶法、毛茶法、点花茶法、泡茶法等。但不论何种方法,柴炭、锅釜或器具、火候、色、香、味,都需要处处留神。这些品茗艺术虽觉烦琐,却极有意趣。只要按照典籍文献的说法去做,就可以体验到古典之韵。
  科技文化在典籍文献中也有记述。由于文字出于文人之手,他们虽有茶趣、茶情,除极少数人员外,却大多不谙种茶,也不重视种茶技术,所以只有一些零碎记载。不过,这些文字包括对茶树生物学特性的认识、茶树的繁殖、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都有涉及。而制茶方法的记述,则因不同时代的演变,而透出不同的时尚与追求。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讲的是茶叶生产的仪规,却实际上是谈的文化。

    如一千多年前采贡茶前,要聚众在山间击鼓,以代雷声,使茶芽早日惊发。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多首诗记叙这件事,其中有两首写道:"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阵声喊叫。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只萌芽。""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早春采茶时,开采前要击鼓喊山,把茶芽"唤醒",从而使它萌发生长起来。采下的茶叶带着两片叶芽,清香可爱,再加工成"双风贡茶"

    这表面写的是茶叶采摘,写的是茶叶科技,其实写的是茶乡风俗,写的是文化心理。此外,典籍文献中还有关于茶业地理和名茶产地的大量内容。

风帆大哥我认真拜读了,我不懂是‘品茗艺术’还是‘晶茗艺术’。

[/quote]

品茗艺术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也是典籍文献中载录最多的。晶茗艺术,实际上是包括制茶、烹茶、品茶等在内的。

    所谓的“品茗”是一种制作工艺的专业术语。而被古人把品茗艺术称之为“晶茗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精华的夸张、形容。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的描述:“读书、读人、读生活,品茗、品文、品人生”,也看过《红楼品茗》网站。

“晶”本身是一种漆透、透明、滑脂般的晶体,常常被称之为“晶品”,但不是什么品茗。我由于“文水”太低,不一定解释的准确,算是我的一种自我感觉吧。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0-22 21:37:56 编辑过]
247#
发表于 2007-10-23 13: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浪里金身[/B] 发表:

 

茶馆开张两月多,接待顾客十八桌。
每日路过不曾入,旁听侧闻茶道学。
高人贤士常登门,慕名前来坐片刻。
品茶不忘话冬泳,留下百字共琢磨。

 

老板休要太夸张,

四壁生辉不敢当。

茶道精湛水为媒,

人和馆兴生意旺。

帆哥胜过阿庆嫂,

六路八旗十六方。

再送小诗做肴馔,

二进茶馆喜洋洋。

————————————

四季茶花扑鼻香fficeffice" />

 

——贺第三届国际(日照)茶博会开幕

 

东夷古韵茶中藏,

姜尚垂钓卧茶庄。

茶圣当年日照过,

茶道薪传历沧桑。

茶史峥嵘底蕴厚,

茶诗酒赋奏华章。

盛世三博昌茶运,

四季茶花扑鼻香。

 

——泉韵题

 

24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2:0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燕鱼[/B] 发表: 大家好,燕鱼过来讨碗日照绿茶。




吉祥如意万事兴

贵人扶持生意红

近日喜鹊高枝叫

店里早已关照好

上下勤劳手灵巧

精心经营迎客笑

天赋神灵心相通

今天贵人就来到

金身会长赠诗经

燕鱼斑竹喝品茗

日照烟台海相望

冬泳相聚心相连

日照绿茶中国茗

精选细烤山涧泉

清雅浓香保健好

欢迎燕鱼来日照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0-23 22:36:27 编辑过]
249#
发表于 2007-10-24 09:43 | 只看该作者

为迎接烟台客人燕鱼的到来,特再向茶馆(该起个响亮的名字呀)献藏头诗一首,请各位茶客斧正:

 

 传薪承继陆羽经fficeffice" />

 

——贺第三届中国(日照)国际茶博会开幕

      

 

       茗香逸荡太阳城,

       传薪承继陆羽经。

       全球誉饮神农草,

       国粹应数日照青。

       香茗一杯八仙醉,

       飘游九天绽心英。

       世间商贾云海曲,

       界域无疆结茶情。

 

(藏头之意:茗传全国香飘世界)

 

 

 







[此帖子已被 浪里金身 在 2007-10-24 10:28:3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浪里金身 在 2007-10-24 10:29:17 编辑过]
25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22:11 | 只看该作者


梅雨冰雹天不怨

人初心善后坏染

风雨之后天深蓝

黑心无肠狗不换

伤天害礼天有验

为人心正寿齐天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0-25 22:18:56 编辑过]
25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21:28 | 只看该作者

fficeffice" /> 


 

呼和浩特古作证

镏金佛像万争鸣

成吉思汗弓和箭

保国固土英名传

蒙藏满汉皆兄弟

慈佛留心人向善

西汉昭君姻结缘

遮民臣子福

冬泳相识包斑竹

亲情友情水相连

千山万水难传音

 清茶绿茶结游缘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0-25 21:31:29 编辑过]
252#
发表于 2007-10-27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自由人[/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茶馆生意好

至今无字号fficeffice" />

大家帮帮忙

茶馆啥名好

就叫风帆品茶馆

[/quote]
253#
发表于 2007-10-27 08:3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梅雨冰雹天不怨

人初心善后坏染

风雨之后天深蓝

黑心无肠狗不换

伤天害礼天有验

为人心正寿齐天

 


 



[此帖子已被 大海的风帆 在 2007-10-25 22:18:56 编辑过]
254#
发表于 2007-10-27 08: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阿庆嫂[/B] 发表:

秋雨绵绵湿轻衫

晚秋习习风拂面

 独自徒步上茶馆

难得清静独自怜

秋风落叶惜夕阳

孤芳自赏苦思念

秋波送暖意缠绵

阿庆嫂写有一手好诗。学习了
255#
发表于 2007-10-27 08: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文由 [B]大海的风帆[/B] 发表:

fficeffice" /> 


 

呼和浩特古作证

镏金佛像万争鸣

成吉思汗弓和箭

保国固土英名传

蒙藏满汉皆兄弟

慈佛留心人向善

西汉昭君姻结缘

遮民臣子福

冬泳相识包斑竹

亲情友情水相连

千山万水难传音

 清茶绿茶结游缘 

 



好茶
25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14:29 | 只看该作者

 

善于饮茶的人,往往在心灵的深处,充满着一种清淡、静雅的意趣。最终,使茶心、人心、道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茶文化灵性。

古人云:茶是儒,是仁、义、礼、智、信;茶是佛,是来世净土的精神寄托;茶是道,是乐天知足的自我心灵安慰;茶是和,充满着怡情温柔,至善至美,茶是静,充满着清淡天和,养精蓄锐。fficeffice" />

25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14:34 | 只看该作者

唐宋时代,文人墨客往往在品茗中,作诗作画,蔚然成风。唐代品茶高手李德裕在《忆茗诗》中曾这样写道:   

谷中春日暖,

渐忆掇茶英。

欲及清明日,

能销醉客醒。

松花飘鼎冷,

兰气入瓯轻。

饮罢闲无事,

扪萝溪上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曾邀请七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一面饮茶,一面赏景吟诗:

 山茗煮时秋雾碧,

玉杯斟处彩霞鲜;

临阶花笑如歌吟,

傍竹松声当管弦;

虽未学穷生死诀,

人间岂不是神仙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

至若茶之为物

钟山川之灵禀

这是古人对茶性最中肯的评说和阐述。  fficeffice" />

25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15:43 | 只看该作者

喜闻茶香沁心房 fficeffice" />

 

迎客叙茶待八方

 

满屋茗酊浓又香

 

明亮雅座细品尝

259#
发表于 2007-10-27 16:32 | 只看该作者
冬泳茶馆、网上茶馆、茶艺居、风帆茶居、......还是请啊庆嫂来起名吧
260#
发表于 2007-10-28 14:22 | 只看该作者
给你的茶馆命名"辛"派茶艺.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11:04 , Processed in 0.0602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