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r* Z$ ^9 w" l. @
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摘自中学语文课本)
: Z3 y8 X" j1 v9 f; D, ?6 o. O, r% k+ e% z* Q1 Y+ i4 K1 r6 ?/ D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r C x1 {4 u/ [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8 A1 u3 d% X' [7 m. N7 K! h2 ^
2 x7 d9 c% q9 h6 v3 S" f/ r6 m
一、罗布泊
- y/ T' E4 |: q4 s5 T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 N0 n- l9 r8 d9 ^. _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3 C6 F8 ]1 s# ?/ [% T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 n8 j4 D g8 y! y% H A3 J& ] G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8 d& r) @# c2 [# l% B' r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2 h8 \8 r0 z& o7 k5 c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B9 _* R/ p- T% h) x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 s7 x2 B6 E1 s3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4 J/ b7 ]1 }0 f6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6 H: q) T5 z X; D6 j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 e( d+ }* }-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干大沙漠浑然一体。2 e6 v2 b% ~% Y- y) n7 m
# Z: D; D6 W5 B; X+ P. Z
二、罗布泊消失了% g0 z0 L, O' T9 D) z# \: n
$ x& x! r* k% v/ l6 p# |. v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q7 N5 n1 m& Y( }/ G3 L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2 G( V$ t6 e" A9 @5 @8 I: T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5 o2 W% J. X9 ~3 ]" |7 p, K% K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 M" V4 h% C- q' ]( n8 a: X. `1 l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3 g, g- N0 e9 D% |; q* }
& h# L0 Y; l- ^5 a三、罗布泊的胡杨林 * ^& D0 w) z- N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5 X& W' y% D: [$ d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 x7 V9 [5 y% ?/ U" C2 J) ?4 F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 p% L; X! g ^. e1 n7 h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0 n8 P8 o' |7 V1 @8 R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 M* N, U; O* _3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5 w$ _. Y! _2 p( u: y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8 v+ i( A2 A6 l/ r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2 ?0 [6 g% ^4 w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0 V8 ^! s& M2 p
|
|